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素音拒绝为江青写传记(作者苑茵)![]()
武则天作女皇,我不反对。我认为男人可以当皇帝,女人当然也可以。当今世界上不是就有几位女性君主和国家领导人吗,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等等,她们都得到了本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说明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中国的革命是人民的革命,革命的成果应该属于人民。在20世纪,经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加上“五·四”运动,如今想凭借着个人的关系,违背时代潮流去复辟封建帝王时代,恐怕并不容易。
文化大革命后期,江青自以为大局已定,党内外的一切绊脚石被扫光了,她开始做起了女王梦,并为此窥视着制造国际舆论的机会。
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在中国解放初期不敢来华访问,其实她很想到中国来了解情况。她1962年在开罗开亚非作家会议的时候,遇到了40年代在英国的老友叶君健,二人经过长谈,才消除了她的顾虑,从此韩素音几乎每年都要到中国来看看,她对新中国的发展曾做过大量的积极报道,每次来华中国政府对她都很友善,视她为上宾。每次来时,她也必到我家做客。
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她来华被告知叶君健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她不得不有所谨慎。不过她仍旧很记挂我们。那时文艺界的知名人士都被打成黑帮和牛鬼蛇神,无人敢请她到家里来。我家的小院也被强制分进来两户人家,成为了杂院。我们也无心再像以前那样去招待外宾。我本人被街道管制,每天去挖防空洞,在此情况下我们怎敢再与韩素音接触?
一天,我们突然接到上级指示:希望家中留人,有外宾访问。我们感到很为难,住房已经被别人占用,屋里的天花板漆脱落,室内杂乱不堪。除了每天上午要去挖防空洞外,院子里的卫生包括厕所全由我来打扫,哪里还有心情去招待外宾!我和君健商量的结果是最好拒绝这次招待。
一天中午十二点左右,住在我家西房的爷爷正光着膀子在院子里摘菜,忽然闯进来一位女外宾。我急忙走出去一看,原来是韩素音,没有人陪同。我很奇怪,她怎么会一个人来我家?
她说:“我很熟悉你们家,用不着有人陪我来。今天我把陪同人打发走了,我说我要睡午觉,需要清静。”
她走进我们蜗居的两间房,知道我们正在被专政,脸上露出很难过的样子,问我:“老叶怎么样?我听说了老舍先生的事,很担心老叶的处境。那位陪同我的女同志说,文艺界都是牛鬼蛇神,写的东西都是大毒草,我不能理解。我想如果我也回到中国,受到这样的对待,我也会像老舍先生那样作出选择,因为我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
听完她这一席话,我身上直冒冷汗,担心院子里的老爷爷听见,会向居委会汇报,于是急忙拦住她说:“你先屋里请坐,老叶因为心脏病住院,昨天才回家,他不能激动,你们二位安静下来再谈。”
这时君健从床上坐起来说:“你不该来看我,这样对大家都不方便。”
韩素音说:“我很担心老朋友们的处境,特别是你。”她停了一下,接着说:“不过,我一来到中国,你们的‘旗手’就接见了我,对我很客气。老叶,你如果受到迫害,我还想请求她多关照一下呢。”
君健连忙摆手说:“请你不要介入我的事,那样做会更糟糕 。韩素音说:“她会见我,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求我,我想借机请她对文艺界的朋友们能有些照顾。”
君健说:“看来你还不太了解这次文化大革命,你最好不要到朋友们的家里去客串,那样会把事情弄得更加复杂。”
韩素音听完君健的话,说:“江青想请我为她写传记,希望造成国际影响,承认20世纪下半叶中国出现了一位女皇。她一见到我便说:‘韩女士,听说你是通过个人奋斗,才成为了一位名作家;我也是通过个人奋斗,才成为了无产阶级的旗手,所谓旗手,就是摇旗呐喊。现在时机成熟了,我们女人应该当家作主了。我想请你写我的传记,是因为你有女人个人奋斗的亲身体会,又是位名作家。听说你在东南亚的影响很大,经常是苏加诺总统和西哈努克亲王的座上宾。从现在起,你写我的传记,对我们这两个女人都意义非凡,你看如何?’”
韩素音又急忙说:“我这次来,很想见到邓颖超大姐,谈谈我想写周总理传记的事。没想到,江青倒来了个节外生枝。”
君健听完韩素音的话,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
韩素音催促他说:“你快说吧,我该怎么办?我不能久坐,因为我的陪同下午三点要来找我出去活动。”
君健只好对她说:“我的话仅供你参考,作为一名有独立见解的作家,第一,应该有自己的写作选题,不应该由别人去指定选题。第二,我的意见,你离开中国后,如果要写有关中国领导人的选题,最好和你的老朋友黄华大使商量一下,他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韩素音立刻起身,说:“我很理解你的忠告,明天我就离开中国。”
第二天,韩素音真的离开了中国。
江青得知韩素音不辞而别,非常生气,只好再寻机会。不久她听说美国一所大学有位叫维特克的年轻教授要来中国访问,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以期写一本一鸣惊人的书。江青立刻会见了维特克。二人谈了几天几夜,江青向她吹嘘了自己的历史。维特克如获至宝,回到美国后即写了《红都女皇》这部书。
维特克与美国的一家出版商签定了出版合同,该出版商也正是为韩素音出书的老板,他告诉韩即将出版维特克的《红都女皇》一书。韩感到很震惊,考虑再三,觉得这对于中国的影响很不利。于是她想起君健关于应该与中国驻外大使黄华联系的话。
黄华大使从韩素音处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汇报给了周总理,决定将维特克《红都女皇》的版权买回。
关于《红都女皇》这本书的经过,只是在我的记忆中的一些回忆,也许还有详细的记载,这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难以忘掉的一件事。
《往事重温》
作者苑茵,叶念伦整理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1月
附苑茵、叶君健简介,及舒乙先生为此书作的序:
苑茵,1919年生,辽宁本溪市人,满族。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毕业后曾经任重庆中央信托局职员,重庆市妇女辅导院业务科主任,解放后任天津人民银行业务科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教员。
作品:长篇自传体小说《冬草》、《孤村的梦》、《二度童年》,译著《绒布小龟》。最近即将出版长篇回忆录《梦中絮语》,以及《新爱的教育》。现为作家协会会员以及北京市文史馆会员。
叶君健(1914-1999),作家,文学翻译家。湖北黄安人。笔名马耳。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1938年在武汉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做国际宣传工作。主编英文刊物《中国作家》。后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44年应聘赴英国宣讲中国抗战情况。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1949年回国。历任辅仁大学教授,文化部对外文化事务联络局编译处处长,《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等。译有《安徒生童话全集》。著有《叶君健童话故事集》,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旷野》、《远程》。散文集《两京散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