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娱乐向智慧致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4 00:0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娱乐向智慧致敬

来源: 闻 言
  电视节目的过度娱乐化正在受到舆论诟病,但舆论又把炒作娱乐节目视作常规任务。娱乐是电视与生俱来的功能,娱乐过度至“化”至“死”才是人们要反对的。但一方面是电视上“狂欢”式、同质化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平面媒体无所指的批评和指责,二者是互不搭界地各行其是。
  电视娱乐化的纠正还得靠节目本身。江苏卫视推出的新栏目《最强大脑》就是成功范例。这档节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独创性的电视栏目,达到让娱乐向智慧致敬的目的。《最强大脑》的基本框架不失电视栏目的特点。有民间“选秀”,但不是选择表演,而是选择中国民间在智慧方面有独特天才的人参与;有明星坐镇,这些明星来自演艺界和体育界,但他们不是来指点选手,夸张作秀,而是在观赏中表达惊诧,在评说中表示敬意;有晋级规则,但不是用了无新意的表演假装“震撼”,而是为向人类智慧极限挑战的选手提供探索与表演的机会。这里也有新人新秀,但他们不是靠光鲜的外表和过度的表演吸引眼球,而是用智慧的展示令观众折服。
  《最强大脑》播出不久,便引来人们对很多“非电视”问题的热议与争论。“中国雨人”周玮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位生活在中国北方乡村里的“奇人”,他的“算术”才能究竟是被埋没的天才还是一个被炒作的泡沫?从节目开播以来,有人为之感动得掉泪,但也不无质疑之声。经过上海、北京专家的检测鉴定,周玮的天才大脑得到基本认可,他也得以成为“最强大脑”之“中国战队”的一员。由此还产生出人们对社会偏见、人格歧视等话题的讨论。不管将来周玮的表现是否成功,由此激发出的社会伦理讨论都肯定会发挥充分的正能量。一档电视节目能够引发出如此有份量的效果,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最强大脑》还让我们感受到,电视从业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大众的审美趣味,不要迁就低端的审美需求。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而这一节目的主角,他们沉浸在智慧风暴中的不懈追求,他们体现出来的超群智慧,恰恰是证明这一点的小小旁证。回想一下,中国电视普及以来,这类把智慧当作节目重心的创意和制作方式从未间断。上世纪80年代初,“蒲公英知识竞赛”就曾热火荧屏,大学生辩论大赛为人熟知,这些激励人们向往知识、追求科学的电视节目,证明科学完全可以嫁接到以娱乐为基本特征的电视节目中。近期来,“汉语大赛”、“谜语大赛”等节目也一样受到热捧。尽管在我看来,“谜语大赛”的水准还显幼稚,并未体现出高手如林的魅力,没有完全展示出中华谜语的无穷魅力,但节目仍然受到观众欢迎,反而更能说明,观众对具有知识内涵的电视节目的肯定和需求多么强列。在英国等老牌欧洲国家,哲学家们可以在电视上专题讨论深奥的学术问题,剥去所有娱乐性质直面学术。在我们这里,虽然只是“明星学者”才有机会去电视上“通俗演绎”学问,但毕竟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选择。《最强大脑》一样包含着相应的娱乐因素和明星效应,但以科学为根基、以智慧为目标的节目,是对观众审美惯性和审美要求之间搭建的良好平台。这样的节目再多些,中国电视艺术的空间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拓展,并与当代社会的理想追求达到高度吻合。
  让娱乐向智慧致敬,正当其时,值得赞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13:41 , Processed in 0.1000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