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追求中磨砺幸福的教育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08:1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追求中

磨砺幸福的教育人生


(上)

  

张万祥

“追求使我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促我不断追寻教育的理想。”这是我网页上的主题词。几十年的教育追求让我明白:班主任平凡,但不平庸;只要执着于班主任事业,就可以破茧化蝶,实现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工作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第一章:回望艰苦岁月


      “发配”沧州

我是“老五届”大学生,1962年满怀憧憬走进五年制大学的殿堂,实际上6年后才毕业,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斗私批修”,经过解放军大熔炉的冶炼,1970年3月我才正式走上教育岗位。离开部队正式分配之前,领导象征性地询问我的意向,我只有一个请求:“不当教师。”事实上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我最后不情愿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而且,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生在天津,长在天津,从小学到大学,除了其间到农村短暂参加“四清”,就没有离开过天津。这次,却是彻头彻尾被发配到农村了。负责改造大学生的部队“左”得要命,他们极力主张让我们这些“臭老九”统统到最艰苦、最边远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监督改造。我算是幸运的,被打发到离天津只有两个小时车程的黄骅县。

黄骅隶属于沧州。1970年3月23日,我背着简单的行李只身到了沧州。那时的沧州,只有一条柏油路,和繁华的天津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我们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齐聚在黄骅县招待所,招待所破败不堪,我们的心情也特别低落。我们暗地里打听到,分配原则是不能留在县城,出身不好的还不能分到沿海地方,据说是担心从海上跑到国外去。后来,我被分到李村公社中学。李村中学是由一座破庙改造成的,地面坑坑洼洼,怎么也搞不平,放在上面的破桌破椅便东倒西歪。那个年代,年轻人热情高,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认真备课,鼻孔都被熏得黑黑的。喝的是村里大坑中的水,全村都在那里饮牲口,妇女还在那里洗衣服,我们用明矾把水澄清,再烧开来喝。没有食堂,学校请来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给我们熬粥蒸窝头。平日,几乎顿顿咸菜。有时,学校也会想方设法买猪肉炖上一大锅,每人一大碗,足足一斤。

1971年9月,为了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爱人团聚,参加工作一年半后我调到了爱人所在的学校——馆陶县房寨中学。学校离馆陶县城有一个小时车程。我们夫妻都是班主任,就雇了一位农村妇女照看年幼的儿子。学校有十几个班,有教职工食堂,吃饭比黄骅大大改善了。住的是砖瓦房,只是没有炉子、烟筒。冬天为了取暖,只好在住室中间用砖垒个炉子,和砖炕连通着。烧的是小窑煤,硫磺含量很高,冒出的烟熏得人嗓子痛,呛得人不断咳嗽。临退休,我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大概就是在那里埋下的隐患。

从1970年3月到1983年5月,从黄骅的李村中学到馆陶房寨中学,打倒“四人帮”后再调到馆陶县教育局教研室,我坚守沧州整整13年。同时“流放”沧州的年轻人,有的早早就回到北京或者上海,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我自然是其中之一。但那时的我并没有觉得苦,觉得寂寞,也没有觉得不能忍受;即使连续8年没有回天津老家,过年时缺油少盐,偌大的校园出来进去只有我们一家人。一有机会我们就去家访,结识了不少农民朋友,向农民学到了善良、勤劳、坚韧以及知足常乐。在农村,我娶妻生子,和命运相同、志趣一样的妻子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携手走过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两个孩子都在艰苦中成长,后来都顺利地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博士。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没有资格当班主任

