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在写作中呼吸自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9 21:3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学生在写作中呼吸自如
                                                                         谢志鸿





    今天有幸听了张祖庆老师的《创意图书馆》作文教学和《让作文像呼吸一样自在》的讲座,受益匪浅,现把自己的心得、收获撰文如下:

一、呼吸自如进入写作状态

    学生现在最怕写作文,一到作文课,大部分学生就会紧张,有的甚至会莫名地焦虑。我曾经对学生的写作文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过调查,发现有60%左右的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会紧张,30%的学生会焦虑,9%的学生心里不是很愉快,只有1%的学生觉得写作文比较有趣。虽然以上数据不能很精确地反映问题,但至少从侧面说明了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在作文或日记中也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看到老师两手空空地走进教室,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又是写作文。”,“怎么又是作文课呀?”,“一听说要写作文,感觉今天又是难过的一天”……试想一下,学生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厌烦、厌恶的心理状态下还能写得好作文吗?

    今天张老师是这样导入作文教学的:课前播放了一系列有关荷兰郁金香的美丽图片,学生在欣赏着美丽的图片中心情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却很好地调节了学生的紧张心理。

    接着让学生介绍新安江有哪些富有特色的景点和风土人情;介绍自己看了哪些课外书,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这一环节,表面上看,似乎和今天的作文教学没有一点关系,纯属大部分公开课前的惯例——“作秀”。但细细品味,却发现了张老师的独具匠心:首先让学生在说自己熟悉的和喜欢的家乡景色特点、课外书的过程中,让学生的紧张心理进一步得到放松,让学生呼吸自如地进入写作状态。这一环节,完全是从学生的写作心理现状出发的,而不是累赘多余的“套秀”;其次,学生在介绍家乡、课外书、评价任务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说清楚,自然而然地会运用一些表达方法:说明的、描述的、细节描写的。学生为了能把这些内容介绍得更加生动具体,也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这些都是这次作文写作中要运用到的,在不露痕迹中初步对作文写作技巧进行了指导。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唐纳德·格雷夫斯“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的个别磋商——谈话——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的作文教学理论。

    张老师的教学使我想起了3月份我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小学语文教学》的编辑部主任杨伟指导下上的一堂作文课《1+1=?》。这两个作文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呼吸自如行进在写作中

    1.在新奇中激发写作欲望。

    我们先来看张老师的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荷兰图书馆的RFID智能借阅卡,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说:银行卡、计算器、微型电脑……)。

    [学生在想像和猜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下一阶段的创造性想象开了一个好头。]

    揭示这是荷兰图书馆的RFID智能借阅卡,它有什么作用呢?播放相关视频。

    [学生在看视频过程中,被那会跟着读者走的神奇椅子深深地吸引住了。越新奇的东西,学生越关注得越投入,越投入观察得越仔细,整个过程和画面深深地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把学生调整到一种非说不可的状态!]

    每个同学在稿纸上写下一个词语,作为你看了荷兰图书馆椅子后的独特感受。

    [为什么是写下一个词语,而不是说一说独特感受?为什么不是写几个词语或者写一段话?我想,这就是张老师的高明之处吧!先写后说,写下一个词语,是学生看了视频后最直接、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一方面有利于接下去的写作,另一方面其实就是让学生把今天的作文中心词确定了下来。]

    再看视频,仔细观察,注意视频中的一些细节。

    [学生带着自己最直接、最真实、最深刻的感受再次观看视频,这时,他们会更加专注,会更加有目的地去看视频。他们的视觉、思维都是最灵敏的,许多不被注意的细节都被他们观察到了,思维的火花也在与视频不断地进行碰撞!]

    就这样,学生在新奇中写作心理彻彻底底地放松了,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各种感官,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学生跨过心理这个坎后,会体会到写作其实是一种享受!

    2.在无痕中学习写作方法

    师:今天我们见证了荷兰图书馆椅子的神奇,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法用眼睛来看到这一切,请你介绍给他们听!

    出示要求:

    根据视频,用几段话将荷兰图书馆椅子的特点介绍清楚、具体,尤其要把“创意”充分地展示出来。

    师:读了上面的要求,你觉得应该怎样介绍才能使那些盲人听了你的介绍,能充分感受到荷兰图书馆椅子的神奇呢?

