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开窗,眺望世界,扎根田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6 16:4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开窗,眺望世界,扎根田野

                  

                               ---写在2011新教育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之后



朱永新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们:

有湖,有塘,有桥的地方是江南;

有中,有日,有美的场合是国际。

2011年7月9日到11日,在美丽的江南,在江苏省常州市下辖的武进市,在新教育的榜样学校——湖塘桥中心小学,我们新教育人举办了一场持续三天的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受制于会场的条件,我们无法邀请所有的新教育人躬逢盛会,现在,请允许我简要地向未曾到场的新教育人发出一份迟到的报告。

通过新浪网教育频道的直播,通过我们的微博,通过新闻媒体,你们可能已经知道,日本的佐藤学教授和牧野笃教授,美国的严文蕃教授、伦纳德教授和他们的博士生团队,不远千里赶赴我们的盛会。相约这次国际高峰论坛,是我们和国际友人筹划已久的盛事。过去,日本东方书店出版的《沸腾的中国教育改革》   曾经专题介绍过我们在中国大陆发动的新教育实验,从那个时候起,新教育实验开始正式进入国际教育界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的瞩目,我们彼此都觉得,我们有必要站在新教育的旗帜下,开一场国际性的会议。

从他们的角度,他们需要通过田野考察现场观摩案例研究,理解中国大陆的新教育实验,认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探究世界教育发展的异同。

从我们的角度,我们需要通过现场展示,直观地告诉国际教育界,中国大陆的新教育实验的运行肌理,我们需要通过案例交流,直接地聆听国际教育界的行动思考,我们需要通过他山之石,在普遍规律和本土特色中寻找出更易于抵达使命的教训经验。

我很高兴地告诉所有未曾亲临现场的新教育人,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通过湖塘桥小学这扇窗口,都达成了各自的目的。

感谢作为窗口的湖塘桥小学,让国际教育界的友人们管中窥豹地浏览了新教育的世界。

十年前,我初次来到湖塘桥小学谈新教育实验的时候,它还是常州市郊一所不起眼的乡村学校,与大多数乡村新教育人所在的学校没什么不一样。那时候,我不可能想到,我能在十年之后的今天,在这里,将它当作一粒迸发出生命力的种子,介绍给来自日本美国的教育界同行,成为中外教育界同仁共同凝视对方探讨全球视野下教育共同规律的一扇窗口。

三天里,我与国际教育界的友人们一样,我和亲临现场的新教育人一样,浸泡在喜悦和兴奋之中。湖塘桥小学展示的主题叫《生命的绽放》,在梦想合唱团“新教育之歌”的旋律下,我们看到了有的老师为学生谱写的生日诗,我们看到有的老师用童诗绘本为灾区孩子疗伤的故事,我在闭幕式上,跟国际教育界的友人们说,湖塘桥的教师和孩子们不仅仅是表演节目,还是为生命舞蹈为生活吟唱。

萦绕在我的心头的感动,难以言表。在场的新教育人,国际教育界的友人,没有多少人像我这样清楚它的过去,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像我这样震撼于它的成就。十年,仅仅十年,这所昔日普通的农村学校,就成长为一所拥有七所学校的教育集团,这个当年只有几十位普通乡村教师的学校,竟能为常州市乃至江苏省繁育出100名省市骨干教师。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将湖塘桥小学十年的巨大变迁,归功于新教育实验的实施。然而,在新教育的引领下,湖塘桥小学教师行走方式在改变、学生生存状态在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在改变,是不争的事实。

从国际教育界友人的角度,湖塘桥小学确实是他们瞭望新教育实验的窗口,推开这扇窗,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新教育实验,还有中国教育改革的成就,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官民互动的独特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说,湖塘桥小学的窗口效应是巨大的。

穿越这扇窗,从西到东,我们瞭望了国际教育界友人带给我的新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的万花筒。

在西方的美国:

有一批有特色的学校并引起了政治家的关注,比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曾去讲演的波士顿技术高中,总统夫人邀请师生前往白宫欢聚的波士顿文艺复兴宪章公立学校;

