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蔡伟:语文学习从浪费时间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8 23:4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蔡伟:语文学习从浪费时间开始  


        我在各种场合都在宣传这样一种“怪”论,说怪是因为所有的听众刚听到我这个提法,觉得不可思议,这简直就与传统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从哲学家到政治家、从科学家到文学家,几乎没有一个学有所成的人,不在告诉他人自己成才的经验,那就是珍惜时间,分秒必争。甚至有人宣称,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异于自杀;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民。可如今,我却要求大家学语文要从浪费时间开始,岂非奇谈怪论,哗众却难取宠。
       不过,我在“怪”字上打了引号,这只是想说明就我自己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正论。我的理由与鲁迅先生的“人生识字糊涂始有些相似。现简单列举几条:
       1.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所说的“珍惜时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时间?那就是读教材、读教参、做无穷无尽的练习,写千篇一律的作文。这样的时间需要珍惜吗?这样的时间不该浪费吗?也许有教师会辩解,中小学生不学这些材料,不做这种练习,不写这样的作文,他们如何去就会各种考试?是的,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已经成为金科玉律,学生为分数而活,教师为考试而生。似乎只要与考试有关的,那怕是杀人放火都是对的,如果看起来与考试无关,那怕是救人一命都是在浪费时间。可是,在这样的教学内容浸泡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最终会是这样的呢?两眼无光,两手无力,神情萎靡,精气不足,读了十多年的语文,最终却笔欲提,不知何从下手,口欲言而嗫嚅抖缩。脑袋里灌水不知多少的知识,最终能用递却甚是寥寥,弄不好可能一无所用。这样珍惜来的时间,不要也罢。
      2.再来看一下,教师家长眼中的“浪费时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时间呢?有可能是看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废都》、金庸的《天龙八部》,也有可能在读《知音》《读者》《环球知识》,还有可能在下“象棋”“围棋”“四方军棋”,更有可能在打篮球、排球、弹子球……这些是浪费时间吗?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们与我们制度内命制的语文题目确实毫无关系,这类的书刊看的最多,也不一定能考出几分,棋下的最精,球打的最好,却不会给升学生带来多大的益处。问题在于,这些看似闲书闲刊,却给学生带来了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他们的视野因此而开阔,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而丰富。至于各种棋类、球类活动,不仅仅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沉闷的学习生带来了一些欢笑,一些放松。你说这是浪费时间,我却觉得这是学生对珍惜时间的另类阐释,因为,这才是属于他们生命的时间,这才是他们所需要的生活。
       3.大家都津津乐道于美国教育家华特的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又有多少人将这两个外延等同起来过。所谓珍惜时间,其目的就在于将两个外延完全分离,恨不得学生生活在与外界一切杂质相隔离的纯氧世界中。这样的学生确实有着许多的优点:勤奋、刻苦、努力、聪明、成绩出众。他的唯一缺点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不懂得生活,领略不到生活的真滋味,欣赏不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虽然一时风光无限,成为教师的宝贝,学校的宠儿,可最终却有可能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成为民族的负担。那些在学校里“浪费”着时间的人,他们也许会被体制所排斥,他们难以获得更多更高的教育资源,学士、硕士、博士离开他们很远,可是,他们最终不但能够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能够在生活的海洋里捡到美丽的贝壳。就像韩寒,就像郭敬明,就像一切还在与体制抗争,虽然伤痕累累,却活出了自己,活得有人样的孩子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2 00:26 , Processed in 0.0949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