    生:应该把荷兰图书馆椅子的特点介绍清楚。要突出椅子的神奇,就必须把椅子的一些细节描写清楚。

    [为别人解决困难时学生最为乐意的,当听说要把这神奇的椅子介绍给盲人听时,学生心里想的肯定是怎么样介绍才能让盲人了解到椅子的神奇。此时此刻,学生已经在头脑里积极地布局谋篇了,不会觉得这是在痛苦地写作文,而是自然地想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告诉别人,让别人一起来分享。写作文在这里成为一种分享了。

    作文教学离不开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大讲特讲这篇作文该怎么怎么写,学生十有八九兴趣黯然的。张老师通过问话“你觉得应该怎样介绍才能使那些盲人听了你的介绍,能充分感受到荷兰图书馆椅子的神奇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悟得这篇作文的写作方法:注意细节描写、注意写出特点。这是不露痕迹地在指导写作方法,也是学生最为渴求的写作方法。]

    师:我们在介绍荷兰图书馆的椅子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介绍:

        A、以荷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份介绍。

        B、以视频中的那位读者身份来介绍。

        C、以荷兰图书馆中椅子的角度自我介绍。

    [张老师在讲座《让作文像呼吸一样自在》中指出:消除作文狰狞面目做法之一是在作文体裁上要多元点。张老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椅子,其实是在告诉学生,这篇作文可以用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三个不同的角度虽然没有提及体裁,但这三个提示会促使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介绍时会有什么不同。学生也会把自己假设成工作人员、读者、椅子等不同身份,缩短了写作的距离!]

    3.在朗读中学会作文修改。

    在二十分钟的写作中,学生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二十分钟过去了,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完成了作文。张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作文,而是出示了以下的提示:

    写完草稿,请认真地读一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问自己一下问题,在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修改:

    A、荷兰图书馆的椅子特点是什么?我把特点写清楚了吗?

    B、我把荷兰图书馆椅子的“创意”具体展示出来了吗?

    张老师对学生反复强调:修改自己作文时要大声地读出来,读是最好的作文修改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在时时刻刻地要求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我们也经常抱怨学生不会修改文章。可是我们却没有去思考过:我们并没有告诉学生这篇作文该从哪几个方面去修改,也没有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修改。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自然就无从下手了!这也会造成学生一听到修改作文就像写作文那样心跳加快,心里紧张。张老师不仅给了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向和内容,而且还指明了修改的方法:朗读是最好的办法。有了这些,学生自然会朝着这一方向努力了,心里也不会茫然不知所措了,紧张和焦虑也就不会产生了。]

三、呼吸自如展示写作成果

学生作文结束后,张老师请了两位学生上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作文,并读给其他学生听。其他学生从“荷兰图书馆的椅子特点是什么?有没有把特点写清楚?”和“把荷兰图书馆椅子的“创意”具体展示出来了吗?”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整个作文评价过程中,张老师总能抓住学生作文中运用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作为优点进行鼓励,甚至是比较精彩的词语,他都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表扬与鼓励中,亲近作文,喜爱作文。而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他总是用商量的口吻对学生说:“我觉得这一句话似乎有点不妥,你能改一改吗?”,“这句话有一个字写错了,你找到了吗?是不是你在写的时候不小心写错的”……类似的话语不断在课堂中出现,在老师的宽容中,学生愉悦地改正了错误,受到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评改中不会再感到作文的可怕和修改的无从着手了。

最为难忘的是张老师请第三位学生上台来展示作文时,这位学生怎么也不肯上台来。张老师问为什么,这位学生说她的作文写得不好,不好意思拿出来读,何况她的作文从来没有被当作范文当众读。见次情景,张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和班里其他同学一起鼓励这位学生。这位学生来到台上,怎么也不敢读自己的作文。于是张老师说:“别害怕,老师和你一起读,愿意吗?”学生点点头。张老师继续说:“我先读,还是你先读?”学生请老师先读。张老师读了三句,就请这位学生读了。学生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把全文读完了,获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在讲评中,张老师给这位学生一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写好作文最怕什么?最怕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作文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最怕自己的作文缺点受到同学的嘲笑,因而绝大多数学生不想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一旦被老师点到名上台读作文,就会神情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上,学生在老师的宽容和鼓励中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的是同学的欣赏。第三位学生在这堂作文课中所获得的东西是她这辈子难忘的,或许她的作家梦就由此开始,这正如张老师所说的那样:“宽容与鼓励,能创造奇迹!”

纵观张老师的作文课,之所以学生能呼吸自如地进入写作状态、呼吸自如地进行写作、呼吸自如地展示成果,根本原因是张老师的学生观。在他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知道学生怕什么、想什么、会怎么样!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被张老师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了行动上,落实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10 18:35 , Processed in 0.0804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