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与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8 07: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言与人生
张楚廷
张楚廷简介:数学教授、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做大学校长26年,从事大学教学53年,讲授过22门不同的课程,培养博士硕士100多位,出版著作近100部(其中独著63部),写作论文820多篇,发表论文250多篇,著述达1600多万字。在全国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做过260多场学术报告。其重要著作有《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哲学》、《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哲学通论》、《教育基本原理—— 一种基于公理的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导论》、《教学论纲》、《校长学概论》、《学校管理学》等。《课程与教学哲学》填补了我国课程哲学空白,获国家图书奖;《高等教育哲学》乃我国首部高等教育哲学专著。200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套《张楚廷教育文集》(第1~10卷),201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二套《张楚廷教育文集》(第11~20卷)。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前所长喻岳青教授把张楚廷与匡亚明朱九思、曲钦岳列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校长。眭依凡教授在评价中国当代教育家时说:“朱九思为政治家,张楚廷为学问家,曲钦岳为科学家,同样成为当今中国最杰出、最有治校成就的校长教育家……张楚廷校长集教育理论著作于一身,成为影响极广的教育家。”
周庆元教授在《感悟张楚廷校长》中说:自从北京大学的喻岳青教授和江西师范大学的眭依凡教授开始,研究张楚廷的专家及其专论越来越多,我们的张校长逐渐成为北京、上海、武汉、厦门、南京等著名大学认同的“全国著名教育家”了,“张楚廷研究”正在慢慢的成为一种“热”,而且似乎方兴未艾。(《张楚廷教育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246-258 )
     本文是张楚廷先生于2013年3月15日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次演讲。转录于此,与有缘人共享。

  摘  要:人的发展主要表现之一是其语言发展,人的生命史即其语言史;人类史也是人类语言史;人的活力在多方面表现为其语言活性;人的修养也是多方面的,语言修养是基本修养之一,并影响其他修养;汉语言有特殊的优越性,它凝结着我们祖宗的智慧;努力学习这种语言,就会获得智慧;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好的语言交流就是心灵对话。
关键词:语言,生命,修养,智慧

一、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有一次,我问高晓清:“高晓清是你,还是你是高晓清?”她犹豫了一下。
我问我五岁的孙女:“彭子芮是你,还是你是彭子芮?”她立即回答:“差不多吧。”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问题,教授、博导级的人物犹豫,而幼儿园的孩子却立刻作答呢?
区别在于,一个是用逻辑在回应,一个是靠直觉在回应。直觉迅捷,逻辑相对缓慢。
两种回应也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某种语言的回应。凡人都是一个存在体,但又都冠以一个名称,或者一个符号。人从一出生起就被赋予了一个符号。赋予者为父母,或祖父母,或采纳了其他亲朋好友的建议。从此,每个人就至少与一个符号联系在一起了。有的人有乳名,有的人有了诨名(即外号),有的人使用了笔名。
使用笔名的人多半是学者或文人。比如,莫言不姓莫,姓管,管谟业;茅盾不姓茅,他的本名是沈雁冰;而鲁迅并不姓鲁,他姓周。鲁迅的笔名有183个。
人从一开始就与语言,与符号相连。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孙逸仙。后来,有了一所大学叫中山大学;有了一个城市叫中山市。中山成了人们怀念的人,也成了人们怀念的一个名称,并以其为名来纪念这个人。
这种怀念和纪念的情感也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

二、人的生命史即其语言史
人出生之后,十个月就哑哑学语。小孩的体重在增加,身体在长高,但最令父母兴奋的是小孩第一次喊出“爸”、“妈”。“妈”,几乎是所有人会说出的第一个字,这也就是每个人最初的语言。
当儿女的语言出现困难和障碍的时候,也是父母最着急的时候,跟生理上患病了一样着急。
小孩子上学是从识字开始的。从认识人、手、足、刀、尺开始,从认识一、二、三、四、五开始。这也是从口头语言向文字语言发展的开始。小孩的成长伴随着语言的成长。
学汉语,是学语言;学英语,那是学外国语言;将来,有些人还学二外、三外,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语言世界。多习得一种语言,就是多一种文化,多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
学数学也是学语言吗?学1、2、3、4、5、6、7、8、9,也是学语言。有人将其叫做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来自印度的。0这个数字出现得很晚,大约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印度。在罗马数字和古中国数字中,都没有0。认识零并以0来表达,不是很容易的事。这些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有其生命过程。
几何是由图形来说话的,那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语言。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学音乐也是学语言吗?音乐是侧重于情感表达的语言。歌曲与乐曲有所不同,乐曲是用纯粹形式的曲调表达意境,此时,曲调就是它的语言;歌曲则是由日常语言、诗歌形式的语言与曲调配合而形成的语言。
物理学、化学也是语言,只不过它们使用的基本术语不同。物理学的基本术语是力、热、电、光、原,就像音乐里的嘟唻咪法苏拉西;化学里则是氢氧氮碳磷钾。有一类语言是描述精神世界,有一类语言是描述物质世界的。
描述物质世界的科学语言具有一意性,精确性;描述精神世界的语言具有多样性,这恰好说明了人的精神世界更为奇妙,更需要多角度、多视野去考察和表述。
哲学里,最基本的词汇是辩证法,形而上;讨论的对象是方法论和“后天的事实”。于是,哲学里有自己特殊的用语。与物理、化学不同,它所使用的术语都是非物质的。逻辑学用一套特殊的术语来讨论思维是怎样展开和运行的。
进入大学后,还是在学习语言吗?
