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热闹后需提升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20:2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热闹后需提升思维


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黄艳    

  课堂活跃曾是很长一段时间语文教学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由于思维活跃是隐性不可见的,所以热热闹闹的讨论(合作探究)和七嘴八舌的发言成为活跃的标志。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首要的、压倒一切的就是看学生反应是否“活跃”。
      在语文课学生“万马齐喑”、教师“一花独放”的年代里,这种新的课堂状态,让人觉得一扫沉闷,生气顿起;作为对传统课堂结构的矫枉过正,在一定时期内对这种现象给予大力支持是必要的。但是,已经闹哄了20年的语文课堂是否该静下来了?
      观摩过许多优质课、常态课,渐渐品味出学生狂欢之后的意兴阑珊,好容易亮起的思维火花一闪即逝后意犹未尽。课堂上学生的所谓活跃只是一种表象,思维层次不够,缺乏难度。只见观点闪烁不见思想深入;只见话语喧闹,不见欣然成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课堂上七嘴八舌缺乏纵深,很难找到进步的快感,然后参与的热情就会下降,语文课喧闹一阵子后,就会回归语文教师的寂寞与多数学生的冷漠。
      语文课应该追求思维能力的提高,真正深入下去的思维是在安静状态下进行的。罗丹的“思想者”蹲在那里像山一样静穆,可他的肌肉却块块绽起,充满张力,可见虽一言不发却绝不轻松。语文课上语言的喧嚣有时暴露的恰恰是思维的松弛与随意,缺乏“沉下去”的力量。看起来很美的“讨论”往往成为课堂上合法聊天的“沙龙”。所以高中语文课堂上必须寻找培养思维能力的路径,热闹的发言充其量只是引子,是静穆思考的前奏而绝不该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从沉闷走向热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进步,如果能够从热闹再走向充满张力的静穆,应该是一个新的提升。
      提升思维能力,首先要注意课堂的感染力。语文课堂强烈的抒情气息、优美的意境或者是发人深省的话题,激烈冲突的观点碰撞,都会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思维并不只是思考,它牵动着感情,也被感情牵动着,所以永远不应该忘记语文课的基本气质。语文教师在营造课堂情境方面需要下大力气。
      课堂的节奏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师提出有思维强度的话题之后,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个过程可能也是课堂比较紧张、比较静穆的时候,同时是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加工整理深化的过程,也是加大个体思维强度以提升思维高度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思维成果的展示形式直接关系到思维的质量。许多老师总是让学生口头交流,结果有些学生虽然观点很好,但表达起来含糊不清,或者不分层次,用词也不准确,感觉并不好。如果让学生把思考写出来就不一样了。书面语言形成的过程加工整理程度要高于口头语言,而且一旦有不妥之处还可以进行修改,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表达的准确性、清晰性、层次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和表达的准确性就会增强。
      语文课上的思维能力,除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外,联想、想象也是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老师注意根据文本的特点提出科学的思维训练要求。尽管思维训练整体性很强,很难分门别类,但是教师思维训练的目的应该尽可能明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21:35 , Processed in 0.0742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