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的隐忧与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10: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的隐忧与对策
——兼评杜郎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袁爱国

      【内容摘要】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校倡导以“展示”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许多语文课成了综合活动课,“语文味”不浓,许多环节低效乃至无效,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究其弊端、成因,寻找相应对策,从而寻求该模式科学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合作展示;阅读教学;高效课堂;语文素养
近年来,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一系列学校开展课改的“田野研究”,致力于高效课堂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课改风景。近期有媒体总结了高效课堂的九大“教学范式”,这些范式都有一个核心环节——“展示”环节。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有:“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中学);“循环大课堂”——展示+预习(山东兖州一中);“大单元教学”——预习展示课、提升展示课、巩固展示课(河北天卉中学);“五环大课堂”——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安徽铜都双语学校)。
以“展示”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问题:许多语文课异化为活动课,充斥了脱离文本的言语实践活动,“语文味”不浓,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用不大,阅读教学有效性不高,更遑论“高效”。因此,对这种已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阅读模式弊端加以辨析,进而寻求矫正的策略,能够让许多借鉴学习者避免走向“非语文”的歧途,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展示的困惑:看上去似乎很美?
杜郎口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为“预习—展示—反馈”,其中展示课是预习课的提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实践中展示课往往表现为:展示目的模糊,不知为什么展示;展示内容冗杂,脱离文本任意拓展迁移;展示的实效不大,大量的媚俗表演腐蚀了语文应有的文化品位。下面以《纪念白求恩——何海燕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为例作具体剖析:
1、     偏离目标——学生跟着感觉走
本课预习交流后,安排了学习目标的讨论环节,但事实上学生并没有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纪念白求恩》这样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学习目标除了感受文本的人文精神,更应关注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本课仅有两位学生陈述了议论文的“三要素”、文章思路,且这种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几乎没有什么收益。学生在总结本课的收获时,集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学习了白求恩的精神,要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把课堂作为阵地,“有我在,精彩课堂就在!”进而大加赞美自己的老师。这种目标模糊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2、     脱离文本——“语文味”渐行渐远
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追求“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开,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这样教材(文本)成了一个引子、一个由头,教学内容可以任意拓展、尽情演绎。如本课“丁零零”组合展示的内容有:①歌曲《求恩颂》(根据歌曲《为了谁》改变);②诗朗诵《求恩赞》;③诗朗诵《美的心灵》。最后一名女生总结道:“舍我弃谁的霸气,无坚不摧的杀气,天地之间的灵气,合成了不可言喻的力量……”如此“霸气”“杀气”“灵气”,不仅偏离了文本,也歪曲了文本负载的思想情感。杜郎口课堂学生展示时一律要求不带教材,不看文本,自说自话,这种放逐文本的行为是值得警惕的。钱理群先生关于经典作品教学指出:“应引导学生读原著,一字一句地疏通,一篇一篇地老老实实地读,弄清原义、原意,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和习惯,不要‘抽出而讲之’,作不着边际的发挥。”
3频繁活动——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杜郎口课堂自主学习追求“大容量”的同时,还体现为“立体式”“快节奏”,其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彰显学生的主权,体现“生命的狂欢”。本课有四、五个小组展示,活动的方式有:诗朗诵、歌曲、小品、歌曲等。学生风风火火轮番上场,说、演、唱、舞,歌曲《沁园春·长沙》《求恩颂》与文本还有些关联,而《精忠报国》(演唱歌手屠洪纲作品)、《希望》(韩剧《大长今》主题歌)则与文本风马牛不相及。阅读教学是师生晤对文本的过程,是心灵的对话,需要的是一种平静从容的阅读心态,需要静谧的氛围走进文本,需要冷静的思考展开对话。“就对话而言,所谓体验,是指读者通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移情于物等方式,对作品所表现的种种情感进行感同身受、细致入微的体会、品位、揣摩和猜想。”我们应让学生倾听文本声音,在语言的丛林里散步,或驻足观赏,玩味咀嚼;或闲庭漫步,心心相印。
(二)充分预习的疑问:抑或增加学习负担?
杜郎口强调三个模块的关系,预习课是展示课的基础(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展示课);展示课是预习课的提升;反馈课是学习质量的保证。实施流程时过分注重预习的容量、质量,导致学生在课前预习花费大量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预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借助教辅资料,将相关分析的答案摘抄在笔记本上,以备课堂上展示讲解;二是进行二次创作,进行各种说唱艺术的文本改写、彩排,为课堂上的精彩表演做准备。反馈环节同样安排说、谈、演、写,进行所谓回归性检测。这种“过度预习”“表演式反馈”都偏重于形式,费事劳神,于语文学习无补,诸多环节低效乃至无效!
二、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矫正策略
鉴于此,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必须回归语文本位,重新审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展示?应该展示什么?如何展示?展示如何评价?除了展示还有没有其他的学习方式组合,达到最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审视阅读教学目标,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而优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借鉴余映潮老师《纪念白求恩》教学实录作探究:
1、     教学目标的明晰——人文精神与言语实践的融合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关注文本特征(教材价值)、编者意图(课标分解)、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议论文需要学什么)三个维度的融合。余映潮老师本课确立了三个目标:①感知一篇,认识叙议结合的写法,概括内容要点;② 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③背诵一节,感受课文主旨。本课教学目标清晰有序、可操作、可评价,言语实践贯穿始终,以“朗读”为主线,从感知初读到精读、熟读成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文本的多重解读中,领悟作者情感,感受人物精神,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目标的明晰不仅体现在总目标的确立,还要关注子目标的细化分解,这样才能将目标落实。如在精读环节,余老师安排了这样几个子目标:“先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句式;又读课文,感知这一段的层次;还读课文,品味对比的手法,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上述五个环节,“词语—句式—层次—写法—诵读”,层次清晰,将知识与能力训练紧密结合,渗透了学习方法指导,最后通过朗读感受人文情怀,巧妙地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2、     教学内容的落实——在对话中走进言语的感性世界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实际“学什么”“学到了什么”,这才是落到实处的确定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实施的策略不一,最后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形态也是不一的。
如同样是整理文章思路,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这样展示:“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把文章思路梳理一下,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边听边画,文中第一自然段……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最后……”我们再看看余映潮老师这一环节的教学场景:
师:下面我们就来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通过概括对课文的内容加以浓缩,吸收其精华。下面大家先准备一下,用“这一段赞扬了……的精神”的句式说话,来概括第1、2、3段的意思。       
    生1:第1段通过叙述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牺牲在中国,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师:噢,概括要简要、简练、简洁,哪个同学再试一下?