大学仍然是在学习着语言,只不过,此时所学习的是更专门、更高深一些的语言。到了研究生教育阶段,不仅学习语言,还要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并且在博士训练阶段还力求使用新的术语。
在完成大学学习并走上工作岗位,有了某种职业后,又将会习得一套职业语言。从商的,将会有一套商业语言;从军的,就会习得一套军事语言;从政的,免不了跟一系列政治术语打交道;从教的,那将一套教学语言,并与某些学科语言联系在一起。
因而可以说,人的一辈子都在学习着、发展着、丰富着自己的语言,自己和自己的语言一起在发展,在成长。因而也就可以进一步说,人的生命史就是自己的语言史。
文如其人,那个“文”,那个语言,就是你自己,就是你的生命。修文习武,就是在修炼人生。

三、人类史亦是其语言史
人类历史382万年。这是考古学所证明了的,如果有新的考古发现,这个数字就还可能变大。在若干年前,人类史被认定为380万年,后来有一项人类化石表明,这个历史应前推两万年。所以,382万年便是我们目前所知的数字。
在这382万年的前两百万年时间里,人还只有单音节语言,也就是说,那时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界的灵长类差不多,或者说,就语言而言,人类尚未脱离动物界。
两百万年过后,人类的口腔结构有了一个极重要的进化,这种结构使得人发出多音节有了可能,再加之以人类意识的发展,于是多音节语言产生。
多音节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可以表达概念和命题,也就是可以表达词与句了。然而,词与句恰是正式的语言,借助它就可以传递人类经验了。
然而,这种语言附着于声音,它可以传递到下一代,但传递到再下一代就有困难了。这样,人类的生活经验保存下来再隔代相传就仍然是很难实现的。
语言附着于声音,声音承载着语言。换言之,人类尚只有口头语言。当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必然需要更多样更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仅靠口头语言来表达并传承如此丰富多样的生活经验,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当然,在这期间,即使只是口头语言,它也在发展着、丰富着,虽然隔代相传十分困难。
这种只有多音节表达的口头语言的局面,又持续了一百多万年。一个更根本的变化发生了,这就是文字语言的产生。有了文字语言,承载它的就不再只是随时可以飘走、可以消失的声音了。
文字可以留存在石墨上、甲骨上、帛竹上。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文本。故而,文字可以由文本来承载了。而文本的有形、固定,就使得长时间保存成为可能。
后来,在有了纸张,有了印刷术之后,这种文本的保存就更为有效了。从而,隔代相传,乃至永久相传也有了可能。这是技术上的变化,实质上也是语言更有效地得以保存、发展、相承的变化,因而是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文本语言,文字语言,书面语言,首先是在巴比伦、希腊、中国和印度出现的。但这也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文明随着文字语言的来到而来到。文字语言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无限可能。
这个历史就仅有五千年了。五千年是很长的历史,但放在整个人类史中来看,却还是相对短暂的,虽然这段短暂的历史最为重要、最为珍贵。这个文明史,与史前史也密切相连,这个文字史也只是整个语言史的一部分。
尽管人类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最能反映它的历史的,就是其语言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史就是人类语言史。

四、语言活性与人生活力
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外壳。我觉得这是大大低估了语言的作用和意义。
从我们已有的讨论就可看出,一个人的语言是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其语言史是其生命史的基本部分。语言是有血有肉的,它不只是一个骨架子,更不只是工具和外壳。
语言与人类史相连,是通过民族史表现出来的。每个民族有各自的语言,并且,民族语言是其民族文化的最重要成分,乃至民族语言是其民族性的主要特征。
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根本在于它有意识、有思想,而表现形式则在于它有了语言,有了命题语言。用卡尔西的话来说,就是动物只有情感语言,而人类则有了概念语言、命题语言。
我们汉族有我们汉族语言,即汉语。与其他民族语言一样,它是我们汉民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完善是一个创造过程,是显示我们民族智慧的过程。它凝聚着巨大的智慧,又能给我们民族的后代以智慧。
如此这般的语言,只是外壳、只是工具吗?
