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已仲春京中六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9 00:3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辛已仲春京中六日记

管季超

200138
  应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书画院的邀请,来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少年儿童美术素质教育座谈会”。
  会议组织者在一月前寄达了《邀请函》,并两次电话催请,诚意可感。
  前日向单位领导书面请假后,(约半月前,亦向湖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小画家》杂志负责人查加伍先生通告此事)乘T7837日晚20:16开,今晨抵北京西客站(在孝未买到卧铺票,车至信阳补办卧铺手续)。
  从西客站乘车至正义路团中央大楼门前,碰上团中央会务人员栾旻鹏同志,由他引领先办住宿手续,即至会场。
  会议已经开始。“中国少儿书画院”教育培训部主任陈铁桥去年郑州会议相熟,遂坐于陈侧。环顾会场,与会者约30人。今天上午,主讲专家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教授。
  前数年在《中国教育报》上曾见报道,周教授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省市区教委主任美育培训班”上演讲,大受欢迎。但周教授今日所讲内容散漫随意,所获不多。
  会议请来的另两位专家是杨永青先生、杨景芝教授。
  ——杨永青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儿童少年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也是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作者)。近年与杨老书信往还,并曾得杨老寄赠的台港儿童美术教育资料若干。200011月,我应邀赴豫参加《少儿画苑》组织的“全国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论坛”活动,并于会间担任学术论坛主持人,与杨先生朝夕相晤数日。蔼然长者,即之以温。今此重逢,倍感亲切。
  ——杨景芝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几十年,成就蜚然,在儿美界极具影响力。1997年春,季超初任美术教研员,既无资料,又乏经验,苦恼之甚,曾自费赴京考察中小学艺术教育,无人引荐,冒昧闯进杨教授家,得到杨教授的热情鼓励并若干赠书(那次考察还拜访了中国儿童中心龙念南、赵雪春老师,这两位老师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实践多年,经验丰富,著述甚多。在国家教育部左近之大木仓小学考察后,得陈学先老师介绍,拜访了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李眉云老师,由她引荐,与西城区美术教研员王宜、长于手工的杨嘉栋等同志建立了联系)。
  周荫昌先生讲完,杨永青先生漫谈“当代少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另有简短记录)。与会者合影、进餐。
  在会议间歇和午餐时,我与杨老、杨教授有简短交谈,并预约了登门拜访的时间。
  下午杨景芝教授主讲“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约一个半小时。杨教授的讲学内容充实,观点鲜明,有大量的教学实践作为理论支撑,颇受启发。1998年,我应查加伍先生之命,参加《小画家》杂志创刊工作,曾由我约稿、编稿,在创刊号介绍杨教授的美术教育研究情况,今日听讲,对其教育理念又深一层理解。
  (杨教授所讲内容现场尽力作了记录)
  在杨教授主体学术报告完后,由与会代表作典型发言。我介绍了我区组建“少儿画院”的基本情况,并借机为《小画家》做一“广告”,希望在座同志们向“小画家”杂志投稿,并预告会后将向每位与会者赠《小画家》各二册。
  晚餐后,打的送杨永青先生回家。(老人年过七旬,我担心乘公汽不便。)
  在杨老书房,听杨老介绍各地儿童美术名家情况,浏览杨老盈架藏书及近年数以百计的美术新作,其间与杨老两个孪生孙女交谈,与杨师母闲聊,索要杨莺莺画作一幅,小莺莺蛮高兴,又把当日作文稿给我看,字大如蚕豆,稚拙可喜。晚21:30左右,恐交谈时间太长影响杨老休息,告辞,杨老赠送中国和平出版社版《绘画本唐诗300首》一册,书中300幅线描作品,均出自杨老手笔。
  杨老介绍说,近期有台湾教育图书公司邀其主编一套书,给我看了来函。
  晚,与候令先生通电话,预约登门拜访时间。

