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冰论当代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6 10:2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冰论当代艺术
转载▼

  
    过去的东西没必要遗憾,还没发生的东西也不用期望,要做的只是珍惜每一个此刻,这是一种很积极的生活态度。
   
  必须要尝试到那个东西的极端性,才能彻底地了解和认识到它是怎么回事

   用你的创造性和智慧向社会提供有益处的东西。
   

   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的工作要值得去做,值得去做的前提是要有价值,对社会有益处,有创造性。接下来就是要认真去做,做事儿你要认真它才会有意思,你自己才会满足。其实我一辈子的工作就是有这么几个要求,至于它是不是艺术、什么风格,那都不用考虑。有了这几点,做什么都行,而且不会枯竭。

   我其实希望我的作品真正起作用的地方在人的思维、习惯和模式上,它刺激你习惯的思维方式,给你提供一个阻断,给你一个打击。因为我相信人的思维都是懒惰的,都是靠概念,知识来行事。但是只要有一个东西是固有思维没有碰到过的,而你给他插进以后呢他就一下子停在那了,碰到了障碍。这是有益的阻截,重新启动,将会打开更多的思维的空间,促使新的概念的生成。

  
   分享的经验从大的道理上来讲,那就是做事情一定要认真。还有你做的事情要有创造性,最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才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和足够的精力去进入。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说你做的事情一定要对人类有意义,或者说对人类有益处。另外一点更具体来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是真正需要做的工作是,你必须要学会如何把自己的局限性转换成有用的,别人没有的,唯独你有的一种营养和一种材料,或者把它转化为你的一种力量和元素,帮助你工作,帮助你生活,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发生过的都发生了,我们被折磨后就跑得远远的,或回头调侃一番,都于事无补。今天要做的事情是,在剩下的东西中,看看有多少是有用的。这有用的部分裹着一层让人反感甚至憎恶的东西,但必须穿过这层“憎恶”,找到一点有价值的内容。这就像对待看上去庸俗的美国文化,身负崇高艺术理想的人,必须忍受这种恶俗,穿透它,才能摸到这个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
   美国文化看上去是街头的,庸俗的,拜金的,但必须能够忍受这些我们不喜欢的东西,穿过它,才看到它们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即它被证明了的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毫无疑问,我是中国艺术家。我的文化、学识都是这个国家奠定的。我创作的动力、思想和武器,确实得益于中国这个特殊文化背景。当然,无论哪国的艺术家,你思维的层面、关注的问题、问题的致命性和要命程度——是这些东西在决定你是否国际性。
对我来说,任何东西都是营养,都会有帮助,就看你怎样用这些材料,怎样将这些发挥出来,使用好。
对于个人的创作,确实在时间上会有影响;但是由于你对现实的参与和介入,它反倒对你思想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中国好的艺术家面对的是中国当下的问题,不管艺术通过什么样的思想、方式、怎样的折射和转换成为他的作品,最基本的最有意思的东西是中国当下现实决定的。

  中国提示的这种东西如果被证明了对世界未来的发展和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有效的,那这个东西就是不得了的,这个东西就是咱们艺术价值的根源,中国要出现大的艺术家或者说中国艺术未来的价值其实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什么东西都没有。
   其实说到底,还是中国的兴起。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文化状况最敏感的部分。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兴趣,其实是为了通过当代艺术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最本质那部分的变化。

   我感觉到,在中国,现在基本上是一个有各种文化层次丛生的、丰富的、不确定的影响和现象的滋生地。这个土壤差不多是一个最丰富的、最适合当代艺术生长的土壤。
   中国当代艺术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和未来性。首先,不管是思维上还是生活方式上,中国基本上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地方。另外,具体到当代艺术本身,中国有最需要和最适合当代艺术的土壤。因为它有太多问题:文化丛生不定、方式上的前所未有无法把握。这些外部条件都很好。而且,中国艺术家都没经过西方当代艺术的训练。我们都不是西方当代艺术教出来的。在不了解西方当代艺术的环境中,又要做当代艺术。这让创作者的思维有无限空间。
    因为中国社会具有潜力,中国当代艺术也就是有潜力的。对当代艺术的判断,真正要看这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到底提供什么新的思想方法,对整个艺术进展有什么新启示、新作用。现在,中国艺术家离这一步还远。
现在咱们很多作品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和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意识和丰富的故事内容让西方人感兴趣。事实上,因为中国本身就是极其实验性的环境。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很大的实验场,实验艺术在这之间获得很多的资源和直接的利益。你只要把中国这个现场给通过照片或者装置,或者通过绘画的手段搬到展厅去,它就可以变得非常有意思。它的有意思和它的内容是中国现实的有意思所提供的。

