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信就是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9 23:4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信就是力量
□ 庄华涛
学校马上要举办运动会了,可我们班参加跳高项目学的人选还没有确定。利用中午的时间,我配合体育老师筛选参加运动会的跳高人选。
在农村学校,很少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我们班的体育老师就是兼职的。由于我对跳高稍微懂一点,所以被体育老师“强行”邀请来共同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学校的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海绵垫子,只有一个勉强可用的沙坑。我们怕孩子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受伤,所以只能让孩子们练习跨跃式跳高。
刚开始时,大多数孩子都有点“惧杆”,助跑动作也不协调,刚刚跑到杆边就不由自主地用手去抓杆。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从人人都可以跳过的高度开始练起,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渐渐进入了状态。
当跳杆升到一米三时,大部分孩子已经跳不过去了,只有六个孩子表现得格外出色,其中两个孩子甚至可一跃而过。我悄悄对体育老师说:“这几个孩子都不错,那两个学生再加两格估计都没问题(每格五厘米)。”没料到,体育老师走上前,对那几个孩子大声说道:“再加两格,看看还有没有人能跳过去。”
谁知,那几个孩子居然没有一个人能跳过去。再试了两次,结果依然如此。
没办法,体育老师又将杆子往下调了一格,还是没有孩子能跳过去,再往下调一格,还是没人能跳过去。这可是已经回到他们刚才能够跳过的高度了啊!我知道,刚才体育老师的话引起了孩子们内心的恐惧心理。于是,第一次选拔就这样草草结束。
原以为经过一天的调整,情况会有所好转,谁知第二天的情况依然很糟糕。虽然有两个孩子跳过了昨天的那个高度,但其余的孩子还是怎么也跳不过去。于是,我只能叫孩子们暂停练习。
在孩子们休息的时候,我与体育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回过头来从一米一这个人人都能跳过的高度开始跳起,以帮助孩子们重拾自信。一米一,所有孩子都轻松地一跃而过。再加上一格,孩子们依然轻松地一跃而过。趁着孩子们站得远,看不清我加了几格的机会,我悄悄地将杆子加高两格,然后大声地告诉他们只加了一格,没想到这几个孩子居然一跃而过。我再故技重施,悄悄加上两格,再告诉他们现在虽然又加了一格,但离昨天的高度还很远,肯定能跳过去的。这时,奇迹出现了,当高度增加到一米三五的时候,有三个孩子依然能够轻松跳过。要知道,这比刚开始只有两个孩子能跳的高度还高一格。
我拉着他们来到杆前,让他们自己去看看现在的高度。当看到“一米三五”这个刻度时,他们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在以后的练习中,他们越跳越自信,越跳越稳定,有一个孩子甚至跳出了一米四五这个接近他自己身高的高度。
这使我坚定了一个信念——面对困难时,给予孩子自信,比给予他们压力要好得多。
其实,不光是跳高,学习也一样。
三年级时,孩子们的作文总是写不好。每次布置作文,我不得不狠下心来,硬性规定他们必须写两百字以上。因为不这样,鲜有写到一百字以上的。
在练习写作的初期阶段,我的做法有一点效果,至少孩子们的作文可以有一定篇幅。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不仅写作兴趣没被调动,反而写作水平越来越差。我意识到,我的这一做法使孩子们失去了写作的自信。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信,我试着在墙上开辟了“优秀习作选登园地”,将孩子们稍好一点的习作精心修改后,“发表”在园地里。看到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墙上,那些孩子无比开心。我还把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习作向一些少儿杂志投稿。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对于写作越来越自信,特别是投稿被录用的孩子,更是信心满满。其实,最初张贴在“优秀习作选登园地”中的部分习作,都是我精心修改、完善过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自信,这不就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吗?
