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避免词语污染和概念紊乱——《概念的文化史》导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8 00: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避免词语污染和概念紊乱——《概念的文化史》导言
——《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与“经济”为例》导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文化创造物。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人类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文化进程中形成的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要素,其中词汇的意义尤具历史延展性和运动性。离开词的表达,概念只是没有定型的、模糊不清的混沌物。概念的词化是思维的前提,是人类进入自觉的意义世界的必备条件。意义的形成与演化,是通过概念的词化实现的。将词汇置于历史的、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考索辨析,可以获得一种文化史的认知。
  概念的演变是人类思想更革的表征,反映了知识总量的扩大、思想的迁衍与深化。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与思想、语言与概念的更革。由于汉字的多义性,汉字词往往可以在同一词形下推衍出多种含义,故以汉语古典词对译西方概念,常发生引申和变义,这正是新语创制的可能与必需。然而,由于概念的古今转换、中外对接牵涉文化的时代性进步与民族性因革两大往往并不总是互洽的过程,情形错综复杂,概念与指称之间的误植时有发生。如果以汉字词对译外来概念,既与汉语词古典义完全脱钩,甚至与原有意义方向悖反,亦与对译的外来词的含义相去甚远,又无法通过改变构词法从原词形推导出新的词义来,其“新义”全然是外在强加上去的。这种对译,便会因“名实错位”导致“概念误植”。“经济”和“封建”即其典型例证。
  对同一概念取得一致认识,是人际思想交流的前提。概念误植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直达广大的思想文化层面。生生不已的汉字文化,既不固守语文的民族本位,拒斥外来概念的良法美意;也决不截断文化渊源,任由外邦行使“符号霸权”;更不应自乱阵脚,任凭某些概念误植。对译中发生名实错位,均有其历史、社会及文化的原因。考察这些原因,追查其误植的弊害,或有助于亡羊补牢,找寻补正办法;或可为今后的新语创制寻觅正途,防止不确切新名的再度出现与滥用。误植概念如果获得学术因素或非学术因素的推助,口耳相传,流衍广远,久而久之,变为约定俗成的语文,便难以改变。误植概念若危害有限(如“经济”),姑妄言之,权且用之;若危害甚剧(如“封建”),则须设法更正,以另名取代之。
  词语、概念的规范化、精确化、纯洁化,避免被污染、陷入紊乱和退化,是弘扬文化传统、收揽异域英华、确保文化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项工作。此项工作的致力处有二:其一,词语古典义的追溯和近代义的梳理并重,寻觅汉字文化的演化轨迹,以知新名发生有自、变异所据;其二,开放门户,博观外来概念与汉语本有概念的联系性和差异性,考究新名在内外交会、中西涵化过程中的生成机制。(作者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冯天瑜著《概念的文化史:以“封建”与“经济”为例》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0:49 , Processed in 0.1133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