   中国社会是非常丰富和强有力的,怎样将这些元素转化成丰富和强有力的艺术,中国艺术家还缺少这种能力。
   中国当代艺术表面的兴旺和繁荣不是因为艺术的繁荣,而是中国社会的繁荣,素材和信息的繁荣,中国奇观的繁荣。
   这种中国特色的东西越来越我觉得是极有价值的,是蕴含着很多哪儿都没有的,过去也没有的,将来会怎么样都不知道的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和很有希望的因素的。

   很多艺术家处于自以为是的幻觉中
   我的体会是中国很多的文化人对中国社会的认识,远不如那些企业家,他们才是中国社会进程的真正操作者。在一次研讨会上,我们请了一些艺术界之外的人、理论圈外的人,他们的发言却是最有价值。

   我不认为最具有先进思维能力的一拨人在现代艺术领域,至少在今天是这样。
   但我思考的是:这些艺术家现在是否能代表中国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部分?我看未必。

   前卫艺术家,是不是真的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部分那么有认识?还是只是利用一些政治符号来做文章?这些符号和中国的现实到底有没有关系?

   对当今社会认识最深刻的一部分人,对中国社会是怎么回事、未来会怎么样有认识的一部分人,其实都是商界的人。因为他们实际上参与中国的进程是最深入的人,相比较艺术家是一些相对来说学术和传统概念中意识形态的文化人。这些人其实他们对文化和对社会的理解我觉得相对来说相当深入,这种深入是因为他紧扣这个时代每一个很具体的脉络,而这些很具体的脉络都是随着这个时代的线索在进行的,包括乡镇企业家,这些人的认识未必比学者或者比大艺术家要低,往往要高,而且他们涉及到的东西和他们所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候他们解决问题是肯定要通过很具体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来实现的、操作的。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往往带有最学术性的因素。

   这就涉及到对学术怎么看。有些是伪学术,有些是假前卫。实际上真正带有学术含量和价值的东西往往是通过不学术的或者说和现实极有关系的一些课题来体现的。真正的学术不是这种探讨和推理学术名词和学术史大师的思想,那些已经成了一种知识而不是学术。属于一种知识的范畴,真正的学术其实都是一些未形成的和还不清楚的问题的讨论。那在中国的今天具有学术含量的课题太多,而且太尖端。所谓尖端就是因为前所未有,不管是西方先进的学术知识和理论,还是我们传统中深奥的哲学智慧,其实都不能够用任何一个现成概念和知识范围所能面对来理清楚的。这就是极有学术价值的学术。
   其实很多的线索都面对这个社会的进程表现出了滞后。

   现在很多人做的东西看上去挺像艺术但其实和艺术没关系,和艺术根本上的东西不是一回事。
   总在一些非本质的问题上费了很多脑子和时间,但又都不能真正碰到问题的要命之处。
   我发现非艺术领域出现的很多东西,真正触碰到了艺术本质的部分。艺术圈的很多东西,反而和好的艺术所要求的离得很远。创造力、对人的思维的启示作用、对新的语言方式的提示性,我从这些角度来判断艺术的好坏。
将来人看今天这个时代,才不看什么是现代艺术,什么是实用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他们只看什么东西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文化、文明的最高水准。什么东西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我想肯定不是当代艺术。这个社会走得太快了,只有和社会、新科技发生更直接关系的一些领域,才能走得更好。
   我只知道好的东西所着眼的都是人类比较要命的东西。

