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敢许丹青先天下 中外画坛有此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1:2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敢许丹青先天下 中外画坛有此人
——试评娄正纲先生的绘画艺术作者:张保庆  发布时间: 2010-11-05


  处于复杂变革中的中外画坛,时下可谓流派纷呈,奇峰迭起,歧见如云。而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属娄正纲先生。

  一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高雅艺术,在世界艺林中独擅一格。古往今来,在中国均公认书画同源。古人云:“画道得而通于书,书道得而通于画;殊途同归,书画无二。”所谓同源,即同在笔墨。笔墨是中国人的一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关键元素。书法通过其笔墨、线条的自由无穷的变化,不但可充分体现作者的艺术才情和文化精神,且亦熔铸成迄今中国最高端的一门造型艺术。

  娄正纲先生3岁书画发轫,13岁成名,自15岁开始即在国内外连续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声名远播,饮誉五洲。1986年,娄正纲先生东渡日本,游历欧美,得以有机会广泛涉猎、鉴赏西方各绘画流派的作品,亦有缘对中西方绘画的传统与现状作深入地比较和思考。面对纷纭变幻的所谓国际当代艺术,她既不因袭传统,也不浅薄崇外,更不齿于庸俗与虚情。在潜心把握时代艺术精神的真谛中,斟今汲古,折衷中西,观澜溯流。眼界既宽,即见高致。艺术家的使命感,激荡起她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求变求新的勇气和力量。于是,她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依照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及浑厚的人文素质,认真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吸取营养,开始以书(法)道促画道、兼通书(法)画两道于一体的大胆尝试,以书(法)入画,以画辅书(法),以名言警句为内容。在书法、绘画、文采的水乳交融中,开了风气之先,迈出形成自家绘画面目的可贵一步。娄正纲先生在其创作的《心之书》、《心之绊》、《心之语》等系列作品中,充分张扬了中国书法特别是狂草的抒‘隋及写意特性,自如地糅入现代“意象派”书法和中国一些泼墨画家的用墨技巧,大胆地打破中国传统书法结字体式规范,夸张奔放地经营章法、布局,精心而又率性地将自己对生活与生命,对世界与未来的感悟,转化成点画的跃动、线条的飞舞、虚实相映的黑白天地。做到亦画亦书(法),似书(法)似画,书(法)中有画,画中有书(法),彼此融通,妙合无垠。从而化物态为情态,变具象为抽象,使作品既有形象美,又有抽象美,实现了造型与表意的统一,达到了画家心灵与画面的契合。她的这种尝试和探索,得到了行家的广泛赞誉。

  二

  众所周知,色彩是绘画艺术中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元素。中国传统绘画,虽历来亦重色彩,但色彩中最强调的却是综合材料,倡导“知白守黑”、“综合材料为上”,主张通过笔法和墨法的运用,使墨化为五色。故墨色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色彩。“笔与墨会,是为氤氲”。这种“以黑貌色”、“墨为主调”的传统主张延续子—千多年,诚然成功地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亦张扬了画家的人文情怀与韵味、境界之美。但终因“有些极端和陈因少变”,到于今天,已不无遗憾地受到了诸多画派的挑战,亦不可避免地引起中国当代许多画家的反思与自省。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已自觉地认识到西方传统与现代画派用色大胆,追求色彩浓烈,强调色调对比的风格,值得中国画家学习、借鉴。

