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湘子:寻找阅读的路线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9 09:5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湘子:寻找阅读的路线图

作者:邓湘子


    有人把旅行比作在大地上阅读,而将阅读视为在文字里旅行。旅行与阅读,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体验,欣赏美景等许多方面,无疑具有诸多的共性。 在大地上旅行,凭借一本旅游手册,自然会增加许多方便。

常常有青少年朋友和家长抱怨,书店里陈列了那么多书籍,却总是缺少像旅行手册一样的阅读指导书。面对众多的书籍,不知道在什么年龄段该读什么书好。读书成了盲目的探索,就像不带旅行手册的旅客,恰恰把最精彩的风景遗漏掉了。

最近碰到一位家长向我谈及他的苦恼,自己推荐给上初中的孩子看的书,孩子根本不愿意读;孩子热衷阅读的书刊,他常常看不入眼。阅读成了父子间产生隔阂的一个矛盾点。 我曾经在青少年阅读方面发表过一些意见,就给这位家长提了一些建议。 我认为,寻找阅读的路线之一就是“顺藤摸瓜”,根据课本上涉及到的作者或作品拓宽阅读面。比如语文课本上选了《从百园到三味书屋》作为课文,是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选的,那就可以找到《朝花夕拾》这本书来阅读。根据课文为线索,是可以找到许多优秀的书籍的。

不仅是语文课可以这样,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比如物理上讲到电学,就可以找电学史上的著名科学家的传记来读,如《法拉第传》、《爱迪生传》之类,了解他们是怎么研究和解决电学上的问题,是怎样获得那些电学知识的。生物学上讲到基因学说,就应该找到《摩尔根传》来看看。 以课本为线索,延伸和拓宽阅读面,能够丰富青少年读者的阅读视野。

青少年的阅读眼光,应避免单一阅读文学书籍,要重视阅读科普书籍和科学家传记。从文字里看到科学研究的真相,有助于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理性的知识变得感性和丰富多彩。“顺藤摸瓜”寻找阅读线索的办法简单易行,而且与课本学习密切相关,算得上是一个好办法。 寻找阅读路线的另一个办法,就是阅读名著。什么是名著呢?有人曾为名著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标准,具体是这样的六条:一、阅读者最多,不是风行一时的畅销书,而是经久不衰的常销书。二、通俗易懂,面向大众,而不仅仅是面向专家教授。三、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绝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四、隽永耐读,一页的内容多于许多书籍的整个思想内容。五、最有影响力,最有启发效益,含有独特见解,言前人所未言,道古人所未道。六、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意义的进展。以这六个方面的标准去衡量一些公认的名著,大抵是不错的。

强调多读一些名著,成为读书人的经验之谈,主要是因为名著的价值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它们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含金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有些名著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的。有时人们会说:“我可不愿意当阿Q!”或者说:“那是一条变色龙!”这两句话里的“阿Q”和“变色龙”,是有他们的出处和来历的,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寓含特定的性格内涵,不用说话人多作解释,听话人就能明白其中丰富的潜在意义。如果听话人对《阿Q正传》与《变色龙》这两篇小说名作一无所知,就不能理解说话人这么说的意思。这是很糟糕的,显然是缺少了一点“文化”。从这个例子看出,名著是构成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名著中的精华往往深入到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之中。多读一些名著,能够提高文化品位。 文学名著所探讨的问题,往往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阅读名著能激发我们对这些“永恒的主题”进行思考,使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这些问题。或许,名著也不能给出一个什么答案——文学本身是审美的,不是呈现答案的——但它的探讨对每个人都是有益处的。《巴黎圣母院》探讨人性的善恶。丑恶是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阅读作品我们能够获得的也仅仅是一种面对丑恶的态度,一种思考和信念,并不能够得出消除丑恶的灵丹妙药,但这种态度、思考和信念,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能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和鼓舞。《约翰·克利斯多夫》探讨和展示奋斗者的艰辛,世世代代依然存在这种人生的艰辛和困苦,我们却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当自己面对这种艰辛时,就会多一份精神力量。

文学名著的语言具有经典性,是可以反复阅读的,是深蕴智慧的。有些读书人往往陶醉于名著的语言,当他去读一本普通的书籍时,常常因为语言上的疙疙瘩瘩而进入不了阅读状态。一个读者如果对名著的语言与三流作家的语言缺乏辨别,显然在阅读上还十分幼稚。有人把名著的语言比喻为名厨做出的菜,即使是普通蔬菜,也有高品位的美味。要提高阅读水平和趣味,就是要自己当阅读上的“美食家”。 当然,有些名著存在艰深难懂的问题,对阅读者提出一定的挑战。阅读中应该读一些需要思考的书籍,喝白开水是没有营养的。总是读流行的时尚文字,就像喝电视广告上推荐的饮料,也是没有营养的。

还有一些名著,由于时代比较久远,在表达节奏上比较缓慢,在描写情感和社会生活方面过于单纯浪漫,这些对当代人而言有些格格不入,但对培养我们阅读的耐心,丰富我们的认知和感受能力,却是有益的。


中学生的阅读路线,还可从专家推荐的书目和《青少年读书指南》之类的书籍中获得,也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找到那些有教益的书籍。 我认为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避免过于芜杂和凌乱。这里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徐葆耕教授著的《西方文学之旅》,有助于构建西方文学的知识框架;另一本是吴国盛先生著的《科学的历程》,有助于形成自然科学的框架。这两本书具有“史”的视野,写得不枯燥,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又有思考品质,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的历史来读,也具有阅读地图的指导价值。也可以订阅一两份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形成阅读的连续性。

在这个电子传媒快速发展的年代,青少年“远离文字”成为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因而谈论阅读和倡导阅读有着别样的意义。电脑和电视更重视流行文化和新鲜信息的传播,那是时尚而热闹的。但是对于心灵的成长和智慧的生长,安静地阅读书籍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青少年的阅读路线,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行走。正如有了旅行地图,而对于从不旅行的人来说,那是毫无意义的。学会利用图书馆,养成逛书店的习惯,那些不期而遇地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书籍,往往带给我们惊喜。这样的行走、寻找和阅读,才真正构成属于每个人自己的阅读路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9:42 , Processed in 0.1027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