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书院中的日记教学法概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0 19:3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书院中的日记教学法概述(框架稿)

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俞梓炜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出现于唐代初年,起先并非士子肄业之所。随着历史的演变,书院渐渐成为了一种教育机构,并延续了千年之久。在历史的长河中,书院参仿佛教的因子,兼取私学、官学的办学经验,曾一度成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一份宝贵的遗产,研究书院教学有着对承继传统、借鉴经验、考量现今等多重意义。

古代方法,现代需要
书院的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质疑问难、互相切磋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学习方式。日记教学法便是书院具体运用的学习方法之一。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日记教学法在江南地区的书院被广泛运用。直至1906年,清政府颁布全面采用西化公立学校,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西方学校制度中并没有与要求学生记读书日记、老师定期检查这一书院学制相同的内容,在新式学校中应建立读书日记制度以作为教授法的基础。换言之,就是在教授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读书日记。这些理性的思考具有前瞻性。借用现今的教学术语来说,就是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日记,从字面上解释,可理解为个体对身边所发生事务进行描述的一种记录格式。日记涉及内容宽泛,周边环境、事件经过、观察结果和观点阐述、生活感悟等等均可涉猎其中。书院中的日记教学与上述一般意义上的日记有所区别,它是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记录学术研究逐渐演变而来的,内容上求实在和精要。日记教学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其秉承的是朱熹所提出的“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的学习理念。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亦对此有所阐发: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上海龙门书院的日记教学法
上海龙门书院是日记教学法实施的一个典型范例。书院规定:“诸生各置行事日记册、读书日记册”,“读书有心得,有疑义,按日记于读书册。所记宜实,毋伪;宜要,毋泛;不得托故不记。逢月之五、十,呈于师前,以请业请益。”
这样,每个学生每天必须要记两种日记:行事日记和读书日记。行事日记为学生提供自律,并让老师很方便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每天的学业情况。读书日记附有细则,每天的学习分清晨、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各阶段分别记入日记。读书日记每五天连同行事日记一起呈交老师,请求老师的当面指导有意思的是,当学生呈递日记时,山长要穿戴正式,而学生则按照一定的次序需站在老师面前,只有当老师示意时,学生才可以按照次序坐下,这种规定暗含着尊师重教的基本理念,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就濡染了道德礼仪。育德于行,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所在。
学生在日记中不仅记下读书“心得”,也记下疑惑。书院制度规定中所提及的“所记宜实,毋伪;宜要,毋泛”,浅言之,就是要求学生记录的东西既不能是杜撰的,也不能是冗长的细节,要实在而精准。而老师,则要针对学生读书日记中记下的问题给予具体的指导。这种教授方式就是龙门书院日记教学法的重点所在。
从1867年到1881年,龙门书院的山长刘熙载一直在龙门书院教书。他处理学生日记的方式就是自己先仔细阅读,然后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来面授指导,为此他经常忙到半夜。他强调学生对文本敏锐的阅读,并更正学生日记中的错误。阅读学生的学习日记,山长就能了解每个学生勤奋与否,并知道他们对所学知道的理解程度。刘山长强调,个人成长过程中,真正的学问在于学习者的心得,而这与重复老师的心得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人能自己明白某些东西,并将它应用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为了现身说法,刘熙载还将自己一生的读书笔记编成教材,这本书的名字叫《持志塾言》,旨在让学生领会更深刻的人生意义。他在书中告诫学生,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把日每日的自我修炼(日记)变成了压力,保持意志力本身并不是目标,不允许以勤奋和自我牺牲代替更崇高的目标如培养自己的仁慈。
在14年不间断的时间里,刘山长亲自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树立了读书日记的典范,培养出很多知名学生。刘熙载死后,学生写的悼念文章以及他的同仁所写的墓志铭都能证明日记教学法的价值。为外,学生们还为他们的老师刘熙载建了一所书院,以老师的名字命名,并设立祭坛纪念他不朽的教育事业。

