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网问长沙老友夏红专兄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7 02:1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案]夏红专、范双老师的教案
课目
第9课家乡古建筑(活动一)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夏红专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考察小 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
灯演示。
二、引导分 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 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课目
第9课家乡古建筑(活动二)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范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新课导 入
1.观摩一组线画古建筑的学生作业,诱发学生创作灵感。就造型“新颖、独特”方面引导学生作简短讨论。
2.教师小结:建筑就像一首凝固的诗。中国的传统建筑从亭台楼阁到民居小院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每一件作品就像同学们的画一样,既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又显示着个人的独特思考,好作品来源于创造。
多媒体投影仪或幻灯及灯片6—8张
二、引导分 析
1.欣赏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屏幕上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2.指导答题,为学生创作做技术准备。
提出要求: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并用鼠标点击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之后,老师分别请五位同学上台答题。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打出连线题:
瓦纹(刻画)
亭柱(搓条)
塔窗(镂空)
桥面(压板)
屋顶(手捏)
三、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 (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把好主意告诉大家。之后,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板书:
泥做小亭子
四、学习活动开始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作业所用材料及泥工工具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2.分组观摩。
3.课的总结:作业方面、纪律方面。
4.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到架子上晾干,以备烧制。
学生作业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2:21:11 | 只看该作者
湖南省红领巾艺术团专家顾问介绍
发布人:湖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朝晖网)
2012-3-5  
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肖鸣
中国国家一级指挥、湖南省歌舞剧院院长、湖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联盟理事。

苏文星
著名指挥家。历任中国河北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美国南加州音乐乐团音乐总监与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客座指挥、中国电影乐团交响乐团客座指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指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指挥。

周跃峰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高师合唱学会副主任、合唱指挥方向硕士生导师。

左承德
湖南省键盘学会会长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长沙市音协副主席、全国社会艺术考级高级考官。

许鸿英
省文联副主席、省舞蹈协会名誉主席。

杨霞
湖南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舞蹈协会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

曹伟
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中国合唱联盟理事、湖南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合唱联盟艺术顾问、湖南省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长沙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会员。

殷景阳
长沙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南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企业文联秘书长,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

徐经伦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

谢丽芳 油画艺术家,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副主任,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柯桐枝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长沙市美协主席。湖南省国画馆艺术顾问。

夏红专  湖南省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委员、全国著名少儿美术教育专家。

李少白   国家一级作家,原长沙市文联主席。

朱青   湖南广播电视乐团,音乐创作家。





艺术总监:
易扬伟 国际儿童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ISCCPA)亚太地区理事、中国儿童歌舞学会理事、湖南省舞蹈家协会理事、长沙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荣获“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终身成就奖”。




表演艺术指导
肖魁
南京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现任职于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系影视表演教研室主任。曾荣获江苏省首届戏剧节专业组表演奖;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曾拍摄过多部电影与电视剧。

房岑思佳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广播影视艺术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传媒管理硕士在读;现为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系影视表演专业老师;从事少儿表演艺术教学5年,主教儿剧表演课、小主持人课。曾参演多部电视连续剧。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2:21:50 | 只看该作者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夏红专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发展与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服务社会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前提下,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课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造型艺术进行学习,教内容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中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举例,低年级不单独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师全面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德、日两国美术的教学内容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想象创造。题目--"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形纸袋);"我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施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迪思"。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借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图画等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

  我国一年纸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编的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美术第一册还含有撕贴、缝制、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全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却还是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行政的重视。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室。教学设施的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能让学生按需所取,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照、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科目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育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除传授知识外还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是严谨的准备,一环接一环进行教学,追求课深圳的主动性,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太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标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国外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未真正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经常"来取得的。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由于普遍重视美术教育,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特别注重求新、求异、讲究创造性。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很难的,但我们还是走到了可喜的今天的这一步。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则设想,前景是好的,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并不遥远的将来定会走在世界前列。

