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34|回复: 15

《让童书走进教学现场》教学设计说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2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孝南区2004年小学生作文年赛(城区)

赛前教学活动

《让童书走进教学现场》教学设计说明


时间:20041116日上午8:0010:30(其后为写作时间)
地点:车站学区车站中心小学(本次活动后援单位)阶梯教室
教学活动设计/现场主持:管季超(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主题词阐释:
  ①童书:指活动设计者认为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书刊。本次教学活动带至现场的“童书”有近百本(册),书单另附。
  ②教学现场:“教学现场”是一个包含着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从空间概念的角度看,教学现场指直接从事教学的场所,包括该场所呈现的教师、学生、教学物件等各种因素;从时间概念的角度看,教学现场指正在实施的教学,其中包括从“现在”开始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的一组教学和学习行为。将空间与时间概念整合起来,教学现场实际上就是指“此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教学现状。
  感谢本次活动后援单位车站中心小学提供教学场地和相关教学设备保障;感谢各校参赛的小选手帮助我实现教学设计意图,共同分享对一种较为特殊的学习方式的有趣的体验。
  脱离教学一线多年,教艺荒疏。恳请现场观课的一线教师朋友们审看我们的教学活动,欢迎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为何要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来自于执教者本人对儿童时代课外阅读经历的记忆;
  ——来自于执教者以“父亲”角色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尝试;
  ——2003年10月,赴京参加“第二届两岸四地中国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时与台湾学者陈鸿铭先生闲话时获得的启发;
  ——现实状况是,如果一个孩子小学阶段未能养成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进入初中后学业紧张,更难形成(少有闲时)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教研员经常要听一线教师的课,听完了免不了要作些评析。在我的此类经历中,或许给予了某些一线老师一点点有价值的建议;也或许因为言语表达的率直、无“技巧”,给一些朋友带来不愉快的记忆,今天我将自己置于被评价者的角色,请观课教师评头品足。
  语文教学殊非易事。完成此教学活动,以示与一线教师共甘苦;提供“靶子”供一线教师朋友批判用。
  ——带至教学现场的“童书”确实好!孩子们看看大有益处。
  
本次教学活动有哪些探索性成分?
  ——我的教学活动完全不涉及学生使用的“课本”,而是课外阅读书、刊、且种类广泛。(如科普读物等)
  ——不是让学生学习一篇文章,而是“书册阅读”。
  我国的母语教学一直沿用文选式的教本,以篇章学习来培养读写能力。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律以篇章为范例。我国汉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可分为“字、词、句、段、篇、册、丛、类、种”九大层面,但目前语文教育界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一般仅限于“字、词、句、希、篇”五个层面,而对于“册、丛、类、种”的阅读规律缺乏研究,而信息化社会的人才需要具备快速收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此书册阅读教学的研究无论对新课程的推进还是对当代语文学科教育的自身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书册由具有语篇意义的文章构成,它较之语篇,信息量大,思想丰富,结构复杂。书册的外延大于或等于语篇,前者指由多篇作品构成的书册,后者指由单独的长篇作品构成的书册。书册的内涵远比语篇丰富,一方面它较之语篇增加了一些出版、编辑学上的意义,比如封面、版式设计、序言、目录、选篇、编排、后记等;另一方面多篇作品合成的书册在作者风格、作品时代、题材体裁等方面有特定的意义。因此书册阅读(此次为童书)的内涵丰富于语篇,甚至大于同册书的各语篇之和。
  我所担心的是限于时间的局促和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小学生过去阅读背景的不了解,再加上是“年赛”,还要切去一块时间用于写作,会让本次活动显得促迫和浮浅。不过只要能引起一线教师朋友们对这种方式的一点点兴趣,或者由此引发批判和思考,则基本达到了设计初衷。

对本次“教学活动”教学流程的粗线条预设。
  ↓①热身活动(融洽师生关系;提供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说明活动意图和规则)
  ↓②以阅读志趣划分小组,提出不同的阅读建议,进入书册阅读(浏览或选读)。教师提供巡回指导,起咨询和帮助的作用。
  ↓③各小组推出代表,作口头的读书报告。(1~2个小组)
  ↓④发放“年赛”专用稿纸,请赛手写出简短读书报告。(不限制字数,不作表述方式的过多限定。现场巡回作辅导、当“顾问”)
  我的思考和教学预设就这么多。现场教学过程中即兴互动的成分会多些。整个过程会用音像记录,制成VCD,留供一线教师朋友们批判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参加2004学生作文年赛赛前教学活动同学的话

写给参加2004学生作文年赛赛前教学活动同学的话


亲爱的小同学:
  首先,我要祝贺你获得你的语文老师的推荐,参加今年的“作文年赛”。从每个教学班中只推选一位同学参加全区性竞赛,老师选中了你,是蛮光荣的。证明你很棒!
  其次,我要感谢你们能帮助我达成今天的赛前教学活动设计。能够作一次你们的语文老师,我感到蛮荣幸。“得英才而教之”,当然荣幸。
  再其次,我想说说等一会儿你们进入书册阅读时可以怎样读,最后的“读书报告”可以怎样写。
  ——先说怎样读。
  我们今天的阅读材料全是课外读物,而且都是成本、成册的,时间又只有一个多小时,看样子不可能一字一句细嚼慢咽了。
  你可以采用“略读”、“浏览”、“速读”、“跳读”、“扫瞄”等方法,快速地获得对一本书的整体印象。(也允许只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小部分慢慢看)。
  今天我带来的书、刊是精心挑选的,随便看哪一本,无论怎么看,都会有益的,读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想。
  我的儿子今年14岁,比你们大一、两岁,在他读小学时,我经常给他买些课外书,陪他看。等会儿在你们看书时,我也乐意为你们提供参考建议,你们想问什么都可以说,我们可以小声交谈。咱们把这间阶梯教育想象成图书馆里的一间大阅览室,该多有意思呀!
  ——在10:30,我会提醒你们动笔写书面的“读书报告”,(会给你一张专用纸)。
  “读书报告”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呢?
  比如,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评价/欣赏若干本书的封面设计;
  比如,可以对一本书的“前言”“后记”、“版权页”等等适当关注,这与看一篇文章不同啦!
  比如,可以写写你翻阅一本书、一本杂志获得的粗略印象;
  比如,写写看杨红缨儿童小说的感触……
  “比如”还有蛮多,不多写了,聪明的你一定会有好主意。在你们动笔写时,我还会巡回查看,再悄悄地给你些建议,请你不用着急!(写多少字都可以啦!我肯定会看到一些来自聪明的你的鲜活见解)
  对了,如果你们在“年赛”结束之后还想和我交流读书心得,可以打电话:2832757(宅) 13971958105
  代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好!
  希望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些好的课外读物。
  祝你们快乐成长!
  返程注意交通安全。