200139
  上午听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执行干事、香港少儿康乐活动专家武建新荣誉博士介绍美国加德纳博士“8种智力架构”的理论,武先生辅之以实例深入浅出的阐述,听来饶有趣味,似有所悟。(武博士的讲演有简要记录,领到资料一份。)
  武博士视之面嫩,诙谐风趣。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全国少工委副主任艾玲同志介绍了“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工作范围、工作方式。如组建中国少年科学院,手拉手艺术团,全国少先队鼓号队总团,开展学校戏剧活动、科技夏令营活动以及正在启动的《中国少儿画院》等情况,提及“中心”有关情况可在团中央开设的“彩虹网站”查到。
  艾主任讲完后,辽宁省开原市少年宫张艳秋主任和我相继即兴发言。张主任介绍了她自筹资金创办我国第一所民办公助少年宫的情况,我主要谈到“中国少儿画院”如何运作的建议。心下认为本次会议会前准备亦不够充分,本想说说,恐伤主人面子,终未谈及。
  下午与会者商讨“中国少儿画院”运作方法。
  中餐,晚餐,均与武先生同席,听他闲谈香港社会若干情状,颇觉新鲜。中餐后闲聊时,向中国少年科学院常务副秘书长李国强同志询问“少科院”运作情况。
  午休时,中央美院赵宁安工作室两进修生殷、韩二友来玩,相约保持联络。
  晚餐后,依约访候令先生。
  ——候令先生,是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成员,专家讲学团成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中国中小学美术》编委,著名美术特级教师,基础美术教育界公认的专家。我曾有幸在《小画家》杂志“我们的老师”栏目中对侯先生的学术成就作过专题介绍,此后经常向侯先生私淑请教,上月在孝还接到侯先生寄赠的上海王大根教授新著《美术教学论》一书。
  因侯先生居处较远,打的前往。在玉蜓桥取鲜花一蓝奉侯宅。
  因“的哥”李根生(车号京B-A1295)亦不熟悉路径,屡屡下车打探,盘恒数圈后只得打手机约侯老下楼碰面。
  侯老在结束《美术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以后,又参加《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研讨工作,近段正忙于三套美术教材的编修。工作台上资料罗列,堆如小丘,知其忙碌情状。
  边品台湾云雾茶边与侯先生就当前美术课改革热点问题交谈约一小时,向侯先生请教治学方法,侯先生点拨一、二,特别提到要尽早确定主要研究方向,不然会空耗时日,徒唤蹉跎。闻先生一席,有豁然光明之感。临别时,侯先生赠香港美术教育协会新出会刊一本,并赐题“有好友来如对月,得奇书读胜看花。”另允借《春天的消息》(柯岩配诗卜镝画集)等儿童美术研究资料二本。
  晚与李绵璐、翟墨先生预约登门拜访时间。

2001310
  因会议代表要离京,抢在早餐前将《小画家》杂志40余册送至各代表房中,并简单介绍《小画家》运作情况,一一约稿,希望广为宣传。计有山东姚东升、大连于锡华、上海金建忠、昆明李四全、珠海詹跃红、秦皇岛聂亚莉、新疆叶露、辽宁陈丽丽、苏州金平、河北韩志强等二十余人。
  买照像机一部。
  依约打的赴红庙拜访李绵璐、瞿墨先生。
  ――李绵璐先生,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去年7月在《小画家》杂志社举办的“武汉会议”上曾有请益,与师母也相熟。
  至李宅。因与预约时间迟到近一小时,自愧三分,未及充分交谈。索台湾郭祯祥教授等人论文2篇并与李院长、师母及其孙女小佳合影后辞去。旋至距此百米之遥的翟墨教授家。
  ――翟墨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设计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原《美术观察》副主编,师从著名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出版专著十余部。
  翟教授之大著,我已读过的有《圆了彩虹――吴冠中传》等数部,其“诗化的理论形态,足够跳跃的含情的具有艺术创作品格”的文体颇合我个性,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季超读书,一向是敬畏学问家,偏好文体家,“言而无文”者则“敬而远之”。
  去年11月,在“郑州会议”上朝夕相对,有几次轻松的长谈,离豫时又蒙先生赠书赐题。时隔半载重见,颇觉愉快。
  促滕相对,听翟教授坐拥书城谈治学门径,如沐春风。
  交谈约一小时后,告辞。翟先生赠其短论集《OK,永恒的艺术家》一册。心中窃笑自己,虽已三次来京,长城等京中名胜均未及一游,兴趣唯在访书、访人,人或笑我“书呆”。只知我痴,未知我乐也。
  在其书房合影三帧。翟教授及夫人盛意留餐,恐打扰太过。婉谢。
  下午至中国美术馆,留影一帧。在门前地摊上购儿童美术类旧书三本。在“百花”欲寻陈绶祥著《素质教育在中国》一书,未果。
  陈绶祥先生亦有过一面之缘,有过愉快的交谈。
  依昨晚之电话预约,至北三环香格里拉饭店与西城区美术老师杨嘉栋先生见面。杨为人美版等多部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委。
  与杨嘉栋先生同至北京国际书店,浏览台港日美进口之少儿美术类图书,因动辄百余元、二、三百元一本,望书兴叹,留连再三。
  杨老师赠其儿童纸制作新著二册。乘地铁回客舍。
  晚与原百花美术用品公司经理、《美术·美育·美化生活》丛书主编薄贯休先生通话,顺便询问儿童美术用材情况,不失时机宣传了《小画家》杂志。