由此,我更加坚信,有时老师所要做的并不需要太多,只是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尽量给予他们自信而不是压力。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为坚实的腾飞的支点!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
一张带血的假钞
□ 王会宁
那是我工作的第一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开学报名时,班主任要负责收本班的学杂费。我在收的学杂费中发现了一张十元的假钞,当时我是见习期,一个月只有两百多元的工资。我很气愤地捏着那张假钞直奔教室,同学们看到我气急败坏的样子,都放下了手中的笔,用恐惧的眼神看着我。我举起手中的假钞,大声斥问:“这是谁的钱?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是一张假钞! ”我气呼呼地说。“啊!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呼出声来,“谁的呀? ”“谁的?快说呀! ”就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的时候,坐在最后一排靠墙角的一名男生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走到了我面前,他红着脸、低着头,小声地说:“老师,是我的。” 说着,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时,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那名男生。“你为什么要把假钱交给我? 你的假钱哪儿来的? ”我生气地追问。“这是我上山采药卖的钱,是买药人给的。”他哭着说。
原来,这个男生家庭很贫困。妈妈在他八岁那年得病去世了,家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一个五岁的妹妹需要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靠苦力挣钱养家的爸爸身上。懂事的他很小就开始为爸爸分担肩上的重担,他上小学的学费都是自己上山采药卖攒的。
听男生这么一说,我的怒气消散了,同时,心里感觉到一点痛和一点疑惑。痛的是男生那么小就要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上学;疑惑的是他凭什么说那钱是自己的。“你凭什么说这钱是你的?”“老师,您看,这上面有血迹,是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弄到上面的。”他坚定地对我说:“老师,我不知道这是假钱,我回家给您换 ……”看着小男孩受伤的手指,我帮他拭去眼角的泪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他那么诚实、那么善良,而我……
“不用回家换了!”我对那个孩子说:“记住!以后别再上山了,太危险!你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男生听后,拉着我的手,哭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老师!”当时我感觉拥有这么多学生的爱,我真的好幸福!
在我调离那所学校时,那个男生已经上五年级了。离校前夕,他来找我,拉着我的手问:“老师,您还会回来吗?我会永远记得您对我的告诫,谢谢您!”我无语凝噎。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走过了十五年,但初为人师时遇见的那个男生的诚实与善良永远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消失 ——他那双稚嫩而布满老茧的手,手中捧着的那张带血的假钞也时刻勉励着我用整个身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子乡中心小学)
建立自己的教育史博物馆
□ 汪重阳
一位老师到职改办递交晋升职称的材料时,对于“申报人员须提交本人所教学科一学年的教案或电子教案”这一条要求,他准备的是近两年来全县统一推行的电子教案。但职改办的工作人员对他说:“你在一线工作,应该有手写的教案,不像那些教研员或其他教育机构的人员,只有电子教案,建议你还是交一份手写的教案。” 那位老师觉得有道理,便又回到单位去拿以前的手写版教案。可是因为这位老师以前没有保存教案本的习惯,找了半天,费了好大劲,把任教十几年的教案本拼凑起来,才凑够了完整的一个学年的教案。
我听说此事后,感叹不已:我们的一线老师太不注重对“教育文物”的保存了,每一位老师若是能注重保存自己教育生涯的见证物,最终都会建立起一座属于自己的教育史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内的展品首先应是实物文物。比如,自己历年写下的教案,每学期使用、批注过的教科书、教参书,自己因材施教制作的教具等,都应该保存下来,妥善存放。一段时间后,我们重新翻阅,就能看到自己一步步走过的历程,一天天成长的轨迹,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在网上备课、电子教案越来越盛行,各学校的硬件设施、仪器配置也越来越到位的背景下,保存下来的那些手写版教案、手制教具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文物”。不然的话,一旦退休,只能落得两手空空如也,又拿什么来向后辈展示自己曾经的成长步伐呢?