管季超 (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 11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23: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活动相片吗?
发表于 2010-4-25 17: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12 14: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田                        


   ——整本书阅读指导设计

                   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东坎小学    李东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有计划组织学生阅读“整本的书”。《青铜葵花》是曹文轩教授纯美小说的系列作品之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这部小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苦难与痛苦。作者笔下的苦难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生活中的常态;苦难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反而会使人们展现人性的光辉。
本设计围绕一些感人的情节,通过阅读体验交流,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汲取语言营养,学会鉴赏文本,激发阅读兴趣。
[目标预设]
1、抓住感人的情节,引导学生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能结合文本产生一些独特的感受,发表独到的见解。
2、在阅读、交流中能欣赏文本中优美的词、句、章节,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痛苦与挫折,正确面对人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适合年级]
    小学五、六年级
[课前准备]
    1、三周前布置学生阅读《青铜葵花》(规定每周必读三章,围绕深受来到的情节和特别优美的评议两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批注和阅读感受)。
    2、完成阅读提纲。
[阅读指导]
共两课时完成
一、谈话导入
读书是幸福的,交流更是一种快乐。通过三周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之一《青铜葵花》,每次打开书我都会被那些感人的故事所感染,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喜,作品中的人性之美在到了极致的表达,它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虽在流泪,但内心充满温馨的感动。今天,我们要用两节课交流阅读《青铜葵花》的收获和体会。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读完一部作品,要能够简洁地概括出其主要内容。说一说,有哪些方法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内容提要”“目录”“后记”……]
提示:内容提要、目录(每个章节的题目)都是老师故事的高度浓缩。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
2、课件出示主要内容。《青铜葵花》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青铜和城市女孩葵花,在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和大麦地的百姓一起乐观生活,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苦难,处变不惊,战胜苦难,追求幸福的故事。
3、交流、修改“阅读提纲”中“主要内容”。
三、情节导读,口味文字
导读一:
大麦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似乎在我的眼前回荡,大麦地几乎每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事,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哪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哪些文字值得你反复地口味?我们现在聊一聊《青铜葵花》中的感人情节和感人的语言。
交流一:
同学们最喜欢、最受感动的是哪些故事?
(交流后课件出示)
看马戏、做冰项链、做南瓜灯、纸灯笼、借光做作业、照相、捡银杏、卖首饰换粮食和起房子、摘棉花……
    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有没有将你感动得流泪的地方?你怎么会流泪的呢?(从学生的表述中肯定学生会读书,随机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自己融入到小说的事件中去,把自己当作小说中的人物。)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作品的感人情节,培养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导读二: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苦难,把苦难写到深刻;写美,把美写到极致;写爱,把爱与到深沉。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方面找出相关故事以及最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批注,去口味语言。
交流二:
1、同桌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课件随机出示以下内容让学生精读、品读。)
(1)青铜家没有灯,葵花只好到同学家去做作业,那天晚上她去了两户人家都遭到拒绝,葵花就沿着长长的村巷,一个劲地奔跑着,眼泪禁不住奔涌出来,一路的泪珠。
(2)这一年的三月,一声大水淹没了青铜的家,为了盖房子,青铜家借了很多的债。
(3)其他小朋友都能拍照,可因为穷,葵花没有。葵花怕别人看到她,就沿着教室的墙根,溜出孩子们的视野,走到办公室后的树林里,等校园彻底安静下来才出来。
(4)青铜为了让葵花看到马戏,还与稻香渡的几个大孩子打架,那个最大的孩子拿木棒打他的腿,可青铜为了不影响葵花看戏,硬是忍了下来。最后他因为葵花摔倒了才打架,打得鼻血都流下了。
(5)那天下了一夜的大雪,积雪足足有一尺厚,早晨连门都很难打开。奶奶、爸爸妈妈、葵花再三叮嘱:“今天别去卖鞋了!”可青铜执意要去卖芦花鞋。青铜把带的芦花鞋全卖完了,可还有人要买时,竟脱下了穿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赤脚行走在冰天雪地之中。
[作者通过写“苦难”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美”,表现了“爱”,让学生透过这些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导读三:
作者无论是写春景之美、秋色之美,还是写人性之美;无论是写芦苇荡,还是写葵花田,都让人身临其境,难以忘怀。本书中写美的段落、句子数不胜数,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三:
(围绕景色、人性美两个方面交流,课件随机出示以下片断。)
(1)“太阳照着大河,水面上有无数的金点闪着光芒。这些光芒,随着水波的起伏,忽生忽灭。两岸的芦苇,随着天空云朵的移动,一会被阳光普照,一会又被云朵的阴影遮住。云朵或大或小,或远或近,有时完全遮蔽了太阳,一时间,天色暗淡,大河上的光芒一下全都熄灭了,就只有蓝汪汪的一片,但又不能长久地遮住,云去日出,那光芒似乎更加的明亮与锐利,刺得人眼睛不能睁开。有些云朵只遮住太阳的一角,芦苇丛就亮一片,暗一片,亮的一片,绿得翠生生的,而暗的一片,就是墨绿,远处的几乎成了黑色。云、阳光、水与一望无际的芦苇,无穷无尽地变幻着,将葵花迷得定定的。”
(2)葵花看见哥哥流血了,哭着要回家,青铜硬要茶花骑在他的肩上,青铜用双手轻轻扶着前面一个大人的后背,一点儿一点儿站起来,葵花也一点儿一点儿升高。
……
[让学生感受景色的优美,在品味语言中体会写景的基本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导读四:
本书中,作者写爱,写的是至爱。如:葵花执意要教青铜写字,摔了跤还抱紧了书本;奶奶为了筹措租地打茅草的钱,放下了作为长辈的尊严,而且卖掉了陪伴自己多年的玉坠;青铜为了让葵花晚上能做作业,捉萤火虫做了最美的南瓜灯……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片断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四:
1、朗读有关句、段。
2、随机出示以下内容,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1)为了让葵花、青铜住上好房子,青铜父子俩去了远处的芦苇荡,整整一个月,割了一船的芦苇。
(2)为了让葵花、青铜穿上厚棉袄,奶奶去了远处妹妹家收棉花,最终累倒了,而棉袄的钱和棉花也终于有了着落。
(3)每天早晨,葵花骑着牛上学,青铜一路护送。
(4)看马戏时,葵花抱着哥哥的脑袋,就像春天在小河旁看河上的水鸟时,抱着岸边一棵树。
……
[读读写写,既加深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结:在作者的笔下,青铜一家对待贫穷以及天灾、人祸,没有悲观、绝望,而是以平静的心态,不屈的精神,乐观地对待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的苦难,他们的爱,让人感动,让人流泪。文中故事情节以及景物的描写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选材构段的精巧,无处不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我、魅力所在。
四、走进人物,升华情感。
1、了解作品中的人物。
这本书写了哪些人物?(青铜、葵花、青铜的奶奶、爸爸、妈妈……)
主要人物是谁?(青铜、葵花)
2、重点讨论青铜、葵花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青铜:善良、勇敢、聪慧、执着、忠厚、倔强……
葵花:善良、纯朴、懂事、乖巧、孤独……
[通过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试用“从________这件事,可以看出青铜(葵花)__________的特点”或“我喜欢________,因为他(她)__________”的句式。]
3、讨论、交流其他人物特点。
4、小结、过渡:
书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细节,打动了你、我及每一位读者的心,我们深深感到虽然葵花是不幸的,从小失去了父母,但是她又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位精心呵护她的哥哥,有这样一位疼她如命的奶奶,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葵花这种不幸与痛苦,也是幸运与美丽的,他们一家经历的苦难了是美丽的。正如曹文轩在后记中写到的:这是一种美丽的痛苦。是啊,痛苦是美丽的,而面对着痛苦处事不惊,从容笑对,那更是永恒的美丽!书中的青铜、葵花与我们同龄,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她)说什么?
5、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汇报。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修改“阅读提纲”中《青铜葵花》给你的启示或阅读感言。
五、走近作者,推荐书籍。
1、走近作者。
(1)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曹文轩。
(2)再读“作者简介”,进一步认识曹文轩。
2、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还有——
(课件出示)
《野风车》      《根鸟》      《红瓦黑瓦》
《草房子》      《细米》      《山羊不吃天堂草》
好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好书能伴随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行走在充满真、善、美的世界中,做一名热爱阅读的人,热爱生活的人,用书打开我们那扇明亮的窗户,用书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附:
《青铜葵花》阅读提纲
作者________
主 要
内 容
(可加
附页)      第一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书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人情节、优美句段
(可加附页)     1、
2、
3、
……
人物
特点       人物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我的启示(阅读感言):
   