我是优秀班主任,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德育专家,连续两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班主任培训工作,被称为“班主任工作导师”。可是谁能想到,当年的我竟然没有资格担任班主任。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馆陶县房寨中学是一所各方面都比较规范的完全中学。我抱着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对校方只提了一个要求:当班主任。可是却迟迟得不到答复。那时当班主任没有一分一毫的补助,只是多操心多受累,学校为什么不批准呢?后来,学校党支部的一位老乡悄悄问我,你父亲是历史反革命?我说,档案中清清楚楚写着了。他告诉我,把班级交给你是否放心,就这个问题党支部争论很激烈。听完这些,我痛苦万分。我受党的教育20年,我是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培养才申请担任班主任的。解放前我父亲担任沧州火车站站长,是业务尖子。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却在1948年突击发展党员,我的父亲就这样稀里糊涂成了国民党员,而且得了个区分部委员的虚职。1953年肃反时,父亲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按照“血统论”,我被作为阶级异己分子对待,需要限制使用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连做班主任的资格都没有,今后的道路实在渺茫!当时的我真是天天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生活的艰苦容易克服,政治歧视却令人难以忍受。庆幸的是,经过党支部再三考察、讨论,费了一些周折后,我最终还是当上了班主任。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发愤工作,并长期坚守在班主任岗位上。


第二章:全心全意投身教育事业


这个时期,为教学为德育我殚精竭虑,付出了青春,付出了热血,感受了累,也在累中品味到了幸福。我不让累拖垮,更不以累为借口停止读书、写作、研究。只要心中有追求,累不可怕,遭遇不公也不足畏。


       “立志”当老师

实话实说,1983年之前,自己的事业心不强,对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不能说是三心二意,但也绝算不上全心全意。那时总想,自己是五年制大学生,在大学是系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做“孩子王”真是屈了才。我憧憬的是当作家、记者,只想有机会跳槽到出版界或新闻界。于是,业余时间我基本上都用来写诗歌和散文,有时一个月在《今晚报·副刊》上就可以发表五六篇文章,加上发表在其他报刊上的,一个月竟然常常有十几篇文章发表。

后来,我意识到像这样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还是干什么吆喝什么吧。当时全国上下都在高度重视教育,于是,我开始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教育上,甚至连写作也完全以教育为题材了。

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我才发现,这里也是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这里也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处女地。

源于对题海弊端的认识,那几年我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做一件事情:编写《高中语文精妙思考题一千则》。为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力图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找来许多参考书,一面精选,一面编写,经过两个寒暑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46万字的书稿。得益于这一探索,在1989年高考中,我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位列全市重点校第三名。此后,我班历届高考语文成绩都稳定在天津市前几名。

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卓越的教学能力是老师的第一资本,是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性条件。

我带的班级获得了天津市“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突出,我个人也得到了团中央的表彰。对此,我没有满足,我的追求是做德育专家。于是,我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德育研究。我开始记班主任工作笔记,做教育个案,写德育论文。几年间,教育笔记积累了70多本,摞起来竟然有两米高。抚摸着这心血的结晶,回顾艰难跋涉的历程,幸福感从心底自然涌出。

为了提高德育理论水平,我每年都自费订阅十来份教育报刊,购买上千元的书籍,我还因此获得了“津门百家优秀藏书家庭”的奖牌。

业余时间,我撰写教育文章,踏上了艰苦、枯燥的著书立说征程。到退休前,在全国各地教育报刊上,我发表了120多篇教育文章,并与人合作出版了16本书。

班主任工作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例如,怎样让班会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能够让学生喜闻乐见?对此,我深入思考,博览群书,撰写了近十万字的《中学班主任系列讲话稿》,一共40讲;如怎样进行入学教育,我撰写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怎样进行立志教育,我写下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谈志当存高远》……

德育研究的道路也有无限风光。


   姗姗来迟的高级职称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小学开始评职称。由于我是五年制综合性大学毕业,到评职称时,便落后于同年被四年制师范学院录取者。虽然觉得这太不公平了,但是,我不闹情绪,也不低沉,依然干劲十足地工作、学习、研究、写作。我想,这是特殊国情所致,自己要以特殊心态对待。1994年论资排辈成为中学高级教师时,我已经51岁了。正因为面对不公平我没有消极荒疏,而是坚定地前行,因此取得了一流的教学业绩,1995年我成为德育特级教师,又过了四年,在毫无争议的情况下成为全区第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面对人身攻击