  2001311
  买第二卷胶卷。
  早餐后至红中实用美术服务中心见薄贯休先生之孙、该中心副经理薄辉。购软陶等儿童美术制作材料百余元。
  在对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淘书二小时。购杨景芝教授《儿童绘画解析与美术教学VCD一套300元。购首师大尹少淳著《走近美术》、王菊生著《造型艺术原理》、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等美术教研类图书近600元。胡乱对付了午餐。
  依昨晚预约,午餐后打的至官园中国儿童中心。
  先到赵雪春老师美术教室听美术课约一小时,又到龙念南老师电脑美术教室旁听电脑美术课约半小时。
  在赵老师美术教室与赵、龙合影,获赠龙、赵新出儿童美术专书4本,借龙老师台湾儿童美术资料3册。就《小画家》编务工作及我区“少儿画院”如何运作征询意见,辞去。龙老师对刊物运作的意见返鄂后将通告查社长、韩荣刚同志。
  晚与中华女子学院邢洁同学通电话,委托其将《小画家》杂志转交吉林大学夏莉老师。与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程跃博士、首师大杨景芝教授通话预约。

2001312
  晨起,购返程票和第3卷胶卷。
  赴首都师大。
  先到《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社,与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陈金明先生、《中学语文教学》副主编史有为女士(1990年在京会议上即相熟)、该刊专栏主持人余彤辉博士交谈,史有为老师要我谈谈“你认为哪几种中语杂志比较好?”季超直言:“我最欢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其次才是贵刊和山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其他中语刊。”我偏爱《语文学习》的原因是这份刊物格调高,有策划意识,除一些名牌栏目长办常新外,每年都推出几个新栏目,既不“跟风”,又实在引导着中语界的学术研究方向。选文谨严,绝不用名家空泛应酬之作,倒常见未名者乃至极年轻的教师的真知灼见;应和时代脉搏,引入时尚活水,又绝不媚俗;服务教学实际,又绝不功利讨好读者;拓展理论视野,又绝不以新名词、食洋不化的虚泛之作吓唬读者。刊物从封面设计直至文内字号的选择,乃至一处题花、尾花、文武线的运用,无不匠心自运,令人不得不佩服“海派文化”厉害。《语文学习》是我唯一20年一期不缺收存的杂志。史老师、余博士嘱我常对他们的刊物提出意见和建议。合影数帧,留新地址、手机号后告辞。史有为女士代我向该校研究生部电话询问硕士课程进修班招生要求。
  午餐后,至杨景芝教授家(上午杨教授不慎扭伤,坐立皆有不适,仍热情迎客,季超口拙,不知如何表达)。向杨教授介绍了我区美术教研情况及《小画家》杂志近况,闲谈若干有趣的话题。杨教授赠其新出之儿童美术精美画册《童心·童画》(河北人民版),福建戴仲达印儿童美术挂历一本后合影,辞谢。
  得见杨教授之女黄欢五、六岁时所作速写及在中央美院学习时画的水墨人体小品,素烧陶艺等。
  因时间已晚,原拟拜访首师大美术系副主任尹少淳(未预约)、中华艺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李燕杰(未预约)(恰居杨教授楼下)的计划取消。
  乘的士至崇文区小学活动课中心拜访通信多年的收藏界老朋友、知名火花藏家吕春穆先生。
  吕先生热情介绍该区小学活动课开展情况。索要若干资料,拟带回给同事鲁双清同志参考。吕先生赠《沈希诚艺术请柬珍藏》画折,并告沈馆长收藏展近期开展。托吕先生代购一册《请柬珍藏》新出画册。