  

阅读632次 · 2010-10-14
发表于 2011-11-17 0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10-30 1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童书走进教学现场
————《班级读书会轻松教60本童书》评论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 理事长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 副研究员赵镜中
儿童喜欢读书,但是儿童不喜欢读教科书。儿童喜欢阅读,但儿童不喜欢为考试而阅读。当阅读素养已成为新世纪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时,我们希望孩子大量阅读,但却不给孩子更多的书读;我们希望提升孩子的阅读力,但却不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习惯,这不是非常的讽刺吗。因此,我们必需重新思考:什么是阅读能力?怎么样的学习对孩子来说是容易的,有效益的?
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认读与理解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朗读、学写生字以及课文的讲解上。但是近年来,新的阅读研究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看法,新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虽然需要认字,但主要还是一个推理猜测的过程,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阅读者在面对文章时,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先备的语言知识去思考、推测;会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做猜测,帮助推断、记忆生字语词的意义;他们也会整理句子和段落的意义,从而理解全文。
人确实拥有学习语言和用语言来学习的能力。口头语言虽然复杂,但是当幼儿沉浸在一个需要用语言来生活的环境中时,语言的学习却是那么的轻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当语言学习的重点不在语言本身,而在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时,语言的学习最为容易。同样的道理,阅读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唯有透过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真实操作中,才能逐步发展阅读能力。
长久以来,学校里的阅读材料主要指的是教科书里的范文。但从社会阅读的真实景况来看,阅读的素材、动机、目的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上教材的使用也应是多元的,面对教科书的单薄,我们需要补充大量的读物,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再者,学习阅读是学习发展出一套阅读的策略与方法,以应付将来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阅读情境与对象,但课文教学的阅读,多半是透过教师讲解说明,学生透过阅读摘取意义的练习不足。
针对现行语文教学的不足,班级读书会型式的教学适足以弥补此缺漏。要言之,班级读书会在现行课堂教学中,至少可以立基在以下三点需求上:(一)透过读书会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及范围。(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展阅读策略。准此意义,在班级读书会中应摆脱掉传统词义优先的阅读习惯,而改为意义优先的阅读,经由读书会的合作,学习他人的阅读方法以及见解,作为自我阅读能力提升的参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阅读中学习」。班级读书会的推广对学生、教师而言都可能是一项新的尝试,这并不是附会潮流,而是对现行教学反思的结果。它提供了学生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让学生能独立、自主、积极的参与自身的学习,而这正是当前学校教育最缺乏的一环。
很高兴能看到这么多一线的教师,携手协力投入班级读书会推动的行列。不单是自己亲身实践,还愿意将自己的心得撰写出来,分享更多的老师。如果童书进入教学现场是未来必然的趋势,那如何让童书顺利的、有效的走进课堂,丰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好的范例是必须的,这本书中的理念与活动是值得有心从事的老师参考的。

