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碧峰:老乡任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2 23: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任蒙是我们的老乡,似乎有点牵强,因为他的老家广水,已从孝感划归随州多年了,如今任蒙在散文界大红大紫,我们在这里强认老乡,有那么点安陆与江油争李白故里的味道。
    事情倒也有另外一说,这就是谦和的任蒙先生,在碰到我们孝感同仁的时候,总自称是老乡,因为在他出生的一九五五年,当时的应山县以及到他四十多岁后改名为广水市,都是孝感所辖,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孝感的认同感是自觉而深刻的,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把他乡认故乡的薄情之举,这也是我们碰上任蒙先生总以一声“老乡”打招呼的理由。
    与任蒙先生相识,掐指算来,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从应城调到孝感市文联编辑《槐荫文学》,任蒙先生则是《长江开发报》的副社长。我们年龄虽然相近,但无论是文学成就还是职务地位,却相差悬殊。其时,部队团职干部转业的任蒙,顺理成章地干着县级职务,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文学创作上已出版了诗集《男神之爱》、诗论集《诗廊漫步》、随笔集《文海观潮》等书,尤其是《诗廊漫步》一书,甫一问世,即遭热抢,两年内再版数次,成为诗歌爱好者的必读必备书目。如此成就如此地位,任蒙先生在和我们的交往中并没有显出一点点优越感来。这是最令我所感动的。也是我之所以能这么多年与之交往下来的基础。
    随着时光的流逝,任蒙先生的职务与创作是齐头并进,从报社到研究室主任,到厅级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的官可谓越做越大,但性情却是一如既往,架子一点也没有变大,一见面,看到的,总是那一脸憨憨的笑,令人心暖,时不时向我们地方小刊赐稿,附信的开头一定是“碧峰兄”,结尾时一定是“请斧正”,让人心甜 。每有新作,一定是认认真真地包好寄来,翻捡寒斋书架,他所赠的著作,计有前述三种及诗论集《新诗四十年》、诗集《三月湖畔》、文论集《诗文的奥秘》、散文集《文化旅思》、杂文集《戏说红尘》、《海天履痕》、随笔集《历史的路标》、《任蒙散文选》及《任蒙散文论集》,抚摸着这些蘸着任蒙心血和激情的著作,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他那颀长的身影和详和的笑容,就会一阵感动。做人也是有风格的,任蒙的做人风格,他所达到的境界,不是人人、甚或是大多数人所能达到的。因此,我常常暗自把他的为人,当作我学习的楷模,不饰浮华,不鄙低小,以真心待朋友,以诚挚向生活,把淡淡的、静静的、切切的牵挂,总是放在心的深处。
    2009年底,任蒙先生的力作新版《任蒙散文选》,在首届“全国孙犁散文奖”中力拔头筹,荣获唯一大奖,《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新浪网等各家网站,纷纷予以报道,不少理论报刊发表大幅评论,称其艺术水准在全国的文化散文中处于领先地位,报上公布的颁奖辞认为,任蒙的写作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纵揽古今风云,整合审美元素,拓宽了文化散文的艺术疆域。我以为这个评价是极其准确的,这里面有几篇作品,曾在《槐荫文学》首发,在当初,我在看稿的过程中,就曾被其浑厚、大气、睿智和思考所震撼,与任蒙先生曾交流过我的感想,此书以这个理由独占鰲头,当然是实至名归。当我向他祝贺时。他仍是那种详和而憨憨的笑,但这次却没有过多的谦词,只是说着最近在写着什么,准备着向哪一点上做更加深的和新的突破。
    确实,对于此次获奖,任蒙不应过于谦逊,相比充斥于书肆的那么多无病呻吟的所谓散文,《任蒙散文选》就像一座山峰,鹤立于鸡群,如果中国的评奖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话,它戴上鲁迅文学奖的桂冠,也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任蒙虽说不着力于追求获奖,但他对自己作品达到了什么水准心里却是有数得很的,因此,他经常用“秋后的谷堆儿有多高,别人自然看得见”来表达自己的自信,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任蒙辛勤耕耘所垒起的谷堆,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相信,更高层次的奖项,一定会向他走来。
    我很认同作家陈本豪先生对任蒙散文的评价,他说:“任蒙散文书写题材并非单一,但普遍富有人文精神,不但饱蘸着历史的浓墨,而且洋溢着关照现实的热情,具有鲜明的思辩色彩与反叛意识。”陈本豪先生认为任蒙的散文,其精神的高度,特别是对文化的反思力和思想的穿透力,都能给人留下长久的回味,可以说具有大散文的品格。这也正是我读任蒙散文所获的印象,只是功夫不到,提炼不出这样的概括与评价,能写大散文的作家,必备大胸怀的气质,大胸怀的气质,则可以从日常行为中显示,他以平等谦虚的姿态与我们这样各方面“相差不能以道里计”的人交往,就可以看出他的胸怀,小中见大,从这样一个侧面来证明他是一个“能写大散文的作家”,也许不失曲径通幽之妙,引发人们的同感。
    写此文的时候,正是2010年中秋佳节,脑中很自然地浮现出去年中秋节的一件小事。那天,我正在全洲商务酒店八楼参加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年会。忽然接到任蒙先生的电话,说刚从天紫湖开完了一个会,返回途中要到孝感看我,车已进城了。我连忙下楼等着,十分钟左右任蒙先生就到了,取下一盒装饰精致的月饼递到我手上,我请他到店里坐坐,一起吃个便饭,他连忙摆手,说还要赶回武汉参加一个活动,今天路过孝感,就想看看你,见个面,知道还好就行了,说完之后就握手上车,又打开车窗向我招手,直到很远很远,还看见那只手在车窗外摇着,那一刻,我好不容易忍着,才没有让眼泪漫出眼眶。
    这是一件非常小的小事,他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辞才能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但我却更深地理解了什么是纯朴而真挚的友情,正因为任蒙先生是这样真挚和朴实地与我们交往,让我们感到有一种浓浓的乡情在,因此我们在他的面前,总是自然而亲切地喊他“老乡”。
    我的朋友任蒙是散文大家,我的朋友任蒙是我们的老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12:01 , Processed in 0.0850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