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蓝:独孤求败的朱大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8 11:4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蒋蓝:独孤求败的朱大可
    作者:蒋蓝   
——关于朱大可的《守望书系》

  十一大假期间我收到了5卷本《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时光》《乌托邦》和《先知》,阅读朱大可成为了大假期间的一场盛宴。一个目前呆在学院体制中的学人,却对学术体制的骈四俪六完全不以为然,而坚持以一己独特的解构策略和话语方式,从诗学批评蔓延到文学叙事、影视美学、先锋美术、城市文、大众文化、历史传奇、器物研究、建筑的意识形态判读、上古神话隐喻梳理乃至当下公共事件深度剖析,在一个话语喧嚣的时代,这样的人不说天下独步,至少也是屈指可数的。以至于朱大可只好“独孤求败”,左右手互博。他是真正的词锋剑客,上天入地的言路是理性之刃拓斩的域界,聒噪是狂欢之剑的碎屑,突然以反手剑之锋频频击中热门人物虚火妄升的任督二脉,直至“一剑封喉”。这就是朱大可:对同道亲切,对炮制大词的妄人、大人、大师、泰斗冷眼睨视。

  我在《非非的隐喻诗学》当中,提及朱大可对缶的精神考古--勇士奋力击缶。自先秦以来,击缶之歌就是丧礼之乐,主要用于悲伤的葬礼,而不能出现于喜庆场合,除非设计者有更深远的用意--蓄意把它变成一种政治诅咒。朱大可对权威主义之缶的叩问用力过猛,打破了瓦器之缶,但2008个勇士击打出来的瓦釜雷鸣,隐喻了“东风吹,战鼓擂”的壮怀激烈和昂扬斗志。这2008个勇士的服装,是中山服的长袍化,既在道袍里鼓吹起了猎猎汉风,也暗含了男权对裙裾摇曳的美学期许,又在制服的坚硬领口得到了纪律的约束,不至于自由主义的泛滥,并构成对革命身体的颠覆。

  他这种高度个人化的自言自语因为风格鲜明被称之为“朱语”,也一直被争议,且褒贬不一。朱大可在文章里写道:“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文瓶颈里,汉语思想在紧张地寻找着出路。越过那些喧闹的政治黄昏,加缪的星光照亮了我的迷惘……我突然意识到,基于我与话语之石的秘密契约,也基于汉语的这种严重溃退,我成了无数西西弗斯中的一个。”

  他说过:“就我的个人的经验而言,选择主要取决于鼓励。我被命运牵着鼻子走上批评的道路。”而对于别人赠给自己的“酷评家”“文化恐龙”之类的标签,朱大可已然麻木了。他说,“在与人交往中,我并不愿给人太犀利的感觉。”

  他承认自己的思想经历了三个时期:狂飙时期(青春期)、神学写作时期和文化批评时期。其中30-40岁有着最良好的状态,此后便是一个缓慢的衰退和下降过程。我跟一个不可阻挡的法则发生了对撞。我唯一能做的是减缓这种衰退的进度。

  在我看来,朱大可的解构方式为中国的文化批评界提供了临床学意义。他没有像一些赳赳斗士那样横眉竖目,剑拔弩张,只是针对一些所谓的“元问题”发射空空导弹。很多人为他“百家错拳”式的言路所迷惑或倾心,却忽略了他的演绎言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剥茧抽丝之法,即在还原、凸显往事的同时,他使用理性主义的罗盘与后期结构主义的方式,一直在矫正着人们熟视无睹的价值逻辑与文化走向。这样的叙述策略与大尺度的逼近现实的批评勇气,贯穿于《守望书系》的众多章节。他无愧于“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畛域。基于这一视域,它的意义与现实指向锋芒,要高于、大于同样是5卷本、同样涉及上古神话、古典名著、学派批评所构成的《李劼思想文化文集》。

  这套书基本上囊括了朱大可30年的写作。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他拔剑、出剑、风声大作、锋芒毕露到不轻易出剑的觉悟过程。何谓“守望”?朱大可的自我厘定是很清楚的:“我的文化守望主要分为两个向度:一方面是当代文化的价值辨伪,一方面是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复苏。这是一个钱币的不可剥离的两面。”所以,一味的“骂”显然不是真正批评家所为,矫正之余的工作,恰恰是像文化守夜人那样的恪尽职守,方才是一个文化批评家的本色。所以,“守望”是“守夜人”的工作,而“守夜”是“守望”的具体定义。毕竟,倾尽心力“做一只汉语的马虻”的确让正人君子深感芒刺在背,那些指责的声音,一方面缘于读不懂,另当别论;剩下的,恐怕就是发自鲁迅笔下那种惯说“今天天气,哈哈哈”的冬烘先生的批评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13:07 , Processed in 0.1027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