这座博物馆还应该收藏自己的思想文物。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思想是藏在脑子里的,怎样才能让别人看得见呢?笔者认为,可以用文字表述出来、记录下来,通过专著、报刊、网站、论坛、博客等展示出去,就能让别人看见,更能形成自己教育史博物馆中的思想文物,让自己的博物馆熠熠生辉。
事实也证明,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史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普通教师走向优秀、达到卓越的基础。谁若忽视这一点,就只能让自己平庸下去,把自己埋没下去。
2011年10月,我参加了“‘首届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颁奖典礼暨‘提升班主任的生命质量’研讨会”。在现场我就发现,那些受到表彰的班主任们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把自己的治班谋略、管理智慧等都记录了下来。
比如,“首届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获得者、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的李迪老师,本是音乐专业出身,可她却比很多中文专业出身的老师更擅长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她在创新班级管理之道的同时,利用休息时间笔耕不辍,记录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这才有了四卷本《李迪文集》的出版;这才使她获得了“全国班主任心灵写诗”金笔奖;这才为她赢得了“‘时代符号’式的优秀班主任”称号……如果李迪老师不把自己的做法、想法写出来,她恐怕也只会是一个学校的优秀班主任罢了,她也不会为更多的人知道、了解。
在自己的博物馆建立过程中,还必须不停地纳入新思想。阅读专业的人文和教育经典,就成了一个教师保持自己优秀、卓越的必要保障了。谁若忽视这一点,即使一时能够进步,也不会长久。“首届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获得者、河南省淇县朝歌镇石桥小学的张国庆老师,虽已52岁,身材也不高大,但他却拥有一颗高贵的头颅。他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如饥似渴地阅读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肖川、刘铁芳、魏书生、李镇西、郭思乐、朱永新等大家的几十本专著,让自己“拥有了一个更为浩瀚的世界”。而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他一点点地接近着教育的真谛,班级管理智慧也越来越高。在别的大部分农村老教师都还在职业倦怠中难以突围之时,他却借助阅读与大师对话,品尝着职业生活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美满。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语)如果你没有阅读史的话,你的精神世界便一片荒芜,你的博物馆也无法真正建立起来。
老师自己的职业道路只能自己走,自己的历史只能自己书写,自己的博物馆也只能自己建立。当我们每个老师都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教育史博物馆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便会拂去浮躁、祛除肤浅,为文明的传承作出真正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六中)
像玫瑰一样努力开放
□ 刘春柳
我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灿若黄金的向日葵,洁白如玉的菊花,红欲滴血的玫瑰……一朵朵、一串串,一年四季常有花香相伴,真是一种享受。学生们知道我的院子里有花,经常来赏花,有时候调皮的女生还“贪心”地摘下几朵,说是拿回去夹在书中做书签,这样既有书香也有花香。当他们向我要花拿回去种时,我也会慷慨地折下花枝或把成熟的种子摘下来送给他们。我经常会跟他们讨论一些种花的技巧、送花的礼节还有花除了观赏以外的效用,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让我与学生们的心更近了,而且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我的学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上一个经常来赏花的女生,她叫李然。
在李然转到我的班上时,我就听她原来的班主任说她成绩不好,有点呆呆的。最初一段时间,李然有点自卑,也有点泄气,但我发现她的作文写得不错,喜欢阅读。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发现李然其实并不呆,只是过于文静了一些,对数学这类科目不感兴趣而已。
那段时间,冷空气南下,而院子里的玫瑰花还是努力地撑破了朵朵花苞,以最美的姿态来迎接南方冬天的洗礼。吃完午饭,有几个女生过来玩,她们站在一丛菊花前,讨论着菊花如何泡茶的问题。李然独自站在那株玫瑰花前,专注地看着一朵还未开放的花苞。她问我:“老师,为什么玫瑰花在冬天里也盛开?”旁边一个女生说:“因为冬天里有很多浪漫的节日啊,比如圣诞节啊、情人节啊之类的。” 女生们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个说:“哟,你收到过玫瑰吗?”那个女生很坦诚地说:“现在还没有,但是这么美好的花,我以后一定会收到的,你说是吗,老师?”我笑着说:“是啊,这么美丽的花,你们一定会收到的。” 这些可爱的女生都嘻嘻地笑了起来。李然却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站在一边。
第二天早上,一朵玫瑰花悄然绽放了,是那么的傲然,那么的冷艳,而又那么的孤芳自赏。这让我想起了冰心老师的《春水》——
“墙角的花!
