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3|回复: 0

文学艺术与历史的牵手——《文学社群与文学关系论》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 1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艺术与历史的牵手——《文学社群与文学关系论》读后

张鸣

《文学社群与文学关系论》 张涛 著 人民文学出版
  张涛的新著《文学社群与文学关系论》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特为其贺。明清之际党争于文学影响甚烈,但细观之即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学家颇喜结社,从而深刻影响了文学风气、文学思潮以及文学流派的地域分布。明清之际文学艺术的繁荣与优秀作家作品的出现,皆受此影响。张涛即以文学社群为研究对象,以上下两编为纲,从社群形态、文人思想心态、文风思潮、流派构建、诗文创作、媒介性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社群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厘清了社群组织的历史意义与文学发展的存在关系。
  新著上编“组织形态论”与下编“文学关系论”两大主体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张涛从文人结社视角切入文学研究,对社群与文学之关系考察缜密,得到老师们的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叶君远教授言:“深入剖析了过去相对忽略的文人结社与文学的关系,对明末清初文学社团组织与结构论述清晰、全面、完整,基本材料有新的发掘和梳理,逻辑严谨,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之后,张涛继续读书,充实资料,增补完善,以50万言煌著开花结果,为其寒窗磨剑、砥砺精品所感,因言之为其勉。
  张涛翻阅大量文献,在充分占有资料基础上,对此前相对忽略或语焉不详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提出很有启发性的见解,将文学社群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如明末文社兴盛源于经济发展,这是经济发展促进文学繁荣的必然规律,张涛则更进一步,指出文社兴盛实与科举制相关。这就为文社兴盛给出了更令人信服的解释。就经济因素而言,新著也有新的发现,由此出发,张涛对社群联盟式组织方式、文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文人思想心态的书写便落到了实处,文社形成文人群体归属感和共同的创作倾向等,都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我在论文评议书中就曾言之曰:“资料非常丰富,观点平实而有见地,考证细致,论证充分,学风严谨。”新著所论明末清初文学地域流派形成的社群因素,以及附录部分社群宗旨、社群文学流变等,对于明清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涛还做了细致的实证工作,从纷繁的历史文献中,梳理出大量第一手材料,为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材料的开掘和问题的探讨上都有许多创新和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明末清初众多文学社群做了细致的考证和描述,使纷繁复杂的文人结社现象得到了全面清晰的呈现。通过详细的考证,进一步证明了文社起于科举说的观点,并考证了文社在明代最初兴起到繁荣鼎盛于八股文形式定型成熟的关系。以复社联盟为范例,通过大量材料还原历史场景,考察文人结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分析了社群文人尊经复古思潮对文学的影响,指出了晚明文学思想转向复古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揭示了明末文学复古思潮重新盛行的一种历史语境。考察了明末清初文学社群对地域文学流派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此期文学地域格局与社群活动之间的关系。
  入清后社群于文学影响研究相对薄弱,张涛的博士论文亦未言之,新著增补三章作为主体内容。其中“清初文学社群分化”章节论述社群联盟分化及甲申事变后社盟诸子的人生取向,这直接关系到清初文学样态的形成;“科举文社在清初的继续及其文坛影响”章节对侯方域雪苑社后期文学活动、江南文学社群在清初发展以及对清初文学影响等方面作了深入论述,指出清初文学因社盟运作而表现出“自我规避性”这一新的文学论断;“清初社盟文人的人生取向与文学的多样化呈现”章节则从文人结社视角重构清初文坛新格局:仕清为官与清初文学新秀的培养;隐居山林田间与清初文学之真性情;抗清运动与文学作品中的壮志情怀;结社活动与清初遗民情结;潜心学术与经世致用之文的形成等。新增内容与全书形成连贯整体,为文学史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文学叙事亦良多补正,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些观点还被《新华文摘》转载介绍。
  此外,论文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见解,如第七章第一节以新发掘的材料证明了应社成立的时间,纠正了前人的一些模糊认识,第十二章第三节把《五人墓碑记》与八股文格式做了仔细的比对,以具体例证说明时文对古文写作的影响,很有说服力。作者掌握了大量的文献材料,对研究现状也有全面了解,在史料的处理和使用上都体现了良好的学术训练,文后几个附录证明作者的前期工作十分扎实而全面。
  文人结社为中国历史进程中一独特文化景观,对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很值得从文学角度作一次深入解剖。张涛即以之考察文学社群组织活动方式及文人群体思想心态等问题,进而探讨文人结社对明末清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文学之影响。这一研究不仅拓展了明末清初文学社群研究空间,也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著在对社群历史文化意义阐释基础上对社群进行文学观照,既有单社群成员文学创作解析,又有社群文学的立体考察,这就使得文人结社更贴近了它的文学意义,无疑推进了社群文学研究的进程。
  (作者:张鸣,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7:38 , Processed in 0.1518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