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她的“用心”叫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6 16: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她的“用心”叫绝
春夏之际的北京,气候宜人。天空清朗,绿意弥漫,暖阳和人,气息顺心。在这样的时节来京讲学,本身就是一种惬意。更惬意的是,再次与老友吴琳相逢,畅快淋漓的交流沟通,真是一种享受。她就是这样,知道好友来京,就必定会拨冗相见,非请客尽地主之谊而不罢休。在纵论人生、切磋学术之际,我得知她的又一本新作《行走的快乐——我的语文教学心得》已然杀青而即将付梓。猛然间,她似有所悟,说还缺书序,转而诚邀我作序。我笑了,说我不是“大家”,“分量”不足,恐难当大任。因为我知,她曾经出版的多部专著都是贾志敏、周一贯、李振村等名家作序,我岂能与大家平辈相论。我的婉拒没能让她改变主意,她说,在小语界内,我是了解她的,有资格对她“说三道四”。我说,撇言作序,就论我对她的了解,倒是真有很多感慨,值得抒写。
与吴琳老师相识,如同我与学术界很多朋友相识相知一样,先是通过刊物等载体神交。真正的相认,是2007年,我俩都被评为了中国小学语文年度人物,次年春夏时节,在杭州“千课万人”及小语年度人物颁奖活动上,一相识,她便给我留下了和善、阳光、真挚的人品形象,让人顿生好感,愿意与她交往。缘分该当让我俩成为好友,那次,我参加“千课万人”是讲学,她是上示范课,会务组说我是“评课专家”,就让我专门评点吴老师的课《去年的树》。她做的课很对我的胃口,令我折服,让从不会昧良心唱赞歌的我,由衷地评论道“以读为主线,务实地完成阅读教学多方面任务。关键词:读;务实。”“这是家常课的风格,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可观、可接受、可学习也能做出来的好课。对此,我要为吴老师打高分的。”在后来我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她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见解,与我很相近。这也许也是能够诠释我俩成为好友的原因之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
好友就会时常联系,保持关注,重视聚首。这些年里,在全国很多学术活动、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中,我们见面,我们交流,彼此了解日益加深。加上在小语名师、专家这个圈子中,广泛交往,深度会谈,你与我能够了解他,我与他能够了解你。一来二去之中,我对吴琳老师的认识就由单面印象到多面认知,最后日趋立体感受了。随着对她立体化的认识,日益敬佩她的人品,日益感怀她的经历,日益惊异她的成就。
正如我在这次到京为一个名师工程建设培训班所做的学术讲座专题,《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带着这样的思辨,我在自我拷问:吴琳这个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当然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们如果剔除杂芜,直取主因,抓住亮点,就是一个关键词:用心,用心学习,用心行动,用心研究。好一个“用心”,造就了这样一位名师。
吴琳老师的职业生涯轨迹较为简单,想当初,并非自愿入杏坛,不情愿当教师却又当了教师,中国传统女性的随缘心理,让她做出这样的抉择:既入“佛”门,便潜心“修行”,从此走上了执著而坚实的教育人生之路。一走就义无反顾,一走就步履着实,一走就足音响亮。简单的履历:10年的班主任与语文教学,再8年的教学主任与语文教学,后至今8年的语文教研员……但用心与认真,使她将每一样工作都做得出色靓丽,绽放光彩。
