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郎朗的名气为什么比李云迪大得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7 17:3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郎朗的名气为什么比李云迪大得多? (2012-01-24  )

来源:李子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e9d060102ec9b.html?tj=1
在今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见识了“钢琴王子”李云迪的精彩表演。这让我们马上想起了另一位年轻的钢琴演奏家——郎朗。郎朗和李云迪,两个同样出生于1982年的年轻人,都凭着天赋和勤奋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而要说到中国钢琴,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郎朗。
可事实上,李云迪的成名应该是在郎朗之前。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就一举拿下了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成为肖邦国际钢琴大赛70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而郎朗获得最重要的奖项则是在2年之后。2002年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在德国汉堡举行,郎朗是第一位得主也是该年度唯一得主。
这里说句实话,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分不清楚哪个奖项更重要,也听不出谁的演奏艺术更高。所以,今年春晚李云迪弹奏钢琴时所获得的观众的掌声和笑声,肯定远远不如那些小品以及刘谦的魔术。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青春逼人,同样是技艺超群的两个英俊少年,如今拥有的人气却相去甚远呢?为何李云迪的名气比郎朗的名气小得多?而让人有“既生瑜,何生亮”、“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的感慨。可是,难道偌大的中国、偌大的世界,竟容不下这样两位年轻且同龄的钢琴演奏家并行存在吗?这显然是个笑话。
号称“中国十大策划家之一”的李光斗,在其文章(《好产品也要包装》,《决策探索》杂志)中说,主要原因就在于郎朗的营销做得更好。
为了超越同时代的另一位佼佼者、竞争者,就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郎朗身后的团队,显然更擅长包装造势,在宣传上更积极——他们敢于早早亮出“国际钢琴大师”的旗号;在演出上更勤快更频繁——据说,郎朗一年的演出可达150场之多,而且是国内国外满世界地赶场子;在机会的把握上更主动——在近年来央视直播的大型活动上,总是能见到郎朗的身影;在媒体炒作上也颇有心得——郎朗父亲的一句话:“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郎朗。”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被媒体热炒了一把,无形中又将郎朗的知名度提高了几个百分点。反观李云迪,就显得比较沉默,除了一些正式的艺术演出外,便很少能看到有关他的报道。
“市场永远是现实的。”有人认为。郎朗早早就成了牢力士、奥迪等名牌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里也以天才的形象为奶粉做广告。而李云迪呢?真的想不起来他在钢琴之外的商业表现。那些商家们也想不起他来。或者商家虽然想起来了,却担心消费者想不起来,所以同样不会请他拍广告。
道理就是如此,再好的产品也要会营销,再优秀的人也要懂得推销自己。所谓买卖买卖,就要懂得卖人家才会买。做市场不能做无名英雄。营销做得好不好,买卖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产品(人)的商业价值——你是谁并不重要,消费者认识你是谁才重要。
看看今天各行各业、全国各地那些最有名气、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又有谁不是通过商业包装和炒作而家喻户晓的呢?而包装和炒作,一句话,就是要烧钱。或者你老爸是大老板,有钱,烧得起;或者有贵人相助——要么有大老板愿意为你投资;要么有高层领导看上你,利用国家的强大力量来推举你。
不过,艺术家的成就自然不能单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对于李云迪和郎朗来说,现在评论谁优谁劣尚为时过早,他们将来的艺术道路还长着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7:41:21 | 只看该作者
郎朗言论被疑贬损李云迪引质疑 微博发声明回应2012-01-30 07:57:08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赵丹丹