有一些不甘心循规蹈矩的学校在追求管理创新,比如伦纳德教授所说的用企业家精神改造学校的管理案例;

整体上,美国教育和我们一样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比如严文蕃教授关于美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的分析。

在东方的日本:

通过佐藤学先生和牧野教授的报告,我们看到了以创建学校共同体为特征的学校改革。

无论是东方的日本,还是西方的美国,抑或我们展示的湖塘桥小学的新教育实践,通过湖塘桥小学榜我们推开的国际高峰论坛这个窗口,我想总结四点规律性的内容:

第一点,我们需要对教育的复杂性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整天在中国教育中摸爬滚打,我们对中国教育的问题有很多切肤之痛,我们时常伤感,彷徨,甚至与绝望,但是,教育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即使是被被我们视为榜样和巅峰的美国教育日本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虽然我们的问题不同,我们的困境有别,但艰难跋涉是一样的。

教育本身的复杂性,需要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从不同的角度去实验去探索。我们所有新教育人就是一群面对教育的复杂性迎难而上的人。感念亲爱的同仁,尊敬的绝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新教育人,你们没有在感伤中放弃,没有在指点江山中粪土今天的教育,你们没有在坐而论道中嘲弄我们的教育,你们起而行之,在琐碎的教育生活中,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应对教育本身的复杂。我们行动了,我们也收获了,不仅仅是湖塘桥,还有这次前来参会的张硕果、敖双英,以及有成就却没有爆得大名的普通的新教育人,他们向我们,向前来观摩的国际教育界的友人证明了新教育的方法论:行动,就有收获!

第二点,世界的教育问题在本质是相同的。

尽管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的一面,各国教育都有国情上的差异,但是,正如佐藤学先生对我所说的那样,世界的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基本相同的。

正是基于这些相同点,我们才不辞劳苦地为我们的新教育人准备这场高峰论坛的盛宴,不但让大家开阔眼界,还要让大家对全球视野下的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困难有着更多的理解,从而坚定我们从事新教育实验的信心,鼓舞我们不断向前。

正因为此,牧野教授在他所做的《社会知识分配模式的转变和“新教育”的可能性:几点感想》的讲演中,充分肯定了新教育在点燃教师激情,推进学生成长方面的意义。

正因为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他们都开始把更加多的目光投向教室,把更加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

正因为此,外国教育专家们从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的角度,对新教育了提出积极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正因为此,在场的新教育人可能注意到了,出席高峰论坛的某些学者的气质,与新教育是息息相通的。

第三点,民间的自觉行动,能够让教育改革深入持久。

美国也好,日本也罢,无不如此。所以,尽管我们将新教育实验定位为中国官方教育改革的补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价值小,我们所做的事情意义小。

三天里,国际教育界的友人们,虽然也会认为我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也为我们所感动,对我们充满了感佩。无论是张硕果讲述的从第一粒种子到满园花开的故事,还是敖双英讲述的寻找新教育的桃花源的故事;无论是牛心红团队精心研制仪式课程的故事,还是新阅读研究所开发中国小学生基础书目的历程;无论是海门新教育人缔造的完美教室,还是李庆明带领央校一群追梦人在南山创建新教育基地学校,这些故事无不令人动容。在聆听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许多人泪流满面,因为我们清楚地晓得,在荣光、成就、进步、辉煌的背后,更多的是苦难、委屈、坚守和沧桑。我们非常清楚,新教育每向前迈出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我们是用小马拉大车的方式,牵动着新教育不断向前。但,正如今年五一节给新教育同仁的信中我提出的观点那样:“正确的琐碎创造伟大的历史”。我想,只要我们方向不错,我们不在乎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伟大还渺小,是恢宏,还是琐碎!

