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3|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根植心灵的艺术------访湖美油画系主任胡朝阳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16: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根植心灵的艺术

http://mt.zhuokearts.com/media_kwlr.aspx?id=157271

肖姮


走进胡朝阳工作室那一瞬间,感觉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作品随意靠放在墙边,插着天使般可爱翅膀的马,盛装的女子,还有色彩明丽的武汉老建筑,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而此间的主人只是温和敦厚地笑着,坐在钢琴前安然专注地弹奏,音符如水一般在空气之中流动,沉淀了喧嚣。一曲终罢,他将他的艺术成长经历和艺术观念转型,娓娓道来,其思想鲜明、个性独立。这就是胡朝阳,骨子里的前卫和气质上的传统在他身上交织杂揉,一点不突兀,似这如诉的琴音,干净而流畅。   

“我们家姊妹五个,最影响我的是我的大姐,因为她比较聪明,画画得很好,在广水一带小有名气”。
《艺术+》:您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年代,能给我们讲讲那时候的生活吗?
胡朝阳(以下简称胡):小时候家里成分不太好,父亲是国民党炮兵连长,所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家里没有好日子过。母亲是小学教师,小时候我是和她在一起的。家里姊妹五个,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大姐,她比较聪明,画画得很好,在广水那一带小有名气。受她的感染,我也会不由自主地画些小人物,像戴高帽子的人,潘冬子什么的,课本都被画满了,逐渐地就喜欢上画画了。
《艺术+》:您从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后曾回孝感执教两年半之久,在那段时间里,有没有觉得与艺术相隔得比较远?那段时间在您的人生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胡:有。不错,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了孝感师范,那是一个与小镇相隔很远的小山坡,旁边就是农田,当时我是那所学校里较年轻的老师,因为都是年轻人,都有梦想,关系很融洽,相近学科的老师们也常常在一起说说问题。那时候也阅读了大量的法国文学、心理学等书籍,写了快二十万字的随笔日记,这段充实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一个人成为画家比较容易,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或者艺术家,在思想上得有一个量,只有那样,才能对艺术有清晰的认识与思考。
“一笔下去就有内容和思想,这个思想和内容取决于你的文化量和技术语言的高低,高手和低手的一笔太不一样了,观念自然在其中”。
《艺术+》:在您心里,对画家和艺术家有个什么样的定位?
胡:“画家”和“艺术家”是两个不同的名词概念,“画家”是对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的特指,“艺术家”是对从事综合艺术创作的人的泛指。画家较多注重二维和架上绘画的创作方法论,而艺术家所包容的文化涵义比画家范畴要广一些。艺术家更注重文化多元下的观念取向与综合媒介的创作方法,讲究作品在三度空间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以及观众参与互动的效果,甚至是艺术家的行为艺术。
《艺术+》:您目前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观念的表达。有人在纸上一笔画出一溜烟,就觉得很观念,它“观念”吗?
胡:我目前的创作并没有刻意“观念”,有人在纸上一笔画出一溜烟,你认为它观念,那就是观念,如果你认为它没有什么观念,那就没什么观念,但是画家自己觉得很观念,也没有什么错误。一笔下去就有内容和思想,这个思想和内容取决于你的文化量和技术的高低,高手和低手的一笔太不一样了,观念自然在其中。
《艺术+》:对于“观念”,您有衡量的标准吗?
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借一例来说:有一个小伙子在美国交了一个美国女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小伙子在一次开车时闯了红灯。美国女孩认为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不敢干的;小伙子回国后又交了一个中国女友,也分手了,原因是一次开车时没有闯红灯,中国女孩认为你连红灯都不敢闯,还敢干什么?这就是观念,美国女孩的观念就是:遵纪守法,红灯绝对不能闯;中国女孩的观念则是:法制法规可以灵活应用,红灯该闯时就可以闯。
以画为例,我自己认为,观念应该与时俱进,追随国际臻高文化与文明,并且以此来引领人们的审美,这一点在中国尤其必要。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包括其作品隐含的思想应该不停地被宣传,然后逐步地被大众接受,那么,好的艺术作品就起到了引领时代的作用了”。
《艺术+》:您在谈话中几次提到过文化引领作用,可以具体说说吗?
胡:中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大国,我的想法就是我们应该去引领大众从而提高审美力,如果大众能走进艺术馆看到一些前卫的艺术作品和装置艺术,那么,他们的审美起点就提升了,问号就多了,自然其领悟水准也会提升。当然,老百姓会看不懂这些艺术作品,但是即便现代艺术很难读懂,只要坚持去看、去想,就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看多了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文化的提问与思考。艺术欣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看;接着是欣赏;然后是陶冶。通俗地说我把美学标准定为:1——10,1为最低,10为最高。用“10”的标准去提高老百姓的文化观,取之低,也得7,如果只拿5去引导大众,取之低,就只得2了。如果大家都来关心这个问题,就会渐渐好起来,那么整个社会的文化就会趋于文明,大家的审美能力就会上升,道德修养自然会提高。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老百姓也是当代人,他们理应欣赏和享受当代的艺术品。而这个需要我们去做工作,尤其是媒体。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包括其作品隐含的思想应该不停地被宣传,然后逐步地被大众接受,那么,好的艺术作品就起到了引领时代的作用了。
《艺术+》:油画是前卫的,那么作为油画艺术教育者,您是怎祥引导学生的?
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信息进步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油画教学理应是反映这个时代特质、与时俱进的、关注前沿的、前卫的教学。我在油画教学中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去指导学生的。具体教学实施中我运用“启迪、启迪再启迪”的教学方法。所以我教育学生一定要着眼于当代,一定要有创造力。同时,也不能以我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学生,我希望每个学生都画得不一样,因为艺术的最终价值是真情、原创和个性。
