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及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7 16: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策略及技术

孙 璐 郭 成

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期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原来大多数都顺利地成长为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其中五分之一的人还取得了杰出成就。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积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予以处理。

任何课堂问题行为都涉及三个要素:行为的主体(即涉及的学生)、行为发生的时间及行为的性质。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在决策时应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产生了问题行为;行为发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课程进行当中还是临近下课之时;这些问题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对这些因素的明确和了解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制订和实施多样化的干预策略,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这里,将以一些比较典型的课堂问题行为为例对其处理策略进行分析。

(一)消退策略

依照行为主义的强化原理,当消除强化时,个体的行为就可以被消除或降低。教育心理学家将这一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管理当中,即称为消退策略。该策略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许多干扰行为,尤其是对于那些妄图吸引教师注意或对教师进行“限度检测”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干预往往成为对其行为的“奖励”并对其进行了强化。因此,如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严重,或对其他同学不会造成干扰,那么就可以选择忽略它,或暂时推迟干预的时间。

消退策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应还具有指导性,即告诉学生究竟该怎么做。亨特和马丁指出,在忽略问题行为的同时,你要对问题行为学生附近的另一个学生的正确行为予以正面强化(如表扬或表示关注),让违纪学生意识到他该怎么做。例如,当一个学生总是想通过发出奇怪的声音来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时,你应当忽略他的行为并转向他旁边正在听讲的学生,表扬他的专注和认真,这会暗示那个违规的学生,如果想得到教师的关注,必须认真听讲。

也许教师会发现,忽略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做法不仅会助长学生的嚣张气焰,同时还会成为消极榜样,让其他学生效仿。因此,教师应当坚持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行为,并配合强化正面行为的方法,以期尽快消退学生的问题行为。

(二)暗示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迅速地予以解决,并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所有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都应该是发展性的,都应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同时尽量避免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因此,暗示策略应当成为教师干预的首选。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一种在师生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巧妙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教育方法,包括言语性暗示和非言语性暗示两种。言语性暗示包括运用特殊的语气、语调,一语双关,幽默等方式。由于这种方式对教师能力有很高要求,且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挖苦、讽刺或分散全班注意力,因此建议教师多选用非言语性暗示,既能节约时间,又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拉斯利和沃德(Lasley & Ward,1989)发现,有效的管理者95%的时间用非言语动作制止学生的捣乱行为。

下面,将就非言语性暗示技术进行具体介绍。

(1)眼光接触。当学生意欲违反课堂纪律时,他们总会先“侦察”一下,看看教师是否可能或正在注意自己。因此,只要教师注视一下学生和他手中的课本,便能给学生警示,打消其捣乱的企图。

(2)触摸或体态语言。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触摸非常管用。当学生就在身边时,教师只需轻轻拍拍他就能达到理想效果。而对较大的孩子则不宜使用触摸的方式,而应用摇头、点头、挥手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3)走近。如果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那么一旦教师走近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紧张感,促使他们赶快进入学习状态。

(4)细小的停顿。授课时短时间的停顿、放慢语速、一字一句地讲话,并配合以眼神的交流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修正自己的行为。对那些企图引起注意的年龄稍大的学生,这些策略常常比消退策略更有效。

(三)直接纠正策略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继续升级,在对其行为进行惩罚以前,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正面指出什么才是正确的行为。

教师直接干预学生的捣乱行为的方式有两种。(1)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这类要求应简洁、明快且语气坚决,并需要点出学生的名字,指明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要再去描述那些不好的行为。如“小天,看这儿”就比“小天,别讲话,认真听讲”要好得多。(2)提醒学生应遵守的规则以及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规则提醒和期望的陈述有助于学生接受自己对捣乱行为所应付的责任,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教师的陈述同样应遵循简洁、坚定的原则。

(四)惩罚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建议,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其原因在于惩罚本身并不能教会学生所期望的行为,并且在惩罚时教师会注意到不良行为。已有研究表明,集中注意力关注良好行为比注意不良行为更具有教育意义。不仅如此,惩罚可能会损坏师生关系,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阻碍创造力发挥,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厌学。当然,少量且方式适当的惩罚有时也是必需的。

总的来说,教师在使用惩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惩罚只是纠正学生行为偏差的工具,不是恐吓或报复学生的手段,因此即使将要或正在实施惩罚,也应本着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2)教师所实施的惩罚应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因此惩罚的方式应当与要惩罚的行为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一些教师喜欢用布置额外作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使学生把作业当做学习负担,产生厌学情绪。(3)惩罚时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深切关心、迷惑不解以及对学生行为的遗憾。不管教师是否公开讲了都应该表达出“不得不为之”的意思。(4)惩罚应具有一定计划性,也应纳入课堂纪律的制订当中,甚至可以和学生讨论并制订具体的惩罚方式。这样,可有效避免教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做出过激或失当的行为。

这里,介绍几种有效的惩罚方式。

1.责备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占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教师的责备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惩罚。教师对学生的责备应在直接纠正策略失效后再实施。同时,其频率不可过高,否则教师的责备会在学生心目中变得毫无分量。另外,雷诺兹(Reynolds)于1992年概括出了有效谴责学生的一些方式。首先,为减少学生的对立情绪和“爱面子”的举动,教师应私下找学生谈话,而不应当着全班的面训斥他们。其次,应质问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并让学生承诺改正,甚至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警示学生继续错误行为的后果,让他们明白这种行为的害处。

2.重复改正

当一个学生违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地做正确的行为,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补偿。教师在让学生修正错误行为时应具体指明正确行为的步骤,并提出要求,而不要用诸如“做得不好”“不行,重做”等否定性且不具任何建设意义的命令,否则,学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刁难或报复,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抗情绪。

3.请出去

请出去,即把学生从强化其不良行为的情景中逐出去。对于较严重的问题行为者,教师可以用该方式防止问题行为的升级,同时将其排除于大家的注意力之外,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运用该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暂停时间不能过长,以5~12分钟为宜;(2)暂停期间,学生必须被隔离,且不可以与其他学生接触;(3)在暂时时间结束或学生已经做出正确的行为时,教师要求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及如何改正为条件,允许学生返回课堂继续学习;(4)作为惩罚,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弥补欠缺的功课和作业,以了解违规行为的后果。

用肯定的语言提示教师所期望的行为

任何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都应建立在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行为指导的基础之上,因此在进行课堂管理或干预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使用肯定、具体且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语句。下表中列出的这些否定性的语言也许也是你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那么就请你用肯定性的语言来代替它们,并在你的课堂上实地检验它们的效果。


否定的语言
肯定的语言
上课时不要讲话和做小动作
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问题
别去影响其他同学做作业
认真检查自己完成的作业,然后再……
不准迟到
下课后提前一两分钟做好上课准备
拿沙袋时不要争抢
沙袋人手一个,按队伍顺序依次领取
别在没举手时就说出答案
仔细思考,如果知道答案就赶快举手
考试时别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考试
别把教室弄得一团糟
做完后检查自己周围环境,把废物扔进废纸篓
别单独行动
这是小组集体完成的任务,多与其他同学交流,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做实验时要小心,否则会出问题
实验前认真听老师讲授实验要领,实验时按照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完成


2011-08-22  摘自《教学心理学丛书·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04:06 , Processed in 0.1313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