我们也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感动。我们不怕琐碎,不拒微小,新教育,就是由一个人加一个人,一所学校加一所学校,一个实验区加一个实验区,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在中国教育发生改变的历程中,我们的自觉,将如我们头顶夜晚的星星,灵动,清澈。

第四点,新教育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是与国际同步的。

在中国教育界,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最持久的田野研究的,是我们新教育人。但是,这个概念和行动不是我们新教育人所独有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佐藤学先生和牧野笃先生都是扎根田野的教育研究者。佐藤学先生非常忙碌,经常在世界各地穿梭,但每周两次到学校听课是雷打不动的。所以,在闭幕式上,我提议,所有在场的人们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佐藤学先生扎根田野深入课堂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们,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只是新教育道路上的一首歌。请相信:在路上,是新教育最美丽的风景。过去,我经常说,只要上路,就有庆典,今天,我仍然这么说,但是,相对于“在路上”这种状态,有没有庆典并不重要,只要在路上,就说明我们的心就没有死,我们的灵魂没有老。

最后,还是用新教育的孩子和老师们最经常说的那句话来结束这篇短文:向着明亮的那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6:49:18 | 只看该作者
携手国际的盛典  开启对话的窗口

——2011常州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侧记

7月8日至11日,教育局副局长、教师研修中心主任许新海率海门百人新教育团队赴新教育的“井冈山”——常州湖塘桥小学教育集团,参加“守望我们的田野”201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

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许新海博士在大会上作了《新教育:导向素质教育理想家园》的主题报告,回顾了新教育从萌发到现在的十年跋涉旅程,带领我们重温了新教育历届年会的主题思想,以及新教育四大鲜明的主张;同时以详实的数据与实例介绍了海门深度推进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市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领琴也在大会上作题为《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的报告,她围绕“背景、愿景、架构、行动、展示、思考”六个关键词,向各位新教育同仁汇报了“海门新教育实验区区域推进完美教室项目”的情况。在新教育工作坊活动中,东洲小学周琳芳副校长、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的施健斌校长分别作了学校心理教育、书香校园建设的经验介绍。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

  

镜头一:匠心独运的欢迎仪式——证明一种作为

7月9日上午。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湖塘桥小学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民办学校,作为此次会议的主会场,这里花团锦簇,嘉宾云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新教育人,来自美国、日本的教育专家,齐聚这里,共话新教育发展。

彩旗,标语,鼓号,鲜花,红地毯,无不显示出东道主的热情和对这次盛典的高度重视。学校的英式建筑引人眼球,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巴洛克风格的玻璃门窗,不同肤色儿童齐聚的巨大青铜雕塑,穿梭来往的外国专家,让人如置身异域。此情此景体现“国际高峰论坛”再恰当不过。更具特色的是新教育成果展示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点与面交辉映。上百块展板,整齐排列在大道两旁,尽显武进区湖塘桥教育集团下属各学校的文化内涵;教室的走廊里,数十名学生挥毫泼墨当场作画、表演书法;漂亮的花坛边,孩子们现场写真描绘童年……

这样的欢迎场面,匠心独运,真切动人。新教育人在新教育的广阔田野里如一只只强龟,兢兢业业地劳作,虔诚谨慎地收割。这更证明了新教育不但是心的教育,更是行的教育,有作为的教育。

  

镜头二:济济一堂的会场——昭示一种力量

每次新教育的盛会,其济济一堂的场面都是其它许多学术会议无法比拟的。本次论坛也不例外,来自山东、河南、福建、四川、内蒙古等地的600多新教育人如百川归海,齐聚于此。开始报名时,名额就爆满,但大家还要想方设法加入进来,有的是副市长、局长亲自带队。虽然主办方设置了主、分两个会场,但会场里还是座无虚席,过道间加座,有的甚至站着旁听,时有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相机按下快门时的喀嚓声……

是一种什么力量吸引八方来客,是一种什么力量引来万众聚焦?是新教育的独特魅力,是新教育思想的凝聚力和新教育人向善、向上的向心力!