语言是一直发展着的,充实着的,到现在也还在继续。当然,语言中也有一些成为古典,有的可能就不再为今人所运用了,它们封存在历史中。语言学家们仍然不会忘记它们。语言如生命一样,也有自己的新陈代谢。
我们把语言的这种特性称之为语言活性。语言的这种活性能给人以活力。特别能把这种活性表现出来的,是那些语言大师,他们巧妙地运用语言,并创造新的语言。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越来越沉默寡言时,其生命也就在衰微之中了;当一个社会的语言变得日益单调乏味时,这个社会也就在滞缓之中了,活力在衰退了。反过来说也对,活力的枯竭也意味着语言活性的减退。
一般情况下,人总是有说有笑,当然还有哭,还有喜怒哀乐,但都离不开语言。接受某种语言的信息,甚至是刺激,又以不同形式的语言作出反应。
同时,我们也就看到,那些滔滔不绝叙说着的人们,其生命也就在活跃之中;滔滔不绝的话语所蕴含的内容越丰富时,其生命活性的表现也越显著。
啰嗦和唠叨不属于富有,反而可能掩盖着实质上的贫乏。
人的语言活性,既是人的活力的表现,也是增进人的活力的要素。
一个人拥有的概念、词汇,如同其大脑中的思维原子;当自己的大脑中有大量这样的原子,且十分活跃时,它们就有很强的聚合力、组合力,由此组成新的分子,组成新的元素。这就是创造。语言不是被动的,它的活跃,它的活力,显示的是思想的力量,是智慧的光芒。
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丰富和深刻时,也就是思维原子越来越增长的时候,此时,一定会以不断增长的语言来表达这种多样和深刻。这是同时展开的过程,语言过程即人生过程。
人的一生中,尤其是那些自觉其生命意义的人的一生,总是会有多方面的修养的。有行为举止修养,有文学写作修养,有哲学修养,有科学修养,当然也有语言修养。这种修养是语言自觉的结果,也是语言修养的动因。
你的语言是得体的吗?你的语言是让人亲近的吗?你的语言如诗如画吗?你的语言是严谨而诙谐的吗?你的语言是清晰而富有激情的吗?你的语言是贴切且动人的吗?你的语言是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的吗?你的语言是美丽而又朴实的吗?你的语言既深奥又通俗吗?你的语言富有哲理而日常化、平民化吗?
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语言如此美丽,而使自己的人生也变得那样绚丽;语言的芬芳,会带来人生璀璨。

五、语言与智慧
我的爱人有时觉得小孙子不够敏捷,不那样聪明。一方面,我对她说,很多人小时候被认为迟缓,甚至被认为不太聪明,结果,后来成了科学家、发明家。这证明他们并不真的迟缓。
另一方面,我建议她多跟孙子对话,并且,自己说话时,多用或然的口气;其次,多说半截子话,留有余地,让小孩子容易接上话;最后,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永远不要对小孩说“你讲得不对”,而只是说怎样怎样讲才是对的。
有一次,我爱人对我孙女说,“爷爷就只知道写书”。我孙女立即说:“能写书就很不错啦。”我听后很高兴,就搬了很多本书给孙女看,她看到那么多书后说:“这么多书,有人要么?”我和爱人都哈哈大笑了。
这个过程也是对话。一方面,小孩从对话中获得信息;另一方面,对话必有利于她已有的语言活跃起来。这也就是智慧增长的过程。
实际上,我们读书,就是与学者的对话,与智者的对话,与古人对话,与中外的哲人对话。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他人对话的过程,也是获得智慧的过程。
我们和儿子辈、孙子辈在一起,常常是欢声笑话的,这就是语言在很顺畅的环境下流动,并且在流动中彼此都可增长智慧。
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十分有利于我去理解教育,理解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
所以,在教学中,我也形式了一些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可以分成几个要点来讲。
第一,提供尽可能大的语言量,即信息量;
第二,多运用或然性语句,少一些理所当然,少一些斩钉截铁,少一些断然的结论;
第三,多运用联想、比喻、隐喻,并尽可能在其中蕴藏幽默、诙谐和故事;
第四,作为结果,就是既给学生留下知识,也留下问题,留下故事,留下可继续品味的菜肴。