发表于 2015-5-30 08: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圣陶“读整本的书”思想的实践研究
——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怀源
摘 要:“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叶圣陶;读整本的书;小学;整本书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但是,叶老的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只对初中、高中阶段提出了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并未提及小学。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2001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这句话在现实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其理论价值,二是没有关注到其实践价值。
下面将结合叶圣陶的“读整本的书”的阅读思想,就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而他一贯重视的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他的整个语文教育思想都是以养成习惯,培植能力,训练技能为目标,最终通过教师指导(教给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
(一)读整本的书对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并不读整本的书,除了作为国文教材的一些单篇短章,以及各科的教本之外,很少和书本接触。”“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叶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与他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一脉相承的,读整本的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语文能力。
1.扩大阅读空间。
“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只读课本上的文字,“老是局促在小规模的氛围之中,魄力也就不大了”。读整本书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难以把握。没有足够的阅读空间,也就没有自己学习尝试的机会。学生没有整本书阅读的实践,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不可能自己学会阅读。叶老是这样说的,“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说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读整本的书“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遇见其他的书,也就不望而却步了”。
2.应用阅读方法。
叶老重视方法应用。“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一样具备,而且往往就具备在一本书之中,所以要研讨各体的理论,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学生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这样看来,在课内获得的精读的方法,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得到运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便形成更好的习惯。
3.养成阅读习惯。
“最讨厌的是读过一篇,读下一篇,得准备另一副的心思,心思时常转换,印入就难深入”只读课本上的单篇短章对于培养习惯似乎还缺少力度。那怎样会效果好些呢?“如此看来,改用整本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当然更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然足以补充,可为参考,功用很大。又从分量讲,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唯有取兴趣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学生的习惯养成除了有必要的时间、实践以外,仍然要依赖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能够激发阅读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成就感,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作用。
(二)在理解了叶老的思想的基础上,整本书阅读还应有怎样的意义?
叶老在他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其实叶老也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他是这样说的:“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这些话出自叶老在19221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
在叶老“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群体里,要与他人交流,还要能通过与外界的交流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基本的听说能力,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成了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人群不可缺少的本领。小学阶段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表达过渡。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书”等语文实践,逐渐形成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学生的语言。这种发展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成长提供营养的。
2.锻炼思维。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更是思维的凭借。除了语言本身表达思维以外,语言还能够发展人的思维。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是阅读获取的知识只是阅读的副产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思想才是阅读的主产品。阅读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大量信息,并且与自身对照,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成熟。这在当下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多数是“日用而不知”的。读书笔记等表达的练习,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在表达中不断提高思考的频率。通过表达,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同时也养成思考的习惯。
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对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强健精神。
整本书负载着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文化的熏染。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就开阔了视野,能够与古代的先贤对话,就会获得精神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又能使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有更多的体悟,文化的因子就会进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学生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就能形成独特的文化人格,就不会迷失在社会中。精神的强健带来的是对世界的洞察,是对人生的了悟。
4.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须臾不可分的。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会不断提升。“智育使人智慧,智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智大慧。德育使人醒悟,德育与美育在一起,使人大彻大悟。”一本书往往能把智育、德育、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这岂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学生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获得自己。可以说,学生发展语言的过程,就是获得新的生命的过程。学生为了人生境界的提升,为了生命的完美而进行阅读。换言之,整本书阅读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完美的人生。
三、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整本书阅读作为学校语文课程实施的一部分,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这是选择整本书的总体原则。虽然能够分出三个角度,但选择的书往往兼而有之,根据需要确定读的方向就是了。
(一)书的来源。
书从哪里来?“只要你存心要读,究竟还不至于无书可读。学校图书室中不是多少有一些书吗?图书馆固然不是各地都有,可是民众教育馆不是普遍设立了吗?藏书的人不是随处可以遇见吗?各就自己所好,各就各科学习上的需要,各就解决某项问题的需要,从这些处所借书来读,这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叶老似乎早就看到有些老师或学生会有无书可读的疑问。现在与叶老说这话的年代已经隔了半个多世纪。条件好了,书是可以借来的,当然也能够买来。书的来源不应该成为阻碍整本书阅读的借口,就像叶老所言,只要你有心要读就会有书可读,关键问题是能否有读的信念。
(二)质的甄别。
时间是有限的,所以选择的书的质量也决定了阅读的质量。“养成阅读能力在乎多阅读,在乎阅读得其法;阅读的材料却不必要是名作,只要内容形式都没有毛病的就行。”凡是内容形式没有毛病的书籍都可以用来进行整本书阅读。
“所取教材必能不但适应学生的一般兴趣,并且切合教育的中心意义”“我以为在现今时代,关于补充用、参考用的书籍,只有教师们努力创作。坊间原堆满着满架的书,但大部分是非儿童本位、非语体文的,因此难得采用。”叶老提出要语文教师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现在的教师虽然不必为儿童去创作,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要选择适于儿童阅读的书,要选择儿童喜欢读的书。培养了阅读兴趣,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以后,可以选择对学生而言有点儿难度的书。
当然不能只选择文学类的书,也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国家的书。还应该有传记类、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无论怎样选择,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符合儿童阅读的普遍规律。就小学阶段而言,整本书的主体应该是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谣、散文、小说等,其他类作为补充。
(三)量的确定。
“略读同一的教材是无弊的,只要教师能够忠于职务,能够深知学生。”叶老指出,一个班的学生要阅读相同的一本书,也就是师生同读一本书,这样才有利于进行阅读指导。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一个学期中间,为求精详周到起见,略读书籍的数量不宜太多,大约有二三种就可以了。”叶老所说的一学期二三种,这应该是同读一本书的量,至于学生课下自由阅读的书是不在此内的。
还有一个年段问题,不同年段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一二年级适合阅读图画书,或标准拼音的文字书,因为低年级自己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大声给学生朗读,所以数量反而会更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其他年级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因为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交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五六年级如果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可以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交流的空间更大。
四、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教师指导,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序文的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如果是自序的话,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对书的内容有一些评价,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时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通过参考别的书籍,“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参考别人的,可以彻底理解当下要了解的这本书,同时通过比较获得阅读经验,为将来阅读打下基础。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不论短篇与书本,性质相近的,就该用同一读法去读。”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用相同方法读类似的书,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相近的书获得这样的体验。但是,阅读方法又不是拘泥一种的。“文字各式各样,阅读方法字也不能一律。多读些文字,练习到的方法就多些。”“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方法的多样性在于读物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面面俱到也难有什么深刻印象了。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按照叶老的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而言,“包括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论。”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指导。对此,叶老还作了更为细致的说明:“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至于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2.阅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略读的‘略’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除此之外,“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出更多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整本书阅读讨论示例。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它同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不同。一本书留给学生什么印象,从这本书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始终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在强调整体感知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整本书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试以三本书为例,谈谈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图画书开始。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相信学生一下子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这本书中有一页是小甲龙在霸王龙的怀里睡着了,图画上的霸王龙背上有几个洞,当然这是它保护小甲龙时被吉兰泰龙咬的。如果学生观察不到这个细微之处,教师就要提醒:“霸王龙的背上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图画想起前面的内容,能更深的体会此时霸王龙的情感。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2.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学生会选择不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把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进行了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比如,“电话铃响了。妈妈正在洗头,她叫我去接。是爸爸打来的。我的胃忽然变得很沉重,好像要垂到地上了。我每次听到他的声音就有这种感觉。”胃沉重怎么和听电话联系在一起呢?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联系前面的一系列内容才能弄清楚。这样的思考锻炼了学生联系上下文把握整体的能力。同时,这里又是表现主人公对爸爸复杂矛盾情感的重要情节,在这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悲伤,同时也感到很欣慰。”作者为什么这样结束这本书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跳出书本。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更鲜明,是用书信和日记穿插的形式来写的,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注意整本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关注。
3.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讨论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有时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开展《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有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最后,围绕“两个人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的含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阅读交流。《草房子》这本书中每章节的每个部分只用“一、二、三”来划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命名,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对情节的整体把握。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在交流时就不会泛泛而谈。读书交流要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行阅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
五、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教师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应该指向学生,把教育教学思想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应该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此种评价以考查学生阅读进展的质性评价为主,少作所读书籍的量化评价。
(一)对阅读结果的评价。
1.考查阅读的速度。
“处于事务纷繁的现代,读书迟缓,实际上很吃亏;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度,读得快,算是成绩好,不然就差。不用说,阅读必须以精细正确为前提;能精细正确了,是否敏捷迅速却是判定成绩应该注意的。”阅读要关注差异,但是也要有基本的速度要求,大多数学生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不能按时完成的,教师要了解是没有兴趣,还是阅读速度慢,通过阶段性讨论做出相应的调整。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可以通过规定时间读完短文等方式提高其速度。此外,还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就锻炼学生不指读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
2.在班级讨论中看阅读深度。
“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指导步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比较好,能渐进于标准。”教师在指导阅读前,要有明确的目标,在班级讨论中,通过学生的发言能够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好与不好的评价,而是通过评价发现阅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使阅读更有实效。也能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的不同对个别学生进行再次指导。
3.查阅资料,了解阅读的真实情况。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所读的书做简单的读书卡,或者用图画表现自己的读书所得。中年高年级学生可以做程度不同的读书笔记。“笔记大概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碎屑的摘录;一部分是完整的心得——说得堂皇一点,就是‘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中年级学生通过摘录,加上感受的形式写读书笔记,如果允许的话,可以在所读的书上批画圈点。高年级学生可以就书中的章节或者人物,写出自己完整的心得。不论是“读书报告”还是“研究报告”都以学生真实的感受为主,不是为了应付老师,那样反而破坏了读书兴趣,做了不如不做。
教师要让学生做属于自己的笔记,使学生乐于做笔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笔记的作用。“说起笔记,现在一般学生似乎还不明白它的作用;只因教师吩咐作笔记,他们就在空白本子上胡乱写上一些文字交卷。这种观念必须纠正。要让他们认清,笔记不是教师向他们要的赋税,而是他们读书学习不能不写的一种记录。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时触发的片段意思,都足以供排比贯穿之用,怎能不记录?极关重要的解释与批评,特别欣赏的几句或一节,就在他日还值得一再检览,怎能不记录?研究有得,成了完整的理解与认识,若不写下来,也许不久又忘了,怎能不记录?这种记录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读书学习才见得切实。”
教师指导如何做笔记的基础上,在阶段性阅读和完整性阅读以后,可以通过查阅笔记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而在上课讨论的时候,这种笔记就是参加讨论的准备;有了准备,自不致茫然无从开口,或临时信口乱说了。”读书笔记为班级讨论做好准备。班级讨论以后,通过查看笔记的方式,了解讨论是否加深了学生的了解。“每抄一条,每写一段,总得让他们说得出个所以然。这样成了习惯,终身写读书笔记,便将受用无穷,无论应付实务或研究学问,都可以从笔记方面得到许多助益。”
除了读书笔记以外,还可以写图书推荐卡、办主题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读书效果。
(二)对阅读指导过程的评价。
整本书阅读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班级讨论为主要交流方式,以教师的评价为指导,以促进师生语言与精神成长为归宿。教科书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经验,在于“语用”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整本书阅读通过对“语用”规律的把握,体悟作品描述的各种形象,获得精神的力量。
好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是什么样的呢?
1.体验阅读的乐趣。
对学生而言,获得阅读乐趣是他们进行阅读的核心动力。
阅读指导过程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如在四年级开展《长袜子皮皮》讨论的时候,出示皮皮的图片,让学生找到书中皮皮的外貌描写。然后出示皮皮烙饼、打扫房间、举起鲨鱼、折断牛角等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皮皮的印象。学生能够凭借图片,回忆书中描述的情景,体会到想象的乐趣和新奇的乐趣。



