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手表讲述手腕上的"时间简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7 14:5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手表讲述手腕上的"时间简史"



钟表被人们赋予了“时尚、科技”等诸多内涵


手表体积虽小,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除了指示时间,如今的手表无论外观还是功能,日益丰富,可以说,它们已不再是单纯的时间机器,人们赋予了其“时尚、科技”等诸多内涵。
世界上第一只手表的诞生
大约6000年前,一种名为“日晷”的记录时间的机器在巴比伦王国诞生,这是时钟第一次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通过“日晷”,古人可以根据太阳影子长短及方位变化掌握时间。然而,如果没有太阳怎么办呢?大约距今4000年前,漏刻问世,人们开始不分昼夜地掌握时间。
而钟表的出现,则在13世纪中叶以后。1270年前后,在意大利北部一带出现了早期机械式时钟,以秤锤为动力,每1小时鸣响一次,以此进行报时。1336年,第一座公共时钟被安装于米兰的一座教堂内。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各国的教堂纷纷建立起钟塔以安放时钟。
不久,发条技术发明了,时钟的体积得以缩小。16世纪,德国纽伦堡一位名叫亨蓝的锁匠利用发条技术制造出了相对轻便的挂表。这只挂表所用材料为铁,高15公分,外形如蛋壳,因此,人们称它为“纽伦堡之蛋”。整只表只有1根指针,因此误差较大。最初,钟表的制作还仅限于锁匠的副业,直到后来,随着人们对钟表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钟表技艺也日益复杂,并出现了专业钟表匠。
然而,那时的钟表仍未能像手表一样随身携带。据考证,世界上第一只手表的诞生归功于法兰西帝国执政者拿破仑。19世纪初,拿破仑为了讨皇后约瑟芬的欢心,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只可以像手镯那样戴在手腕上的小“钟”,这是目前知道的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不久,一些贵妇人也纷纷效仿,将手表当做炫耀身份的装饰品。
另外,关于手表的发明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士兵为了看时间方便,把体积相对较小的钟表绑扎、固定在手腕上,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成为历史上的“山寨手表”。
1918年,瑞士一位名叫扎纳·沙奴的钟表匠从此故事中得到启发,制造了一种体积较小的表,并在表的两边设计有针孔,用以装皮制或金属表带,方便把表固定在手腕上。从此,手表开始风靡全球。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4:56:56 | 只看该作者
手表在中国
在我国,手表生产和普及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70年代,“老三件”开始流行: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尤其在新人结婚时,这三件东西若成为聘礼或嫁妆,便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因为当时,这既是为新人开始婚后新生活准备的生活用品,也是家庭生活高水准的体现。也就是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手表在我国还是“时尚之物”,仍然不算普及。
据东北师范大学考古学教授魏存成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还不能够独立生产机械手表,也没有自己的手表工业。1955年初,在原天津华威钟厂二楼的一个房间里,聚集着4位当时国内钟表界的精英,他们是原天津华威制钟厂工人王慈民、原天津怡威表店职工张书文、原天津华北钟厂工人江正银以及原天津华北钟厂工人孙文俊。3个多月后,这4人组成的试制小组制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块机械手表,结束了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第一只手表的试制成功,树立了国人开创自己手表产业的自信心。1956年底,国家批准投资900万元,建立了年产24万只手表的天津手表厂,以后又陆续在天津建立起一批手表制造工厂,中国的手表工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上海、北京、广州、南京、西安、石家庄、丹东、青岛等当时工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都陆续建起了手表工厂。
形形色色的手表王国
如今,手表的发展日新月异。除了外形的多变外,多功能的开发也成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系列电影《007》中,詹姆斯·邦德佩戴的手表和驾驶的战车都是他的重要装备,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邦德这些装备都具备了炫酷的外观和强大的功能,导演用心良苦地给它们安排了一次次华丽的亮相。邦德的手表时而成为汽车遥控器,时而成为偷拍利器,让观众不禁感叹科技的强大。
如此酷炫的手表并不仅仅存在于影片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本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概念手表逐渐走进现实。汽车制造商阿斯顿·马丁为庆祝旗下一款超级跑车一周年,曾联合瑞士知名制表匠打造了一款可以遥控这款汽车的手表。当车主接近车辆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按下手表上8点到9点之间的OPEN按钮,车门会自动解锁,同时发动机也被自动点火;同样,当离开车辆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按3点到4点之间的CLOSE按钮,此时引擎熄火、车门关闭。
与遥控汽车相比,带有微录功能的手表相对更普及。前段时间,在发生于我国的一起交通事故中,微录手表在法庭庭审取证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时间,不少人对微录手表产生了兴趣,纷纷在网上发帖询问“哪里能够买到微录手表”,一些精明的网络卖家从中“嗅”到商机,开启了网上销售微录手表的业务。
如今,人们已能够接触到机械手表、石英手表、电子手表等各类手表,一些具有照明、防水、防震等多种功能,有的还能够拍照和播放影片。看来,手表王国正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乔欣)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08:17:52 | 只看该作者
霍金究竟知道什么?从媒体获得信息告知普通民众


