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主应成为一种交往方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7 12: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主应成为一种交往方式
■张建坤
    如今在学校里,依然存在着一些对学生的“不民主”行为。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口头禅往往是——“你应该这样”、“你不该那样”。也许教师这样说只是出于习惯意识,并无恶意,甚至充满了善。但客观上,这样的交流方式有违教育的初衷,因为它没有体现出教育所追求的民主和平等精神。
    在现代社会,民主不应该只是一种政治形式,它更应是一种交往方式。而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有助于发展这种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教育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念,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的社会人。因此,作为教育场所的学校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不能只是在政治课堂上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平等和民主的概念,而应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以平等和民主的方式和学生交往。须知,在很多时候,教育的方式方法比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显然,在“你应该这样”类似的话语或教育行为中,教师在潜意识里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去看待,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发生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权利。归根结底,没有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民主的对称关系。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平等和民主的关系,那么被教育者只能是教育者眼里的被管制者、被训导者。基于此,我们的教育过程很可能会演变成一个令人窒息的强制过程。显然这样的过程有悖于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更有悖于社会对教育的诉求。
    缺乏平等和民主的教育行为,其弊端还不止于难于让学生形成平等观念和民主思想,其更大的弊端还在于使我们的学生失去鲜明的个性、失去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其不能自由、快乐地成长和发展。最适宜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成长的土壤就是平等的观念和民主的思想,而最能够给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摧毁性打击的东西莫过于专制和绝对权威。如果把被教育者置于教育者“绝对权威”下的被动接受者和服从者地位,长此以往,那么我们教育的结果很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听话、墨守成规乃至循规蹈矩的“木偶人”。另一种是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缺乏平等和民主思想的“专制者”。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夏山学校》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怎么获得幸福?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教育是爱,但也要知道爱不一定都是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有的学校“以爱的名义”对学生实行某种“专制”,导致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只有把平等和民主确立为教育的起点和根基,并将之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教育才能够称为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5-23 03:58 , Processed in 0.1104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