  多年来,娄正纲先生在探索“以书(法)入画、书(法)画融合”的同时,以—个画家特有的视觉和敏感,带着“中国综合材料”的传统基因,沿着笔墨当随时代的方向,对亚洲、美洲、欧洲诸画派的用色特点与技巧,细加体验与晶斟,毫无偏见地对其取精用宏,师长舍短,消化吸收,并以止C为出发点,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她以西方油画的用色特点为主调,—方面,深究了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抽象派和表现主义画派对色彩的理解与追求,参照了中国所有画类的用色特长及中国版画对黑、白、灰三色的处理原则,打破中国传统绘画“墨为主角”的用色格局,代之“以色入墨、以色代墨、色墨并用、相互通合”;另—方面,她又认真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程式与规范,在用色的浓淡疾涩、干润枯疏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构图色彩的丰富变化,极力增加画面的质感、光感、空间感及色调的对比,加强作品的造型力度和视觉冲击力。与此同时,娄正纲先生在对色彩颜料的选用上,亦不拘一格。既使用一定的传统综合材料,也借用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的原料乃至丙烯一类的化学染料,实现了取色、用色的灵活与多元化。她创作的以“黄山、武陵源”为代表的一批山水画,构图清新隽永,磅礴大气,且色彩丰富,酣畅淋漓;她以“生命与爱”为主题的系列画,着色恣肆纵横,色调对比浓烈,画面在灵动中透着活泼、明丽。行家—致认为,由于在用色方面的突破,使她的绘画艺术又可喜地迈上子—个新台阶。

  三

  二十多年来,娄正纲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从未停止过探索、创新的脚步。她深切地觉察到,21世纪将是东西方绘画艺术平等对话、东方绘画艺术复兴并再现辉煌的世纪。为此,抓住机遇,完成对中国绘画的“继承、吸收、重构与再创”,则是每位中国画家的历史使命。

  为履行这一使命,这些年来,娄正纲先生不敢稍有懈怠,殚精竭虑,宵衣旰食,—直在孜孜不倦地积累、营造着自己的“胸中日月”。在创作思想上,她以—种大胸襟、大视野、大手笔的气魄,不断向纵、横两个方面挖掘、索取。纵向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绘画的血脉源流,不断夯实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应有的文化基础,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与传统既不墨守狂负,也不妄自菲薄,认真找准并确立自己的艺术定位与坐标。为此,娄正纲先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在蹊径,而在笔墨”,“画气不画形,意在笔先”,“不求形似,只求神韵”的理念反复进行了思考、梳理、消化,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规律的理解与认识,廓清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奠定自己创新、开拓的基石;同时,在横向上,努力向西方艺术、向周边艺术的深度、广度开拓,既虚心学习又不盲目崇拜,接触所有应该接触的东西,吸收所有应该吸收的艺术营养。从而逐步提高自己对外国艺术、对相邻艺术的把握、参照、超越的能力。据此,她再次对西方古典绘画的“求真写实”倾向及西方现代绘画对传统的反叛与突破的特点,作了清醒的评判与取舍。经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实践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内化”活动,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找到融合点,进而形成自己新的跨文化类型、跨绘画流派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取向。在创作实践方面,她则苦心孤谐地致力于对视觉图式的突破,即实现对绘画形体、构图的创新:一是在形体上将东方“线”的抒情性和西方“块”的立体写实性相结合,突出“块”,淡化“线”,间以“点”,极大地改造了画面结构,以不断增强作品形体的气势、力度和张力。二是在构图的总体把握上,她以中国传统综合材料画为本,消化、吸纳了西方诸画派对构图的经营与处理技巧。她最近几年的绘画构图,转以长方形为主,常常是块状泼墨,间以点、线,明暗相携,冷暖交错,图象盈天立地,整幅作品焕发出一种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三是在绘画内容方面,近些年她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重视借鉴中西方林林总总画派之长,在探索中,逐步改变过去偏于追求物象的外在形式,转而更加突出作品的内在意境,强调“写意”、“抽象”与“印象”意味,进一步彰显画家主体的心灵感受,在所谓“意象”与“具象”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形式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同时,在对创作介质与工具的使用上,她亦不断试验、不断挖掘,既用宣纸,亦用画布及其它任何更有活力的材料;既用毛笔,亦用排笔及其它任何能增加表现力的工具。更为可贵的,是她敢于突破不同艺术疆界的牢笼,大胆撷取相邻艺术的有用元素,不断从周边艺术中汲取创作营养,在引入、渗透中开辟、扩大自己的创作天地。2005年,娄正纲先生与日本音乐家、设计家、建筑家、企业家、纤维商家对谈、合作推出的巨制立体作品,就是她在这方面一次成功的尝试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四是在用色方面,近些年娄正纲先生又回归于综合材料。但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脱胎换骨的重造与鼎新。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娄正纲先生对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她最近几年创作的“和&合”、“日&月”、“是&非”、“意&象”与“自然”等系列作品,可谓是她上述探索、创新实践的最新成果。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初步实现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现在与未来的化合,集力感、动感、感性美与思想美于一身,完成了从东方到西方再回归东方的蜕变,从而开拓出她个人绘画艺术的又—新境界。