注:参考文献

A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B藤泽典明革《人间形成和美术教育》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C《中国美术教育》杂志有关文章

D有关德、日美术教育教学录像带资料

转自《中国美术教育》(南京),1997.6.10-11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2:24:48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市:刘岱 高育娟 任兰香 罗珍 史丽薇 刘月娥

  天津市:王善全 崔长鸣

  河北省:张其会 李洪波 宋义洲 杨振中 吴连玺 杨景兰 白惠臣 谷继业

  山西省:唐青英 赵文剑 张聪明

  内蒙古:杨富萍 房向平 丁万富 张振顺 刘新宇 范立波 华维光 姚智泉

  辽宁省:宋文学 高长宝 唐树合 邢露 兆斌

  吉林省:丛培茹 冯殿君 金香花 魏占东

  黑龙江:王旭霞 孙广明 辛玲 张庆林 郑永勤

  江苏省:顾勇 屈荷军 朱灵利 王存义 范亚仁 吴文喜 张晓舟 王新明 闫泗松 牛桂生 董在平 华斌 李亚伯 柏传高

  浙江省:谢光领 王永平 陈清龙 楼子海 陆星 王晓文 叶明伦 应爱娜

  上海市:韩丽莉

  安徽省:肖艺 齐昕 曹宗培

  福建省:龚晓敏 范奕泉 洪珍凤 曾永泰 苏虹 陈雅玲 彭琴

  江西省:凌丽琼 何园生

  山东省:季雪莲 孟祥成 李学笃 王兆会 吕松波 王怀钦 王红 高峰 朱本群 车献尧 田红花 陈常征 杨屹 杜风雷

  河南省:余国琴 王山林 许愿 刘梦 韩良昇 乔文梅 张纯海

  湖北省:张昌福 舒畅 彭金淋 周萍新

  湖南省:余送辉 潘胜利 周宏桥 周启安 颜君初 谭万春 虞海涛 徐静 吴立华 唐光元 夏红专

  广东省:冯庆桂 方清 欧友开 陈鸿儒 孟科 李绪洪

  广西:苏爱民 黄恒

  四川省:刘天珍 姜春 朱健康 梁碧霞 郑乔予 辜敏 左志丹 匡敏

  重庆市:田婵娟 王兵 张雪

  贵州省:冷启中 张忠亮 蒋峥

  云南省:李明宗 高艳玲

  陕西省:刘利岩

  甘肃省:李国贤 王东进 韩晓萍 檀静 王玉荣 白恩平

  青海省:张永胜 李寅生 吴春海

  宁夏:刘世存 刘启华

  新疆:朱卫东 李廷铺 刘巾

  香港:李志雄 徐罗国燕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2:26:02 | 只看该作者
一次争锋的话题 ——儿童美术到底要不要教?




        
儿童美术到底要不要教?

