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引导学生品文本 循序渐进来吟《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4 22: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9-6-16 09:15 编辑

        引导学生品文本  循序渐进来吟《雪》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案例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的情绪化氛围中,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味盎然地去读,在自主中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打着“对话教学”的幌子,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纷繁热闹;另一方面,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漠视文本,开掘所谓的“深度语文”,课堂上教师层层盘问,强调思辨,结果使崇高而深刻的理性流于虚妄。新课标虽提倡教师个性化教学,但无论哪一种个性的凸显,哪一种角度的侧重,都不能脱离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在雪的背景中着重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朔方的雪景。写江南雪景,作者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出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写朔方雪,则重在动态的表现,朔方的雪“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然而“绝不粘连”,已经暗含动感和趋向,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这就造成了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所倡导的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和精神。这两个审美形态虽然在构成因素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绝非对立,在其根本归属中倒是一致的,“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为着追求美好而必须的不屈的抗争。


《雪》虽然是《野草》中色调相对明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该如何基于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可接受程度去实施教学呢?我想,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内化作者的写作情感。同时以这篇美文为样本指导学生学习欣赏散文诗的一般方法(赏景、悟情、明志),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对文本深度的把握


对于《野草》,一直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读,《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也有着诸多解读:说宽度,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爱情的宣言”一说;说深度,钱理群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对宇宙基本物质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可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在一堂没有前后呼应的独立的课上,如果对文本的开掘脱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价值呢?再三考虑,我最终选择了“鲁迅的孤独与战斗精神”这种解读。也就是作者借助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倾向:象“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象“朔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朔方的雪”正是鲁迅精神的外化,也是鲁迅人格的真实写照,是当时作者心境的表现。


1924
-1926年,几乎与《彷徨》的写作时间同时,鲁迅除了写作杂文,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了一本,谓之《野草》。《野草》于一九二七年七年出版,收藏散文诗二十三篇。《野草》是鲁迅最富有个性化和独创性特征的作品,它虽然也在进行着对旧世界的犀利的批判,但更有价值处却是——作者对自己灵魂深处的副视,和对“绝望地抗战”的人生哲学的现代化思考。“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雪》全文能过对雨和雪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肯定,也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永远向上的人格。

二、对文本难点的突破


本文的教学难点应是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
、南方的雪是可爱的,北方的雪不仅可爱而且更为可贵,他们虽孤独,但由孤独而升华;他们是死掉的雨,但虽死犹生;雪是雨的精魂,作者还通过赞许雪,回答开篇暖图的雨不幸否耶的设问。无论是雨,是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他们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雪》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超越虚妄的希望。


2
、雪,是雨所凝而成,是雨的精魂。然而,暖国的雨虽然自由活泼,却“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鲁迅先生写雪,别开生面,起笔有意发问,并且由此通贯全篇: 一是把“雨”和“雪”作对比,藉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将具有冰冷、坚硬、灿烂雪花的“朔方的雪”联系起来,为结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线。

  3、我在备课是也颇伤了些脑筋,既然大家都提倡个性化的解读,我也不妨说说我自己的观点:不管南方的雪还是北方的雪,都是为作者所爱的。因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看,南方的雪是过去时态,北方的雪是现在时态,这样我就可以把雪的意象理解为南方的雨雪其实是早期的作者,学医也好、初期的写作也好,都不足以跟严寒一般的国运抗争,所以南方的雨雪只能死掉,变成像北方的雪一样独立、冰冷、孤傲,艰难然而顽强地在严冬中升腾,闪烁。这其实也就是作者后期的形象特点,也是《野草·题辞》中“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的另一种注释。
  三、对课堂环节的设计
  任何新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而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是语言教学,只有基于语言品味的领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内化的,只有从文字上站起来的鲁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于是又确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主体”的课堂设计理念,从品味语言(赏景)到体验情感(悟情)再到感悟精神(明志)的纵向深入的思路。

因此,在《雪》的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了四个问题。


1
、作者笔下“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有何特点?