  四

  在与娄正纲先生多年的交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或每每令人肃然起敬的,则是她作为一个纯粹艺术家的品格与风范。说她纯粹,就纯在她对艺术的执著与坚守。几十年来,娄正纲先生视艺术为生命。为了追求艺术的不断升华,她毅然走着一条“苦行僧”式的“修炼”之路。忘却假期,挤占节日,舍弃诸多个人情趣,牺牲几乎所有的个人爱好……把一切都献给了艺术。创作激情、灵感一来,她就—头扎进创作室,通宵达旦苦苦构思,夜以继日忘我挥洒,甘苦备尝,冷暖自知。当声誉接天日寸,她能保持住一份清醒和淡定;当遭受挫折、误解日寸,她又能耐得住寂寞与冷落;为人,讲操守,讲人格,讲人品,真正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做事,则牢记一个艺术家的良心与本分,不图虚名,不事张扬,以身许艺,时久弥笃。古人云:“字如其人,画为心声。”正因为娄正纲先生具有了这些品质、个性与思想境界,才会有她在书(法)、画艺术方面的创新与突破,才会有其迥然不同于他人的艺术成就。

  娄正纲先生纯粹的另一表现,则是她从未忘记、始终忠于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要重铸中国绘画艺术辉煌的历史使命。为此,她食不甘味、暇不接席,已无怨无悔地献出了自己四十多年的青春年华。使命感赋予她不断前进、永不止步的动力源泉,也使她胸中拥有一个浩瀚、温馨的艺术世界。这种“拥有”产生了她对中国艺术,对外国与周边艺术公平睿智的眼光,产生子—个艺术家宽厚、宏大的爱。娄正纲先生爱艺术,爱生活,爱友人,爱弱者,爱祖国,爱世界。为此,她不吝钱财,不惜精力,不畏人言,亦不屈世俗,勇敢而又坚决地从事着“爱”的事业。

  写至此,忽然忆起一位著名诗人写给一位绘画大师的一首诗。窃以为在止借花花献佛,将这首诗转赠给娄正纲先生,堪谓相目得益彰:

  绝顶览罢开境界,

  穷尽源流自出新。

  敢许丹青先天下,

  中外画坛有此人。

  权为序。

  注:张保庆曾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本人酷爱诗词、书法、绘画并对其有较深入研究。已出版的作品有:诗集《抱清吟》、专著《沉思录》和《比较教育学》、译作《茶花女》等。

  此文同时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上刊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29:30 | 只看该作者
娄正纲





1966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祖籍江苏省,书画家。
  主要作品:《自然》系列、《七夕》系列、《生命与爱》系列、《世界自然遗产》系列。
  出版著作:《心》(日文版)、《心之绊:娄正纲的书法与人生》(日文版)、《心之言》(日文版)、《想要留下的话》(日文版)、《心之书〈论语〉》(日文版)、《箴言:娄正纲与37位日本财经巨子谈人生》、《日月之心——娄正纲作品选集》。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39:05 | 只看该作者
书法中寻觅 心与心的沟通

作者:李子木  发布时间: 2010-11-06


  著名旅日书法家娄正纲的新书《箴言:娄正纲与37位日本财经巨子谈人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就受到了国内文化界和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娄正纲12岁成名,20岁东渡扶桑,是第一个在日本成功举办书法展览的中国人,与日本的政界、财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有着深厚的友谊,其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12岁成书法神童

  提起娄正纲,现在年轻一点的人或许已不知是何方神圣了,她自己也笑称是已达到了“无名的境界”。但对我们这些生于70年代初期的人来说,娄正纲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30年前,“小书法家娄正纲”在水泥地上刻苦练习书法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拍摄过《祖国新貌:小书法家娄正纲》的纪录片。后来,娄正纲12岁便以“智力超常儿童”的名义,破例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学生之一。

