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变世界的毕业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30 00:4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变世界的毕业照

作者:王开东 来源: 文摘



  
网上流传着一张著名的毕业照。
一个糟糕的老师采取了一个常见的蠢办法:在毕业照中,按照成绩排名来给学生设定座位。
优秀学生紧靠校长和老师,坐在前排,聚光灯的中央;差生远离校长和老师,蜷缩在后排和角落之中。
这张毕业照之所以大名鼎鼎,是因为其中的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物。一个好孩子坐在校长旁边,意气风发,目光清澈。还有一个11岁的差生,站在最后一排,两臂交叉,吊儿郎当,愤愤不平。
教育,如果成为某一类人的天堂,就必然是另一类人的地狱。这个时候,天堂也不称其为天堂,或者说,天堂等同于地狱。
很多年之后,这个心理扭曲孱弱的差生,辛辛苦苦想成为二流画家而不得,到处是冷眼,到处是嘲弄,连蹩脚的画家也做不了,终于把他惹毛了,惹火了,他不跟了,他干脆做了屠夫,杀人如麻,他甚至想把最聪明的犹太人给灭了。这个差生,他的名字叫希特勒,他差一点毁灭了世界。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透露,他最初的反犹情绪就是被一位犹太学生所挑起的,这是导向奥斯威辛集中营那条仇恨链上的第一环。
那么,希特勒恨之入骨的那个犹太学生是谁?所有的证据指向这一张照片,指向这张来自林茨的照片,指向照片上坐在校长旁边的这个好孩子。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成了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思想家,首屈一指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叫维特根斯坦。
小学的时候,作为犹太人的维特根斯坦太聪明了,太得老师的宠爱了,好学生和差学生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他们水火不容,积怨如此之深,以至于酿成了未来人类历史上种族灭绝的大祸。
之所以感慨这样的图景,是因为当年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也随之被裹挟,教育浮夸风与今天的中国何其相象?今天这样按分排名的现象,还在我们很多学校继续上演,而且愈演愈烈。对待好学生,校长请他们到五星级饭店吃大餐,喝红酒;对于差生,不仅让他坐在后排和角落里,甚至让他们戴上绿领巾,脸上刻上红字,让他们成为贼配军。
我们的教育GDP是带血的,我们正在或者将要制造更多的马加爵和药家鑫,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也可能会制造出灭绝人性的狂人希特勒。
在象牙塔中就遭遇歧视,注定很难有好的发展,没有好的发展,在社会中很可能会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诸多不公正的待遇叠加在一起,可能会彻底扭曲一个人的心灵,反过来一个心灵扭曲的人,他会报复这个世界。
还是回到原先的问题上来,按分排座为什么是错误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重大的恶劣后果?既然明知有这么重大的危害,为什么老师还要祭出这样的杀手锏?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先看老师的主观愿望。
老师按分排座是要让成绩高的同学获得奖赏,公平的赢得该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并继续为捍卫自己的“位置”而努力;同时让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诅咒和惩罚,并暗示他们,这个教室里的“位置”,很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生活中的“位置”,他们唯有树立危机意识,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问题是,老师的主观愿望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其判断的前提是:所有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好成绩”,所有学生的“好成绩”都是努力得来的。同样道理,“成绩差”的学生都是源于不努力,所有不努力的学生都会“成绩差”。恰恰是这个前提条件存在重大问题。即使每个同学一样努力,他们也不大可能取得一样的“好成绩”;有的学生很不努力,但成绩就是好;有的学生头发都学白了,苦学加死学,但成绩就是不见起色。更何况学生的成绩还与很多因素有关,譬如临场发挥,身体状况,更重要的还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
当这个前提不成立的情况下,按分排座实质就是: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极端功利主义做法,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奖励胜利者,这个胜利者不一定是努力者,甚至还可能是一个作弊者。惩罚失败者,这个失败者不一定是一个懒惰者,甚至有可能是一个勤奋者,只是学习不得法,而这种不得法很可能还是我们老师没尽到责任。
但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对他们进行价值认定,损害了学生的尊严,侮辱了学生的人格,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精神的虐杀。学校是一个引导人向往真善美的地方,而不是分数的竞技场。退一万步说,就算学生因为懒惰成绩不好,因为努力成绩出众,也不能采用这种歧视性的办法,教育不仅要看到冷冰冰的分,更要看到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要传达给学生的分数判断,更要传递给孩子民主、正义、公平、仁爱,还有我一直强调的慈悲。
周国平先生说的好:“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维护孩子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孩子在同伴面前的尊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判断的方法很简单,两个假如就能辨析。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的孩子是学生。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能自信地进行按分排名,那就相信你的内心。
当我们承认并且意识到教育的复杂,当我们承认并且意识到人性的复杂,看到教育的非连续性,我们才能敬畏教育,才能觉察到作为教师的确需要勇气。真正的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使得我们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和暴虐之气,但我们依然相信,我们能够压制兽性,保持温暖美好的人性,走向或平坦或坎坷的前方。
前方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里怀揣着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15:03 , Processed in 0.1119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