对我而言,1990年的春天缺少明媚的春光,多的是刺骨的寒风。

一次学科组教研会上,有人毫不客气地说:“写论文算什么本事?还不是东抄西拼!发表论文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凭关系!居然还要署上学校的名称,打我们学校的招牌。这种人就应该剥开他的皮,看看骨子里是什么东西!”在“文革”已远去的岁月,在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中,竟仍有如此不堪入耳的人格侮辱与人身攻击!虽未指名道姓,但矛头所向十分清楚,因为那时在《天津教育》杂志上连续发表几篇文章的,本学科组仅我一人。我当时心里委屈得很,为什么要蒙此大辱?我的成功源自那近两米的工作笔记和资料积累,他们只看见我一篇篇发表文章,却不知我已收藏了上百封退稿信。

那段时间,我真像被霜打了的茄子,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白天黑夜耳边总响着那尖刻刺耳的声音。后来,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在讽刺面前,最重要的是要战胜脆弱的自我。进而又想,为什么以笔为业的人不嫉妒巴金、茅盾、老舍?因为他们是巨匠,是大师,是高峰,一般人望尘莫及。看来,对待讽刺、毁谤的最好方法是提高自身。

从此我更加勤奋,更加豁达,从天津走向全国,连续发表文章并著书立说。试想,如果没有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讽刺,也许我不会如此奋发图强,也许我刚一迈步就陶醉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8:18:55 | 只看该作者
     在追求中

                          磨砺幸福的教育人生

                               (下)

                                                               张万祥

  

第三章:激情燃烧第二春


进入21世纪,我从奋斗了30多年的教学岗位和班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是,身退心没有退,我仍然心系教育,更加钟情于班主任研究工作,致力于总结一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网络上培训青年班主任,在全国招收了五十多位优秀班主任徒弟。这期间,我还有幸参与了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全国班主任培训工作。

2004年4月7日,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在网上发帖子说:“……张万祥老师来到‘教育在线’以后,为培养年轻的班主任开创了网络带徒弟的先河,我感觉他正在创造一个奇迹。我说过,他是‘教育在线’的真正的青春偶像!”2006年9月13日,他又在网上发出这样的帖子:“……他成了‘教育在线’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把自己多年收集的资料无私地放到网上,与年轻教师们一起分享;他在网上收徒弟,一些追梦的年轻人执弟子礼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神奇地成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激情燃烧的‘青春老人’的形象!”

我没有朱先生说的那么神奇,但可以骄傲地说,退休后,我又焕发了第二青春。


      “张万祥热销书”

在职期间,写作难免带有功利色彩,因为这毕竟与晋升职称、获得荣誉息息相关。而退休后的写作却是别有一番滋味,我只想把自己26年班主任工作的感悟、教训、思考奉献给青年班主任,帮助青年班主任更快地成长。

我撰写并主编了10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如《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已经第8次印刷;《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与万玮合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已经第7次印刷,并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入选“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书目;《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已经第9次印刷,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首印一万册……

我的书大多成了畅销书,在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店,只要点击“张万祥热销书”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


     “网星”张万祥

2005年2月28日的《现代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网星张万祥》的长篇通讯。这个题目让我颇感自豪。是的,退休以后,我竟然成了“网星”。

提起网络,说来话长。过去,我对网络,一是反感,认为它是迷惑青少年的罪魁祸首;二是觉得神秘,大千世界,尽在一个虚拟的网络中,真是不可思议。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年近花甲,根本就不可能学会,于是对网络敬而远之。2003年8月间,为宣传新教育理念,我邀请朱永新先生来津讲学,时间定在9月13日。前前后后多次与朱先生联系,可是,他是名人、忙人,电话打到家里,他没在;打到办公室,他也不在。我心里真是焦急,才想起朱先生曾告诉我,有事给他发短信,寄邮件。什么是短信、邮件?我真是一窍不通。这时,我才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朱先生的讲学掀起了天津市教育界学习教育新理念的热潮,也促使我走进网络世界。2003年9月23日,我战战兢兢在“教育在线”注册,有生以来第一次成为“网民”。后来,网络成了我的新舞台。

