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日本人学精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13:2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日本人学精细  


  作者:徐琦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早就听说日本人很细,工作安排到分秒,待人接物有条不紊、一丝不苟,我原以为这只是传言,现实生活中未必那么神。然而近期随中国青年媒体代表团的赴日交流之行,确实让我开阔了眼界。


  从厕所说起。厕所,虽然只是狭小的天地,但里面牵涉的东西很多,从这个“小天地”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到达成田机场,机场的厕所就马上让人感受到日本的厕所文化。马桶左侧有一排浅红色的按键,分别是洁净键、水量键、预热键、停止键,还有自动除臭、自动加热功能,极其人性化。


  日本虽然国土狭小,但为不便人士而设的厕所却非常宽敞,里面的设施也考虑到不同人士的需要。有些母婴用的厕所里装有供婴孩稳坐的架子,有的装有方便换尿布的小板子,有的除了母亲用的马桶外,旁边还有供小男孩用的小便器,以致于像我们这样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会怀疑自己是否进错了厕所。


  再说酒店。日本的酒店房间不大,但功能齐备,而且很干净。一位朋友告诉我,刚进屋洗手时,把水溅出了洗脸池,她就充满罪恶感,忙用纸擦拭干净,这才安心。这大概就是日本的耻感文化对人的熏染吧!


  考虑到一次性用品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日本酒店取而代之的是大瓶的洗手液、沐浴液和洗发液,一批批客人接着用,既节省资源,又保护环境,两全其美。


  最让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日本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箱,更不用说垃圾站了。无论是在银座、新宿的繁华街头还是乡村的僻静小道,想丢弃一张废纸,你都找不到垃圾箱。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日本人如果在外产生垃圾,一般会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最后还要把椅子放回到桌子下面。


  长野县的饭田市,是日本去年确立的13个环保示范都市之一。和日本许多城市一样,饭田市也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当我们看到饭田市独特的垃圾分类年历时,都不禁瞠目结舌。这样的年历有5种语言版本,在这张五颜六色的纸上,对当地垃圾分类、收集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把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填埋垃圾及资源垃圾三大类,连玻璃瓶都要分成3种不同颜色分类处理,其细分程度令人咋舌。当地居民按照规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用标准的垃圾袋装好垃圾,摆放在自家附近的收集点。


  这样复杂的垃圾分类,让人怀疑普通老百姓是怎么做到的?饭田市政府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从20年前开始推广垃圾分类。为了帮助市民正确分类,市政府每5年要更新一次垃圾分类的详细说明书,如果有新来的居民或外国人不会分类,总会有热心的邻居主动教他,直到教会为止。


  日本的儿童从小就要学习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对日本人来说,必须要会处理垃圾,不会处理垃圾就无法在日本生活。但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日本的法律相对宽松,一般都是由日本政府派人上门拜访、说服。由于日本人都比较爱面子,所以效果明显。


  在饭田市的松尾净化处理厂,我们遇到这样一件小事。厂方招待我们喝的是污水处理厂经过特殊净化后的玻璃瓶装的饮用水,但当我们坐上大巴准备离开时,厂方负责人发现少了一个玻璃瓶,因而追到车上问有没有人拿走。原来这些瓶子是要回收的,对数量也有严格管控。


  到过日本的人,多会对他们呵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心细如发”印象深刻。例如,全用木料建成的松本城,被日本人奉为国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甚至于外墙摸上去竟无灰尘,游人游览这座城堡,必须脱鞋才能进入,然后把鞋放到管理人员提供的塑料袋中;在偌大的上高地国家公园,仍然没有设立一个垃圾筒,游人进入之前就被告诫几大“禁令”,不能践踏或采撷植物、不能向野生动物喂食、不能捡拾路上的落叶……其他还好理解,为什么就不能捡树叶呢?详问之下才得知,日本人认为落叶是虫子的食物,因而也要给虫子留下生存的粮食。在上高地,即使是路边的石头,也要用铁丝网围起来,以防被水冲走;垂死的树木被系上红绳,提醒游客绕行;即使死掉的树木也让它留在原处,让它成为昆虫和小动物的乐园。


  日本这种对待文物、对待自然的做法有广泛的民间基础,但也得益于法规的制订。早在1950年,日本就颁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法》,对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文化景观和传统建筑群的保护,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身边,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尽管我国的GDP已经赶超日本,但我们不该忘记国民素质上的差距,要尽快改掉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17:31 , Processed in 0.1519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