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8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删帖实例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12-12 07: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10-1-3 0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新闻纸托起人文精神的太阳[zt]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当我们不得不以清醒的眼光关照我们处身的时代,我们无法不再次想起英国经典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为一个复杂的时代所下的断语。
  我们和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每一名在校大学生,所面对的时代,或许正是这样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代。最好或者最坏,成为一个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巨大困惑。
  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否认所面对的现实:经济主义的太阳正冉冉升起,普照世人为金钱而奋斗的背影,娱乐主义的翅膀正自由挥舞,鼓噪大众喧哗而骚动的内心。而人文主义——这一鼓舞并引领过全人类崛起的太阳,在此刻正日薄西山,光芒黯淡。
  时代在追逐金钱与财富,大众在追逐感官的廉价娱乐与短暂刺激。而使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文精神却被最大限度地冷落并逐渐遗忘。人文精神从未像现在这样被整个时代所忽略,作为报复,经济主义、娱乐主义的异化力量正在飞快地把丰富热情的人、真善美的人改造为冷冰冰的机器。从此,人类伦理的字典,将不再有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人与机器的不同。
  人在人文精神的真空中被异化为机器,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里所遭遇但并不自知的最大暗疾。身陷困境而不自知,是为悲剧。
  人文精神的整体式微,大学亦无法幸免。在当代中国众多的大学里,对科学的崇拜导致科学主义盛行,对就业的期待导致实用主义盛行,对娱乐的迷恋导致虚无主义盛行。而人文教育在大学的序位排列中却一退再退,人文传统、人文精神在大学校园里一失再失。大学已很难向社会提供“沉静、清洁、定力” 的精神力量,已很难承担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沉淀和传承的神圣任务,已很难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全人”。
  刻薄一点地说,作为民族高贵与尊严象征的大学正逐渐地沦落为一个个科学研究所、职业技术培训所和时尚娱乐产品倾销地。但这不是我们的国家、我们正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所期望的大学!不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工作者所期望建设的大学!更不是那些身处其中的学子所期望的大学!
  大学何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大学为社会培养“文理融通、人格完全、志向坚定、理想远大”的真正人才,而非被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所控制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学若想真正成其为大学,若想真正承担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重任,若想培养出为时代所急需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先使自身成为人文精神的养习场,必须尽快提升人文教育在大学里的序位,必须尽快加强人文教育和大学生人文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尽快为大学生“精神成人”“补钙”。
  让大学成为人文精神的养习场,成为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和培养人、造就人的园地,是一个已为党和国家及众多有识之士所要求、所倡导、所关注的系统工程。大学要想有效加强人文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除了自身必要的硬件建设之外,关键的前提是要通过积极主动整合各种人文精神资源,尽快矫正知识缺失、文化缺失、价值缺失、道德底线缺失的教育现状,以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大学通识教育开启大学生心智,开阔大学生境界,为学生的全面、理性的发展提供精神资源,使他们借助健康的精神力量尽快成长为健全的个人,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最大的力量。
  而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报*大学人文版》创刊的初衷,也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崇高使命。我们因大学人文精神的困境而诞生,我们将伴随大学人文精神的复兴而生长。抱一颗拳拳之心,我们愿与努力加强人文教育的中国大学共同奋斗,以我们的坚强担当为建设大学生精神家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传统、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量。我们愿与全国在校大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以我们的资源为开启大学生心智、开阔大学生视野提供一个窗口,为展示大学生才华、实现大学生价值提供一个平台。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与中国高校的每一名学子拥有同一份日历、同一种视野、同一种步伐、同一种心跳。
  我们将用洋溢青春气息的彩色新闻纸,为象牙塔里的每一名大学学子送去起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温暖阳光。
  我们将用色香味具全的人文知识大餐,为象牙塔里的每一名大学学子提供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滋养。
  我们还将用我们的爱心与双手,帮助象牙塔里的每一名大学学子顺利登上就业与创业之船,在社会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岁月悠长,我们将用一张新闻纸,托起大学人文精神的火热太阳!
3#
发表于 2010-2-2 0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4#
发表于 2010-3-28 09: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议网络公共舆论和舆论场把关

2009-03-07
作者:刘英翠  来源:《青年记者》


   ——以“崔真实自杀事件”为例  ● 刘英翠


  韩国影星崔真实走得很突然,关于谁是真凶,大家莫衷一是,但这起事件却在激起网民大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网络公共舆论的争鸣。其中一家网站上写到 ...

