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儿青青:缔造一间安静的教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8 15: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缔造一间安静的教室


同事喜欢挎着扩音器上课,她讲语文,我在一墙之隔的另一个班上数学。最怕的是扩音器那足够“霸气”的音高,伴随着接触不良不断发出的刺耳声““吱——吱——”,让我讲课的心情很坏。


这个噪音不是一般的不舒服,让人心情烦躁。学生知道我在等什么,班里特别的静。有时我还会问:“喜欢隔壁的声音吗?”学生们说:“不喜欢,太乱了。”是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安静的教室。

这几年,随着班级人数的不断增多,很多老师向学校反映,需要配备扩音器,嗓子受不了,后勤及时购买了一批。刚接一年级,我也用过扩音器,仅仅一个学期。

一直觉得用扩音器上课毕竟不是长久的事,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常规上用力,创设安静的课堂氛围,教学生如何听并听懂老师和同伴说的话,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看清黑板和屏幕上的字,知道哪是重点、哪是难点。还需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如搬动桌椅要轻,讲话不要影响到其他人,以及讨论完毕要安静下来等待他人,比如你出入课堂要轻手轻脚,上课时间从走廊穿过也不能大声说话等。

课堂上我还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当有人在回答问题时,你可以面向他,这样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日久,学生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有人发言时,所有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扭向这个他。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别人身上得到信息50%以上不是从你讲的内容得到的,而是来自于讲话者的表情神态。这既是尊重,也是在用心倾听,紧接着才能适时地评价、反驳、也可能是补充。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是避免走神的有效办法之一。

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这非常重要。否则,到高年级就会陷入被动“还债”的尴尬境地。

有时候我在想,老师讲课真的需要那么大的声音吗?要想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管理班级纪律,真的离不开扩音器吗?试想,日常的课堂,每位老师上课都用扩音器,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校园?(当然,排除身体不适或其它特殊原因。)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老师上课的声音有高有低,在一个比较安静的教室里,学生的绝对感觉阈限会比较低,老师只要用一般的发声就能保证学生听到;在比较嘈杂的教室里上课,学生的绝对感觉阈限会比较高,老师则要提高嗓门才能使学生听到讲课内容,学生的感觉阈限也在逐渐升高。学生习惯了一定频率的感觉阈限之后,当再次遇到较低的感觉阈限时,他们的听课效率会大大降低,扩音器则成了一个吸引学生注意的刺激物。试想,难道能无休止地提高音量吗?

一年级下学期我果断地摆脱了扩音器。一段时间内,我上课时总爱这样问学生:“能看见董老师吗?”“我这样说话,坐在后排的某某同学能听见吗?”还不问追问一句:“为什么我不用扩音器,你们也能听得清楚?”学生们想了想,认真地说:“因为班里安静。”依然穷追不舍:“班里安静的时候,董老师说话比较柔和,听着就舒服,对不对?而且每个学生的发言,其他的人很容易听得到,对不对?”

事实上,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就在他们心底播种了这样的理念:课堂应该是安静的,在安静的氛围中,才能学会互相启发,互相分享,才能共同成长。当然小学生的注意力总是不能长久的,这需要老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状态,也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描述教师的“脑后有眼”。

比如当课堂比较嘈杂,秩序较乱时,有学生没有关注到同伴的讲解,我会语速慢下来或干脆停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也会采用非言语暗示,一个眼神,或一边讲课一边轻轻地走到某个学生身边,稍微停留一下。这样既制止某些学生的不当行为,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又不影响课堂秩序。千万不要因为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拖延时间久,使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涣散从而影响学习。

有时我也会突然请心不在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刚才某某说的话,你听到了吗?请再说一遍。”让学生由活动的状态转化为倾听的状态。这是善意的关照和提醒,他会感到老师在注意他。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

有时候对走神的孩子也不予理睬,而是适时地赞扬其他学生。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她最要好的同学说:“看某某,听得多认真!”“老师一看某某同学的眼神,就知道他在努力思考。”通过对某些好行为加以赞扬,可以使行为不当的学生受到暗示,正当行为受到强化。

读到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书中这样说:

上课说话的声音小而柔和。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学生到达另一些学生。

过去的几天里,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学生。我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

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柔和地与学生说话。

安静,多么美妙的氛围,“宏亮”的扩音器背后滋生的是浮躁。我希望在安静的教室中,和学生分享求知的乐趣,分享交流和倾听的快乐,感知阅读美文时语言抑扬顿挫的奇妙,感知全心投入做一件事的美妙。

有一次在走廊上,看到一位老师带着扩音器和一个学生单独谈话,(可能刚上完课,没来得及取下扩音器)我匆忙躲开。这种感觉太糟糕了,扩音器拉远了师生的距离,本来真诚的交流却给人“隔靴抓痒”的感觉。如此,怎么能让学生体会到心与心的沟通?

教师例会,后勤校长兴奋地说购置了一批更轻巧、更便携的扩音器,需要的老师尽快去领。我丝毫没有动心,我依然在努力,试图缔造一间安静的教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5:19 , Processed in 0.1113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