  
生2:第1段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师:对,继续这样概括第2段。   
生3:第2段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师:非常精确。第3段谁来?   
生4:第3段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师:对,第4段换个说法:“作者怎么样?”   
生5:作者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师:哦,要换个说法,就说作者号召或要求我们怎么着,哪个同学把它完整地表述一下。   
生5(继续):号召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师:非常好,请大家把刚才说的内容旁批在课本上。
杜郎口模式把学生推向前台展示,教学内容直接照搬教参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缺失了“学”的环节,自然教学内容被虚化了。而余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学”:先教给方法“指导学”,再让学生“自主学”,通过对话“展示学”,提醒总结“记录学”,这样就把教学设计时的教学内容,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实施时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倡导师生与文本进行多重对话,真正走进文本,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而并非仅是展示学生的个人独白。
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整合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将自主学习(预习)与合作学习(展示)分为两个阶段,展示课上将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排斥在外,以小组合作展示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的课堂,由于缺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教师的必要支援,学生只能在文本的外围转圈子,貌似多元的解读已远离了文本的核心,将阅读教学引向浅薄与浮躁。
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单元教学目标、文本的长度与难度、学生现有的解读能力等。佐藤正夫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三种形式,认为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固执于一种形式,而应当交替运用这三种形式,使它们各自处于准确的位置,扬其利,抑其弊,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必须注重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整合,这样的课堂才会张弛有度、静动相宜。我们强调个别学习,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静读文本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澄心静虑,涵泳领悟,圈点评注,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的展示才会有根有据(紧扣文本),有声有色(呈现个性化的解读成果),学生才不至于将教辅资料上的解读成果照搬过来。另外,还要注意展示形态的多样化:将小组展示与个人展示相结合,将有序展示与随机展示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广度,也会有深度。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几乎不需要语文专业知识与语文教育技能。事实上,“在场”的语文教师必要的援助,才会将语文学习的重点聚焦,才能将难点突破。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文本的先行解读者,有足够的学识与时间细读文本,并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首席”职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走向纵深处。
三、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优化模式: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必须是轻负的学习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只有存利去弊,这种模式才会有科学发展的生命力。目前这种模式存在着“过度预习”“表演展示”“机械反馈”的迹象,学生在摘抄教辅资料、排练展示节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加重了学生课前的学习负担,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正道。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必须走“轻负高效”的道路。我们倡导“适度的预习”“精要的展示”“简练的反馈”。预习适度,指时间长度适宜(20分钟左右),份量适度(问题精要),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解读水平,不要让学生借助教辅资料预习)。课堂上的组织形式要将同步学习、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包括合作展示)优化组合,展示要控制频度、长度,合理调控课堂上个别学习与合作展示的节奏。反馈应集中于阅读素养的测评,进行阅读能力的迁移训练,不宜经常采用说唱之类的外在反馈。
2、思想在场:高效的语文课堂必定指向于有深度的课堂
目前的许多展示课,尽管学生滔滔不绝,但往往游离于文本,自由发挥。课堂上学生的思考是即兴的,零碎的,芜杂的;课堂上喧嚣多于沉静,导致思维肤浅、思想泛化。近期杜郎口崔其升校长也有清醒的认识:“新时期,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也不再一味地研究知识,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四个,即思维、思考、思路、思想。”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深刻性;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才不会偏离轨道;学生的思想要基于文本,不可天马行空,妄想瞎想。有深度的高效的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模糊到清晰,从肤浅到深刻,这也是思想在场的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
思想在场的阅读教学应注重“渐悟”与“顿悟”。“渐悟”强调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性、有序性,学生与文本对话要符合阅读学的认知规律。“顿悟”则完全是一种个人体验,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思维。顿悟必须具备对问题思考的量的积累、外界情境的触发等要素的综合作用。学生只有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才能领略“顿悟”的美妙状态。因此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教学勇气: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从“技术崇拜”走向“艺术追求”
基于展示的阅读教学模式给我们探究高效课堂提供了路径,但不是唯一的路径。一线教师往往寄希望于一种课堂神话,一个通用的不变的高效课堂范式,只需要通过技术操作,按图索骥,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但往往令人沮丧的是,这种盲目借鉴乃至照搬的“课堂革命”行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好的教学不能归结为技术,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个性和整体性。”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不断提醒我们,“好教师不是通过方法来将各方面连接起来的,而是在他们的心里编织各方面的连接。”没有一种万能的模式来改革课堂,只有回归教师自身,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专业素质的提升,才能优化教学模式,从“教有定规”走向“教无定法”。当下我们更值得关注的是回到阅读教学的原点,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实施策略;刷新自己的文学理论内存,增加文本解读的能力;不断研究学生,力求教学设计科学高效;积累课堂教学机智,追求符合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做到这一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教学勇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4 00:37 , Processed in 0.1197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