 ——以“崔真实自杀事件”为例
  ●  刘英翠
  韩国影星崔真实走得很突然,关于谁是真凶,大家莫衷一是,但这起事件却在激起网民大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网络公共舆论的争鸣。其中一家网站上写到:崔真实的死,让这个国家的网民看到,不负责的言论杀伤力有多大。网络公共舆论应当走向何方,舆论场把关何时才能形成体系、走向正轨?这些问题应该开始触动媒体研究者的内心。  
  网络公共舆论的“双刃剑”性质
  学者林恩全认为,网络公共舆论是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网络公共舆论即网络时代公共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其除了拥有自身的特性外还拥有着和公共舆论一样的“双刃剑”性质。
  网络公共舆论的“双刃剑”性质决定了其两面性的存在,论其民主以及好的一方面,其可以使网民的政治情感得到宣泄,政治愿望得到呼应,有时也可以促使舆论事件的水落石出或是舆论人物的沉冤昭雪;但论其暴力的一面,我们发现在Web2.0时代,由于大部分情况下网民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致使网民缺少了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约束,于是也就容易不自觉地产生暴力倾向。
  审视“崔真实自杀”事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网络暴力也正肆无忌惮地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触犯着道德底线。所有发表言论的网民都在不自觉中充当着“网络暴民”的角色,不过,这起网络公共舆论暴力事件却也让我们看到,网友在口诛笔伐崔真实时虽然都给各自冠以了道德的名义,却无情践踏着主人公的名誉权和隐私权。
  刘建明在《舆论传播》一书中说:“舆论人表达舆论意见时,往往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多数舆论主体是普通群众,他们虽然赞成某一种舆论立场,但让他们完整而深刻地表达这种舆论意见却是困难的。”鉴于此,只有从总体上提高网民的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网络公共舆论的表达才可能往好的一方面发展。
  Web2.0时代的舆论场把关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先生对舆论场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笔者将舆论场把关分为三个层次来谈:
  1.网站编辑的把关
  在Web2.0时代,网站编辑作为最重要的传统网络“把关人”,其原本垄断性的传播权力受到了削弱,只是依旧保留着对信息的修改和删除等一些权力。然而网络编辑这个把关人的地位却是不能颠覆的,就目前来看,网络编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把关:
  其一应以受众为本位,充分尊重受众的文化与价值观、心理需求与利益关系等;其二应进行有效的信息整合,使自己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主体作用;其三应该建立一整套的验证系统,以确定网络参与人员的身份,使用户与网络之间达成一种“信任关系”;其四应在尽量营造一种良好氛围的同时建立一种健康的网络伦理,如果必要可以限制某些网民的访问权或是进行系统封杀等。
  2.网民的自我把关
  其一需要网民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不盲从;其二论坛版主应自己承担起意见领袖、议程设置和引导舆论发展方向的责任;其三是提高网民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更多地掌握网络传播的技术;其四便是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网络素养教育工作者,使之胜任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尽可能在未来网民的成长起步阶段培养起他们的网络素养。
  3.网络法制把关
  网络法制把关是对网民和网络编辑把关的一种补充,从大环境上来说,网络法制制度虽然只是从外部给了网络一个安全的保证,但实际上起着最后一道强有力关卡的作用,使得社会各种传播活动不至于逾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其一需要与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联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些成文或是不成文的规定,从而使得各个互联网信息平台都可以畅通无阻;其二就是网络管理部门应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把关制度,为网站提供政策指导和行政监控;其三则是建设一系列的网络法制学校或是将网络法制课程纳入中小学和大学的必修课程。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网民的立场和态度变幻于网络自发或是编辑设置的议程之中,然而笔者认为只要网民、网络编辑和网络法制在舆论场上把好关,同时网民和公众做到为自己负责,为网络负责,为整个社会负责,那么Web2.0时代的网络空间将会变得善意而又沉稳。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1月中
5#
发表于 2010-3-28 09: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公共舆论场”重在疏导和规范


