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语文不能脱离应用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18 11:4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学语文不能脱离应用性

作者:王春华 



  目前,针对大学语文如何开设的问题,存在许多争议。这些争议大多因袭了中学语文的理论困扰,人们普遍担心大学语文会变成“中四语文”。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高教司文件指出:“大学语文是大学层面上的母语教育。”比起中学语文来,它本质上仍然属于母语教育,而且是中学母语教育的自然延伸,应用性仍然是它的本性,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虽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言语作品的阅读,能增长一定的文化知识,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获得一定的文艺审美意识,但这不代表大学语文就是一般的文化教育课、人文或审美教育课。因为,大学语文不论如何超越,都不能超越母语教育的定位,不能脱离它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不能忽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有人讳言大学语文带有为中学语文“补课”的性质,这也是没有必要的。虽然学生在中小学接受了多年语文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和其他观念的干扰,他们的语文能力并没有达到社会通用的水平。事实表明,许多学生说话时词不达意,写作时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特别不善于写工作中常见的应用文。这种现状正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的重要原因。大学语文的一个很现实的任务,就是补救学生语文通用能力的不足,这是由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决定的。脱离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缺乏应用性不仅不是语文工具的本性,也不是语文学科的本性,所以,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必须注重应用性。大学语文教材应当是适用于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训练的教材,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读、说、写的训练,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通用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样才能赋予大学语文长盛不衰的内在活力。
  大学语文开设成某种不着边际的课程,总是不受欢迎的,也不可能有成效。当然,大学语文并非中学语文的简单重复。作为大学层面上的母语教育,大学语文既要延续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巩固和深化学生的通用语文能力;又要高于中学语文,即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大学所培养的都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毕业以后将要担负社会某一方面的专业工作。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显然有着自己的特殊要求。例如,法律专业人员所起草的法律文书,与普通工人、农民起草的法律文书相比,在行文的规范性、语言的精确性等方面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外贸专业人员所写的经济文书,更应该达到国际同行所要求的水平。除此之外,专业人员还要从事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其研究过程和成果的表达都需要较高的语文能力。而专业水准的语文能力不可能自然形成,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以往森严的学科分工,恰恰无视这种专业方向上的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专业人员语文能力的不足,严重地影响了他们专业能力的发挥。因此,在大学开设语文课,正为提升大学生专业语文能力提供了平台。看不到这一点,就看不到大学层面母语教育的发展方向。
  (选自《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应用性》,载《课程与教材》2009年第8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0:19 , Processed in 0.0844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