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在名师的道路上奔跑 一位名师的成长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4 11: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名师的道路上奔跑 一位名师的成长故事


我在名师的道路上奔跑一位市名师的成长故事 衢州新闻网—教育频道
  2001年10月的一天,对衢州市实验学校的年轻教师王文森来说,触动很大。这一天,市政府公布了衢州市第一届名师名单,他学校有两位教师榜上有名。从此,“名师”一词就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环绕,挥之不去,之后的工作学习都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9月10日,如愿以偿,王文森从市政府领到了一张“衢州市第三届名师”的大红证书。今年四月,王文森参加了京、津、冀等八省市数学优秀青年教师观摩交流活动。他还和市名师郑亚君分别开辟了个人教学专场,全市四百多教师参加听课。王文森说:“名师是一个成长的舞台,名师荣誉促进我不断成长。”
  从普通教师走向“名师”之路
  2001年10月,市政府公布了衢州市第一届名师名单,全市共评出市级名师20名,其中,市实验学校就有两名:一位是严丽萍,一位是郑亚君。这两位都是王文森的师姐,严是衢州师范87届的毕业生,郑是91届的,而王文森自己是该校96届的毕业生,年龄相差不大。当时,这两位名师都还是普通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默默无闻。可是她俩却评上了名师,不得不让王文森刮目相看。
  王文森想,他和两位名师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工作也差不多,她们能成为名师,自己经过努力,多向名师学习,也能成为名师。
  但王文森很快就失望了。两位名师师姐都是语文教师,而他却是一位数学教师,没有可比性,向她们学什么呢?
  王文森开始研究两位名师,他发现她们与普通教师的不同之处。严丽萍老师曾经为了准备一节课,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磨过四五次,最后在省教科院组织的“百课万人活动”中获得好评。郑亚君个头小小,但是在工作上有一股韧劲,非常细心,上好每一节课,珍惜每次参加比赛的机会,善于自我总结。
  “两位名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很踏实,抓住课堂教学,善于思考,有拼劲。”王文森认为,这是她们能成为名师的重要原因。
  王文森把这些名师“素质”记在心里,落实在平常的工作中。这期间,学校里的汪立爱、胡赵云两位数学教学专家成了他的师傅,在专业上指点他。同时,他抓住比赛的机会,在2004年参加市十佳青年教师评选,2005年参加省教改之星评比,2006年参加市教坛新秀评比,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
  2007年,王文森在市第三届名师推荐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并顺利获评。
  荣誉证书背后的一张“作业单”
  2007年9月10日,王文森从市政府领到了一张“衢州市第三届名师”的大红证书。接过证书,还来不及欣喜,王文森就感到了肩上的压力。原来,这张荣誉证书背后还附带着一张名师“作业单”。
  “每年送教两次,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并发表,要有计划地培养本学科青年教师……”这就是“作业单”的内容,如果完不成,市政府就会收回这张证书。
  王文森仔细看了看这份“作业单”,感觉有些很不容易完成。比如培养青年教师,他自己也就十年教龄,三十多岁,这么多年还是其他教师的培养对象,从来就没有培养其他教师的经历与经验,心里觉得有些发虚。
  虽然王老师以前参加过很多次市级、省级的公开课教学比赛,但要给基层学校一年送两次展示课,还要给他人点评,开专业讲座,引导广大教师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的。
  肩上有了担,就容不得他再回头。从2007年起,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王文森就多了一份“名师工作”,有时为了上一节展示课,他要准备一个月;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他自己要积累很多资料……为了这份荣誉,他付出了很多。
在名师道路上争做领军人物
  2008年1月,王文森第一次带着名师的头衔,来到开化送教上展示课。为了这一节课,他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
  展示课与普通的公开课和比赛课不一样。公开课和比赛课展示的是个人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展示课则要上出新课程的发展方向,要上得好,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上,最后还要引导广大教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对此,他不得不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准备讲稿。一次课下来,他发觉自己钻得更深了一层,对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为带领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里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在他的小学数学工作室里,有10位青年教师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们每周定期在一起讨论教育教学问题,钻研问题的气氛非常浓厚。学校青年教师童文仙说,在名师工作室里学习交流,大家都有一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去关注数学、关注课堂、关注孩子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那么学习便无处不在,提升便无时不在。
  2007年,王文森在衢江区杜泽镇白水小学支教时,与该校叶章召老师结对。当时刚好有一个机会,叶老师报名参加区新生代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从头到尾,王文森和他一起设计教学方案,一起探讨教学问题,上课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叶老师获得了衢江区比赛第一名。后来又连获市第一名,省二等奖。
  在这个过程中,王文森收获很大。“听别人上课,给人家评课并提出建议,让我换一种角色思考课堂教学,徒弟成长了,我自己也成长了。”王文森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文森已经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领军人物。
  去年四月,王文森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展示课,获得了一等奖。今年四月,王文森又参加了京、津、冀等八省市数学优秀青年教师观摩交流活动。他还和市名师郑亚君分别开辟了个人教学专场,全市众多教师参加听课。王文森的个人教学专场获得了省教研室专家的好评,斯苗儿老师说:“没有想到王文森老师在一年里能有这么大的进步。”
  新闻背景:
  我市从2001年启动“名师工程”,每三年从优秀教师队伍中选拔命名一批市级“名师”,政府给予一定金额的学术津贴,教育部门每年对其进行业务考核。截止目前已经评选了三届,共有145位教师进入名师行列。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中小学名师脱颖而出。通过举办示范课、讲座,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等形式,及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发挥了名师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深入实施“名师工程”,更好地发挥名师在各类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进一步推进全面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10月,市政府修订印发了《衢州市名师评选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了名师评选与管理的力度。将名师评选范围从原来的中小学校拓宽到教研机构和高校,从公办中小学扩大到民办中小学。对相关条件进行了细化,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增加了教研机构名师、高校名师的评选条件。 (汪培坚 姚文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6:54 , Processed in 0.1106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