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教学应当成为三棱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6 09:4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教学应当成为三棱镜
 作者:楚朝汉  

  在我看来,历史课不应只有史实叙述与简单分析,它应该有三个面,就像三棱镜。

  历史课的第一个面是要促进学生读书。过去,中国的传统教学比较重视读书的数量与阅读习惯的养成。科举时代要求每个读书人四书五经都要熟读,一些经典文章甚至还要求会背。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现代课堂不再强调读与背了,教材少了经典文章,考试也不考课内的课文。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被视为信息之源,是信息的施与者,学生是空的器皿,而知识可以像物品一样由教师传递给学生。于是,上课时教师是一杯茶水一支粉笔,滔滔不绝地讲,以为讲好了学生就学好了,评课也是看教师的讲课技巧。新世纪互联网兴盛以来,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一些历史课堂仿佛在放映电视连续剧,热闹过后,学生鲜有读书时间,更不要说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了。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就要让他们多读,因为良好的习惯必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才能培养出来。

  历史课第二个面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让学生上课读书,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学生表面上读得卖力,但能否读懂就不好说了,所以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依据我的经验,用“问题导向法”读教材,效果比较好。例如,在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十九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一课时,可以先放台儿庄大捷视频、台儿庄战役相关地图及场景图片,然后视频打出以下问题:(1)台儿庄战役时间?(2)台儿庄战役的指挥官?(3)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我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把课文读懂了,问题自然也明白了。

  在讲《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设计的学案除了涉及基本知识问题,又增加了一些较有深度、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吗?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作用?学习了丝绸之路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悟吗?

  课上,我先播放了乐曲“阳关三叠”,在古筝曲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基本知识性问题解决之后,请学生通过电脑屏幕演示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之后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假如你是一个汉代商人,你在丝绸之路上会如何做买卖?会有哪些所见所闻?”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这个课例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所有这些方式,都是旨在促进学生自己找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历史课的第三个面应是交流。交流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包括知识的交流,也包括情感上的交流。新课标新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体现出来。在讲《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我设计的学案除了通过问题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探究和理解之外,还通过模拟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的历史”之中,实现了三维目标的交融。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和位置、丝绸之路沿线的物产和风土人情、丝绸之路的作用等基本的历史知识。通过演示丝绸之路的路线,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角色扮演(假设自己是汉代商人)和探讨丝绸之路的作用,提高了从多角度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谈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正确认识。这样的设计既鼓励学生的合作交流,也鼓励学生的个人展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及相互鼓励,学生自己展示的学习成果,对其本人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个体自信心、健康个性的培养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健康情感,都有很大帮助。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也有所提高。

  师生交流可以在多种课堂活动中体现出来,它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后谈话。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语,等等。教师不妨学习一下央视的星光大道栏目,学生是选手,教师是主持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尽力“表演”。这种动态而注重交流的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三棱镜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历史课的三面也会金光闪闪,照亮学生的人生路,陪伴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楚朝汉,单位系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一初级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14:31 , Processed in 0.1043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