程贯与 刊发时间:2009-08-31  光明网-光明观察

  新一期《瞭望》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已达3.38亿”,“我国民间力量的快速成长,始终是与网络相辅相成的,并在网络上形成一个决策高层和传统媒体都关注,并产生互动的公共舆论场”,并将之与“传统舆论场”相对称之为“新兴舆论场”。   作为新兴的“公共舆论场”,从信息发布方式角度讲,与传统的广

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有质的区别,那就是前者的信息发布经过了审核,而网络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电台和记者,可以几乎为零的成本发布传播信息;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新兴的事物甚至可以因为“时髦和潮流”而更容易引起参与和关注的热情,何况目前来看,使用互联网的用户相对来讲是社会中上层或者有一定话语权的群体。既然是“公共舆论场”,古训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加强疏导和规范,扬长避短,方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疏导为先。有关专家采用“网上群体性事件”称呼今年以来持续升温的网络热点问题,称网络风险已成“新考”,的确,面对网络舆论冲击,地方政府陷入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滞后、被动也一直是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两大顽症,惯性思维使很多政府部门还是去捂、盖、删,曾任新闻媒体记者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的理论是:“一壶烧开的水,如果你还使劲地捂盖子,最后只能是将壶底烧坏,当你一揭开盖子,水汽就出来,正如沸腾的民意,再热也都会慢慢随风消散”,你认为呢?   管理为重。大多数网民在网上传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极易受到‘匿名身份’的‘网络非理性’左右,易产生非理性的判断和情绪,有人质疑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代表社会民意也在情理之中,平息这类极易被放大的事件,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更容易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最终降低的是社会的效益;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致使有些信息发布对真实性不加以考证或者干脆不负责任,网络披露的信息有些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而这在西方社会是很少见的,构建诚信、公正、客观的网络环境就成为必须。   建设为本。网络已经改变也必将更加深刻地改变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面对网络舆论的风生水起,惟有怀着一份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感激,重视“草根力量”的强大力量,网上网下互动才是标本兼治之策。发挥网上“意见领袖”的作用,发布有深度、客观全面的信息,及时沟通采纳其好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有关网络监督信息;加强网络管理立法,从制度、法律层面引导“网络生活”;政府落实信息公开方面的要求,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机制,官员熟悉网络舆论的规律,解决民众诉求。   理性的网民必然催生成熟的政府,或许,网络就是催生中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源泉。
6#
发表于 2010-3-28 09: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风险已成“新考”
网络已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受访专家指出,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越大。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政府舆论监管部门应主动关注网络舆论的动态,研究网络舆论特点,对某个负面信息反映了哪个阶层的呼声、会不会迅速传播、是否会引发一场危机等进行评估”,齐善鸿教授提醒说,“对于哪些情况下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要做到心中有数,争取做到把工作重心,由被动应付转移到主动化解上。”
“遇到网络群体性事件,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回应,迅速澄清事件真相,稳定网民情绪”,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龚维斌教授认为,“可利用领导信箱、领导博客等手段,或请政府官员、专家以及当事人进行网络访谈,对网民表达的意见作出及时解答,正确引导网上舆论。”
“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并非虚拟,而是现实的,通过法律对网络以及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杜立元律师建议,“目前我国网络立法已有了原则性或指导性的规定,但仍应建立并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体系,对语言暴力,散布色情、虚假信息等网络不良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对网民产生良好的行为引导性和后果预见性。还应注意强化对网络运营商监管责任的规定,使其更好地履行网络监管职责。”
在网络立法方面,国外有些做法值得借鉴。例如,1996年9月,英国颁布了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3R”分别代表分级认定、举报告发、承担责任。1996年7月,新加坡宣布对互联网络实行管制,并实施分类许可证制度。澳大利亚对网络内容的监管是先从地方政府推行,西奥省于1995年通过《检查法案》,直接规定业者对网络传播的内容负责。该国议会于1999年6月通过《广播服务(网络服务)修正案》,对互联网上的内容监管作出规范。