“实际上艺术走到一定的程度,只有一层纸那么薄,有些人却怎么也走不过去,有时候走过去可能需要几十年或者一辈子的时间,迈不过去是因为个人的文化量、悟性、生存环境、技术语言等综合能力还不够”。
《艺术+》: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艺术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观念转变过程,从技术上讲,艺术家得经过一点一点地学习和摸索才能有所进步,能结合您自己谈谈吗?
胡:举个例子来说,当我第一次看到伦勃朗的速写时,就觉得这个人画的不好啊!到了大二,再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画得还可以,到了大三的时候就觉得伦勃朗画的太好了。实际上艺术走到一定的程度,只有一层纸那么薄,有些人却怎么也走不过去,有时候走过去可能需要一辈子或者几十年的时间,迈不过去是因为个人的文化量、悟性、生存环境、技术语言等综合能力还不够。
《艺术+》:在您的画面中经常出现“黄土地”、“黄河水”、“窑洞”、“北方人与马”这样的题材,大西北总会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而那里的地域人情往往可以通向人心灵最温存最柔软的地方,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胡:说对了,那几个词用得太好了,有一次我住在窑洞里,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听到有一首山歌在空中飘,那时候大家都睡了,那个声音真是好听,于是我爬起来穿好衣服,然后就依着那个声音出去找,因为窑洞很黑,我找了许久,终于找到了。遗憾的是当我把门一推开,那歌声就没有了,没有想到我这个陌生人打扰了她。当时我特别后悔,如果能想到会那样,我一辈子都不会推开那扇门,就站在外面听。那种感觉,很软,很空灵,很深刻,叫人一辈子都记得,全然不是电影与文学给我的那种感觉,比那要好很多。
《艺术+》:有没有想过去创作表现都市生活的题材?
胡:现在倒没想过,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视角和艺术主张不一样。
《艺术+》:除了画画外,您平时还有其它的活动吗?
胡:有,喜欢听音乐,主要是古典的,我会专门去淘音乐带,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收藏有价值的碟子,音乐和绘画完全是一个道理,在音乐里我得到许多的乐趣。
后记:艺术植入心灵,生命模式中往往就有所独具的气脉,这在胡老师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言谈里,有过碰撞,许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锐气所致,对此,胡老师多是宽容的微笑一一“也许几年之后,你的整个观念都会发生转变的”;言谈里,也有交织,许是对生活程度不同的感性的体会,这也使得我们的交流直接坦白,沉静而跳跃。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4: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4: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1: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10:34 | 只看该作者
(注:2007年以前统计依据《纪念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湖北美术家通讯》2008.1 第63-65页   2004、2009两届美展获奖信息源于王小宝提供)
       从中不难发现,进入2000年以后,参加这种主流性、体制内的展览的湖北油画家越来越少,而凭借一张画、一个奖、一部小说、一首歌而驰名的年代也终于走向了终结,艺术真正迎来了一个多元多样与多极发展的时代。油画家们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但伴随着湖北油画家的外流现象日趋严重,这也影响了湖北整体油画的实力,其实这种外流现象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已初现端倪,胡一川组建中南美专时,由于师资缺乏,欲抽调杨立光到中南美专任教,但杨立光还是留在了湖北,并在湖北油画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历史真的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当年胡一川无法实现的理想,却随着尚扬、杨国辛、李邦耀、石磊、方少华的南下广州,使广州的油画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谢源璜到了海南,李全武、苏笑柏携着他们的名声走向海外。石冲、曾梵志、马六明又都北上北京。而理论家的出走更如雪上加霜,鲁虹、孙振华走向深圳;皮道坚、黄专南下广州;彭德来到了西安。`85时期那个令无数艺术家魂牵梦萦的“艺术之都”再也难现它往日的辉煌了,但难能可贵的是,以魏光庆、袁晓舫为领军人物的坚守,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艺术氛围的营造上,抑或是对青年一代的学术方向的引领上,都使湖北的当代艺术领域出现了日渐繁荣的曙光。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湖北作为一个美术大省,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美术馆,艺术家的出走,艺术作品的流失,对湖北艺术界来说是个难以形容的损失,但随着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的落成和开馆以来的系列活动,无疑又对推动湖北油画的发展大有裨益。武汉美术馆开馆展即以“互动:2008中国当代油画展”作为开馆展,所选艺术家基本上是以湖北籍艺术家或是与湖北有关的艺术家为主,这无疑为湖北油画家传达出了一个好的信号,而湖北美术馆这次倾注很大精力在准备的“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更是以历史的眼光来梳理并充分展示百余年湖北油画历史的发展,但在对百余年油画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回顾与梳理的责任和良好愿望却由于历史文献的缺失遗漏,研究力量的不足,研究者的知识范围和了解范围有限,时间的紧迫等都将导致我们的工作会有种种缺憾,但各位参展艺术家的倾情支持,不仅保证了展览得以顺利进行,而展览组委会成员们的诚恳意见,更给展览以学术质量的保证,艺术家们这种肩负历史的责任的态度,无疑使湖北美术馆获得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应该看到,在考察湖北百余年油画发展历史时,湖北油画也和它所处的地域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这些关系没有清理之前,任何结论都可能会显得匆忙,如何拨开笼罩在湖北百余年油画发展历史中的层层迷雾,看来还有待时日。但我们相信,每一个观看完“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的观众,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巴金说得好:“社会的进步是一部殉道的记录,人类进化的每个时代中都浸透着殉道者的热血。”

2011年3月21日17:26分于东湖三官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05:47 , Processed in 0.1544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