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鹤,归来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0 10:5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鹤,归来兮!
作者:陈平   
想不到再次来到黄鹤楼已经过了22年了!
22年前首次来见黄鹤楼,只是像中学生一样背诵着“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并照例在黄鹤楼前拍照,表示到此一游。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就离开了。那时20多岁,刚参加工作,老实说还是满怀少女心事的季节,对周围的环境总有些懵懂。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前的是著名的“天下江山第一楼”啊!
如今重睹黄鹤楼,已经不再背诵那几句家喻户晓的唐诗了,不急不躁,上楼下楼,慢慢看着在游人们的喧嚣中更加静默的黄鹤楼,推想着那修葺一新的栏杆的鲜亮的朱漆之下遮盖多少岁月的斑驳,登楼远眺,三镇风光尽收眼底,胸中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眼前可谓“极目楚天舒”。但这诗意很快被惊醒:远处城市上空灰蒙蒙的雾气和车流的噪音,耳别游人的毫无节制的喧哗与吵杂,多少干扰了我宁静的怀古幽情。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字句珠玑,使此楼名声大噪,可是登楼过后忙不迭地拍照高声说笑的游人中,有几人还能完整背诵崔颢的诗句或者静静地揣摩诗意?事实是大多数人像我第一次来那样,忙于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肯定是无暇生出“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绪了!
在黄鹤楼顶层吹着那清凉快哉风本来很惬意,可惜风中总只夹杂着世俗尘嚣,心中块垒无以浇溶,及至下得楼来,细品张之洞“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一联,不得不叹服立意之大气,文辞之舒展,意境与心境之切合。反复咀嚼,方觉心灵与宇宙意象的互相渗透与交融,尤其“波涛洗净古今愁”七字,古今之愁既然可洗净,那空气中夹杂的些许世俗杂音,又怎能遮蔽饱览山川灵秀领略斯楼气韵而来的超然空灵与旷达的心境呢?看来能否“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取决于心中是否坦然自得啊!苏辙的《黄州快哉听记》中传达的那番深意,此刻突然都体验到了!心灵顿觉干干净净,无纤毫挂碍了!
旅游资料上介绍: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番体验至少在我首次登黄鹤楼是完全没有的,和现在很多游客的跑马观花的浮躁没有什么两样,可是22年后的今天我再登临此楼时,我体验到了!心静了也就心净了!
可是,心净之余我又生出新的疑问:崔颢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毕竟从两个“空”字能揣摩出诗人无尽遗憾,那么,黄鹤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无论是鲁班留下的木鹤化作的后来随吕洞宾的箫声起舞最后驮着他腾飞而去的那只鹤,还是道士为了感谢辛氏千杯之恩,在壁上画的那只能闻笛起舞助辛先生宾客盈门生意兴隆的黄色的鹤,都只讲到黄鹤飞去了,故事便讲完了,没有人再追究黄鹤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也许传说本身只为告戒后人善有善报的道理,或者索性就是说明此处人杰地灵引得神仙驻足等等,反正各种传说都没有留下黄鹤为什么再也不复返的答案。
黄鹤之不复返,诗意栖居的失落,我总觉得这当中包含着人自身的一些可悲。如果这里继续人杰地灵的话,何惧黄鹤不再飞来?
突然联想到昆明的红嘴鸥了。回忆起88年旅行中结识的一个昆明的爱好摄影的朋友的几张摄影作品了。因为自8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云集昆明市区。它们在翠湖、滇池的水面上优游自在,对来往人群和船只毫不畏惧。游人也喜欢买些面包给它们吃。人与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所以他那次回到昆明后,兴奋地给我寄来了他的几张得意之作——那是一对或一只红嘴鸥在滇池水面展翅舞蹈的种种情景的摄影作品。碧绿的水波,洁白闪亮的羽毛和鲜红的扁扁的嘴,我从他的角度、用光、取舍、构图的用心,看到了作为一个昆明人的骄傲。据说80年代以前昆明是没有这一景观的,或者红嘴鸥何时曾经来过,人们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反正如今红嘴鸥是一来不再去,准确是说每年都与昆明人有一次欣然约会,翠湖和滇池有了这些白色的鸟的精灵,更加让人流连往返了。
相比之下,武汉的人们应当遗憾:黄鹤飞临、栖留黄鹤楼的情景只在传说中,在色彩绚丽的壁画中,在唐诗宋词中才有了!千百年来大家都慕名亲览黄鹤楼,却只见人头涌涌,不见飞鹤翱翔。人们每每吟诵“此地空余黄鹤楼”时顺水推舟地用
“故事中的黄鹤毕竟都是仙鹤不便滞留凡间的”的说法来自我安慰。如今更是早已心安理得:毕竟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嘛,有什么办法呢?站在黄鹤楼上,看经济繁荣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的武汉三镇,不再清澈的长江水、不再明净的天空,不再宁静的人心,噪音、灰霾以及陷入旅游经营包围的无奈的黄鹤楼,这样一片繁华嘈杂地,我想黄鹤或者黄鹤的远亲近邻们之不复返之不敢来也是情有可原的了!当然也不必苛责武汉了,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在不可阻挡地追求GDP,武汉不是国家心脏也是国家的肝肾脾,焉能超然尘外?毕竟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不是在生计奔波或者声色犬马的喧嚣声中能思考的问题啊!
我乃一介书生,三尺微命,也只有一声叹息!唯有再次以张之洞的锦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来排遣心中郁闷,唯有买回一把绘有黄鹤与楼和谐交融彩画的丝绸宫扇回来,或许可在宁静夏夜,摇扇望天祈愿:黄鹤,归来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22:22 , Processed in 0.1464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