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及教法的若干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4 13: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及教法的若干思考
                  ——我读《课程·教材·教法 》2013.3
                        March 15,2013,Friday
     国家设置课程并编制《标准》,专家根据《标准》编写实验教材,老师用教材教。《课程·教材·教法》杂志就是这一研究的载体。结合本职工作咬定“小学语文”,就能引发许多深层次思考。
一、         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改革”,本期推出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张俊列《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其基本观点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突出体现在课程结构及其具体设置上的显著变化。各实验区所反映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课程结构方面。课程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有:选修模块必修化,模块设置缺乏系统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难,学业水平测试与学分管理相矛盾,以及高考的制约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从宏观到微观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改革高考制度,形成与新课程结构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学校制度的改革;照例加强教研组织的建设。
思考1:“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课程,开设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小学提供了多少小学语文“选修课程”?小学开发了多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基于减负,小学语文课程如何走向综合(跨学科)性学习?
思考2: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板快最清晰,随文阅读等“识字”板快基本清晰(是否科学另论),“习作”只有话题没有教材与体系,“综合性学习”只是露脸,许多较虚无不落实。
思考3: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改革,有哪些问题?应该实施哪些对策?可先做文献综述?
二、小学语文“先学后教”理论构想
理论先行,实践会更理性。教学理念的先进性,能有效提高教学实践的效率。屠锦红、李如密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其基本观点是:“先学后教”是一种带有原创性的、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给予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解析“先学后教”,可以洞悉这一模式内在的独特意蕴。这种土生土长的教学模式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颇大。它在当下课程改革中几乎呈现出一种“风行”的态势,但“风行”与“风险”往往同在。对这一教学模式在实践运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就行客观评估,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它、更有效地驾驭它,从而让其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思考4:小学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案例开发
思考5:齐军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是哪三个教学问题?
思考6:苏丹兰基于1981-2012年《课程·教材·教法》实证研究,梳理了《我国教学理论研究主题的变迁:特点、问题与前瞻》,其中“小学语文”的教学理论研究主题的变迁如何?
三、像作家那样阅读与习作
“学科教学与教研”,推出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成果。
   (一)像作家那样阅读课文
作家创作,都有其自己的本意。作家作品迁往课本,如何阅读,是否作家更有发言权?
王本华《作家眼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兼谈中学语文的文学作品解读》,其基本观点是:作家眼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应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这个话题直接指向文学作品的解读,涉及诸如文学意义的揭示、文学技法的鉴赏、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能力的培养等。作品的解读要着重探讨解读什么、怎么解读和解读的目标,其中怎么解读又是重点。我们要认真探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独立阅读、多重对话、个性化阅读等阅读新观念,并切实有效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段双全《文学作品教学的四个共性内容》,其基本观点是:在文学作品教学与教研中,人们往往习惯从文本体裁特点出发去确定教学的个性内容,而对教学的共性内容有所忽视,造成了教学共性内容不同程度的缺失。文学作品教学的共性内容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个性内容的基石,不先把握好共性内容,就很难把握好个性内容。文学作品教学共性内容来源于我国古代文论所谓“言、象、情、志”四个方面。
思考7:如何像作家那样阅读小学《语文》中的文学作品?
(二)像作家那样习作
作家是创作,小学生是习作,同属于写作,只是要求不同。
思考8:文学创作理论能给小学习作哪些启示?作家能培养出来吗?
姚林群《中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要素、水平及指标》,其基本观点是:写作能力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和行为表征,是语文学科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写作能力由相关要素构成,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水平差异性。为了改进写作教学实践和优化写作教学评价,应细化写作能力的评价指标,尽量用学生外显的、具体的、可观察的写作行为表现来描述指标内容。
思考9: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要素、水平及指标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作业有效设计
黄华、顾跃平《构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框架,提高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品质》,其基本观点是: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如何与教学更一致,更具有针对性和解释性?也就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品质?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构建数学作业设计的框架,从内容、能力、情境三个维度建立设计框架,并进行编码和赋值,使作业的分级成为可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这个框架是适应的,且认为是可操作的。
思考10:小学语文阅读(习作)作业有效设计
四、天长“文学习作”校本微课程开发
本期“校本课程开发”推出二篇文章。
王国华等“131”校本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以重庆市巴蜀中学为例》,其基本观点是:校本课程是一种“以校为本”,为了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师生共同研发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完善学校课程发展模式,还能建立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学校课程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重庆巴蜀中学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是当代特征开发出“131”校本课程的理论构建和实践策略。
思考11:校本微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以天长小学“文学习作”校本微课程开发为例
刘健、黄宇《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与启示》,其基本观点是: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潮的兴起和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中小学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优化教学,提高了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国内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意义的范例和经验。
思考12:“文学习作”校本微课程开发的案例与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8:20 , Processed in 0.1138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