2001313
  上午7时左右乘的士至亚运村“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校区,与程跃博士交谈约一小时。
  ——程跃博士医学本科毕业;师从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权威朱智贤教授,获硕士学位;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曾在国家教委做课题,在北师大任教。近年创办“金色摇篮”。国内几十家媒体曾报道其事。
  在我见过的各地学校招聘启事中,只有“金色摇篮”一校比较完整地宣示其办学理念,8日团中央会上曾见程跃一面,遂有兴趣来访。
  程博士极健谈,在约一小时的交谈中大体了解了其对教育改革的抱负和全新理念。虽只有二人相向而谈,程博士快语连珠、新见迭出,季超插不上嘴,只有洗耳恭听。
  在我翻阅“金色摇篮”自编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课本时,有建筑师来谈“金色摇篮”校舍建设事,不便逗留,合影后辞去。
  顺路至黄胄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民办公助的艺术馆——炎黄艺术馆观展。(黄胄作品展、馆藏版画展和馆藏农民画展)在“炎黄”门前小书店购纪念品若干,购《徐希画集》一册。(徐希画风兼融中西之长,有版画味渗入其间,以前见之不多。)
  因昨日在杨景芝教授家,杨教授建议我去北海公园看一看英国当代雕塑大师享利·摩尔的户外雕塑展(与候令老师闲谈亦有此提示),京中报刊甚至称为“百年不遇”,况且各美术史书中均提及摩尔雕塑。前数年在咸阳曾访汉石雕伏马,如能再访摩尔,当然好。故午饭后乘的士至北海公园看展。园中如我这样慕名来看摩尔的人廖廖,也许是皇皇帝都见多不奇,哪像我这样来自避远之地的人见到什么都觉新鲜。我问公园茶舍中女服务员,应从哪个方向走才能无一遗漏地看完全部摩尔,她竟然不知此事。
  环湖展出摩尔大型铜雕12尊。铜雕与北海环境颇谐和,不觉突兀与对抗。
  专买一胶卷一一拍照。其间遇韩国、美国几名游客,相帮拍照并合影。其中之一将摩尔铜雕与中国古代石狮框在同一镜头内。
  晚至王府井新华书店购美术等类图书约500元。(《名家留韵》(书画收藏类)、人民文学出版社“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王非主编《艺术状态》第一辑:邱秉钧编著《非洲黑白画艺术》、田旭桐、候芳编者《非洲民俗民间图案》、聂鑫著《北美土著艺术》、李辉著《黄永玉:走在这个世界上》。其中《黄》书最喜欢,季超追慕沈从文先生,也喜欢他这个特立独行、人格健朗、画文俱佳、自称“湘民刁民”的表侄。
  余书书目不录。
  在王府井小吃街流连约一小时。

2001314
  乘日间特快硬座返鄂。疲惫之至,昏睡复昏睡,伏案整理前数日日记、笔记。

2001315(抄书报代日记)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各种还活着的文化,一定能找到一二个与自己对应最密切的空间,在这些空间中,不管事情还在发生着,或者已经发生过,都会以大量的感性因素从整体上体验那些文化的韵味和奥义,与文本记载互相补充,互相较正,这便是文化现场。作为一个文化人,在自己的脚力尚有裕余的时候,应该尽量多寻访这样的一些地方。”
      (见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余秋雨台湾演讲》)
  ——“少见多怪的家伙说起北京来,或许比见怪不怪的人更有滋有味儿。在文化人类学里,这叫‘文化震惊’”。
    (见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6月版陈建功著《北京滋味》一书“自序”)
  ——“世纪末的中国,又在重演着本世纪初由南向北的社会变革。崛起的上海和巨变中的北京同样令人瞩目。城市的季风仍然强劲而莫测……”
    (见杨东平著1994年版《城市季风》)
  ——“江南的丝雨北国的风,西域的新月东海的波,都在这里交汇、集结、消融,共同构成北京博大雄浑的非凡气象。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不是‘太差劲’,那么他到了北京,也就不会感到别扭,感到‘格格不入’。如果他很随和,还会说几句普通话,(不必太标准),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也是北京人了。”
     (见厦大易中天著《读城记》)
  ——1998年,广州《新周刊》专辑《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列举中国17座最有魅力的城市,北京被称为“最大气的城市”,名列首位。
  ——《法制日报》1999113一版:《为北京设计未来》专版:《首都精神:国家象征、民族之魂》、《首都环境:天空湛蓝、在地铺绿》、《首都百姓:豁达大度、素质良好》、《首都形貌:文明开放、古朴厚重》。

   ■管季超补注:1993年前,季超在孝感市东门中学担任初中语文教师,校团委书记,语文教研组长,1993年至1996年在孝南区教委办公室作文字工作,199610月申请到区教研室工作,因此前已有人任初中语文教研员工作,“改行”作美术教研工作,此为记录初任美术教研员工作期间外出访学经历的日记。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9:06 , Processed in 0.4194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