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忧思与存在之维——读《自我的回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9 09: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忧思与存在之维——读《自我的回归》
《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曹永国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55.00元
  大学是人类理想所寄之地,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然而,今日之大学和大学教师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祛魅的现代性下,大学教师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遵循着职业生活的工具理性和功利化要求。在诸多批评家眼里,大学颓废了,甚至堕落了。大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受到了普遍性的焦虑、不安、虚无、忧烦。
  曹永国教授的新著《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以下简称《自我的回归》)鲜明表达了对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忧思,以及对大学教师本真性存在方式的复魅倾向,较为详细地揭示和论证了当代大学教师自我认同观的异化及特征。在作者看来,这种异化表明大学教师已经不再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精神群体。社会上的各种观念,特别是关于成功的观念已经深入大学教师心灵,使他们难以拒绝或抵抗。不少大学校园像一个忙碌而高效的超级市场,到处都能听到各种兜售叫卖声,奉行着“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的信条;不少大学教师成为思想家笔下的“我们的学者”“最后之人”“空心人”;“不但不能使人专注于持久的思考,反而养成了日益深陷的‘普遍的市侩主义和漫延的媚俗主义’的恶风俗气”。形形色色的外在化和功利性认同,形成了对自我生命真正意义的遮蔽。这的确令人担忧,因为随之而来便是精神性的虚无——无意义感、理想的坍塌、批判意识的委顿,以及对终极价值的放逐。作者描述了诸多让我们担忧的问题——“自我失却了稳固的或确定性的根基,失却了意义的向度”,自我认同瓦解了大学对终极关怀、超越性价值、永恒信念的想象。书中频繁出现的“终极理想”“崇高精神”“必要幻象”“超越性存在”等概念,在这个解构本质、流行多元、放逐理想、崇尚物性的时代境遇下,作者将之自嘲为一种“不合时宜”的逆向逻辑。
  《自我的回归》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通过对大学教师行为的三种面向——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之演变进行历史剖析,勾勒出了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内在逻辑;试图让读者在大学教师行为的历史演变中认清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存在意蕴,使读者去思考大学教师自我认同之真义。不同于一些“就现实而论现实”与“就历史而论历史”的研究,作者所采取的“层层盘剥”式的研究和思考方式,既体现出教育哲学研究的深度与厚重,又体现出对这一普遍性议题急迫的现实关怀。
  作者坚持将学术研究作为大学教师精神性观照的自觉实践,将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放置在大学教师存在之整体意义下去考量,从而使得全书呈现出较为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如作者对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分析是存在论意义上的,而非具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方法和技巧。又如作者坚持大学教师自我认同走向了意义性、超越性谋划,并认为这种谋划指向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交往世界中的意义,一个是自我世界的意义。前者是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的自我,后者是作为一个终极性存在的自我。作者坚持“大学教师是一种宣誓和无条件的责任”,所追求的是一种具有完整性、理想性和本真性的教师形象。在这里,信念、希望、盼望、热爱都获得了实现的价值。
  该书着眼于古典智慧的现代转换,以“本真存在”“终极价值”“崇高品格”为理论参照,揭示了大学教师生存异化、自我沉沦的“常人化”机制。但作者并非是要释放一种忧患性的感伤情愫,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宏大的精神视野和学术研究的理论担当。作者立足于现实,却又努力从现实中发现过去之思想,并融入未来之追求。以古观今、观今鉴古,在“古今之争”中展现了大学教师自我认同之宽厚。作者对古典传统采取了浓墨重彩的叙事方式,但并未泥古,陷入尼采所言的“恶性的历史狂热症”。古典传统似乎“不合时宜”,甚至与我们的时代相悖,但面向未来,为了人类未来,古典传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种行动的力量。《自我的回归》在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存在性谋划中亦给出了一些自我祛蔽、自我提升的实践方略,作者称之为“自我认同发展的阶梯”,显示了教育学研究的实践责任和“形塑”特征。
  不忘初心,回归初心。《自我的回归》充分体现了大学教师回归初心的自我筹划之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深思,亦值得我们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04:52 , Processed in 0.6028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