作者:吴波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95 次

吴波:霍金究竟知道什么?从媒体获得信息告知普通民众

来源: 广州日报


今年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70大寿之年,他因屡次发表惊世言论频频成为媒体与大众关注的焦点,他的惊人之论,是肺腑之言,还是哗众取宠?是一直认同还是有感而发?各种猜测纷至沓来,真相却并未大白。日前,一本解读当代物理学大师惊人理论玄机的新书《霍金究竟知道什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和热议。

霍金的惊人言论

2010年4月25日,在轮椅上坐了40年,被誉为“宇宙之王”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突然说出了一句完全颠覆自己过往观念的惊人之语:外星生命几乎可以确定存在,但人类最好不要主动和它们打招呼。

当月月底,霍金又说:人类终可实现时间旅行,但千万不要回到过去,否则会扰乱时间的结构,后果不堪设想。

2010年8月6日,霍金警告: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移民太空是唯一的出路。

2010年9月2日,霍金声称:宇宙创造与上帝无关……

2012年1月9日,刚迎来70大寿的霍金再次宣称:地球极有可能因核战争或气候灾难在一千年内毁灭。

霍金近年来屡出惊世言论

斯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在宇宙未知深处探索并发现了伟大的霍金辐射,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然而,近几年,一向严谨的霍金却屡次发表惊世言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人类最好不要主动和它们打招呼……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在纪录片《外星生命》中,霍金如是说。这是霍金68岁时对宇宙外星生命问题的最新思考。

“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2010年8月6日,在接受美国共享网站智囊(Big Think)访谈时,霍金这样说道。这一惊世骇俗的预言,无疑给已经生存在2012阴影下的人们心中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是霍金式浪漫?还是濒死体验?

霍金的这些言论一出,举世哗然,其话题之科幻,时间间隔之短,霍金身份之重,使它们立刻成为舆论的中心。《霍金究竟知道什么?》的作者李春燕告诉记者,学界和普通民众对此有各种解读。有些学者认为,霍金所言其实也并非新论。外星人存在、时间旅行、末日论这类信息早就铺天盖地,好莱坞也已经上演过多部大片,这可以看做是霍金对人类的警示,因为他曾经说过:“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此外,从惊人言论的出处——美国探索频道、智囊网站、《大设计》、《每日邮报》……可以发现这样一事实:霍金借助的是大众媒体,选择宣告的对象是普通民众。

也有人认为霍金的言论不过是霍金式的浪漫。霍金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轮椅上坐了40年,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却谱写出浪漫的诗篇:学术上,他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生活上,他结婚2次,育子3人。霍金甚至还和女儿合写过一本儿童科幻小说,名为《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George's Secret Key to the Universe)。霍金曾在接受《美国大观》杂志采访时表示,探索太空和时间旅行的主角应该是人类,而不是机器人,哪怕仅仅是出于追求浪漫的前提。

除了这些推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该书沿着霍金生活的蛛丝马迹,还提到了另外一条线索: 霍金在最近四年经历了三件事:一是2007年4月体验时长为4分钟的无重力旅行;二是2008年9月,适逢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三是2009年4月,他呼吸衰竭,停止呼吸长达20分钟之久,亲身经历了濒临死亡极限体验。因此推断,这些经历或许促使他改变了20年前的理论:坚信外星人的存在,肯定时光机的可行性。

科学家和“非科学”

一向严谨的科学家在老年时好像突然与“非科学”联系在一起,这有点令人惊讶。该书作者李春燕谈道:在科学史上,有着非科学精神的不止霍金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预言过世界末日。1704年,在一封信函中牛顿预言,世界末日将于2060年降临。这封信函目前陈列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牛顿秘密”展室,供世人观览寻思。和霍金一样,爱因斯坦对微妙的神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从年轻到晚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爱因斯坦有时也会说到神或上帝:“我所认为的上帝倒不一定是个性化的神,勉强可说是宇宙里的难以量化的终极法则……”这样看来,科学家有时也是一个矛盾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00:50 , Processed in 0.0948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