   能够“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是有价值的艺术的最高要求。

   将来的人是不理会实验艺术和实用艺术有什么区别的,什么东西更能说明那个时代,他们就更珍惜什么。

   你必须要跟这个时代的问题发生关系。

   我发现我能够做的就是跟着这个时代走。

   我实际上是随着生活环境、随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所处的时代来进行创作的。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生活就有艺术。至于艺术的形式和语言,都是随着你对时代的认识自然带出来的。因为我要说过去没人说的话,所以我寻找到的艺术语言也应该是没有人用过的。

   我最初的艺术态度,或者对艺术的理解,我觉得是带有核心性的,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还原生活,核心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实际上我一辈子从事艺术的理念,就是最初的、被说得最滥的、已毫无感觉的这句话,真正地帮助你走到了现在。在今天这个时代,生活本身走得快,比艺术走得快,特别是在中国。你一直老老实实地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紧紧抓住生活,就抓住了这个时代,自然就走近了当代,就总有的走。艺术和生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规律也是没有变的。

  很难说我有多少创造力。关键是,我其实不考虑艺术本身,不考虑艺术的风格和材料。我从来不考虑我是一个什么风格的艺术家,我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我几乎从来没有从材料的角度来考虑过艺术;因为,你不考虑艺术这个事儿,你就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艺术家。

    我没把艺术太当回事。我懂得必须要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养料,才有可能给艺术带来新的血液。社会进入了当代,我就是一个当代艺术家。我从来没有考虑自己建立的风格是否要保持,不能破坏的问题。

   我对艺术的态度是,你必须面对生活的现实。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这是我一贯的态度。我做艺术从来不从形式、风格、流派这些角度去进入艺术。从这些角度进入艺术的人是没有太大出息的。

   很多艺术家担心新作品会抵消之前的风格。但我从来不担心,事实上一个真实的艺术家,其作品内在的那部分,到什么时候都存在的,不是由表面形式左右。

  具体的艺术计划我是没有的。我只懂得要忘掉艺术形式本身,而真正地进入时代脉络之中。你只要对现实感兴趣、对社会关注,那你的创造力是不会停止的。创造力的停止在于你对社会的淡漠。你对自己的作品和艺术风格过分担心,那你的艺术一定会萎缩。

   我的观点是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就有工作的理由,就有个人方式。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的艺术创作的源泉。
   因为你生活在哪里都会有问题,你的艺术就不会无所适从,你也不会为你的艺术为风格不能确立而发愁。

   艺术的深度不是风格流派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它是人和社会、和艺术的关系所带来的。真正艺术的深度是由它决定的,不是由艺术风格的相互比较而来的。从形式、材料入手考虑艺术就很有限,我从来不从风格、材料本身来切入艺术,艺术就是你面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有问题,就有艺术,不用担心有没有风格。

   即使你搞不懂各种各样的先进的当代艺术的概念,但是,对环保、对人类生存环境有所帮助的工作和行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问题,再先进的理念,都要让它三分。由于这些艺术之外的领域,都是人类比较要命的领域,由于这种要命性、问题尖锐性和前所未有性,艺术的参与有可能为艺术带出一种过去没有的语言来说这个事情,这就是新的艺术语言产生的原因和理由。

  因为对社会、问题、对现实生存的敏感,会导致对已有的艺术方法论的改造。想说的东西是全新的,就要找全新的语汇来说这件事

  不以材料入手的思维,反倒最后能获得真正全新的材料语言。

   对于艺术家来说,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找到一个说话的方法,把你的思想说出来,因为你的这种思想认识是新的,是没有人说过的,或者是没有人认识到的,所以你的语言必须是全新的和具有独到的说话的方式的,这就是新艺术产生的线索。思想家很多,但思想家还不是艺术家。好的艺术家和差的艺术家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获得独有的说话方式。
   实际上真正的艺术上的价值,其实是通过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获得的一种深度,而最后导致了在艺术的方法论上有新的提示和改造获得的。

   艺术的根本课题不在于艺术样式与样式之关系,也不在于泛指的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艺术的本质进展取决于对这一关系认识及调整的进展。
  当代艺术是什么?是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的敏感,而导致的对于旧有的艺术方法论的改造。