乐趣不只是快乐的体验,还有冒险的体验,紧张的体验……这些乐趣有时来自书的插图,有时来自文字欣赏,有时来自故事情节。教师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本,以尽可能丰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蓝色的海豚岛》中主人公与野狗的较量,与章鱼的战斗,坐独木舟下海的恐慌,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紧张刺激的乐趣。
阅读的乐趣还来自于交流活动本身。教师组织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如在进行了《小淘气尼古拉》的读书讨论时,让学生把自己一天中有趣的事情画下来,组成漫画集《我的淘气史》。学生在想和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在《长袜子皮皮》的交流中,把所有关于小猴子尼尔松的图片按一定顺序出示,变成一本“图画书”的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既让学生关注到尼尔松在这本书中的地位,又给学生创造的乐趣。
2.达到阅读的高度。
究竟什么是阅读的高度?高度不是复杂,高度不是道理,高度不是告诉,高度是一种高于自己的体验,是一种源于文本的深刻醒悟,是相对于当下的前进。
引导学生发现细节。学生因为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看待作品。通过交流,看学生对作品细微处的理解,同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甚至是辩论,使学生的认识不断丰富。
让学生感受打动人心的力量。如在《长袜子皮皮》的阅读交流中,教师以“吃”情难忘为主题,出示皮皮和杜米、阿妮卡在一起吃东西的几个画面。让学生回忆一个个细节,体会他们之间的友情。然后提问“他们三个是谁在改变?”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想到自己的好朋友,能够看到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还有一个皮皮”为主题,出示皮皮捡到线轴、制作药片等一组图片,每一张图片代表怎样的皮皮呢?皮皮在我们身边吗?是谁呢?让学生的目光从书中回到现实,看看身边的人,看看自己。
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如在《长袜子皮皮》的读书交流中,对皮皮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皮皮的老师,你会怎样对待皮皮?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问:如果你是皮皮,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老师?再让学生讨论。最后问:为什么你做老师和你希望的老师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对儿童社会化这样一个相对深刻的命题有自己的体验。
引导学生达到语言的高度。语言对学生而言是可以享用的美食,他们会把语言吃进去,在他们的头脑中存储,在他们的身体里消化,关键的时候就会说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经典的优美的语言,并且能够感受这些语言,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发展树立一个标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语言需要,我们有责任呈现的丰富,没权利专制于一种。
儿童文学具有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等几个方面。要能通过讨论,让儿童感受到儿童文学的美。无论是细节,还是情感,无论是形象,还是语言,都是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具体表现。发现了美,感受了美,就到达了儿童文学的高度。
3.开拓广阔的阅读空间。
学生真正喜欢的书一定会反复读,阅读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喜欢一本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是一本书阅读的终结。
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没有体验的细节,有兴趣继续读下去。如在《草房子》阅读交流的结束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除了《艾地》《药寮》两章外,其他各章的最后都用了省略号?用了句号的两章,一是“艾地”的主人公秦大奶奶过世了,一是“药寮”的主人公桑桑病好了。其余各章结尾用省略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好像每一个主人公还有故事。这样的设计是可以让阅读更深入,更开放。
拓展阅读空间,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个作者的其他书,或者和本书相同类型的书。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小飞人卡尔松》和詹姆斯·巴里的《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卡尔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阅读以后,再进行讨论,打通各本书之间的阅读通道。
阅读交流以后,学生能更细致的重读,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学生愿意带动身边的人阅读,学生课下自愿的交流讨论,这样阅读指导的目的就达到了,就把阅读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使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知音,有利于他们持续阅读。
总之,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人是学生,每次都要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让学生提出最想指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这样的阅读会更动人,更持久。
六、讨论
为了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有必要讨论如下的问题。
(一)整本书阅读与课本教学的关系。
读整本的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思想,应该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重视。语文教育体制内的整本书阅读还是要完成语文教育的任务。如果让整本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势必要改革课本的教学,除了教师少讲以外,还应该整合单元,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给整本书阅读。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题目,以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段落的一篇“大”文章;也可以把一个单元,当作以单元主题为“书名”,每篇课文和积累运用为“章节”的一本“小”书。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师生具备整体观念,能够使教师走出“逐段分析”的误区,能够进行“精读”指导。学生在课内就有了整体的观念,为整本书阅读做了观念上和能力上的准备。有了时间,整本书阅读成为可能。有了“精读”指导的准备,整本书阅读能够高效。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年段不同表现形式应该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一二年级宜以“识字”为整合点,指导重点在比较词句中理解与朗读。三四年级,可以单元主题为纲,整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五六年级,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关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细节操作,另文表述。)
2.整本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关系。
网络阅读成了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命题。语文教师不能谈“网”色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网络文字纳入整本书阅读的范围。
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网络文字。泛泛的文字,可以锻炼学生浏览与速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内容,回答读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用词句概括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搜索关键词语,搜索作家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纷繁的文字中筛选信息。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文字中挑错误的形式,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网上文字与书本文字的比较,感受作品的精致程度,提高文字鉴别水平。
把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感觉进行比较,多数学生会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并且指导哪方面优,哪方面劣,有利于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有指导的网络阅读,不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使学生具备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
3.统一阅读与自由阅读的关系。
自由阅读是很多学者或者作家倡导的。有不少学者、作家的回忆文章中反复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一致性在于,他们认为童年时代自由放松甚至是偷偷的阅读给他们注入了文学细胞、学术因子。在他们眼中,阅读应该是无拘束的,统一性的阅读和教师的指导会破坏阅读情绪,让阅读失去魅力。这样的言论给阅读带来了不小影响,以至于有些老师认为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去读。撇开那个时代可读的书有限不言,但是看这些发表言论者现在的成就,就可以知道这些成功人士是持续阅读、终身阅读的,他们后续的阅读多是有目的的阅读。我们再想一想,同时代那么多人为什么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是他们具有思考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思考判断,也就是通过阅读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阅读经验。而另外的人呢,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书没有读好,所以没有提升阅读能力,也就没有成为学者,成为作家。其实,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是阅读成长中的个案。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有很多,但是只有少数人过得去,那些过不去的,那些坠落河中的,我们没有看到。
阅读的本质不是培养学者也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所有走进来的人有所收获,让所有走出去的成为新我。整本书阅读是在学校语文课程内的阅读,同生活中的自由阅读、消遣阅读不同,势必会关注到阅读的方法和习惯。整本书阅读要通过阅读整本书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不能读无所获,所以整本书阅读要在统一阅读的情况下进行。书中的文化特质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书中的文化因素,精神特质,在师生而言,应该也是在无形中吸收的,绝不能为了方法,而使阅读失去魅力,失去兴致。
整本书阅读是需要统一的,需要指导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会更多。
4.整本书阅读的条件与范围。
整本书阅读应该是在所有的地区都可以实现的,因为在所有的条件中,文字是受限制最小的。农村中小学,更应该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书的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想办法解决,不能读书,可以读报,不能读报可以读广告,关键是要把有汉字的东西给学生,给得越多越好,越早越好。由此看来,整本书阅读的“整本”又不是单指物理形态的一本书,而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一种整体的意识。
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读到的读物可能会有不同。但是,就像叶老所说,只要内容和形式都没有问题,就可以拿来读。学生读了就会有益,就会比一本课本的教学丰富。
5.整本书阅读的序列。
本文讨论的整本书阅读是特定在小学阶段的阅读,只涉及一些思考和尝试。在小学阶段的三个年段之间,怎样建立相对科学和完整的整本书阅读序列,肯定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怎样实现幼小衔接,怎样实现小学初中的衔接,怎样实现初中和高中的衔接,这种衔接,表层的是阅读书目的一脉相承,有意识的分段阅读,深层的是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内在序列,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整本书阅读实现阅读水平的递进或者跳跃式前进。使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体验过程,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做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2〕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3〕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2007.2重印)
4〕李怀源.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讨论.小学语文教学,2006.3