        儿童绘画是儿童美术的主体,儿童绘画要不要教?儿童美术要不要教?这是个看似无意义却很有趣的话题。近来浏览《少儿美术》杂志,两位美术工作者也为此辩论了一番。李凌同志在《少儿美术》上发表的教学琐谈里谈到“幼儿的画都是无师自通的”,沈敬虔同志颇不以为然,写短文反驳,李凌同志就撰长文阐述了他的观点,引经据典,有理有据。感动于二位教者的认真,没有对儿童美术教育的热情和思考,是产生不了这样的辩论的。为他们鼓掌!我仔细看后,发现李凌同志的话是专指幼儿的(虽然他的引经据典大多说的是儿童),他这里的“幼儿”我想大概是指小朋友在小学之前的阶段。我一直在从事小学美术教学,没有系统、正规地教过幼儿美术,所以感觉上李凌老师的话也许并没有错。但如果有人把幼儿与儿童对等起来,说“儿童的画都是无师自通的”,我就觉得有些商榷的了,至少我觉得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还是需要我们老师来教的,而且教的如何,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美术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向的问题。下面就顺着这个引起争锋的话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问题
        小学美术作为中国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型学科,虽然是一门学科,由于长时间人为的不重视,导致教材时时变,课时也时时改,在理论知识和技术层面没能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科学的、权威的体系。而现今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拼图的一个重要板块,已经得到教育界和社会大众的认同。激情与学科发展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产生出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烽火诸侯”的势态,外表空前繁荣,内里有些“虚火旺盛”。好在“美术课程标准”及时出台,在政府行为的强力干预下,统一了学校儿童美术工作者的思想和认识,教育教学逐步向理性和有序过渡。但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长期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小三门”学科观念问题还依然存在,势力还比较强大,供养小学美术老师成长的教学环境还比较贫瘠,美术老师自身重专业轻教学现象依然是那么普遍。还有就是各种功利性的儿童美术赛事和无政府状态下繁荣昌盛的“另类”校外儿童美术培训,在另一方面冲击了校内儿童美术教育,对老师们的教学思想造成很大的影响。
        先说各种儿童美术赛事,由于政府对美术赛事关注力不够,使得大量的民间和半官方机构得以趁势介入,占领了被家长和部分学校领导所热衷的美术教育的“成果”阵地。部分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包括一些青少年宫)的体制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功利性特点是永远无法回避的“痛苦”(这种痛苦其实也是很多校外美术培训工作者不愿意忍受的),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美术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的落后也确实让校内美术教育捉襟见肘,以经济作基础的各类美术赛事和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无形中就掌握了美术教育的话语权(至少在很多基层是这样)——不重过程,只看结果,以孩子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学优劣的最终评判标准。在教学观点和教学形式上,给校内严谨有序的儿童美术教学太多的影响。部分校外美术教育强大的舆论宣传常常会左右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本来就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们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手足无措了。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开放地心态说是百花齐放,以“愤青”们的说法是“瞎折腾”,更多的是“坐山观虎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然也有不少有思想的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尝试摸索,像深圳的童画美术培训基地,像江苏常熟的叶青老师、湖南的夏红专、黄卫老师等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思考时下中国少儿美术教育问题并身体力行,探索实践。
二、儿童美术的价值问题
        儿童美术的主体是儿童绘画,这也是儿童美术区别于成人美术最为明显的形式。儿童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儿童画到底有没有价值?
        从艺术收藏的角度来看,儿童画本身并不具有多少价值,虽然儿童画所展现出的稚趣、率真、幽默、神秘等,让众多的现代美术家欣赏甚至作为创作上的参考。但儿童画的这些特点并非孩子们的有意为之,是自发性的,是他们身体发展水平、感知能力、情感态度、智力程度和生活经验的产物,是我们人类成长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我们人类这一阶段的共性“产品”,它并不具有多少技术含量和艺术创作的思想价值,也就是说儿童画本身的艺术收藏价值并不大。那么,儿童美术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从一个儿童美术教育者的角度看,儿童画的价值就非比寻常了,它的价值体现在儿童画创造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活动,开启了智力,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认识了美的规律,学会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并能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实践、传播和延续。为儿童能成长为更加完备的人积淀底蕴,打下基础。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也是一项人文性教育,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 儿童天性与美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儿童美术(包括儿童画)是一个阶段性活动的产物,其审美取向是由儿童的年龄阶段决定的,即是由儿童的天性使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美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精细化、复杂化、技术化,从另一个侧面说,美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追求美的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技术继承与创新的发展史,技术的继承与创新的历史也就是一个教与学的发展史。