  

镜头三:别具一格的展示——体现一种超越

湖小的展示由《追梦》《润泽》《燎原》三个篇章构成,有故事讲述、情景剧表演、歌舞表演,亮点纷呈。她让我们看到了湖小在新教育实验道路上的成长、蜕变与涅槃。

1999年,朱永新教授把理想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湖塘桥小学,奚亚英校长秉着对新教育之梦的执着追求,由一个人追梦,到带着一群人追梦,本着优质教育平民化的理想,开始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扎扎实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构筑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师生共写随笔……湖小成为了新教育的“井冈山”。湖塘桥学校从一角小小农田,变成了一片宽阔原野。

相信新教育种子会播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相信新教育的力量会润泽更多孩子的心灵,相信新教育会让更多学校、教师书写生命的奇迹。



镜头四:聚精会神的课堂——彰显一种精神

宽敞的教室里,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严文蕃教授带领的美国专家团队正在给新教育人展示美国的有效教学。美国专家团队从自己的学校情况、学生构成、评价体系、课程运作等方面作了精彩介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却在同一个教室构筑着同一个梦想!坐在后面的很多老师,拿着小凳子轻轻挪到前面;看到觉得好的ppt就用相机拍下来;很多人满头大汗地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深怕有所遗漏……

全场没有一个早退,没有一个人在开小差。当一位美国教师忘了拿麦克风讲,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何仁毅用流利的英语请求美国专家对着麦克风演讲,以便让大家都能听清。互动环节,新教育人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

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对这样的交流如此珍惜,心怀虔诚,孜孜以求。因为他们是新教育人,他们总是带着一颗求知的心,怀着对教育满腔热爱的情,不愿失去任何一个学习、切磋的机会,这是一种特有的精神:融会着教徒的虔诚、学者的严谨、行者的执着!

  

镜头五:精美绝伦的演讲——涌动一种豪情

不论是新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许新海作的10年新教育历程报告,还是海门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领琴介绍的海门缔造完美教室的盛况;不论是张硕果的“走进焦作新教育”,还是牛心红的“仪式课程”;不论是教育怪侠李庆明的“种豆南山下”,还是桃花仙子敖双英的新教育实验的心路历程;不论是朱永新教授对此次大会圆满成功的精彩至经典的点评,还是新海博士激动至哽咽的大会闭幕词,盛会的高潮如海浪,一个接着一个,每个与会者重温着历史,加深着认识,体验着幸福,憧憬着未来……

心中总有一股豪情在激荡,那是回顾新教育的萌发到现在的十年磨一剑,那是披荆斩棘风霜雨雪的耕耘,那是种子萌发繁花满枝的惊喜,那是金秋十月硕果满枝的丰收。

就是这样一股豪情让新教育人更加无私、无畏、忘我。

  

镜头六:国外专家的加盟——开启一种模式

众人聚焦的主席台上,日本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西装、革履,尽显日本特有的礼仪和严谨。讲到尽情处,他走出讲台,边打手势边说。他作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与学校改革》的主题报告。颇具学者风度的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严文蕃教授作了题为《美国有效学校与有效教学建设经验与启示》的报告;美国专家团队分别从有效学校和有效教学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不论是日本专家还是美国学者,在此次论坛中都把目光聚焦在新教育。日本专家探讨 “新教育”的可能性,为我们新教育实验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佐藤学强调把更加多的眼光投向教室,把更多的精神投入到课堂,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与学校改革的设想。美国的有效教学与新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120所天主教会学校都坚持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发展的可能、以阅读为中心等的一系列主张与做法,与新教育的理念异曲同工。说明中美教育探索的方向是一致的,互相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借鉴与学习。

这次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新教育运作模式——携手国际,共谋发展。

不难看出新教育的走向将视野更广,站位更高,阵营更强,影响更大!

七月,“守望我们的田野”。我们看到了新教育田野里盛开的花,听到了田野里拔节成长的歌,嗅到了田野里芬芳的气息。      

这正是:水城七月劲风舞,宾朋万里聚花都。新教育人齐携手,国际接轨展宏图!