过去,看见人家在讲课时展示炫目的幻灯片,我羡慕得要死。觉得简直是太神奇了,也没看见人家怎么动,一行行字就飞驰而来,甚至还有活灵活现的动画。我想,此生此世,我恐怕只能在梦里过过课件瘾了。可是退休后,全国各地邀请我讲学的多了起来。尤其是2003年10月间,教育部关工委培训中心邀请我到北京讲学,我想自己应该学会做课件。一个人有了奋斗目标,也就有了动力。在短短十几天里,我竟然学会了过去被视为“难于上青天”的课件制作。现在,哪里邀请我讲学,我一定底气十足地叮嘱,一定要准备好投影仪等设备。现在,我可以得心应手地美化每张幻灯片。

以前,要我在网上开讲座,我觉得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62岁那年,我走进了网络语音室,与青年朋友侃侃而谈班主任工作艺术。我又一次产生了成就感、自豪感。

如今,我在网上可以自由翱翔,我的网络朋友遍天下。     

       网上收徒

在现实中,我看到众多青年班主任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工作总是处于被动,甚至因此产生职业倦怠;更有许多优秀班主任“养在深闺人未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尚未被充分认识。所以,退休后,我的生活宗旨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希望发挥自己的优势,做铺路石子,做登高梯子,做引路火炬,帮助青年才俊们登堂入室,早日成为名师,成长为专家型班主任。过去,我以学生为生命;退休后,我以扶助青年班主任为己任。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将会在这些青年班主任的事业中得到延伸。

初入“教育在线”网站的我,很快便成为众多网友关注的热点人物。因为我发在网上的《张万祥班主任工作艺术》“每天一招”很受欢迎,几乎每一个班主任都可拿去为己所用。一批年轻教师心怀诚敬,希望拜我为师。于是,与班主任论坛版主红袖等人商定,我决定通过严格选拔在全国公开招收徒弟。2004年2月21日19时,我在网上对数百个报名者一一发去试卷,3个小时后从网络上收回答案。随后,我又进行了两项考核:一是上交一篇自己最满意的论文,二是完成一篇我布置的命题作文。经过三轮考核,3月28日19时,我在网上公布了第一批班主任弟子名单,河北、山东、浙江、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13位老师位列其中。

我多次对徒弟们讲:“张老师没有才华,但是有恒心;张老师没有浮华,但是有追求;张老师不年轻,但是有热情;张老师没有了青春,但是有激情;张老师没有财富,但是有书朋;张老师没有傲气,但是知感恩;张老师没有浮躁,但是有淡泊。”请你们相信:“张老师没有衰老,没有陈腐,没有固步自封……我有一颗年轻的心脏,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有青年人的活力与激情。”我要求徒弟们:“不汲汲于一时一事的所得,而致力于一生的成长;不汲汲于早日名扬天下,而致力于自身切实的发展;不汲汲于眼前的名利,而致力于自身生命的厚重;不汲汲于发表一两篇文章,而致力于撰写万古长青的教育诗;不汲汲于眼前的火爆,而致力于自身教育生命的深沉;不汲汲于他人的重视青睐,而致力于自身灵魂深处的修炼;不畏惧寂寞,不畏惧挫折,不迷信导师,不依赖导师。”

一位网名叫hanqijian的网友给我发来短信:我已经7年没做班主任了,您的激情唤起了我的激情,我决心重做班主任,做一个以学生为生命的班主任。

广州的《学校名牌管理》杂志称我为“全国班主任导师”。《教师博览》2007年第10期“教育人物”专栏介绍了我,标题就是《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张万祥》。这个标题说出了我的心声,我就是要做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为青年班主任教育生命的辉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过去,通过改变一个学生我可以给一个家庭几代人带去希望;如今,通过帮助一位班主任,我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及其家庭受益。