  2、体味情感,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这个“景”上,附着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把“江南的雪”比喻成人,你觉得它是哪一类人?把“朔方的雪”比喻成人,你觉得它是哪一类人?
  4、前后两块形成对比,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作者既让我们欣赏了江南的雪的优美,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朔方的雪的壮美。由此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
  四个问题,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所以学生的走进雪、走进鲁迅,自然顺利,并没有很大的障碍。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由自觉地学习、体悟,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真正实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学生走进文本,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堂课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定位在帮助学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认识鲁迅——体验鲁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战斗精神。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以教师的好恶左右了学生的解读意图,是教师将自己的解读思路、解读感受强加给了学生,这无异于“请君入瓮”。
  确实,目前张扬读者个性已成为阅读教学的共识,但我想语文教师必须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导向、语言导向。文本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意义、文化意义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把文本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道德的取向、理想目标的追求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而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 无数的教育家们始终都在追寻着实践着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但试想:如果教师本身都感受不到文本的美,那么何以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呢?
  我们倡导多元解读,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价值判断等原因,这种多元阅读有必要、也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缺乏教师应有的引导,我们所追求的真善美的教育也只能是空洞的语言符号;缺乏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可能会找不到理解的方向。作品中丰厚的语文内涵、深厚的民族情感、特有的语言风格等都有可能为学生的多元解读设置重重障碍。
  文本是经典。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这些文本中善于挖掘真善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同时,去尽情感受真善美的东西。这才是文本的意义所在。文本是窗口,通过文本,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
 
本着以上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了教学设计,从教学的效果看(本课是本学期上的一节公开课)应该说已经较好地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人高兴。文章虽然难,但是因为起点设得低,大家都觉得有话说,有话想说。随着和“雪”的对话的逐层深入,应该说绝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了鲁迅那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丰富,他们在今后重读《雪》时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不是现在一堂课所能够涵盖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22:1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读屏跟帖是美德 于 2009-6-16 09:15 编辑

1# 读屏跟帖是美德

附:《雪》教学简案   孝南区实验中学 马建军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特征,感受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最后一句,理解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对比衬托手法。

一、题解:
  《雪》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野草》散文诗集,“诗言志”

二、提出本文的学习目标(学习欣赏散文诗的一般方法)

 赏景、悟情、明志

三、学生速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看看作者写了几种雪?起止段落、标志语
  板书:江南的雪―――――“但是”转折――――― 朔方的雪
     (1-3)                                 (4-6)
四、学生大声朗读“江南的雪”部分
1、作者笔下“江南的雪”有何特点?
  板书:滋润美艳、蕴含生机、带来快乐
     易于消逝
2、体味情感,在“江南的雪”这个“景”上,附着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热爱生活、歌颂美好、惋惜感叹

3、把“江南的雪”比喻成人,你觉得它是哪一类人?

“妙龄少女”柔美、优美

五、学生齐读4-6段,研读“朔方的雪“部分

1
、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哪些特点?

  板书:个性独立、张扬豪迈、顽强不屈
 2、再读5-6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极力赞美朔方的雪顽强不屈的斗志


3
、把“朔方的雪”比喻成人,你觉得它是哪一类人?


“斗士、夸父、屈原”等等,刚强、壮美


4
、着重于最后一句的理解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雨凝结成雪,雨的自由、活泼、精气、魂灵全都凝聚到朔方之雪上。

六、前后两块形成对比,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作者既让我们欣赏了江南的雪的优美,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朔方的雪的壮美。由此作者想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
(分析明了:“江南的雪”象征美好的世界,“朔方的雪”象征为着追求美好而必须的不屈的抗争。)
  板书:(朔方的雪)孤独的、顽强的、执着追求——美好的世界(暖国的雨、江南的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七、留疑:如何理解“暖国的雨”,文章以“博识的人,认为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这一设问引出,那“暖国的雨”当真只是单调、不幸吗?请自己阅读P59,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
        
           雪(借景抒怀、托物言志)

 景:江南的雪(回忆)——对比—— 朔方的雪(现实)
  
       滋润美艳         
                                      个性独立

  
      蕴含生机、快乐      
                                        张扬豪迈

   易于消逝       
                                            顽强不屈

情:热爱生活       
                                             极力赞美

  歌颂美好       
                                                  其斗志

  惋惜感叹   
志:(朔方的雪)孤独的、顽强的、执着追求——美好的世界(暖国的雨、江南的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22:20:55 | 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
1、《让学生走进文本──<雪>教学反思》 浙江省奉化市裘村镇初级中学 庄科裕
2、《<雪>教学实录(鲁迅)》  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陈启艳
3、《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庄科裕
4、《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之我见》
5、《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第四中学 马骏
6、《个性化阅读,我们该给与学生什么》
7、《个性化阅读中的教师行为》     李兆南纪念学校    王大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9:40 , Processed in 0.1892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