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望罗哲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8 09:4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望罗哲文
  罗哲文(1924-2012)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文物保护专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作为当代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罗哲文先生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为我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古建筑的保护理论和实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城保护、世界遗产申报与保护、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工作贡献了智慧与学识,对其后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哲文与佛光寺
  今天,我们回望文物保护事业薪火相传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佛光寺。作为在中国建筑史学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古建筑,佛光寺的学术研究史不仅经历了战乱洗礼,也将梁思成、罗哲文两位建筑史学大家与更多后继的学者们联系在一起。
  1937年7月,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一行人来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当时,梁思成对板门的年代提出了疑问:“其造门之制,为现存实例所未见……门部结构恐为明以后物,其结构法是否按最初原形,则待考也。”
  就在当年的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动荡的时局使得四人没能在佛光寺做更多停留。在战火纷飞中,这座“古建第一瑰宝”的存亡一直牵动着梁思成的思绪。27年后的1964年7月,罗哲文和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孟繁兴一起前往佛光寺,被雨水阻于寺内数日,于是对东大殿进行了更为仔细的观察。这场意料之外的甘霖,却给佛光寺的研究带来了重要的新发现。
  他们又发现了什么——
  证明唐代始建原物的题记
  在这次考察中,罗哲文在板门背后发现了大量题记:“题记的位置在大殿大门的背后和大门门颊(即门框立枋)之上,均系墨笔题的。由于字迹不整齐,加之千余年来的灰尘蒙盖,很难识别。他和孟繁兴同志借手电筒和马灯的光线寻找,经过3天的工夫,终于找出了唐咸通七年、咸通八年、乾符五年各一处,五代天祐十八年二处,同光三年一处,金天德五年、泰和四年各一处,未题年月的唐、五代、金以及明、清题记数十处。”
  这些题记中以唐咸通七年(公元867年)为最早,仅为大殿始建之后9年,所以推断东大殿现存的板门是唐代始建时的原物。
  他们又发现了什么——
  唐代始建原物壁画
  在此次调查中,罗哲文又发现了位于明间主佛台须弥座束腰上的壁画,并指出:“壁画的年代问题,我认为是与大殿建筑同时的,理由是:第一,从壁画残破处的画地、灰皮、泥层等结构看,都是未经重装、重绘过的。第二,从画的用色, 笔法等风格看也与唐代相同。”
  之后的研究通过对束腰壁画内的麦秸进行碳14测年分析,进一步印证了其确为佛光寺唐代始建时期遗存。这幅壁画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罕见的早期实物。由于其所处位置狭窄阴暗,不为人所注意,因此未被重装;而佛座背后两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砌了土墙封闭起来,不见阳光,因此发现时仍色彩如新。
  罗哲文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贡献
  罗哲文一生都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并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参与国家保护政策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后,罗哲文进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工作,随后为全国文物摸底调查提供了具体而详细的普查方法,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保护文物古迹打下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规的制定,起草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初稿,参与审定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指导全国各地文物部门做好“四有”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古建筑遭受自然与人为破坏,他著文疾呼保护古建筑的积极意义,希望加大对文物建筑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罗哲文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所撰写的古建筑保护文章,不仅在当时对新中国文物古建筑保护事业具有某种关键性的指导意义,有些已成为中国文物古建筑保护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原则。
  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并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罗哲文参与、组织和审定了一系列重大的古建筑维修工程,如勘察维修雁北文物、保护北海团城、迁建清音阁、修缮赵州桥、搬迁永乐宫等。20世纪90年代后,他以专家身份,通过策划、考察、评审的方式为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西藏文物保护三大工程、长城保护、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保护工程、汶川地震文物抢救工程等全国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提供指导。
  罗哲文在大量实践工作中取得了宝贵经验,并积极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逐渐成为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和研究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他在70余年的文保工作实践中努力寻找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内在规律和措施方法,探讨东方木结构建筑保护的独特性,逐渐形成了他的“中国特色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思想。
  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在单士元、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等先生的积极推动下,1981年12月28日,“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1982年2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在继承梁思成关于北京城整体建设规划思想的同时,罗哲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涵与理论。他逐进式提出名城保护“三个阶段论”、中国特色的名城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四有”(有形、有神、有声、有韵)等理论,形成名城发展观精准的价值定位。
  保护长城与推动创建长城学
  在梁思成夫妇的嘱托下,自1947年起罗哲文便开始对长城进行勘查、研究、保护与修复。他致力基于史料及实地勘测的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关长城的论述、论文、调查报告、诗词、随笔和序跋,编写了中国第一部长城专著《万里长城居庸关·八达岭》,并在2003年以79岁高龄穿越罗布泊,亲身考证“新疆境内也有长城,汉长城由玉门关西延至盐泽(罗布泊)地区”的论断。
  作为新中国最早勘察、保护和研究长城的著名学者,罗哲文率先提出长城学的概念,并从科学性质和社会功能两方面,对长城的兴建和止建、修筑及功用等进行深入研究。他建立了中国长城学会并对各地长城研究组织给予大力支持,使长城学在创建之初迅速成为一门显学,为从事长城学研究的后学们拓展了更加广阔深入的领域,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倡议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1985年,侯仁之、阳含煕、郑孝燮、罗哲文4位先生提出政协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开启世界遗产的申报和保护之路。
  罗哲文亲自参与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对申报项目亲自把关。在申遗过程中,他强调形成中国特色遗产观,主张保护和利用并举,提出科学定位申遗的建言,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在申报世界遗产中出现盲动性的症结——将申报世界遗产单纯当作拉动地方旅游经济收入的手段进行批判。在推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他始终认为保护比申遗更为重要,遗产保护不能背离群众利益,在体现运河文化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让运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得更好才是申遗的终极目标。
  培养文物古建和各领域人才
  梁思成先生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对文保事业信念的传承也深刻地影响了罗哲文,这位见证了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从无到有的古建泰斗也曾坦言“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除将毕生学识都用到对文物古建的保护与研究上之外,他也将培养文物古建保护人才为己任。每到一地考察,他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相关工作者;借学术交流和考察之机,在国外传播学术思想和教授营造技艺,将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评价道,“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清源文化遗产团队
  链 接
  佛光寺位于山西五台山台外南麓。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
  由于东大殿内保存有唐代木构、唐代墨书题记、唐代塑像、唐代壁画。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佛光寺作为五台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14:57 , Processed in 1.0242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