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孩子学会解除烦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7 19:1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孩子学会解除烦恼

 
作者:一 笑   



〔故事〕
8岁的浩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父母都忙于工作,他每天都到爷爷家去。爷爷养了一条狗。一天,浩浩把狗拴在外面背阴处冻了好几个小时,被人发现,救了回来。爷爷问浩浩:“你怎么把狗拴在背阴处?要冻坏的。”浩浩狠狠地说:“你对它那么好,对我那么凶,我就要冻死它。”
9岁的大卫,因爸爸对他要求太严,竟把爸爸养的金鱼都捞到阳台上晒太阳。说是要让爸爸喜爱的金鱼知道凶的味道。
在学校,冰冰的橡皮掉了,被同学捡起,还没等还他,他就用铅笔向同学刺去。其他同学上前制止,并把他带到老师处,老师批评了冰冰。他眼泪汪汪地边看着老师,边用左手使劲掐自己的右手,直到掐破。
这几个故事从表面上看都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性反映,是长期不被理解、信任和尊重而导致的心理压抑和心理上的自我防御机制,同时也是抑郁情绪的发泄。
〔分析〕
情绪是指人在受到刺激时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和较为剧烈的态度及体验,大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表现形式。
情绪具有鲜明的两极性,它既能使人们从社会生活中得到欢乐和愉快,也可使人们体验到苦闷和忧愁,不同的情绪会给人身心带来不同的影响。良好的情绪是人们生活和学习极好的调节器,它使人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不良的情绪会使人产生心理疾病。我国素有“七情”致病的学说,所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惊伤胆”,便是情绪致病的佐证。
人们遇到表扬会高兴,不如意时会苦恼,这些情绪变化在正常范围以内,对人体的影响不大,但如果一下子受到的刺激太大,超过了正常限度,或者长期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就容易引起疾病。
相比之下,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更多的是对学校和家庭有关的事物的恐惧,如:害怕学业不佳被老师批评,害怕父母斥责不关爱自己,害怕被人看不起失去朋友等等。学校和家庭是孩子的两个重要的生活环境,这两个环境的心理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一个从小就在温馨愉快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在学校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这种良好的生活氛围必然会使孩子养成自信、安稳、积极的良好情绪。相反,在家里或学校感到的是冲突、恐惧和紧张的气氛,那么给孩子带来的只能是悲观、颓废的消极情绪。从而造成孩子的“情绪饥饿”。
〔类型〕
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病率颇高。有关资料显示,各种情绪障碍在少年儿童中约占25%。主要表现在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方面。
焦虑型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经常疑惑、怨天尤人、自忧自怜。这类儿童平时表现温顺,自尊心强,对待事物十分认真,又过分紧张。但在陌生环境中,对待不熟悉的事物或人,更易出现焦虑反应。由于焦虑,儿童可能变得退缩,过度顺从,或暴怒、恐惧。高度的焦虑还会发生矛头指向自己的攻击性冲动行为,出现人格障碍。
抑郁型情绪。通常心境悲观,待人冷漠,给人以悲伤、沮丧、孤苦伶仃的感觉。
强迫型情绪。表现为强迫记数、强迫检查、强迫性洗手等。一般来说,78岁的儿童是出现这一症状的高峰年龄。
易怒型情绪。受到并不强烈的一般刺激,也会引起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
〔对策〕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正确面对孩子的情绪障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多听孩子说话,陪孩子一起玩、看书、讲故事等。
2 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如学会倾听、谦让、帮助、分享、合作等,激发孩子的爱心。
3 鼓励孩子用积极的方式表达情绪,允许孩子说出不满,教会孩子正确宣泄情感。
4 转移注意。即在孩子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陪他下棋、打球、听音乐、做游戏等,以转移其注意力。
5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让孩子看一些幽默画、小品,说笑话、趣事,使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
6 教孩子宽容地对待别人的同时,也学会宽容自己,不对自己和他人过于苛求。让孩子尽量放松自己,减少压力,心情舒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4:52 , Processed in 0.1024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