  艺术落实到最终,实际上就是把你做的艺术和你生活的这个时代之间的关系弄合适,这就涉及到艺术方法。

   你是否能够向人们提供一种新的艺术方法,这个来自于你对时代和文化、社会的敏感而导致对旧有艺术方法的改造。
  他并非对作品倾心,不在意作品的形式,才能获取无形式的形式。所以,才能把东西画得那么潇洒、随意,有新意,不拘一格,无法可循。从对生活的热爱中,他获得了一种更高的东西。他不是在经营一张作品,是他要说的那个事,自然带出方式。

  从“纯美术”到“大美术”这条弧线的延长线,就是未来美术与周边生活的关系。我甚至认为:将来“美术”这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他被“大美术”稀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纯美术将成为一种真正的传统艺术,像古典剧种一样被保留着。当然有人还在做,并继续对它进行现代化的尝试。但这部分绝对不是未来新型美术的主要部分。未来学院的主要任务,一定是要培养开阔的创造性视野的人,有极强适应性的、进入社会各种工作结构和领域的人,具有极强的预感力和懂得如何发挥才能的人;这包括创意——对人的思维具有启发性的价值;实现的能力——知识的广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精湛的技能。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首先是需要创造性,有当代品位的,而且是懂得工作方法的人,可以面对任何的困难有解决能力的人,他懂得艺术和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人。

  美术的发展最终会还原于它起源时的职能,它不是因为 “美术职业”,而是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由于分工,在实用艺术之后,纯艺术又被分化出来,成为一部分人对视觉表达的试验性活动。而随着试验的深入,它在领域发展的同时,又在做着领域自身瓦解的工作。现代社会和现代艺术的出现,使这个瓦解的速度变得更快。

   过去从知识或者书本元素里转换成艺术,实际是因为对艺术的理解并不成熟。我发现中国人对当代艺术的想象力是很强的,在早期,因为不了解当代艺术,因为我们只知道当代艺术可以是无边际的或者是极有想象力的,而且是可以做得非常奇特的,所以在这个旗帜下,可以把自己想象得更加无边无际。而且在文化上你觉得当代艺术是深刻的,你必须要让它有文化感等等,但事实上这些都不是艺术深度的来源。

   最后我才明白艺术的深度实际来自艺术家用你寻找到的艺术语汇,处理你与自己身处的现实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种处理技术的高下体现出艺术的高下,而绝对不是在风格流派之间来比较。

  艺术的根本课题不在于艺术样式与样式之关系,也不在于泛指的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艺术的本质进展取决于对这一关系认识及调整的进展。
  艺术落实到最终,实际上就是把你做的艺术和你生活的这个时代之间的关系弄合适,这就涉及到艺术方法。
这个系统本身其实已经滞后了。现代艺术已经变成一种经典的或者说程式化的现代艺术。这个系统已经变得没有太大意思。当代艺术中很多东西其实挺无聊。创造含量不高。在这个领域里,所有人都是学院培养出来的,懂得如何用现代流行的一套材料来制作标准的现代艺术。

  美国艺术学院里的老师都不是很好的艺术家。之所以不好,是他们太懂得标准的、经典的、现代的艺术方法,所以教出的学生都会这一套。现在每个人都做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但是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只懂得我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挤在这么一个狭窄路上。

  这个领域本身其实很封闭,很自我。很多人在这个小小的领域里自我满足。这个领域已经变得有点旧。我觉得相对于今天的广告业、生物科学界,艺术思维有点太滞后了。在今天最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一定是搞现代艺术的,而是与社会发展有关的新领域。

  这个系统本身是不能给这个系统带来什么新东西的。我觉得最有可能给这个系统带来血液的是别的领域的东西,或者说艺术家应该从几个领域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你和它的这个位置就变得很重要了。

  这个系统接纳你的理由是你必须为这个系统带来一些新的、系统里没有的东西。而新的东西在这个系统本身是找不到的。必然从其他领域或两者之间的地带才有可能获得。今天的艺术变得表面丰富多彩但在方法论上却越走越窄。太多的艺术家都会做这种标准的现代艺术,真的不需要更多的这类艺术家进来了。