“作为网络警察或政府网络管理机构,要有公开的标志,如果网络出现有害信息,应及时公开地提醒公众,对散布不良信息的网民,要公开依法处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学院杨钟红副教授认为,“对网络管理要防患于未然,这比事后追责更具效果与善意。”
受访专家认为,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技巧与策略已成为热门学问,“但归根结底,唯有怀着一份对民意的尊重和感激,具有应对危机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7#
发表于 2010-3-28 09: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媒体提升生活质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共享资源实现双赢
    何加正(人民网总裁):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确实让传统媒体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和压力。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兴媒体的各方面挑战,包括内容、传播方式、经营收入、用户等等。虽然形势很严峻,但传统媒体也不是无所作为。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竞争最根本的层面是在用户上。对现有用户的维护和对未来用户的争夺,具体的挑战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体受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二是网民阅读习惯的改变;三是对未来用户市场的担忧。     同时,我们看到,全球新媒体用户的绝对数量是低于传统媒体用户的;虽然用户的阅读习惯在改变,转移到了网络媒体浏览新闻,但是,他们浏览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重要的内容都是由传统媒体发布的;在未来用户的争取上,传统媒体并没有完全失去主动权。     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正值中国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发端之际,也是网络新技术在中国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时期。作为传统媒体的人民日报,在这个时候也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技术、资金、人员都有比较大的困难的情况下,创办了人民日报网络版。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的认识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浅尝辄止到深度参与,从部分集纳到全面认可的变化过程。变化的结果是传统媒体利用各自搭建的网络平台创新开拓。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技术互动融合的深入,我们认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将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和预期是基于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特性的认识所得出的结论。网络媒体的平台特征使其天然具有吸引巨量用户的优势,传统媒体的品牌资源、专业队伍和阅读新闻的能力使其拥有了内容优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融合实际就意味着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既占据了价值链的上游即内容,又同时拥有中间环节和下游即网络平台和用户,因此,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不应该站在彼此的对立面,也不是竞争博弈的关系,而应该充分地合作,开放共享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最终实现双赢。     当然,要实现双赢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在新技术的框架下发挥出网络媒体的平台和用户优势,发挥出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研究网络媒体的运行规律和传统媒体的运用规律,并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     继续增强媒体领域合作     谭腾(缅甸宣传部新闻与公共关系司司长):缅甸宣传部确立了三个目标:促进教育,通达民情,给人们提供娱乐。缅甸电视台也就是我们的电视台和电视四台正在良好地运行。MITV3台已经改名为缅甸国际台,这是在2010年3月底进行的。所以,在世界各国都可以看到缅甸国际电视台的节目。     《缅甸之光》创建于1914年的仰光,它及时报道新闻,记者在全国范围内采编、拍摄图片,发表在这份报纸上。缅甸人民非常喜欢《缅甸之光》这份报纸,国际重大新闻、政治和社会新闻都可以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我们的国际新闻局在这方面提供了帮助。《缅甸新光报》也是一份英文报纸,它方便了游客,地方的新闻、国家发展、文件、天气预报、有关的文章、专题报道,每天的电视节目单,在上面都有涉及,特别是国际新闻。此外,也有很多的私人出版公司印刷出版的文学月刊杂志,包括《鲜花新闻报》、《缅甸时报》、《七天新闻》等,现在我们一共有100多份这样的期刊,这些新闻期刊都提供网站的新闻版本供大众阅读。国际新闻依靠国际报纸和互联网新闻。     我们的宣传部也提供了相关的帮助,帮助这些新闻机构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在新闻和信息领域,东盟国家正在进行合作,中国和东盟也在进行合作。