作为一线教师,她的用心与努力,使她达到了一般青年教师难以达到的高度:最年轻的区教学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区百名青年优秀教师之一,区百名师德标兵之一,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等。作为学校教学主任,她率先垂范并引领老师们投入科研与改革,在2002年就使“小班化教学研究”取得可观的成果,出版了成果集《石子·浪花》,由此带出了大批青年骨干教师,成为科研兴校的典型。因为她出色的教学教研管理,区教委专门在她所在的学校召开教学工作现场会,让大家都来学习她的教学管理经验,有关领导在会上提炼出“吴琳精神”,张扬她求真务实的教学教研精神。或许基于她卓越的才干和优异的成果,区上调任她做教研员。在这新的岗位上,她的实践智慧与创新精神,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她开创的多途径(如手机短信和网络)互动教研,后来成为全国各地各种机构效仿的教研模式;她开创的“和大家(特级教师、教育专家、课程专家、作家等)对话”式教研,即便是到今天,有人模仿学习做了,全国范围内都没有人能够超过她那样的水准,她的专著《梅林对话》(梅林是她的网名)真实记录着这样的方式与场景,表现出她一个“知性评论者”的风范。作教研员,她带出了一方认真探寻、脚踏实地的教研之风,成就了大批品学兼优、才智飞扬的优秀教师,推出了大量创新实用、可资借鉴的科研成果,同时也造就了她为“2007中国小语十大年度人物”。
吴琳老师的收获与成名,绝非偶然,全赖于她的用心与努力。好一个“用心”了得,令人称奇与叫绝!单说她做了教研员之后,她的“用心学习,用心行动,用心研究”,我这个作教研员的大哥哥,在她面前都是十分汗颜的。
比如说学习的用心,她视书如命,阅读成了她基本的生存方式,几于无书不能活之地步。经常听她跟朋友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好书推荐给我?”她广读泛览,知识面极宽。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她所学所能,能随时跟进年轻人,她说,可别让年轻人说我们老了。她拜贾志敏老师为师后,多次自费搭乘飞机到上海参加贾老师献课、讲学的活动,有一年,她自费京沪往返听贾老师的课达七八次,仅花费就数万元,她还自费跟踪贾老师到山东等地听课、听报告。这种求学行为,在世风不古、浮躁忙碌的今天,几人还能为?
比如说行动的用心,她不愿做只能言不能干的教师,她做教研一直坚持下深水、植根“泥土”。她的日常教研工作任务是很繁重的,除了听课、继教、督导、命题,还要针对自己所带的学科年级,每两周组织一次大型教研活动,但她坚持上“下水课”,做到每周都有一次给学生上语文课。她说,教研员如果不上课,就会眼高手低,就不能体会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
比如说研究的用心,真可谓倾情投入。已经是资深的教研员了,吴老师就做不来马虎与应付。每学期她会听一线教师的课达一百余节。而且就这“听课”,她的用心与认真,几乎达到无人企及的状态:笔记本记录得密密麻麻,还分蓝色和红色两种笔写字,蓝色笔记录教学过程与细节,红色记录自己的思考与评点,每次听课后,如发现精彩的环节与案例,她当晚都会摘记打印下来,这些年来,她做这样的教学笔记近百万字。正是有这样的积淀与思考,使她的教研活水长流,成果迭出。
吴琳老师对语文教育的学、研、行,如此认真,如此用心,如此忘情,背后透露出她对教育、对语文教学无限的热爱。从当初不曾想要当教师,当语文教师,到今天已经成为出色的语文名师,原来着实的学、研、行,可以让人感受其中的乐趣,体认其中的奥妙,生长对它的恋情。今天的她,随时在学、研、行中享受到潜心工作的快乐报偿,舒展智慧的幸福体验。她说,我的生命是为教育而在,为语文教学而成。这实际上是她已经对自己的价值生命有了深刻觉解。
概而言之,吴琳老师的“用心”,是人生选择的矢志不渝,是奔向目标的倾情执著,是修炼技艺的潜心专注,是快乐寻求的持之以恒。舍此,不能成就她这样一位名师。我为有这样一位同事感到欣慰,我为有这样一位好友感到自豪,我还为我理解到这样一位名师的成长秘诀而兴奋不已。
我对一位名师成长的理解,希望能对广大青年教师在教育生涯上的坚实前行,有所启发。不敢忘称这是书序。算是代序吧。

熊生贵
2012年“五一”小长假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6:22 , Processed in 0.1118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