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矛盾: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作为 我们 人类 成长的 阶段性美术活动,一方面要遵循孩子的天性(趣味性);而另一方面又要遵循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技术的传承性),必须要人为地加以影响。这样,是教还是不用教?是学还是不用学?问题就摆在了我们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了。这个问题也滋生出许多现实问题:大的方面有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 (尤其是小学美术课程) 与高中美术教育乃至大学美术教育严重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如何能更科学的把小学美术教育纳入到国家美术教育(或者叫美术国家教育)体系中去,而不仅仅是个表面形式,这是一个国家美术教育如何科学统筹的课题,希望能及早地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为 在众多学科教育中, 美 术 所承载的提升国民素养的 那一部分 比例 中 实在是不容忽视)!小的方面有幼儿美术教育方向性问题;小学美术教材与中学美术教材的衔接问题;小学低段(一二三年级)与高段(四五六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失衡问题 等等 。
四、美术教材问题   
        先说说中小学美术教材脱节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引起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其问题也来源于上述的那个有趣的矛盾。 翻开现行的小学高段的美术教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编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继续保持小学美术学习“趣多面广”的特点,一方面又“羞羞答答”地涉及中学美术必须要学习的“纯”知识技能领域,整一个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羞啊!通揽各版本教材,怎一个“乱”字了得(好在每种教材都有先进之明——标注有“实验教科书”字样)!知识系统的无序和不完善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教材都有很多体现。工作在美术一线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教材编的很美,却难以实施。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不轻松,倒不如地方教材或校本教材来的实际。所以在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中,出现许多美术教师使用自编教材上课的想象,这也不能不说是对花了众多人力物力编辑出的所谓教材的另类否定(有些教材确实不太好使)。可以说,小学美术教材并没有或者说并不能很好的与中学美术以及更高阶段的美术教材相衔接,小学美术教材没有真正纳入到国家美术教材的系统里去。这种现象导致的明显后果就是小学生到了小学高段以后美术学习兴趣的严重丧失和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倍感艰难。该学的没学到,该教的没教会,该保持下去的没有坚持。最后的事实是,面向全体的国家美术教育宣告失败(或许说的有些过分),美术学习成了极少数个体学生的“专利”。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小学一二年级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接近百分之一百,到小学六年级还能继续保持美术学习兴趣的不到百分之十。虽然这里面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教材编写上的问题就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如何做好中小学以及小学低、中、高阶段美术教材的衔接,不要让教材成为美术教学最短的板块,应该引起众多所谓教材编写专家们的深入思考。
五、儿童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的问题
        再回到正题,儿童美术要不要教的问题。两位老师的争论,其实都有道理,但又不全面。李凌同志是从学生的生理年龄出发去看待儿童美术,想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沈敬虔同志则是从美术发展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表述了“教是为了发展”的思想。不关注(或欠关注)发展的教育是难以成功的教育,而不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不科学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教育。
        看待这样问题,其实在三千年前的孔子就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因材施教。每个人的都是一个个体的人,有共性也有个性,而美术学习或多或少是有些讲究天资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会发现,同年龄的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上表现出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一年级的孩子在画人物时大都是把人的手臂画在腰上,到了二年级已经有不少学生可以把人的手臂画到肩膀上了,如果我们老师不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比较去表现,到了三年级甚至四年级,会仍然有一部分学生难以把手臂画在人的肩膀上。孩子们这种美术能力的差别在某些方面是很让人吃惊的,这种美术能力上的差异性,我将其归为孩子的美术年龄的不同,其中有天资因素,也有后天努力或者就是善教的原因。孩子生理年龄虽然没有什么差别,但孩子们之间的“美术年龄”是有区别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者在对待孩子学习美术的方法上不能一刀切。我们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待“教与不教”的问题,那就是在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该教的一定要教!你不教,有些孩子的美术年龄就永远长不大!就如同现在很多没有接触美术教育的成年人在美术能力上近似“文盲”一般。我们不是常常听到朋友、同事们在感慨“要是小时候学过美术该有多好啊!”孩子们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之间的差距,要求我们美术老师要承担起到一个美育工作者的责任,通过我们的乐教、善教,缩短孩子们生理年龄和美术年龄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找到它们二者之间比较科学的距离,从而更好的开发孩子美术学习的潜能,合理地提升孩子的美术素养。让我们的孩子多些成长的优势,让我们的老师少些育人的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8:51 , Processed in 0.1214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