发达国家需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媒体,我们可以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进行合作,比如说更好地利用信息加强交流以及在新闻媒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交流。制作和拍摄、教育,提供制作课程的培训,培训富有技能和合格的人才加强能力建设。     通过合作,东盟和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成为受益者,本地区的民众之间可以进一步加强彼此关系和相互了解,双方可以交流信息和新闻,中国和东盟可以进入广大的亚洲市场,中国媒体可以利用东盟的市场和人力资源、中国的技术和投资,可以帮助东盟国家的媒体来实现发展。缅甸希望与中国和东盟国家进行合作,我们在以往也进行过有益的合作,我们赞赏中国的发展,我们希望中国能够与缅甸的媒体进行合作,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帮助。     用好媒体促进政府工作     伊布拉希姆·拉曼(马来西亚新闻、通讯、艺术与文化部新闻分析和管理司副司长):马来西亚媒体在过去10年间的发展呈几何数上升。新闻网站在马来西亚数量正在逐步上升,目前我们有45家在线新闻网站,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报道,这还不包括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博客。马来西亚新闻机构都有自己的网站,每月可以轻松达到9000万的点击量,所以新闻机构本身并不出版报纸,网站是一个有效的发布信息的平台,它的信息和新闻定期更新,不仅对海外的马来西亚人有帮助,而且对于希望在马来西亚发展的外国人特别有帮助。这个网站正在成为公共新闻行业的发展信息中心。     我们利用互联网,使我们的主流报纸进一步关注其各自的网站建设,希望公众传播新闻方面继续在行业领跑。我们努力地执行高速的宽带,就是HSBB。实际上我在今天发言的时候,我们的总理正在开始这样一个计划,使50%的人民都可以在今年年底通过宽带上网。     马来西亚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是我们总理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大家都有机会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总理要让大家知道,要考虑到人民的期望。     2008年我们又进行了大选,确实让大家感觉到要更多地从博客上读新闻。网上的一些猜测、一些谣言,可以使大选倾向出现波动,这也是我们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基本不同。传统媒体经常强调事实真相要搞清楚,新媒体经常不那么严格,他们一得到新闻信息就会马上进行发表,不太重视考虑信息的来源。对网络这个门户来说,有时候不太考虑新闻的真相。     我们的技术在继续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继续合作,使我们与世界同步。马来西亚希望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当中进行合作,以及与中国和东盟国家进行这样的合作。我们马来西亚现在希望在这方面进行信息方面的交流,特别是和本地区的国家新闻机构,包括人力、培训等。我们互相知道得越多,我们就更加相互理解,我们也能够更加喜欢对方。   用好媒体提高竞争力     阿瑞·桑托索(印度尼西亚通信与信息部数据中心主任):世界存在一种趋势,特别是自1994年以来,现在越来越快地发展通信和信息技术(ICT),也更加电子化,ICT的作用就是使所有生产的环节和所有人类生活的方面,都要不同程度地使用技术。在商业方面,它可以增加生产,同时,可以更有效益,对政府来说,也可以使公众服务更加良好,增加透明度,而且加强民主管制。同时,还可以加强社区的能力,大家更好地接触信息,以及更加容易地进行教育,特别是还能够增加整个社区全方位的质量,而且使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加强。     社区接触点CAP是我们重要的项目,现在CAP正在全方位地进行,能够在社团和各个地区进行,这样使他们更好地接触各方面的信息。通过CAP,我们的人民才可以有机会更好地受教育,更健康,以及有机会与其他方面进行合作,来共同提高生活质量。     这个CAP项目同时可以由政府来继续加强,也可以向公众传播这方面的信息,使我们的国家进行更加有效的、更透明的、更民主的管理。同时,CAP还可以使各个社区的人们相互进行交流、互动,给各个不同的地区提供机会,有更好的商业渠道。     总的来说,CAP有下面几种服务:比如电话、BBS、电子邮件、因特网、信息交流,还有教育技能等。通过CAP,我们可以得到机会和知识,加强我们的贸易行为,而且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公众卫生方面的教育,同时在食物营养方面加强,这样逐渐地使一些贫穷的地区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印度尼西亚正在进行这方面工作。这样可以让城乡的差距缩小,也可以更有效、更及时、准确地得到信息。所以,印度尼西亚人民希望有平等地获取信息的机会,能够有更平等的商业机会,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各方面的障碍。另外其他的一些政府工作,也可以通过CAP完成。获取的信息可以直接或者独立地进入其他媒体,比如电视、广播、因特网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是比较鲜活的,同时可以和我们的政府部门进行互动。目前的一些设施也可以升级,比如说一些电视的监控器,使普通人更好地使用因特网,同时可以更快地得到各方面的信息。
8#
发表于 2010-3-28 09: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9#
发表于 2010-9-28 18: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正警告;

      本站为非营利的公益网站,禁止广告帖。

    用户注册 IP: 222.87.120.120 - - 贵州省六盘水市 - 电信猖狂发布涉黄信息,本站不欢迎来访。

      禁言。
      保存网上地址,拟报案。。。。。。。。
10#
发表于 2010-10-6 0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18:55 , Processed in 0.1223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