  那个时期关于娄正纲的传奇故事很多,比如她曾为日本书道代表团做过书法表演,这个代表团中一位老书法家拍着小正纲肩膀说:“我们回国后,一定要培养出像你这样的小书法家。”

  1985年她15岁,首次在加拿大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1986年,娄正纲又东渡日本深造,此后国内媒体上就很少见到她的消息了。她在异国过得怎么样,是否还继续着自己的书法人生呢。

  远渡东瀛成大器

  在国内习字期间,有一回父亲带着她上门向国内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求教。林散之拿了张纸头让娄正纲写几个字看看。她说纸太小了。换了大一点的,她还嫌小,再换大纸。娄正纲不慌不忙悬腕挥毫写了一幅颇为老练的草书。林老一看,心里着实喜欢,即铺纸给娄正纲写字,边写边讲用笔用墨方法。他告诉娄正纲,他自己16岁开始学唐碑、魏碑,30岁以后学行书,60岁后才写草书。小孩子学书法,要先由楷书到行书,由行书到草书,打好基础,否则要改也就难了。林散之爱才心切,给娄正纲写了一幅“大器可成”的墨宝。

  这次见到娄正纲,我们终于了解到,东渡日本后她并没有辜负前辈的希望,在艺术上日益精进,2001年在东京举办“生命与爱”主题作品展,引起轰动。作品先后被荣宝斋、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20多个院馆收藏,被国际传媒誉为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华人书画家之一。她的作品《太阳之声》曾以5000万日圆(折合约400万港元)的天价被买下,她的《飞逝的花》更被联合国选用印制“国际减灾十年”首日封。日本主流媒体从2007至2009年,连续刊载她的书法作品535幅,创日本报纸个人书法作品连载的最长纪录。

  现在的娄正纲依然偏爱草书,艺术评论家杨匡汉认为:对于女性书家而言,在流行的“好字让人舒服”的规训下,很容易落入纤纤的叶、涓涓的秀、顺顺的畅的俗套。娄正纲则反其道而行之,《箴言》所录均为草书,全然摆脱那些脂粉气、闲逸气乃至台阁气,“宁丑勿媚”,风神狂书,时而如刻摩崖,时而老藤盘绕,时而飞流直下,时而怪云飞异,让云气空蒙往返纸上,呈现一种要去探求未知世界的人生向往。

  兰心蕙质说箴言

  艺术家大都清高,以“两耳不闻窗外事”自矜,但娄正纲并不这样。20岁只身东渡拼打,除了孜孜矻矻、殚精竭虑地在黑白天地间营造自己的胸中日月外,还用余暇在媒体上开辟了另一番天地,她是唯一一个在日本的电视、报纸和期刊都主持过栏目的华人。新书《箴言:娄正纲与37位日本财经巨子谈人生》,就是其在日本著名杂志《总裁》上开辟的“想要留下的话”的专栏集锦。

  在这本书中,娄氏以主持人和书法家的双重身份,与37位当今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巨子共话桑麻,恳谈人生,进而提炼出短至一字、长则八言的关键词语,受访者和访问者既在各自的感悟上互动、沟通,并在达成共识的关键词上,用意象相合、物神相随、心手相连而清新洒脱的泼墨表达出来。推出后好评如潮,连载3年。

  娄正纲带领读者走进了37位日本财经巨子的内心世界,那么她自己的人生箴言又是什么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娄正纲思忖片刻,缓缓说道:“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以字如其人、画即心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相信,书法语言可以传递思想,促进人们相互理解,是一条维系和谐世界的纽带。在今后的人生中,我将继续凝神于笔端,任手中的笔驰骋,在书法创作中寻觅心灵与心灵间的沟通。”

  注:2010年8月6日发布于中国新闻出版网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39:58 | 只看该作者
书法之中写人生 作者:杨匡汉  发布时间: 2010-11-06
  《箴言》是娄正纲在日本一份杂志上开辟的“想要留下的话”的专栏集锦。娄氏以主持人和书法家的双重身份,与37位当今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巨子共话桑麻,恳谈人生,进而提炼出短至一字、长则八言的关键词语,用意象相合、物神相随、心手相连且清新洒脱的泼墨表达出来。