李怀源,民进会员,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校长。山东省第二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教学能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小学语文专家组核心成员,《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封面人物,《小学语文教师》月度人物。
发表于 2017-3-10 15: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凤华、韩军:整本书阅读的思与行

来凤华   韩军  
   来凤华老师:北京特级教师,任教北京十一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远程研修语文课程专家团队成员,山东省教育厅聘任的课程培训专家,国家语文课改实验教材(鲁人版)编委,临沂大学特聘教授。2010年人才引进至北京市十一学校,现为北京市十一学校初中语文课程首席教师。
   先后在《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研究》《现代语文》《语文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转载。教学专著《教出语文的个性》,即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推荐观看阅读:
   (1)雨巷 课堂教学实录(来凤华) 视频下载
   (2)课堂应是学生展示才华与个性的舞台 来凤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12期

   韩军老师: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第一线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教师之友》杂志核心作者。现主持全国最大语文教育论坛“韩军在线”。 


   【讲座实录】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整本书的阅读。所谓的整本书的阅读是和我们语文学习中单篇断章的阅读相对而言的。之所以谈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我们发现我们领着孩子经冬立夏,从早到晚,经历三年寒暑,耗费600多个课时,语文教学的成果收效甚微。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孩子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我们给孩子心灵上,知识上断了奶。根本的是阅读上断了奶。单篇短章的有限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精神和学习的需要。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问题还不止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朱永新语),而我们却画地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几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苦苦打拼而无暇他顾,这无论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于民族前途、国家未来,都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智能浪费和无可弥补的惨重损失。追根探源,主要还是丢失了读书这个教育的“根本”。

   一、读书是指的读“整本的书”

