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展现世界的奇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05:0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展现世界的奇妙  2012年04月05日  作者:蔡朝阳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用孩子的逻辑启蒙哲学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展现世界的奇妙


  最早知道幼童与哲学这个命题,是在钱钟书先生推荐三联书店翻译的一本小书里。这本小书1989年出版,名字叫做《哲学与幼童》,作者马修斯。一个学龄前的小男孩,舔着粘在锅底的糖汁,问他爸爸:我们如何确定现在不是在做梦?这个故事令人兴味盎然,莫非真是庄周梦蝶的儿童版?不过,等我对这个命题真正发生兴趣,并开始自己的观察思考,却要到近20年之后,自家的小朋友一往无前地长到5岁。

  我儿子菜虫小朋友第一次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时,年方5岁。我与虫妈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作答。当然我们知道孩子必然会提出这个问题,但却没有料到,会在一个毫无逻辑关联的时刻提出来。这一年,是2010年。在此之前,我已经将这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藏之书架久矣,这下,终于要拿出来按图索骥寻找对策了。我翻到这套书中的一章——《生命的故事》,这个故事给孩子们解释了石头与蘑菇的区别,还饶有趣味地简述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在成人看来,故事行文有趣,情景交融,颇可一读,但显然,对于5岁的菜虫而言,这样的解释尚显得太抽象而难以接受。最后,我给菜虫讲述了华德福教育中的一个生命起源的故事。

  但从此,我切切实实体会到,哲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早已经种下了。随着孩子个体的成长,这些问题会不时地冒出来——孩子们在孜孜不倦地展开对这个世界、对自身、对未知的思考和探索。为了应对菜虫将来的各种疑问,我不得不将这套丛书通读一遍。作用很显著,当菜虫奇怪于男孩与女孩之区别时,我就可以化用书中的描述,对菜虫加以引导。现在,菜虫7岁了,他的思维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于是开始纠结:为什么小孩子必须听大人的话呢?这个时候,这套丛书中“同意与反对”这一章,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我喜欢这套丛书,倒不是因为它提供了孩子可能寻求的答案。我读完丛书满怀感恩之情:编著者碧姬·拉贝和米歇尔·毕奇,他们怀着多么巨大的善意和温情啊!他们对孩子有多么巨大的爱啊!在这些跟孩子们如话家常的对话中,他们从不居高临下,从不耳提面命,从不颐指气使。相反,他们在书中表现出来的天真,就像一个孩子一样纯洁无瑕。他们是成年人,拥有成年人的理性,同时又有孩子的好奇,懂得孩子的思维方式,俯下身子,来跟孩子对话,因而整套书是孩子的视角,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即便成年人读来也不会感觉幼稚和无趣。其实,这样的姿态,不正是我们这些父母本来就该具有的吗?可惜在中国,长时间以来,很多父母理所当然地以为孩子幼稚无知,需要成年人的强力介入。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需要我们成人怀抱谦卑之心、敬畏之情去面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05:03:4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知道,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独特而自足的世界,他们遵循着自己的逻辑与思维。成年人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可悲的是,当其成年,却忘掉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从任何层面来说,重新认识孩子的世界,都是为人父母必须学习的功课。作为父母,我们自有对孩子的天然之爱,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适当的表达爱的方式。而就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言,成年人尤其需要呵护其天性的自由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惊讶、赞叹、感念孩子的不断成长,我甚至经常会陷入一种神秘主义里面,因为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他带着神的恩宠,悠悠嬉戏于自我的世界,这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
  在我看来,这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首先是对孩子们天性顺其自然的一种护持。针对的是孩子们天真的好奇,在解决孩子必然提及的一些问题的同时,使得这种好奇能够保持长远。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这套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套儿童视角的公民教育丛书。无论是“人与动物”、“战争与和平”、“自然与污染”,还是“暴力与非暴力”,在这些章节中,不单单是对未知可能性的探索,同时还贯穿了全人类所共同遵循的一些价值标准。以“人与动物”一章而言,编著者指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自由”。而什么是自由呢,在“头儿与普通人”一章中可以见出一些端倪。因为,人是群体生活的,为了人们能和平共处,个体便不得不让渡一些自由,于是规则与法律便出现了。这样,法律就成了“真正的头儿”。接下去进一步的逻辑便是,我们用选票产生法律,而这种由法律和选票构成的体制,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在一起的制度,便叫做“民主”。

  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惊讶于编著者理性与童心的和谐统一,叙述娓娓道来,道理深入浅出,语言观之可喜。但我并不妄自菲薄,不为当下看不到类似的本土作品而羞愧。事实上,在1912年版的《共和国教科书》里,已经有了这样的儿童读物的萌芽。去年张立宪重印这套教科书,其中《新国文》高小部分第一课,叫做《国体与政体》,以浅近之文言,明白晓畅地给孩子们阐述了“君主”与“民主”、“专制”与“立宪”的区别。这套教科书,距今100年矣。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碧姬·拉贝、米歇尔·毕奇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日第1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38 , Processed in 0.1192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