  书法之于人生,无论是益智、健心,还是养性、审美,历来是东方文人雅士的上佳选择。娄正纲的笔情墨趣,是以文化底蕴为支撑的丰满,以博采众长为我用的交响。如“敬天爱人”对天空的敬畏和对他人的关爱,用的是“空梁落燕泥”的清雅笔法,使之既获得了人生的天籁,又达至鼓翼振动的逸致。读娄正纲的字,我们不难从一撇一捺、一波一磔、一立一依、一苍一稚中去感受书者的心境。在黑白天地间,她每每巧妙地拨动艺术的触须,升腾起神采灵气,那胸中涌流而出的线痕墨色,是真性情的凸显,是爽健之人生与品性的风韵。

  观娄正纲的书法,不难发现内在的诗性人生和人文意蕴,总是深藏于书者心灵深处,而非刻意寻求罗列的表层之物和泼墨的中规中矩。对于女性书家而言,在“好字让人舒服”的规训下,很容易落入“纤纤的叶、涓涓的秀”等俗套。娄正纲则反其道而行。《箴言》所录均为草书,以意到笔不止为明显特点,虚实互补,逸沉相济,浓淡谐和,且以笔立骨,黑、白、灰三色合一取润,笔走龙蛇而见半壁烟云。

  书界曾有一种“丑书”现象,专指大胆突破传统审美习惯和表现形式的书家及其作品。当年傅山有云:“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显然,娄正纲的书法全然摆脱了那些脂粉气、闲逸气乃至台阁气,“宁丑勿媚”,风神狂书,时而如刻摩崖,时而老藤盘绕,时而飞流直下,时而怪生飞异,让云气空蒙往返纸上。

  春秋方盛的娄正纲书法,以大彻大悟、超然象外、无心无我、无欲无碍的心境,以其参悟本源的人生智慧和不囿绳墨的秀挺笔法,给我们带来了“一花开、天下春”的知性与艺馨的双重享受,其观赏与收藏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42:04 | 只看该作者
自成高雅风味殊 作者:谭云明  发布时间: 2010-11-04
  旅日书画家、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娄正纲女士,是一位在国内被誉为“书法神童”、“天赋超人”和“东方才女”的“天才”书画大家。

  2004年以来,她以书法家的身份,跨界在日本主流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辟专栏,做访谈节目主持人,大胆创新,尝试书法与媒体联袂,开拓出一片书法艺术的新天地,令人耳目一新,广受好评,凸显了书法语言及中国文化的实力。《箴言——娄正纲与37位日本财经巨子谈人生》(以下简称《箴言》)一书即是2006年她在日本主流财经杂志《总裁》上开辟的“我想留下的话”专栏集锦,与37位当今日本最有影响力的财经巨子谈人生,并用书法展示各位财经精英们留给年轻人的话,专栏历时三载,每月一期,好评如潮。

  娄正纲以“字如其人,画即心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相信用书法语言传递思想,促成人们互相理解是维系我们这个和谐世界的一条纽带;还相信这些财经精英们的人生哲学,会成为那些怀着成功梦想的年轻人追逐的焦点;还相信这些财经精英们人生智慧的箴言,会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还会成为激励读者走向成功的灯塔。

  娄正纲的人生足迹遍布中国和日本,却让艺术永远占据了她人生的主要位置,希望以一颗纯真无邪的心对待书法创作,并持之以恒,她在创作中总是着意表现文字所蕴含的力量,有着志士般的豪迈情怀;内心具有超越以往的强大力量,只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世界的感受。面对纷纭变幻的国际当代艺术,她既不因袭传统,也不浅薄崇外,更不齿于庸俗与虚情,在潜心把握时代艺术精神的真谛中,斟古汲今,折衷中西,自成高雅。