   鉴于此,我们学校从2014年就开始探索整本书的阅读。
   其实,整本书的阅读早有论述。“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1942年,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改订》中所作的论述。至今已历时70余年,但是他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做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做世界。”这是我的看法,我无意和大师比肩,但却是我学习大师思想的感受和体验。
   读整本书那么重要,有老师就问你们读什么书?说句实在话,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如何找到适合孩子的读的书真的是绝非易事。我们从前年暑假就开始酝酿,费了好大的功夫,经历了三个境界,才确定书目。我带领全校70多位语文老师,开始寻找书目。我们确定书目经历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第二个境界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找书目,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做调查。第一我们参考了海淀区教委推荐的中考阅读书目;第二我们老师做了一个推荐书目;第三个问卷调查,看孩子们喜欢哪些书;第四是调查家长认可哪些书。这四大来源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书目。
   直升初一选修课书目
   第一模块:名著选读A——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
   1、《朝花夕拾》……鲁迅
   2、《边城》……沈从文
   3、《青春之歌》……杨沫
   4、《茶馆》……老舍
   5、《家》……巴金
   6、《骆驼祥子》……老舍
   7、《棋王》…… 阿城
   8、《平凡的世界》…… 路遥
   9、《巨流河》……齐邦媛
   直升初一选修课书目
   第二模块:名著选读A——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
   1、《朝花夕拾》……鲁迅
   2、《边城》……沈从文
   3、《青春之歌》……杨沫
   4、《茶馆》……老舍
   5、《家》……巴金
   6、《骆驼祥子》……老舍
   7、《棋王》…… 阿城
   8、《平凡的世界》…… 路遥
   9、《巨流河》……齐邦媛
   第三模块:名著选读C——古典文学精读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水浒传》……施耐庵
   3、《牡丹亭》……汤显祖
   4、《世说新语》……刘义庆
   5、《史记选》……储欣
   6、《三言两拍》选读…… 冯梦龙
   第四模块:名著选读选读D——外国文学选读
   1、《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莫泊桑
   2、《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欧·亨利
   3、《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4、《鲁宾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5、《道连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
   6、《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
   7、《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8、《鼠疫》……加缪
   3.这些书有什么特点
   我们在选择书目的时候有三大原则。第一经典性,第二趣味性,第三开放性。
   经典性,文学经典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想象自我认可的思想和文化的结晶,百读不厌,常读常新,我们想绕也绕不过去。趣味性,为孩子选择读物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开放性,我们是个动态的文化体系,新的优秀作品把它吸纳进来,通过阅读实践,不适合的我们把它淘汰出去,绝对不是一潭死水,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的书目。

   二、阅读课程的整体设计

   1.规划课时,确定阅读时间
   有了书目了,下一个问题就来了,我们如何规划阅读时间?
   为什么要规划阅读时间呢?就是要给整本书的阅读一个合法的地位。以前我们也让学生读过书,但是没有固定的时间,不以正规课程来对待,都消亡了。要保障她的权益,首先让让她成为正室。
   第一,我们把书分类。共分成四个模块,四个老师每人一个模块,同时开。初一到初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学生轮流选一遍,正好完成这个阅读闭合。
   我让北大毕业的刘伟博士带现当代文学,让北师大毕业的古典文学硕士郭思妍带古典文学,让北大毕业的硕士程晨带外国文学,我带人物传记。正好四个老师,每人一个模块。初中两年,四个模块。一个学期选一个,两年下来正好选完四个,正好一个阅读闭合。
   总体规划想好了,怎们实施?实施的时间如何保证?这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问题。向学校要课外实践,是痴心妄想,我们只好割自己的肉:我们的时间就从课内出:每周5个课时,拿出2个课时来读书。基础语文,两节上阅读课,我们就有了课上的时间保证。基础语文进行单元整合。每个单元只讲1-2篇,其余读一节课就完事。
   时间确定了,我们就开始考虑实效。既然是个课程绝对不是无限制的延展,得有时间限制,所以阅读每本书我们设定了阅读的时限。800页以上的鸿篇巨制,我们规定六周时间,一周两节,二六一十二,12课时;300-799页,五周10课时;300以下两周4课时。如果课上读不完,课下稍做补充,就能完成。
   让学生在课下稍微用点时间就可以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这样孩子既没有负担,也乐意去做了。
   2.整本书怎么阅读
   有了整体规划,有了时间规划,我们就考虑怎么来读这些书。把书放给孩子“放羊”吗?没有节制、引导、调控、管理吗?不是的。
   我们在考虑如何推动孩子深入阅读时,围绕这五个方面:读、思、议、写、拓。“读”是自读,“思”是在读的过程当中思考、品味、揣摩,把自己阅读过程当中生发的问题疏理出来;“议”是通过讨论,消除疑难,分享思想成果;“写”就是把阅读的思考通过文字固化下来;“拓”就是深化拓展,在更宏阔的视野上观照这个作品。
   想好了这五步,我们就通过一些课型把它固化下来,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要通过一个课型把阅读推进下去。自主课就完成“读”、“思”环节,讨论课引导课完成“议”这个环节,写作课完成“写”这个环节,拓展课和延伸课完成“拓”这个环节,考虑好了课型就开始实施了。

   三、课型的具体实践




发表于 2017-3-10 15: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留下了非常丰满的足迹。

   1.自读课

   先做读书笔记,再梳理问题。

   读书笔记包括哪些内容?

   摘抄示例:


   第九章


虎妞谎称有喜下套,祥子中计借酒消愁

NO.1:好词

   归束   爆裂   怜爱   难堪   好歹    雕琢荒寒   萧索       顺水推舟     昏头打脑 半恼半笑    楞头磕脑   残枝枯叶   

   先斩后奏     直入公堂   忘恩负义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打一巴掌揉三揉 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NO.2:好句

   1.她的脸上大概又擦了粉,被灯光照得显出点灰绿色,像黑枯了的树叶上挂着层霜。

   2.虎妞脸上的神情很复杂:眼中带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儿;嘴可是张着点,露出点儿冷笑;鼻子纵起些纹缕,折叠着些不屑与急切;眉棱棱着,在一脸的怪粉上显出妖媚而霸道。

   3.一万样他没想到过的事都奔了心中去,来得是这么多,这么急,这么乱,心中反猛地成了块空白,像电影片忽然断了那样。

   4.他僵不吃地立起来,随着她往北走,还是找不到话说,混身都有些发木,像刚被冻醒了似的。

   NO.3:句“评”台(批注)

   原句:

   1.街上非常的清静,天上有些灰云遮住了月,地上时时有些小风,吹动着残枝枯叶,远处有几声尖锐的猫叫。

   评:此句是环境描写,“灰云遮月”“风卷残叶”“夜半猫鸣”写出了当时环境之萧索和安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侧面烘托出祥子心情之紊乱——听到“虎妞怀孕”后的震撼和难以置信、难以接受,以至于大脑瞬间懵了,不知所措。