(海门新教育实验区  金玥   艺林)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6:50:21 | 只看该作者
解析湖小的成长基因

海门市三厂镇中心小学  许卫国

历时三天的2011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结束了。这么大型的新教育会议由常州市湖塘桥小学教育集团独立承办,足见其在新教育学校阵营中的影响力。

3天在湖小,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校长,我有心留意湖小的校园,用心观看湖小的展示,细心聆听湖小的故事,潜心阅读湖小的材料,希望能从中发现湖小的成长基因。

我发现湖小的成长首先基于理想的引领。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的时代,理想的声音很弱,光焰很小,而在湖小,理想却烛照校园。湖小的新教育展示活动第一篇章就是“追梦——书写生命的真意”,第一个展示就是校长奚亚英的讲述《一个普通校长的追梦情缘》。“追梦”是朱永新教授为湖小的题词。湖小人的教育理想是十三年前朱永新先生点燃的。1999年,朱永新教授来到了湖小,作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教育理想”的报告,在湖小植下了教育理想的种子。十三年过去了,这颗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如今,湖小已是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首批模范小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十三年前,湖小还是一所只有600多名学生的普通的农村小学,如今已经成为常州市第一家拥有七个校区的教育集团。

我发现湖小的成长又基于机制的完善。湖小人提出的办学目标是文化强校、依法治校、人才铸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湖小的文化发展愿景是办一所满足平民生命成长需要的“超市学校”。湖小倡导的是学习化的管理文化。湖小大胆实行管理创新,在全集团推行教师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撤销了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设置了课程中心、学生中心、发展中心、服务中心、质检中心,在多轨制小学内部实行“纵向分组”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湖小的新教育实验将行动的起点定位在“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上。学校通过完善的目标导引机制、动力激励机制和过程监控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十三年过去了,湖小从只有1名区级骨干教师,发展到拥有1名特级教师、97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真正是创造了奇迹。这么庞大的一个骨干教师群体在他们成长为骨干的过程中,为学校创造了多少成绩,我难以想象;他们在推进学校文化建构、管理创新、教育科研、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等一系列工作上所作出的贡献,我无法估量,但我确证了一个事实:湖小实现了人才强校。

我发现湖小的成长也基于资源的集聚。为实现办学的目标,湖小人积极地寻找并集聚了自己所能寻找到的资源。我坚持认为湖小发展的第一资源,来自于学校的内部,是学校的教职工群体。湖小的成功首先是挖掘并激发了蕴藏于教职工生命深处的潜能,实现了人才强校。湖小寻找到的第二份资源是校外的名师资源。“湖小每年都要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一线特级教师、高校教授到校指导,朱永新、袁振国、钟启泉、顾泠沅、李镇西、窦桂梅、王斌华、严文藩、成尚荣、杨九俊、彭钢、周德藩、吴永军、徐斌等教育专家先后走进湖小。这些名师专家的到来提升了湖小人的素养和境界。湖小人寻找的第三份资源,是物质的资源,是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学校发展提供的强大的经济支持。2001年,投资4000万元易地建校(后称北校区)。2008年,投资1.6亿元新建南校区。仅这两个数据就足以令人惊羡。为解决艺术课程改革所需的师资问题,奚亚英校长与湖塘镇镇长、党委书记一起连续到南京跑了十趟,终于请来了省歌舞剧院三十多位国家级演员、教授,每周三、六为学生授课。这需要多少费用,一定不是一个小数目。湖小所在的湖塘镇、武进区具有这样的经济基础,湖小人充分地发掘了这份经济资源的价值。

我发现湖小的成长基因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目标、行动、资源。有了办学的理想,并把办学的理想转化为扎实的行动,同时又集聚了支持行动的资源,湖小步入了成长的快车道,实现了奇迹般的崛起。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6:51:09 | 只看该作者
静 悄 悄 的 革 命