当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我也想起了李然,这个自卑又孤芳自赏的女生。也就在那天,我在李然的作业本里看到了她写来的纸条:“老师,我的数学不好,升学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我觉得读书没有什么意思了。可是我不想这么早就出去打工,我很为我的前途担心。老师,我该怎么办?”看来李然并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女孩,而是一个迷茫的孩子。我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思索良久,拿起洁白的信笺,认认真真地写下了一段话:“你的数学不好,担心自己考不上好学校,这说明你很在乎自己。你在乎自己的未来,这说明你是个有梦想的人。但你注意到没有,玫瑰花之所以很美丽,是因为它从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安静地积蓄力量然后开出最美的花。玫瑰花不管是在繁花盛放的春天,还是在菊花傲霜的秋天,它都能开放,并且开得很美,让人们对生命和生活多了很多的憧憬和期待,让生活多了很多的色彩。李然,其实你就是一朵玫瑰花,一朵独特的玫瑰花,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积蓄力量,然后绽放,好吗?”
这些话是我从玫瑰花身上悟出来的,就如冰心老师的《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些话对李然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是,她自那以后改变了许多,脸上充满了自信,她的文章也多次发表在学校文学社的刊物上。
但愿她会像玫瑰一样努力生长,然后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中学)
有时,孩子不只是孩子
□ 王玉环
开学时,操场上的杂草经过整个夏日的疯长,已经参差不齐地铺满了整个环形跑道,在九月的阳光下别有一番风景。可惜这些草儿刚刚被纳入了我和孩子们的“管辖”范围,它们真有点“生不逢时啊”!我在心底不禁为之“叹息”不已。
尽管除草这样的活儿对于早已不闻田间事的我而言,是个不小的难题,但也不能让我的孩子们看不起啊!我随即和孩子们一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只见孩子们用那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揪住草根,或轻而易举,或咬牙使劲儿,干涸、坚硬的地面渐渐被揭开了“面纱”,草汁、尘土也趁机粘在了孩子们的手心、手背上。有时结实的野草任孩子们怎么使劲儿都纹丝不动,最后还从他们紧拽的小手中溜了出来,骄傲地挺着腰杆,草根与手摩挲后留下的红色印迹在孩子们的掌心清晰可见,可孩子们毫不在意,依然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旧轻声地小声嘀咕着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乐趣。
见此情景,我安排住在校门口的几个学生回家去拎锄头来。没过多久,那几个孩子就回到操场上来了,手里自然多了些家什。看到孩子们熟练地使用着锄头,我也接过一把锄头有模有样地“示范”起来。“王老师!”我抬起头来,原来是离我最近且一直埋头苦干的石涛在叫我。这个憨憨的小家伙,他要干什么啊?难道是想偷懒,要借故向我请假?这可不像他的一贯作风啊!
“您把锄头沾点儿水,这样锄头和锄把“会粘得紧一些,不容易脱落。” 他的声音很小,好像生怕说得大声了。我伸直了腰,望着他,一时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脑海中开始闪现许多似乎已被我“遗忘”了的画面。想着他说的话,分明感到很熟悉,感觉在哪儿听到过似的。哦,这是当年大人们在田间劳作时手把手教给我的方法啊,想起以前大人们也曾不止一次提醒过我……可还没容我想明白,“咣当”一声,旁边有个学生手中的锄头已和锄把儿分了家。“把锄头湿点儿水,这样锄头和锄把儿会粘得紧一些,不容易脱落。” 我把石涛的话大声地重复了一遍,说给自己听,也是说给拿锄头的孩子们听。我看见石涛煞有介事地拿起脱落的锄把儿和锄头,找到散落的锄穴和木头塞,像当年我的爸爸妈妈替我善后一样开始修理起来……
石涛,这个我心目中最懂事的小家伙,像朋友一样呵护着我在孩子们面前的自尊。他就这样轻声地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感激、感动的一句话,像一声叮咛,像一缕阳光,让我的心感到格外的温暖。有时,孩子不只是孩子。他们对我的理解、尊重与关心足以让我受用一生!
(作者单位:长阳县实验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14:03 , Processed in 1.0509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