郎朗在演奏。 邵权达摄
  其微博昨日就“音乐素养被质疑”发声明回应
  年没过完,郎朗的一条微博就被疑贬损同行翘楚,继而引发网民“音乐素养浅薄”、“疲于赶场质量不保”等质疑。昨天下午,郎朗在微博中发言,句句掷地有声:“每年120场音乐会不是靠吹就能有的!”最后,他还表示“谣言会止于智者。” 文/记者 苏蕾
  惊人内幕
  被疑是“李云迪和郎朗在场外PK”
  在今年央视春晚上,李云迪与王力宏合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郎朗在微博中透露,本来节目原定是他与王力宏搭档的。这让人联想到:似乎李云迪并非春晚正选……敏感的网民甚至为此再一次掀起关于“郎朗与李云迪谁更胜一筹”的争议,口水大战越演越烈。
  传英媒体批郎朗素养浅薄
  本月28日上午,某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老鬼阿定”发表微博:“英国《金融时报》:郎朗每年参加120场音乐会和独奏会、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与郎朗合作过的指挥家曾公开表示,他的音乐家素养浅薄。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还没有吸引力。”这条微博至昨晚7时30分已被转发6888次,被新浪标记为“热门微博”。
  李云迪被拿来与之做比较
  此微博还链接了号称摘自《人物画报》的一篇日志——《李云迪与郎朗:一样的天才不同的结局》。在日志中,有李云迪和郎朗两人的经历比较,更“将两人比喻为‘花无缺与小鱼儿’”,但倾向还是较为明显的,直言“在很多批评者眼中,郎朗总是那么‘不务正业’”,并指出“英国权威媒体《金融时报》的记者在采访完郎朗后写出了这样的报道:‘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更没有吸引力(记者与郎朗边吃边聊)’;与郎朗合作过的指挥家曾公开表示,他的音乐家素养浅薄;《纽约时报》更这样批评他的演奏‘常常不连贯,随意任性,轻率粗糙’。”
  此外,昨天上午,知名图书、影视、文化活动策划人李子迟在本月24日的博客文章《郎朗的名气为什么要比李云迪大得多》也被一些网站转载,文章同样直指郎朗比李云迪懂得“推销”自己,而其阅读量至昨晚已超过19万人次。

追根溯源
  对他的质疑一直存在
  早在2005年,他就因举行高密度的音乐会而被质疑过,而当时他就否认“以演代练”,并回应不会因评论而改变自己。2006年,郎朗又在媒体上回应了关于自己的三大质疑——演奏形式夸张、演出过于频繁及是明星还是音乐家;之后,他又因上福布斯名人榜、出自传等不断惹争议。2010年,郎朗更详细地回应了各种质疑,直言说自己张扬的人“都不是真正理解古典音乐的人”。“我们有很多错误的观点,比如说我第一次回国,说你没得过什么国际比赛大奖,你算什么?但霍洛维茨拿过奖吗?鲁宾斯坦也没拿过,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普通钢琴家的水平,人民大师级的音乐家不需要这个东西。”一向敢言的郎朗表示,有些人是酸葡萄心理太重。“说实话,这么几个人的声音也不会给我造成什么损失,但就是给人一种他们输不起的感觉”。至于他的演出多赞助,郎朗也表示:“足球、篮球都有赞助,为什么古典音乐就不能呢?”他在微博上及时回应,称对一个钢琴家来说,每一场音乐会都要用思想、用创造力……去争取艺术上的最高境界,这是职业要求,并表示“在艺术世界里,艺术造诣、音乐诠释是最重要的准则”。
  网友声音
  赶场太多,还能静心弹琴吗?
  昨天,不少网友都对郎朗表示支持,但也有不少网友对郎朗颇有微词。
  赛赛MS:郎朗,你是中国的骄傲。优秀的人难免会被遇到不实的传闻。我坚信,流言止于智者。因为你所演奏的曲子,打动了我,我会继续支持你的。
  听风知雨:不太喜欢郎朗,艺术不是炒作。赶场赶得太多了,还能静下心来弹琴吗?
  李文的围脖: 我的小孩曾报名被选拔上参加郎朗的钢琴指导,还有家长为了让孩子参加指导,不得不买了他1680元一张的门票,他让这些孩子们等待了一个小时后,出现了并弹了十分钟,未指导一个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6 15:10 , Processed in 0.1154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