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  钱艺林

7月11日,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常州举行,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作了《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与学校改革》的主题报告,他通过ppt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教室,包括教师与学生的情况,形象地诠释了“教育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授认为:“教育革命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在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印象中的革命应该是轰轰烈烈的,为什么佐藤学将之称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很多名优课,都是以“热热闹闹”的课堂为主。没错,热闹的课堂氛围,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他们的所得是否和课堂的热闹程度成正比呢?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那么师生不是缺乏活力了吗?其实,“静悄悄”和“活力”这一对词汇看似矛盾,实则不然。“静悄悄”强调的是一种思考状况,是教学改革发生过程的一种健康状态;而“活力”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一种精神状态。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将之联系起来,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有所收获。

学生当然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作为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空间。正如佐藤学教授所主张的“从一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还是对教育内容的精简。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其实越是 “面面俱到”地将课程复杂化,随意地增加活动内容,孩子们的学习就越容易紧张慌乱留于表面,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越容易受到周遭杂事的干扰。对教育内容精简,就是去掉表面的装饰,芜杂的程序和“象征性的成果”,把握要点,重新体验学习,使学与教的主业更加深入本质,使每天的学习体验更加单纯。与其泛泛地、肤浅地学习一些包罗万象的内容,不如深入学习本质的、精炼的内容,这样更能够形成丰富的经验,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学校生活更具有统合性、发展性和持续性。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16:51:57 | 只看该作者
以赤子之心面对

海门市包场初中   成剑峰

7月8日~11日,有幸随海门新教育代表团参加了2011年常州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收获很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人对待事业的那份赤子之心。我认为,以朱永新教授领衔的新教育人正是以赤子之心面对新教育,才能有那么多的新教育故事,才能有那么多的新教育奇迹,才能有那么多的新教育思想;以赤子之心面对,就能向着明亮的那方出发;以赤子之心面对,庆典,就在不远的前方!

赤子之心,是满怀理想的。新教育人是有理想的,从《我的教育理想》到《新教育之梦》,一股“理想旋风”在中国教育界刮起。朱永新教授虔诚地带领新教育人怀抱理想在新教育的田野上播种、耕耘、收获,千千万万教师将这种理想具体化、系列化: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改变教师行走方式、缔造完美教室等等。这种理想是建设性的,也是批判性的。我们坚信,当整个教育被理想的光泽和批判的锋芒照耀时,那将是多么美丽和纯洁!每一位教师都将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正是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选择!

赤子之心,是充满激情的。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的人,会像恋爱的人一样“着魔”般地忠诚于教育这份神圣的事业。无论是讲述从第一粒种子到满园花开故事的张硕果,还是寻找新教育的桃花源的敖双英;无论是精心研制仪式课程的牛心红团队,还是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海门新教育人,他们正是凭着这份激情,才能迎着困难,义无反顾地用青春去点燃梦想,用激情去开拓教育事业。有了激情,再苦再难的事情干起来都会是快乐的、甜蜜的。激情让我们投身新教育,激情让我们坚定信念,激情让我们痛并快乐着!

赤子之心,是虔诚纯净的。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厚待,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赏识。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却没了;楼房高了,思想却矮了。求真、崇善、尚美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的理想让人崇高,让人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新教育其实追求的就是教育的本真,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新教育实验要求它的参与者对教育和生命怀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与信任。它用唤醒的方式,滚雪球般地推动着实验的进展。新教育在各地寻找着“尺码相同的人”,借助卓越的课程,让这些有梦想有激情的人们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成为新教育实验的榜样。在榜样的言说下,新教育实验唤起了越来越多从教者的激情。所以,旗帜鲜明地重申教育的理想主义,强调激情与梦想,强调职业认同,这是新教育实验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于是我理解了许新海博士在本次峰会结束前的泪水,理解了李镇西老师默默的坚持,理解了卢志文院长的诗意开场,理解了常丽华老师的执着,因为他们都怀着虔诚纯净的心坚守在新教育的田野上。

本次新教育高峰论坛活动,让我进一步坚信,以赤子之心投身教育,就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能打造教育的新天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07:50 , Processed in 0.1421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