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1:2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是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用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与可视化方法,形象化展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共四个部分24章,系统阐述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与方法及其在科学学与管理学前沿、工程技术前沿、科学技术合作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该书图文并茂,彰显了色彩缤纷的科学知识网络世界,昭示科学知识图谱是跟踪科技前沿、选择科研方向、开展知识管理与辅助科技决策的一种有效工具。

作者简介  

 刘则渊,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4月生于湖北恩施,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及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委会主任、大连市社科联副主席,东北大学兼职博导、天津大学和大连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兼任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等职。1962年大连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金相热处理方向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工作。1964年任金相热处理实验室副主任。1974年,开始从事自然辩证法研究;1978年后,先后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战略学、科学计量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大连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科学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首任院长等职。

编辑推荐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可供科技界、企业界及从事科技管理、知识管理的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参考。
  本丛书是一套跨学科研究书籍,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特点,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管理前沿领域的若干重大课题。这套丛书力图将科技哲学与科技管理两个不同的知识领域联接起来,展示科技、哲学、管理三者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交叉的绚烂历史画卷与交响的知识乐章,旨在成为科技界、哲学界、管理界之间的桥梁,共同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哲学繁荣和管理进步。

媒体评论   

    这项研究工作是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的新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的研究方向。本书的问世必将为这一方向的开拓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与工具。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系统工程与管理学家 王众托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美国著名信息可视化专家、中国长江学者 陈超美
·
目录  
 中文部分
  总序
  序言一
  序言二
  导言:在知识前沿可视化的大路上
  第一部分 科学知识图谱的一般原理与方法
  第1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
  1.1 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及其由来
  1.2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
  1.3 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与分类
  1.4 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研究现状
  1.5 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第2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基本方法
  2.1 引文分析理论与方法
  2.2 共被引分析理论与方法
  2.3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4 词频分析方法
  2.5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第3章 科学知识图谱的技术手段与软件介绍
  3.1 应用的数据库
  3.2 应用的软件
  
  第4章 专利计量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4.1 专利计量的基本方法
  4.2 专利引用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
  4.3 exCITEr——专利引用分析的基本工具
  
  第5章 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5.1 引言
  5.2 识别和跟踪研究领域的演变
  5.3 CiteSpaceⅡ
  5.4 操作步骤
  5.5 结果
  5.6 检验
  5.7 讨论和今后的工作
  5.8 结论
  
  第二部分 科学学与管理学前沿知识图谱
  第6章 科学学理论体系与中外比较
  6.1 科学学理论体系建构的一般范式
  6.2 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现状与态势
  6.3 国际科学学理论体系现状与态势
  6.4 中外科学学理论体系与研究活动比较
  6.5 新世纪科学学理论体系与学科发展思考
  
  第7章 科学学前沿知识图谱
  7.1 数据来源
  7.2 分析与结果
  7.3 结论
  
  第8章 科学计量学前沿知识图谱
  8.1 数据来源与方法
  8.2 分析与结果
  8.3 结论
  
  第9章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地位
  9.1 管理学及相关管理学科的概念
  9.2 现代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9.3 一般管理学的学科地位
  9.4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9.5 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变化
  9.6 结论
  
  第10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管理学理论前沿分析
  10.1 数据来源
  10.2 研究方法
  10.3 数据分析结果
  10.4 结论
  
  第11章 国际创新管理前沿与热点图谱分析
  11.1 数据来源与期刊
  11.2 前沿图谱与主流领域
  11.3 代表人物与热点论文
  11.4 结论与展望
  
  第12章 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的可视化研究
  12.1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数据来源
  12.2 数据处理与绘制科学图谱
  12.3 战略管理学的前沿演进分析
  12.4 结论与展望
  
  第三部分 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图谱
  第13章 现代工程前沿图谱与中国自主创新策略
  13.1 现代工程前沿的一般发展趋势
  13.2 电子及信息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
  13.3 生物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
  13.4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
  13.5 我国走向现代工程前沿的自主创新策略
  
  第14章 纳米科技前沿知识图谱
  14.1 数据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14.2 分析与结论
  14.3 结论与展望
  
  第15章 国际航空航天工程前沿知识图谱
  15.1 引言
  15.2 数据来源及期刊
  15.3 分析与结论
  15.4 结论
  
  第16章 专利计量国际前沿之计量研究
  16.1 国际专利计量研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16.2 专利计量研究国际合作前沿(1995-2007.4 )
  16.3 发明者计量研究国际前沿
  16.4 专利计量国际前沿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16.5 专利计量研究的主要前沿领域
  16.6 简要评述
  
  第17章 国际工程管理前沿知识图谱分析
  17.1 引言
  17.2 数据来源与方法
  17.3 分析与结果
  
  第四部分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技术合作研究
  第18章 科学合作的本质分析与计量研究
  18.1 科学合作概述
  18.2 关于科研生产力和科研生产关系的界说
  18.3 科学合作活动的双重属性
  18.4 科学合作活动的双重功能
  18.5 科学合作在科研生产关系和科研生产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18.6 科学合作双重属性的计量分析
  18.7 科学跨学科合作及促进学科交叉与发展的研究
  18.8 结论
  
  第19章 科学计量学科学合作结构知识图谱
  19.1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19.2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合作中心
  19.3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密度和中心性
  19.4 整个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的合作领域
  19.5 科学计量学合作网络中子网络的合作领域
  
  第20章 中国36所高校科技合作研究
  20.1 中国36所研究型大学
  20.2 数据来源
  20.3 方法
  20.4 结果
  20.5 结论
  
  第21章 COLLNET成员科学合作网络研究
  21.1 基本分析
  21.2 网络稳定性的研究
  21.3 k-核分析
  21.4 层次集聚分析
  21.5 结束语
  
  第22章 期刊合著作者的有序合作结构
  22.1 引言
  22.2 计算Ni和Nii的方法
  22.3 一些假设
  22.4 数据和结果
  22.5 期刊Science的数据及结果
  22.6 期刊Nature,ProcNatAcadSciUSA和PhysRevBCondensedMatter的数据和结果
  22.7 结论
  
  第23章 纳米科技合作
  2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3.2 纳米科技领域合作的总体状况
  23.3 纳米科技领域科学家合作网络
  23.4 纳米科技领域国家间合作网络
  23.5 纳米科技领域学科交叉网络
  23.6 结论
  
  第24章 纳米专利发明合作网络研究
  24.1 专利发明合作研究的文献基础
  24.2 纳米专利发明合作的必要性
  24.3 数据来源
  24.4 数据说明
  24.5 高产发明人合作网络分析
  24.6 美国纳米专利发明合作分析
  24.7 结论
  结束语:迈向知识计量学的新起点
  中英文词汇对照
  外国人名索引
  英文部分
  Preface1
  Preface2
  Introduction:OntheRoadtotheVisualizationofKnowledgeFronts
  Abstract
  Contents

1.jpg



2.jpg



3.jpg



4.jpg



6.jpg


.陈悦.刘则渊.侯海燕.扫描版.part1.rar(38.15MB)
http://kuai.xunlei.com/d/GJMYYNJRTIJP?p=1304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1 07:27 , Processed in 0.1517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