  《箴言》一书最别致处,是提出关于人生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短至一个字,长则七八语,受访者谈体会,她结合自己的感悟在书法上表达出来。她似乎在日式风格里已浸润得太深,形状和运笔的圆实,不像中国书法的那般儒雅秀美、行云流水的飘逸,而总能于浑厚中透露出纯真与不羁,她的书法意识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箴言》就是通过与社会与人生经验的沟通和交融而形成的书法创作。沉浸其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我们面对她亦书亦文的艺术作品时,又何尝不会被她清新的高雅情怀所感动。《箴言》中,她的书法风骨遒劲,文章简短精练,那种大胆地打破中国传统书法字体式规范,夸张奔放地经营章法、布局和用墨技巧;那种明白如话的真实情感的流露;那种温暖纯净的生命世界;那种富有新意与哲思的艺术氛围,都能使我们感受到春风白云扑面而来的温馨。在这清新之中跳荡回旋的动人韵味更牵人心魄,也更能显示出她潇洒真挚的情怀。

  娄正纲女士的作品注重自然的理性思考,在书法内涵的表达中充满人文情怀的强烈关注,自然为本,心象为养,笔墨为用,时刻在飞扬着理性色彩的张力,也充分体现了她艺术才情和文化精神。农人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说“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而她用她的执着与信念,谱成了一曲优美、嘹亮、激越的生命乐章,在人生之旅中,划出了耀眼的轨迹。

  2010-09-20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藏于书法
——娄正纲的《箴言》作者:李洁非  发布时间: 2010-07-27
  娄正纲女士虽然年轻,却已是书画大家。年方十二岁时,就以“书法神童”播名国内,十五岁,就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书法展。她说:“我从三岁起拿毛笔写字,已有四十个春秋。”为让她成器,父亲施予了过于严苛的斯巴达式管教,“每天除了练字还是练字,根本谈不上思考个人的梦想”。这当然使她过去的岁月有一点苦,不过,现在以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成就,父亲的苦心没有白费,在娄正纲也算是收获了有益的人生。

  我感觉,她不光书法从中得益,性格与精神也受到了刻苦的砥砺,否则,她难以做到以十九之龄独至东瀛,坚强地一点一点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艺术、事业,获得异国的承认与接纳,以至打入日本主流社会。

  她曾以书法家身份,在日本多家主流电视、纸质媒体任主持人。2006年起,应邀为日本高端杂志《总裁》开设《想要留下的话》专栏,历时三载,每月一期,访谈对象皆为当下日本经济界巨子,将他们成功的道理与感想与世人分享。眼下,这些篇章集为一书在国内出版,题名《箴言》。

  作为一种访谈,《箴言》最别致处,是提出关乎人生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短至一个字,长则七八言,受访者谈体会,娄正纲也结合自己的感悟在书法上表达出来。互动,不是抽象的,也不单形诸言语,还成为伴随了视觉形象。这种方式,为国内所不见,它不是那么夸夸其谈,却格外显出日本的精微独幽的文化精神。

  作为书法,我懂得不多,似乎书者在日式风格里已浸得很深了,形状和运笔的圆实朴稚,既不像中国旧式文人书法那般儒雅秀美,也没有当下一般不能避免的故弄玄虚、造作矫伪,而于浑厚中透出纯真与不羁,同时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与生命和现实圆融无碍。我个人有一观念,书法能与生活和谐,才是好境界。现在不少书家的作品,表演性太重,置诸书展可以,置诸居室则顿令人觉其忸怩作态,有妾妇面目。娄正纲不是这样的,她的书法可以妥贴地置于我们起居之间,且不论是工商巨子的书桌后面,还是清流之士的斗室。

  她能够以书法家身份,参与大众传媒工作,一方面与日本社会的人文深度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她的书法意识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像《箴言》这样,通过与社会、与人生经验的沟通和交融而形成书法创作,至少我还是头一回听说。古时,苏东坡称道王维诗中有画、画有有诗;娄正纲这组《箴言》,何尝不可谓书法寄诸人生、人生形于书法?从这意义上,这些作品又不仅仅是书法,其实也是一幅幅以墨迹淋漓而成的人生画像,欣赏者对于主人公和作者的生命情态,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品悟。

  《春城晚报》2010.年8月8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13:15 , Processed in 0.1151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