授徒期间,我要求每位弟子每月至少上交一篇文章。起初,他们的文章大多显得幼稚,我有时需要一字一句地修改,常常花上半天时间。这个工作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以致自己的研究和写作都暂时停止了。但是,看到他们的进步,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对于崭露头角、有代表性的班主任,我认真阅读他们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帖子,然后潜心研究,分析他们专业成长的路径,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经验。

我与班主任弟子更多的是网上交流。我在电脑上给每个弟子都建了文件夹,把他们的文章、帖子都下载珍藏起来。给他们写信时,我往往先写好,保存在电脑里,然后再发给他们;而他们的回信,我也一一下载收藏。得知他们发表了文章,取得了成绩、荣誉,或者生活有了变化,我都给他们写信祝贺或安慰;在他们遇到困难、困惑时,我以真诚朋友的身份给予开导。我和谢明尧的通信达5万字,黎志新7万多字,许丹红2万字,朱国红5万字,李迪8万字。最近,我又与新结识的郑学志、钟杰、曹建英、杨亚敏、牛胜荣、杨兵、王晓琳……成了通讯朋友。粗略算起来,这些年,我和青年朋友的通信不下50万字。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我的珍宝。

有的青年朋友要出书了,请我写序,我一直认为这是荣誉,更是一份深深的信任。每次写序,我都极其认真,我要通读他们的书稿,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甚至包括他们读什么书,有什么爱好,有什么个性……写一篇序言,我往往要用上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时间。近几年,病魔缠身,一年间要住院两三次。有时在病床上,我还在阅读他们的书稿。我有意识地和青年班主任一起出书。通过合作出书,我结识了众多的优秀青年班主任,也锻炼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型青年班主任。

以青年班主任的真诚朋友为荣,我抓住一切机会向外界推荐这些年轻人,展示他们的才华。《教育文摘周报》每期第一版都要介绍一位优秀教师。利用自己的优势,我推荐的十几位青年班主任荣登第一版。

能够帮助青年班主任登上教育事业的峰巅,我乐在其中。


第四章:享受完整的幸福生活


班主任要享受完整的幸福生活,这不仅指在教育工作中享受教育的幸福,而且指在生活中享受家庭幸福。我们绝不能为了工作而牺牲家庭、亲人。


      浪漫的一天

2005年6月7日星期二,我和老伴度过了有生以来最浪漫的一天。

老伴也是教师,也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上她的担子丝毫不比我轻,但是,家务上我的工作量轻之又轻。经过老伴的精心“培养”,我的家务工作能力每况愈下。好在我总不忘她的生日,希冀以这一天给她的惊喜报答她一年来的无私奉献。所以,6月7日对我来讲是个特殊的日子,我总要搞搞特殊活动,给老伴以惊喜。

6月7日,我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老伴说:“今天怎么过生日,你就听我的吧。”老伴也言听计从。

办理出国护照,是我给老伴的第一件生日礼物。趁着这天老伴生日,我带她走出了出国的第一步——办理出国护照。由于有办理港澳通行证的经验,我们这次很顺利,不到一个小时就OK了,只等6月21日领取护照了。登记表需要填写打算去的国家,我和老伴不约而同想到的是法国。

第二件事情是给老伴买衣物。老伴在这方面的消费水平一向是低之又低,让她自己买价格稍高的衣服或鞋,真是很难很难。这次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她买上如意的衣物。她答应买双凉鞋,我要求她只看质量,不问价钱。我一向对逛商场深恶痛绝,可这次我是舍命陪君子。在我的坚持下,老伴终于买下了一双标价398元折后实售298元的凉鞋。我舒了一口气,老伴也满意地说,早就想买双这样的鞋了。