南菁书院的日记教学法试验
在许多书院中,每月的论文检查(课试)与每天的日记结合起来,用以形成基本的日记教学法。一般每学年要交8篇文章,这些文章有规定的题目,源自学生日记中的感悟或面询后的启发。这些文章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评定为各个等第,并记入成绩。文章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学生的去留,或是否能够进入下个年度的学习。
上海附近的南菁书院就依此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该书院在1884年建立时就采用了龙门书院的日记教学法。除了规定的日记外,书院还要求学生每月交两篇文章,并对最好的文章给予重奖。学生被这些奖励所吸引,写作的热情很高。因此,1890年的时候,学生的文章数量增至每月三篇。但书院主持者随后发现,一个月要准备三篇文章,学生很可能忙于作文,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到1998年,文章数量又减至一个月两篇。
这一试验在当时的上海媒体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们认为,读书日记对于书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减少每月的文章数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做阅读日记,而且,不管这个试验以后将有怎样的变化,这些阅读日记都是必须保存的项目。
苏州紫阳书院的日记教学法
苏州紫阳书院是晚清四大书院之一,作为乾嘉汉学的发源地和大本营,培养了大批饱学之士。
这所书院要求学生在听讲时,要求学生“各备日录一本,记日行何事,接何人,存何念,读何书,吐何论。须忠实记载……”以便“查实录,定赏罚,登记考核成绩”。
书院规定,读书日记分为四类:经、史、古今文、杂著。
1.读经书类。“诸生每日看某经某书,自某处起,至某处止,必潜思玩索,身体力行。凡有所得,即记于是日课程之内。”
2.读史类。“每日看史,自某处起,至某处止,有所发明论断,悉书于后。”
3.读古今文类。“每日所作古文、时文,其备记之。”
4.读杂著类。“诸生一日之中,如或遥情胜致,偶托诗歌,其裨于世教者,悉以志。”
为了便于指导学生写读书日记,书院还设有详细的读书日程。以《读经日程》为例,里面有很多具体的规定。如早晨诵读昨天所学某项内容,记录起止页;仔细阅读的文字用朱笔记录;夜间玩索搜书籍,记录起止页;记录老师面授的内容;凡遗忘处用朱笔补记,熟练的内容用黑笔勾销。
紫阳书院力主学生自学,又特别注重有效的监督。书院规定:“每逢月朔清晨,迎香毕,命诸生将程簿呈上,院长亲加翻阅,随抽默数行。”可见,日记教学法的施行并不放任自流,而呈现一种宽严相济的学习氛围。

日记教学法的成果展示
日记教学就是要求学生独立记载每日读书心得,同时对疑难问题进行记录,教师会定期一并进行批阅或解答。学生的阅读日记可以直接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在日记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还会受到奖励,“以日记考其课业,由院长稽其勤惰,优者送州核奖”。有的书院还把这种日记加以整理,刊印成书。
1896年,苏州学古堂精选出版了6册这样的成果——这就是由诸可宝编辑,吴履作跋的《学古堂日记》。“这些学术文章是对经典中的重要论述所作的分析,是在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研究后才完成的,并经老师修改、精选后才予以出版。”
现苏州图书馆藏《学古堂日记》两册,所刊内容是陆锦燧、王颂清、董瑞椿等几个学生读《尔雅》的心得日记,记录对《尔雅》字条详细的解读,还有对自己一些观点的具体阐述。这些出版日记,可以作为日记教学法一个非常可贵的资料。
这些日记类丛书,把学生每日所记读书籍的心得、疑惑加以整理,汇编成册,以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自修过程加以肯定,显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和独立研究的治学能力,可以说,这是书院给予学生的一份终身受用的礼物。后来,这些书籍又都成为了有一定价值的阅读古籍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为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系列的范本。

日记教学法涉及的问题
在龙门书院,住院山长刘熙载作为老师兼学者,是一个潜心学问的典范。每隔五天,他就要聆听学生对人文经典深刻的解读。在面授的时间里,学生接受他关于如何超越当今最好学问的教导,并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以等待下一次面授时的辅导。
这种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值得分析。如此著名的学者认真对待学生的日记,并当面对学生的思想作出评价,告诉他们哪些想法是最好的,以及为什么是最好的等,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很有益处的。真正的学问需要老师的直接帮助,学生必须通过的自身努力与实践才能完成他们的学业。当学生结束3年的书院学习并步入新的生活阶段时,他们不断运用与实践,在日记教学法中获得了受惠一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信。
值得探讨的,还有通过日记教学法延伸出的师生关系。书院中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现今教育难以企及的。这里面秘密何在?书院对老师的聘用条件是非常严格的,一个学者,必须具备“品学兼优,体用咸备,经师人师,足为士林矜式子”的条件才能担当人师。另外,老师还必须住在书院中,“与诸生旦夕讨讲论,日课、日记均获面命,庶几授受有源。”在书院中,学生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是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师生间通过日记和其后的“一对一”面授的有效沟通,形成了形同父子的感情。
当今学校教育中,使用日记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已不多见,最常见的如学生所作的周记,已渐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日记教学。殊不知,传统的日记教学法运用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其所取得的效果可能远胜于为应试而进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同的见解和领悟,通过学生的日记涌现出来,老师也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获得新的体会,这便是教学相长的意境。显然,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迄今仍值得我们探讨并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6:14 , Processed in 0.1126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