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首最美诗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8 23:4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首最美诗词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首最美诗词

其实,在二十四节气还没申非遗成功时,我便想为婳婳做这件事。因为她们学校开了这门兴趣课,叫“知节气,懂文化”,只是太忙,这件事繁琐,一拖再拖,直到拖到别人都去做了 。

看来,任何事情,只要是好事,想到了就得去做,不然别人都想到了,就没你什么事儿了。

得知我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真的非常高兴。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证明,我国古代也是有科学的,我们的先民非常善于观察和总结。

很小的时候在农村,就耳濡目染祖母和父母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有很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主涝)”,“雷打惊蛰后,湖田当大路(主旱),等等。

每当了农时,母亲就会在一边念叨这些农谚,一边忙碌着做各种农活。而祖母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则是她坐在门口空场的李树下,掐着手指,准确地说出哪一天是什么节气,直到今天,我依然不知道祖母是怎么计算得来的。

婳婳现在开了一门课,叫“知节气,懂文化”,每星期一次课。她很喜欢这门课,比如有一节课讲“春分”,她早早就从家里揣一个生鸡蛋历险挤地铁带到出版社,到了周五上课时,带到学校,画春分蛋,竖春分蛋。

现在,她也学会了推日期,比如她告诉我,二十四节气上半年是六二一,下半年是八二三,相差不过一两天。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汉族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是如此的悠久,不仅是指导我国农业生活的历法,更是融入到我国悠久绵长的文化中,围绕二十四节气,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诗篇,让人读完后唇齿留香,心生向往。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写立春的诗词很多,为什么要选杜少陵这首呢?

因为他写到了吃春卷。可见,吃春卷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我们的胃,早已经习惯了这个滋味,从老祖宗那里就有了。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最喜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不由得让人想起长长的雨巷里,撑着油纸伞的有着丁香花一般香味的女孩,清新明丽。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这首诗几乎是一幅白描画,将农家在惊蛰前后的繁忙劳碌写得非常仔细,写出了他们劳作的辛苦,丰收在望的喜悦,也写出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现实状况。

《七绝》

南唐.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南国春早,每当春天要来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更浓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有心不想选这首诗,不过似乎说不过去,因为它就是标杆,就是代表,所以我还是选了它。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真的很喜欢范成大,他写出了很多传统农耕的场景,谷雨不止有茶,也有桑蚕,谷雨前后人紧张,养蚕采茶都繁忙, 农谚说:“谷雨头,蚕子头”,谷雨是养蚕的最佳时节,谷雨三朝蚕白头,谷雨后正是蚕儿生长的好时节,孩童们可以开始养蚕,“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讲的正是这时的故事。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个人觉得陆游这首诗也只是一般,平铺直叙了立夏的场景,气温渐渐升高,太阳的热力渐渐厉害了,东君就是指太阳嘛!不过要说这个“闹”字,应该是由宋祁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翻来的。
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民谚说,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欧阳修的这首小诗写的正是小满时节小麦灌浆成长的景象,其实小满也是蚕丝丰收的季节,在南方,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宋朝的邵定曾经写过小满缫丝的盛况,“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卷丝雪满籰“。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我娘说,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又说,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芒种季节,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之一,并且这时候气候还没那么稳定,时时还有可能降温,冷得很,范成大这首诗说的很清楚,披絮插秧,这事我也曾经干过,多么难以忘记的少年时光。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小时候我娘经常说,六月落雨隔田埂,最有名的其实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那首诗太有名,几乎人人知道,所以安利一下这首诗,也是很有意味的,翻云覆雨,云来云去,动感十足。
现在,冬九九歌流传很广,从冬至开始数九,其实从夏至开始,也有夏九九歌,曾经听我祖母说过: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尤其是我们南方,经过了漫长的梅雨季节,衣服被褥家具都恨不得长了霉,急需晾晒,如果6月初6好太阳,都要拿出来晾晒,还能去湿防潮除虫。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我娘说,小暑吃黍,大暑吃谷。虽然忝居70后,但是在我的记忆里,还是有吃不饱的日子,家里田地不好,收成总是不够,不敢敞开了吃,到了大暑,我娘便会念叨,能够吃到新米了,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里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立秋正是农历七月,商飙说的是秋风,炎夏去,秋风起,秋天要来了。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处暑时节诗人居家所见所感的天气变化和生活闲景,读来令人仿佛也和诗人一样,感受到处暑疾风骤雨带来的清凉,听到小儿在朗朗初秋中诵读诗书的声音,可谓是身临其境,读的是欧阳修的《秋声赋》,初秋读秋,秋更甚矣。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每当人们说起白露,第一会想起的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第二会想起的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是我今天要推荐这一首。
左思就是写了《三都赋》令洛阳纸贵的西晋文学家,他的文风雄浑有力,笔力雄健,这首诗很有乐府诗的感觉,干净拙朴,没有魏晋的颓靡雕琢之气,质朴自然,奔放沉郁。
每每读起这首诗,总是想起乐府诗《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所以说“秋期半”了。
秋天金桂开花,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立秋前后我的家乡家家户户,每条街道的桂树几乎都开花了,满城桂花香,是名符其实的香城。小时候收桂花的时候,亭亭如盖的桂树下铺满了大塑料布,轻轻用竹竿敲落金色的花瓣,满地黄花堆积,金光灿灿,香气扑鼻。
桑落洲
唐.李群玉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李群玉的诗写得很好,但是在我们的课本里似乎一首都没学过,很奇怪的事情,杜牧都曾经推荐过他。
春天是思念情人的季节,而秋天是思念亲朋的季节。这首诗也是也旅夜思亲的,诗小情真,平淡却真挚,有一种丝丝扣人的情思。
岁晚
唐 •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为什么说有些人是大家,有些作品是经典,这就是原因。
白居易这首小诗,将离乡之人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告诫人们,人生苦多,何必自苦,一定不要为了证明什么,走一条更难的路。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的诗如同小令,宜动宜静,窝冬慵懒不想动,围炉喝酒乐融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喝醉了就怀疑是下雪了,冬天的月亮难道更白吗?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我娘说,小雪不见雪,大雪满天飞。其实一般在南方,小雪时节很少真的下雪,偶尔见到一两星小雪就会高兴得不得了,隆冬渐至,孩子们都没办法好好学习,惦记出去玩雪啊!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每次看到大雪纷飞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想起《红楼梦》里的那句话: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大雪时节,美则美矣,也掩盖了许多丑陋。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苏轼的这首诗,其实不出名,可是我感觉很像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时候,我对冬至的印象和现在不一样。
到了北京之后,二十四节气很多都与饺子有关系,但是在我小时候,冬至是开始腌制腊肉的时候,据说熏制的冬至肉可以存放一年都不会坏,还能治拉肚子,其实没试验过,后来生活慢慢变好,谁家也不会吃一年的腊猪肉了。
小寒
唐.元稹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我们经常引用雪莱的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说的正是虽然仍是严冬,但离春天正月已经不远了的意思。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我国古代的十二音律对应十二地支,黄钟对应子时,十一月,小寒正是在十一月,大吕对应十二月,所以说小寒连大吕。
大寒
南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我娘经常说,小寒大寒,一年过完。到了大寒,就可以期盼过年了,放寒假不用上学,很幸福,冬天也没那么难过了。

二十四节气,就是二十四幅画,二十四首诗,既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怀,连每一个节气的名字都是非常精巧恰当的。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先民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劳作、生活的,还能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让我们更有信心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广大,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本文来自范运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1830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1:22 , Processed in 0.1478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