这就是我们浪漫的一天。


       为人师者的幸福

退休了,我依然享受着为人师者的幸福,这是青年班主任朋友们带给我的。

青年班主任朋友们有什么喜讯往往第一个告诉我,让我与他们一起分享。例如,2004年4月17日,朱国红给我发来一则消息:“张老师:您好。今天对我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我的处女作《没有孩子是差生》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今天收到样书,我就第一个告诉您,您不会怪我得意忘形吧?”2008年10月30日秦望发来短信说:“老师,向您报喜,秦望在《教育时报》组织的大型班主任论坛上的演讲得到了与会名校长和一线班主任的一致喝彩,时报专版报道了我及我们的团队。我已入闱河南十佳班主任。感谢老师对弟子的帮助,老师对教育宗教般的虔诚深深影响了弟子的教育人生。”

像这样的喜讯,我经常接到。看到他们飞快进步,取得辉煌的成绩,我感到无比高兴。

退休后,每逢生日和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上百条祝贺的短信和帖子,他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把最艳丽的鲜花送给我,把最甜美的生日蛋糕送给我,让我沉浸在无限的幸福和温馨之中。湖南的肖盛怀说:“是的,有谁比张万祥的生日更加精彩?你纵然拥有千万资产,纵然权倾一时,但你能有张老师的生日过得幸福吗?幸福是一种感情与精神上的高贵之物,非精神贵族不能拥有之。张万祥老师这份幸福是自我取之,不能为他人所夺;终生享用,不会因时光流转而淡失辉光。”

2008年4月26日是我65岁生日。那时,我正受邀为江苏省中小学农村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讲课。4月22日赴江阴,23日下午讲课,然后和一位神交已久的青年朋友谢明尧见面,再偕同老伴到无锡及其周围景点游玩,计划4月28日返回。我心想,就在江南过个无声无息的生日吧。和优秀青年班主任见面,结交更多的青年朋友,不就是我65岁生日的最好礼物吗?4月26日凌晨2点40分,肖盛怀第一个发来祝贺生日的短信:“老师,能有缘与您相识,我很幸运,也很幸福!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想到您,我浑身就充满力量与勇气。我会在一线踏实工作,让自己伏地前行,相信总有高飞的时候。”8点多,谢明尧就赶过来了,一手捧着鲜花,一手提着蛋糕盒和精心准备的礼物,一边说:“老师,生日快乐!”我觉得这天的生日蛋糕分外香甜。

在我重病住院期间,我更是时常享受到为人师者的幸福。2006年身体糟透了,一年间竟然三次住院。2007年春节前,我住进了医院,徒弟赖联群1月29日在网上发帖子说:“各位网友,我很难过,今天早上,我收到张万祥先生的短消息,张老师最近因为身体原因住院了,不日将再动手术。尽管如此,张老师还是牵挂着我们,牵挂着我们这些学员。看毕短消息,我泪眼朦胧。恩师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让所有张老师的学生以及关心张老师的‘教育在线’人都来为张老师祈福吧,祝张老师度过难关,早日康复!”几百位青年朋友跟帖,远在两千多里外的黎志新用快递送来了鲜花。青年朋友们的祝福增强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幸福。

2008年8月19日上午,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双鞋垫。鞋垫是我认识不久的钟杰一针一线亲手绣出来的,图案也是精心设计的。现如今,还有哪个女性肯绣花、做鞋垫?这份心意真是千金难买。用来包鞋垫的还有一张纸,她写道:“有一种情意,不需要书写;有一种情意,不需要表达。它只需要,沉于心底,深深地、深深地,在心底珍藏!祝张老师脚下生风,健康常在!”我把这双鞋垫珍藏在书柜中。

……

教育是永远年轻的事业。青年朋友们一定要以年轻的心态从事班主任工作,为事业,为孩子,更是为自己。青春不是人生中的一段时光,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在于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腿脚,而在于意志力、创造力和充沛的精力。青春的魅力表现在以勇气战胜胆怯,事业高于享乐。没有人仅仅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变成老翁,我们的衰老是因为抛弃了自己的理想。人生需要磨砺,没有磨砺的人生必然平平淡淡、平平庸庸,必然没有精彩、没有风景;不经磨砺,不能成为珍珠,成为真金;不经磨砺,不能顶天立地,不能创造辉煌,更不能品尝到幸福的甘甜!(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5:03 , Processed in 0.1116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