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变下乡“视教”为“试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 14:2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变下乡“视教”为“试教”
中国教育报作者:连文华

  作为基层教研员,每学期,都要到辖区的农村学校听课,一般称之为下乡“视教”。可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观不大,有的依旧是“涛声依旧”,教研员难免会抱怨乡下有些教师不求上进。因为教研室已组织新课程培训多次,而对新课程理念如何运用到实践层面上,他们还是没有新招,课堂教学还是墨守成规。这样一来,听课的热情消减。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下乡指导更具实效性,让乡下教师感受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我们教研员调整工作思路,由下乡“视教”改为下乡“试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开学前,教研员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用新理念设计好一些教案,到学校与教师同台上课,并将原来的下乡赶集式的“视教”,改为安营扎寨式的下乡“试教”,与学校教师“五同”——同备课、同说课、同上课、同研课、同反思。下乡“试教”实施两年以来,引发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其一,由原来教研室与学校、教研员与教师“两张皮现象”到现在成为一个“教研共同体”。原先教研室与学校在课改中的相互责难,教研员与教师也相互埋怨。教研员来到学校,有的校长不以为然,教师对教研员过于理性的教学点评也是心生怨气。这样一来,下乡“视教”往往成了一种形式和应付,效果不佳。
  现在,教研员通过亲历课堂“试教”,对乡下学校、学生的情况有了亲身体验,对乡下教师的工作艰辛有了认同,对乡下课堂的实际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了与教师交流的共同话题和众多的切入点。目前,教研室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教研员的电子邮箱也是“川流不息”,教研员在下乡“试教”的过程中和教师产生了共同的研究专题或课题。陈清明同志通过此次活动,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确立了“南康市农村学校‘四线三课型’校本教研”课题,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84个校本教研项目建设基地之一;教研员罗老师从乡下的课堂反映出来的问题,联合十多个乡中学在物理学科上进行“说题教学法”研究,取得良好成效……现在,面对农村课改,我们教研室和学校、教研员和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教研共同体”,教研员的行为为教师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教师们也让教研员提升了对农村学校教学的研究水平。
  其二,教研主体得到了正位。以前教师总以为教研是教研员的事,现在通过与教研员的接触与相处,农村学校教师撩开了教研的“神秘面纱”,纠正了对教研的偏颇认识,他们由等、观、望到现在的自主研究,在教学工作中研究自己的问题,在问题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两年来,我们参与国家级课题12个,省级课题74个,设地市级课题101个,本市级课题41个,学校的专题研究126个,一个“校校有课题,人人在研究”的教研良好态势已经形成,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其三,由教研员的下乡试教,引出了南康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片区、中心校、村小的三级巡回送教下乡制度的诞生,运作下来后,澄清了农村教师对课改的模糊认识。各中心校和片区又根据课改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教学论坛、同课异构擂台赛课等活动,产生了让我们教研室意想不到的效益。
2#
发表于 2009-1-22 07:57:2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倡议好,教研员本人一定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如果能去掉走马观花的“视教”,亲自为第一线的教师“试教”,那肯定不亚于召开了一次教学研究会,因为很多的新知识、新观点教研员是第一个知道的,因此他们的“试教”必定比“视教”的效果要好很多,但愿此风能盛行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1:18 , Processed in 0.100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