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教育现状:并非天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6: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教育现状:并非天堂


――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赵昕
http://blog.cersp.com/7880254/1367177.aspx

     去年,我校部分师生到美国曼斯菲尔德中学交流考察,亲临美国本土感受了当地的教育。回来后,倾听了吴红主任的报告,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可望不可及的向往。

     今年春节,明霞老师向我推荐介绍美国优秀教师的文章《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基于对美国教育的向往,我迫不及待的读完了此书。由这里,我看到了美国教育尤其是公众教育并不乐观的现状。

     因为文中有关美国公共教育现状的描述多来自美国优秀教师本人的言说,可信度比较大,故而特别归纳了一下,供同行们更加真切的了解,以达到认识美国教育、反观中国教育、进而探寻教育之本真的目的。

      美国公众教育跟中国教育现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先粗略比较一下。

     一:教育机会和教育投入的不平衡现象。关于中国教育中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指责。尤其以城市与城市间的不公平最为严重。美国教育的公平程度如何?《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中“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先锋:罗杰斯”一章里,罗杰斯谈美国教育的现状时提到:在当今美国的中小学,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以及经费管理不善,学生并没有获得均等的机会。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中,来自联邦政府的投入不足7%,因此,教育经费的多寡因州而异,州与州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有很大差异。学区之间差异也很大。一个全国性的研究显示,尽管联邦政府和州在努力缩小富裕学区和贫困学区的经费差别,但仍有37个州富裕学区的教育支出多于贫困学区。可见,低收入家庭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是当今美国社会最大的不公。

      二:教师薪酬制度的不合理和师资匮乏现象。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存在着教师工资论资排辈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体制使得很多教师长时间出工不出力,在美国,这样的现象也很多。在这部书里,介绍克拉克谈论教育现实与理想一节里,记者问:在一些地区,师资匮乏问题非常严重,你认为这是有什么造成的?克拉克提出:一,教师这个职业获得的尊重不够。二,教师报酬太低。克拉克提到,他成为教师后,看见很多优秀教师跳槽了,因为他们在企业里能挣到更多的钱。而1998年美国“全国年度教师”菲利普・比格勒就曾因对教育失望而跳槽。他在谈到学校如何获得最有资格教师的方法时提到社会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声望,必须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有数据显示,一名新教师的工资比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职员和体力劳动者的工资还低。这与当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情况是不符的。

     三:教育周边环境的不尽人意。美国优秀教师凯德谈到科学教育的任务时提到,他所在的第十八学校来自城市贫民区,背景各异,他所带的班有波多黎各裔、意大利裔、爱尔兰裔、非洲裔、阿拉伯裔、黎巴嫩裔、危地马拉裔以及土著民。很多学生家庭贫困。大多数学生通过各种可以获得的娱乐来打发时间,电视、广告、广播、电话、音乐、电子游戏、网络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部分学生的生活被毒品、枪支、不安全的性、酒精和暴力所困扰。在进入职场和社会前,很多学生在压力和不利因素前抬不起头,他们在与父母的关系、恋爱以及自己的相貌、自尊等方面,都遇到很多问题。从优秀教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见美国公众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比中国教育乐观。

   四:辍学率问题。中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辍学问题,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不能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流失到社会。美国基础教育的状况怎样呢?在这些优秀教师精神档案中,都提到居高不下的高中辍学率。当然,他们的辍学原因,除了经济方面的问题,更有许多比中国复杂的多的原因。

   五:教育的技术化倾向。美国是一个快餐文化主导的社会,同样,以简单化的方法处理复杂问题不是中国教育的专利。依据标准化考试决定学校排名和学生升级的做法在美国依然,教师队伍建设不再强调素质的提高,而是大谈考试分数,以及如何将课程和考试结合。因为以考试分数作为考核标准,应试教学相当普遍。

  六:社会对教育的责难。中国基础教育所受到的责难非常严重。在美国,大家对公众教育的满意度如何?在1983年的著名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对美国的公共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攻击,指责教师愚笨、对学生要求松懈,公立学校被视为整改的对象。显然,美国公众对美国公共教育是持有不满态度的。

      可见,美国公共教育并非我们一般人想像的天堂境界。可是,好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好的优质的教育却是不容质疑的真理。美国之所以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与其教育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这当然包括公共教育。那么,美国公共教育何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看了八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深刻的感觉到,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在杰出教师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传统,也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这八位教师优秀的职业素养是我们很多中国优秀教师望尘莫及的。我比较了一下,大致有这么几点很值得中国一线教师学习:

   一:对教育教学的激情。全职教师艾斯奎斯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他加班加点、乐此不疲的为学生“补课”,给学生定的座右铭竟然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他不厌其烦的为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五年级的学生就开始排练莎翁戏剧,他从早上七点到校,常常在下午七点还没有离校------这不是个教育痴狂分子,又是什么!卡姆拉斯为了加强孩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竟然改革数学教学时间,把每天一节的数学课改为上两次,每次45分钟;凯德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熟练运用逻辑探究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人,把蟋蟀引进课堂,交给学生学会观察------如果不是出于对教育教学的激情,出于对国家教育的责任感,他们怎会有如此瞩目的成就?

   二、真正基于培养高素养人才目的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八位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从事公共教育的教师,他们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素养,完全可以以此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他们毅然选择了最艰苦的公共教育。克拉克明确的告诉我们:提高成绩不必“应试而教”,他更多的把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定位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上,其中最令人感动的一条要求是:要求学生记住学校每一位教师以及食堂员工、杂物工作人员的名字。梅耶尔作为学校校长,设计了五大思维习惯,还拒绝标准化考试,认为良好教育以及教育高标准不能用考试来测量。她创办的学校,学生像博士生那样上课答辩。历史教师比格勒本着“理科人才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专长不能因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剑走偏锋”,他通过让学生模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鼓励他们走进历史,培养了人文情怀。

   三: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美国教育中存在的严峻问题,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担当。这八位教师,无一例外的看到了美国公共教育的弊端,而且都是出于改变这种现状,主动要求到最贫困的地区任教。卡拉姆斯是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看到了美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而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教师职业的,他的教育初衷就是“为捍卫教育公平而教”,德雷珀在成为著名作家之后不但没能像别人那样离开教育四处讲学,而是尽可能的鼓励学生:报效祖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做一名教师。

   四:丰富的学识。艾斯奎斯作为全职教师,一人承担学生的数学、文学、科学、历史、美术、经济和地理、体育、音乐等等所有的教学,而且,他培养出的学生,成为一流的综合素养高超的人才。德雷珀是著名作家,罗杰斯、梅耶尔都是著名的教育管理人才,但是,他们从未像中国的一些专家,出名之后马上离开教学离开学校教育。

    当我真正想梳理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觉得这些感受是如此肤浅,因为仅看一两遍是无法对此做出深刻归纳的,但是,我心里确确实实的感动着,感动于这些屹立于人类精神之巅的人物能够如此无私的选择了教育,而且,把教育做到了这样无上的境界。

      谢谢编者李茂老师,这样的书籍实在应该多一些,让我们更多的中国教师都能从中美教育的相通之处找到自己合理的站位,从而更好的为中国教育献出自己的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4:00 , Processed in 0.2406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