  我很反感所谓好的和标准的现代艺术,在西方,培养大量的艺术学生都会做这类艺术,他们都是按照西方艺术史写作的脉络来培养学生的,所以大量的艺术家都会做这套程式化的工作,其实他们都挤在这样一条窄路上,作品都是千奇百怪,但创作的线索与思维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根本的、核心的创造力。
  因为我与比肯尼亚人还穷的人群一起担心过、生活过。这使我对纳卢比街头像垃圾场般的日用品市场,马赛义人中世纪般的牧羊生活景象,不那么好奇和敏感,从而,使我可以越过这些绝好的艺术和绘画效果图景的诱惑,抓到与人群生存更有关系的部分。

   这种对局部现象和趣味的满足,使创作停留在表层的,琐碎的,文人式的狭窄圈篱中,反倒失去了对时代生活本质和总体精神的把握,与社会现实及人们的所思所想离得远了。

  要是和社会和文化的进程脱离开来讨论艺术,往往是容易陷入一种很狭隘的讨论中,而且是讨论不清楚的。
  越工作越能自如地表达自己,本身属于我们核心的那个部分东西就会出来,想掩盖也掩盖不了,那就是性格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我作品中核心的东西是中国智慧、中国哲学的方式,它不是我有意为之的。

   我其实不太喜欢自传性质的和至少是直接的自传性质的东西,因为我一直认为,过分自传性的和过分生活性的东西其实比较个人,比较生理,比较临时,比较情感,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时的。

  我特别喜欢把自己个人的东西抽空,因为个人的东西是一种比较明确的、个人情感的,生理性的东西。
   
   我还是习惯东方哲学的思维方法和感受性:简洁,直接,轻便。

  总的来说,思维越简洁越好,越直接越好。

  我后来的作品其实表面上都很简单,这是我有意的。

  我现在觉得这种简单的艺术其实不坏。简洁悦人,把复杂的部分藏到背后去,这样可以面对不同层次的观众。“前卫”是思维上的尖锐和对艺术方法论上的新提示,而不是给老百姓吓一吓.

  复杂与深刻是两回事。但大部分人习惯了奇特、深沉、复杂才是“前卫”。
   我是觉得我找到了一种东西,它一下跑到了一种很根本的长期讨论的一个原起点上去了,这些东西又不玄,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是以原点上谈起,绕过了文化的繁杂与累赘。
   核心的想法砸结实了,表面就可以很单纯,那些花里胡哨的作品,大多是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
   作品在想法上必须特别的结实,特别精致,抓住了这个东西,作品就有了,别的东西都是不重要的。有了这个东西,作品就可以变得特别单纯,外在东西才可以简单起来。我从来没有特别考虑过材料和风格,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只从材料上来考虑问题的艺术家,都不会太有出息。如果你不从材料、风格、流派上来考虑艺术,你的艺术就是无限的。
   怎么样抓住这个结实的东西?我的方法是,首先我不认为艺术本身是重要的,我也不要求和限制自己的作品在艺术史上有一个位置。艺术的范围它本身是狭窄的,你在这个领域里思维,只在这个线索里工作,你肯定是不可能留在这个线索里有作为的,因为这个线索必须要有别的内容来补充。
   核心的想法砸结实了,表面就可以很单纯,那些花里胡哨的作品,大多是不知道在说什么东西。
那时候我就知道,一个作品,内在思想的结实是很重要的。有了思想,其他的东西就可以变得非常简洁。很多作品之所以花里胡哨、哗众取宠,都是掩盖思想空虚性。有些现代主义的东西,为什么表面搞得那么吓人和奇特,就是为了掩盖内在想法的不成立。
   我的助手,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告诉我,他们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作品做不好,就把它放大;如果放大不了,就把它重复一千遍;如果重复不了一千遍,就把它涂成红颜色;如果还不成,就把灯光搞得抢眼点。”这说明这个作品本身的不成立,用外在的手段使之变得吸引人。其实很多现代艺术作品都是这样,但这是没有用的。所以,无疑简洁是最重要的,好作品都是简洁的。我的作品能用一个材料说话的,就不用两个材料。