   2.他转身,放开步,往回走,疯了似的;走到了街门,心中还存着那个惨白冷落的桥影,仿佛只隔了一眨眼的工夫似的。

   评:此句抓住了祥子的动作和心理进行刻画,“转身”、“放开步”、“往回走”,一系列的动词表现出了祥子想逃离这里的急切,他难以接受虎妞的怀孕,手足无措;疯了似的”“仿佛只隔了一眨眼的工夫似的”说明时间之短,突出祥子行走速度之快,暗示祥子的震撼不已,心有余悸。

   3.祥子本来觉得很冷,被这一顿骂骂得忽然发了热,热气要顶开冻僵巴的皮肤,混身有些发痒痒,头皮上特别的刺闹得慌。

   评: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热气要顶开冻僵巴的皮肤,混身有些发痒痒,头皮上特别的刺闹得慌”,更能引起读者的联想,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祥子的紧张、慌乱、窘迫和难堪。

   NO.4:总汇场(综述)

   主要情节:虎妞突然来到曹宅谎称自己怀了祥子的孩子,出主意要祥子趁着过年给刘四爷认个干儿子,好顺利成章和祥子结婚并继承车厂。祥子糊涂、可悲地落入了虎妞的陷阱,他感觉到生活的一切都灰暗痛苦,唯有借酒消愁。

   NO.5:读后感乐园(读书感悟)

不能让挫折击垮

文/宫婉盈

  

   寒风呼啸,卷尘飘飘。这一章中,祥子真的一蹶不振了。

   祥子在遭受第二次打击后心灰意冷,只能无比失落地回到人和车厂。在那段日子里,他只知干活、吃饭、睡觉,像只拉磨的驴,永远在走,却也不知道方向。

   我在想,造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方面是外界环境的客观因素所逼迫,另一方面是祥子自身主观上的懦弱决定的。客观境依个人能力很难快速扭转,但是个人面对困难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遭遇困境,失落是难免的,是选择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还是选择冷静分析现状,寻找方法突围出去?这很关键。祥子遭遇孙侦探强行的“打劫”后,遭遇虎妞的逼婚时,就是一只自缚的“茧”,放任自己,自暴自弃!似乎已经在迷失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突然想起林清玄《发芽的心情》中所写的,冬日里被修剪下去的枝丫,在春日里,强悍的会努力生长出来;而懦弱的,则会放弃对春天的期待,静默的,甘愿被泥土埋没。

   祥子,多么希望你能打起劲儿来,做寒风中强悍生长的那一根枝丫,能永远不放弃对春天的期待!        


祥子的硬伤  

文/阚俊鹏

   在这一章,虎妞费尽心机,和祥子逼婚。

   虎妞恶毒霸道,对祥子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而祥子在她面前却十分胆怯。面对虎妞,祥子所有的挣扎,似乎只是和自己较劲,什么用也没有。在与虎妞的争执中,我一下子发现了祥子的许多性格弱点:懦弱,吃硬不吃软,不擅长辩驳,没有主见……

   祥子其实是很明白是非的,但这一重重的打击使他变得不想关注是非,在自己一筹莫展时,他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那时哪个底层劳动人民不是这样呢,自己的意志和理想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所消磨、打碎。

   不过,我总觉得祥子的命运也还是可以改变的。他可以逃到别处去的呀,可是他却只是固执地认为只有北平好,别处都不好,所以他不肯去。这使他更无法摆脱虎妞的束缚。

   可见,知识、眼界、勇气是多么重要。

   如果祥子知道除了北平,还有上海等其他大城市;如果他有眼界和勇气,愿意尝试走出去闯一闯,或许结局就不是这样了。他因为无知和懦弱,吃了不知多少亏。

   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有条件读万卷书,有条件行万里路,可一定要珍惜!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眼界,才能避免在遇到祥子一样的困境的时候,慌不择路或者无路可走!              


祥子也有尊严

文/徐玮卓

   本章中写到:虎妞与刘四爷发生了争执,因而导致虎妞和祥子搬离人和车厂。他们搬进了一个大杂院,他们的生计又要靠谁来维持呢?虎妞?几乎是不可能了吧!她只顾着吃和花,其他的什么也不想。那就只有靠祥子了啊!可是,娶了一个这样的媳妇,背上的负担恐怕会更沉重,又怎么实现自己的买车梦呢?

   当我在为祥子和虎妞未来的生活发愁的时候,虎妞却对祥子说,等钱花完就回去找刘四爷。这个主意,对于虎妞来说还真不错。因为这样一来,她便不再为生活费而担忧,还可以继续大手大脚地花钱享受。祥子呢,帮她和父亲打理车厂,完全为她所用。

   可是,祥子会放下自己的尊严去乞求一直看轻自己的刘四爷吗?即便祥子愿意,刘四爷真的会像虎妞所想那样轻易地收留她们吗?如果刘四爷还真的收留了祥子,祥子的生活会幸福吗?

   肯定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吧;肯定每天被颐指气使,如下人一样吧;没有地位、没有尊严的日子一定让他心里很不痛快吧!祥子啊,祥子,争点气吧!车夫也要有自己做人的尊严啊!

   还好,祥子拒绝了虎妞的提议,并坚定地表明态度。他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不愿意完全妥协于虎妞的掌控之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点早年间祥子的风采!

   祥子,保留住自己最后的那点尊严吧,没有尊严的日子,苟且活着又有何意义呢?我在内心暗暗地鼓励着祥子,为他加油!但同时,我又有些自我怀疑,开始暗暗担心起祥子的未来!

   给孩子们提供这样一个模板,孩子们就照着去做了。这些读后感都是我遴选出来的,孩子们自己写的,初一的小孩子已经很好了。我正在收集这些优秀的读后感,准备出一本书《与孩子共读名著》。

   (1)批生字词。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批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疑惑。学生在阅读时,肯定会有各种疑问产生,这些疑问可随手让学生写在空白处。这样,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4)批感悟。只要是学生动了心去阅读,就一定会有各种或深或浅的感悟和见解产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写作灵感。

   (5)批好词佳句。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为背诵提供条件。

   (6)批联想。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样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一种能力。

   如何做批注,也要指导,要教给孩子做什么批注,哪几类批注。我就曾领着孩子们批注过《水浒传》“林教头刺配沧州道”,这一回的批注效果很好,因此,教学到位十分重要。要管理、引导、示范、督查。

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除了做摘抄之外,他还疏理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23:24 , Processed in 0.1997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