以上这些要点又都可归结为语言问题,语言的丰富,语言的表达,语言的技巧,语言的修养,语言的娴熟与艺术。因而,教师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活化自己的语言,美化自己的语言。
教师智慧,在于他的教学智慧,也在于他的语言智慧。教师的语言是知识问题,却也是信念问题,情感问题。语言与智慧是在教师美好的心灵里同时存在的。
教师的这一切,最终又都在于让学生获得智慧,让学生的生命更有活力,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六、语言修养问题
我认为,直到现在,我仍然在修炼自己的语言,在学习语言。
语言是可以成为艺术的,而艺术一定是锤炼的结果,一定是千百次演练出来的。
无个性,便无艺术;有个性,还不一定有艺术。所以,我首先寻求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这一寻求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锤炼的过程,砺炼的过程,不断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我的语言就是我,我和语言一起成长。
我真的还在学习和修练吗?有以下事实为证:
首先,我对自己有一条约束:不说别人已说过的话,即使别人说得很好,我也要说自己的话。
第二,我还不说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即使含意相近,也寻求相异的表达,一旦相异,就可能发展。
第三,那怕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尽量不重复使用同一词汇,在同一篇文章中,后面用的,跟前面的也力求不一样。这就是修辞上的讲究。
第四,每当我碰到不认识的字时,我一定去查字典;我虽认识但感到对其含意的理解还不是很有把握的时候,也一定会再去查字典;有时,字典上也查不到,我就会去请教语言学家们。蒋冀骋就是我常请教的一位,他堪称一位语言学家。
我们汉语,是我们民族创造的,是我们祖宗创造的。我常有一种意念:要对得起祖宗,就需要好生学习他们创造的语言。
又常常感到遗憾。总共91251个汉字,我只认识二十分之一强;总共大约一万七千条成语,我大约也只知道十分之一左右。当然,我还在努力,一直努力下去,但即使再增加一个百分点也决非易事。因而也常有对不起祖宗的感觉。
虽然我很自信,也盼望别人自信,虽然有时我很牛气,但我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且实际表现为不断地用心学习。自信又自知不足;牛气又不狂躁。对语言的虔诚是任何时候也没有忘记的;在祖宗面前的虔诚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我还举几个小例子,来证明我的虔诚。
很多字,我都去琢磨。
比如那个“睡”字,目就是眼睛,睡觉就是把眼睛垂下去。并且,眼睛垂下去就是睡了。是不是睡着了呢?眼皮合起来,眼球可能还在动,还不算睡;眼皮子闭起来,眼珠子也自然下垂了,这就是睡了,三五分钟后就会睡着的。人在眼皮闭着但还在想事时,眼珠是没有下垂的。要好生睡觉,就要好生让眼珠子自然下垂。
英语里的睡sleep,从字面上看,不包含汉字睡所蕴涵的这些意思。汉字本身包含的信息量更大。
蔬菜的“蔬”字,与“疏”有联系,蔬菜(水果)具有疏通肠胃的作用;蔬的英语对应词是vegetables,疏的对应词是dredge,梳的对应词是comb,流的对应词是flow。英语里的这四个字就没有什么联系。
“梳”也具有梳理、梳顺的意思,是一定意义下的疏通;“蔬”、“疏”、“梳”的发音也一致;“流”字与之有相同的字根。因而,蔬、疏、梳、流四个字是相联系的。英语里相应的词之间就没有这种联系。
还看一个“衡”字。我就这个字请教过蒋冀骋教授。问:“中间是不是一个鱼字?”他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我再研究一下。”大约两天后答复了,不一定是两天都拿来研究了,但肯定是花了一些时间的。他说,那中间的上半截是一个“角”字,下面是一个人顶着一根杠。这就是衡字,平衡的衡,衡量的衡。
虽然我仍才学疏浅,但仍然学习着,努力学习凝聚着我们祖宗智慧的语言;也是与同学们一道在学习着,我所期望于学生的,也是要求于我自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07:08 , Processed in 0.1080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