  由于教学的要求,必须是摸得着和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而艺术的核心部分却是难以量化的。所以,学院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中,把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了从根本上抓不到艺术的核心问题。
  看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偏颇地强调创造性。艺术创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但问题是把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引入到一种简单的模式中。而不是对创造性产生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探索。

  因为教授要求的是他对作品解释逻辑说得通,并不要求他对作品本身的创造含量和质量负责任。因为作品好坏的标准是由解释的水平和程度体现的,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他们主要的方法是强调对作品解说的能力。比如,学生必须说出所创造的形象的理由?出处?为什么?受影响的来源?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悖论是:本来视觉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就是因为有些事情是语言永远不能解说的,所以才有艺术这件事。最有价值的创造,更是难于在解说中找到合适的上下文的。教授硬是强行把学生的思维嵌入艺术史的模式中。这种方式最有害的是:使学生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任,而对解说的效果特别看重。受到训练和解决的不是艺术创造本身,而是为艺术辩解的能力。致使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会做一种能自圆其说的、标准的、必然是简单的现代艺术。就像我们的毕业生,都有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能一样。 这种弊病的直接来源是:西方艺术是以艺术史写作的框架和方法为目标的。西方艺术史的基本态度是,记录那些对艺术史有明显的形式改变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艺术家以此为目标——却是一个与创造性本身无关的创作动力。
   对创造性的提倡最后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一样的,这个思维模式就是要搞创造,就是要搞新奇和前所未有。事实上由于思维一样,大家都挤在现代艺术这样一条窄路上,实际上创造思维逻辑和方法都是一样的。这些东西看上去花里胡哨、千奇百怪,但并没有本质的创造含量。
   西方当代艺术整个是按照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写作方法来进行的。是由现代艺术史的写作方法来引导的,如果艺术家只从艺术的范围本身来考虑他的工作,他的目标肯定是自己的工作嵌入现代艺术史的章节或者上下文。
  
   现代艺术由于西方艺术史写作脉络的发展,记录的都是可被阐释性的作品。艺术学院培养学生,也是训练学生阐释自己的作品,结果导致学生对自己作品不负责任,只对自己的阐释负责。这就是为什么艺术作品本身被别人看不懂的原因。由于这个状况,也培养了一拨“看不懂艺术”的人,他们去看这类艺术成为一种兴趣,比如很多人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纽约MOMA看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艺术,他们培养出了一种瘾,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一些看不懂的东西,这等于是培养出了“受戏弄”的兴趣,是视觉上的自虐。看这种不懂的、云里雾里的东西,他们会有一种自我认定感,认为欣赏这种看不懂的东西是品位的体现。
  现代艺术培养了一种习惯,一种过一段时间就要去接触一下看不明白的艺术的兴趣。现代艺术引起了一部分观众的一种爱好:面对看不懂的东西,受到一定的戏弄,从而获得一种满足。实际上是一种视觉上的自虐情结。看不懂,反而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我知道欣赏这种我不懂的东西,这就比看那些通俗东西的人要高尚。现代艺术培养了这部分人,同时满足了他们的爱好。
  西方当代艺术主流最后发展成“无事可干”的状况。培养了一批视觉上自虐的观众群,过一段时间就要去美术馆看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获得一种满足,显示一种文化等级。因为人们习惯认为艺术是神圣并有创造力的领域,但有时其实不是。中国当代艺术完全是另一个阶段的问题。当代艺术无聊的部分被很快地移植到了中国。
  当代艺术家有一个贵族身份。这个贵族身份是从杜尚沿袭的。杜尚希望把艺术和生活拉平,任何东西都是艺术,这是一个很伟大的革命。但在同时,他又给艺术家留了一个特殊的地位:因为我是艺术家,我所有行为所有思想都是有道理、可阐释的。这导致艺术家的创造性降低了。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有价值,连把一杯水放在这,都是观念。所以为什么当代艺术创造力降低,和观众关系不正常,都是由这个贵族身份带来的。而我,我则希望我的作品是让人进入的,是亲切、好玩甚至享受的。然而当观众进入作品时,会觉得这作品是不同的,有创造性,对思维有真正启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05:22 , Processed in 0.1138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