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应台:乡村孩子的两节作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3 11:2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龙应台:乡村孩子的两节作文课
▲龙应台在作文课上给孩子们放了“旅鼠集体自杀”的短片,然后问学生,接下来的论说文,题目应该是什么?孩子们回答:盲从是不对的。(台湾《天下杂志》供图)
一个月前,台湾著名作家、学者龙应台在台湾屏东的潮州镇给12岁的孩子上了一堂作文课。35名来自三个乡村学校的六年级生和他们的校长和老师加入了3个小时的语文游戏。
这堂语文课后,她说,虽然教育上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但“就创造力本身而言,其实没有城乡的差距,老师本身的创意有多少,决定了孩子的创意有多少”。
本文改编自南方周末记者夏辰与龙应台的对话,原载于微信公号“南方周末”。
文|龙应台
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企业家柯文昌要回馈他出生的乡下——屏东潮州,乘着这个契机,我就说我要送你一个礼,而礼物就是我到乡下的小学来上一堂作文课。
因为少子化,屏东潮州的这三个小学,每个学校总共大概不到50人。所以三个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全部放在一起,只有三十个,再加上几个对作文特别有兴趣的五年级孩子,总共我要给35个孩子上作文课。
为了备这堂三个小时的课所花的时间,超过我给3000个博士生演讲准备的时间。首先,我请三个学校把六年级的语文课本找来。台湾现在教科书不是统一的,三个学校有不同版本。我先了解现在的语文课内容。然后,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本子寄来,我要看看孩子们写些什么题目,认多少字,表达能力在哪里。第三件事情,我请人去把1964年,我自己12岁时的语文课本找回来。
我发现现在的六年级语文课本编得还蛮好的,很活泼,也不浮浅。比如有一堂课,是在讲物理学,但是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去讲。也有讲家庭关系,讲大自然的,相当活泼。
决定相信和不相信之前
用什么方法可以跟12岁的人沟通呢?首先就是不“矮化”他们。我非常不喜欢东方文化里传统的大人“俯瞰”孩子的视角。
我在作文课上给孩子们放了一段“旅鼠集体自杀”的短片,这部迪士尼的片子曾得了1958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因为得奖,所以“旅鼠会集体自杀”的这个知识也传播到全世界。但后来欧洲就有人揭发,其实拍片只用了二三十只老鼠,然后用特别的镜头去拍,把它拍得看起来像成千上万的老鼠。这是一个技术的骗术。
科学家也出来说,生物的自然本能都是求生的,没有一种动物是求死的。农夫或是住在森林里的牧羊人,也经常会看到大批旅鼠在往一个方向奔走,可是它们不是去自杀。当旅鼠的“鼠口”,在一个栖息地太拥挤的时候,就会有一群旅鼠出走,去寻找新的栖息地,所以它不是自杀,在这过程里,它也许要跳过一条小溪,有些旅鼠会死掉,但它其实是在寻找新的栖息地。所以那个片子,不但是技术造假,知识也是假的。
孩子们听得目瞪口呆,接下来我问,那你们觉得每天的电视一打开,看到新闻,你怎么办?你打开报纸读到的新闻报道,你怎么办?很多人跟你说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怎么办?下面一篇论说文,你觉得题目应该是什么?
有一个孩子,他说龙老师,刚刚那个瓶子,我用那个纸,怎么打都打不开,会不会你刚给我看的片子是造假的?那个人会不会是事先在瓶子上做了手脚?所以那天第二篇论说文,是让他们写,决定相信什么跟不相信什么的时候,你先思考些什么。
孩子的创造力不存在城乡差距
那天三个小时的作文课其实是教给老师看的,因为我知道乡村的老师,可能怀疑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他永远不是社会的目光焦点,他的工作永远不会被太多人看见和赞美,他的工作会特别的寂寞,甚至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比较卑微。我那天其实是去鼓励这些乡村小学的老师和校长,向他们致敬。我希望他们知道,我曾经是你们在教的小孩之一。任何一个社会真正的文明跟成熟,其实要看它最偏僻、最乡下的小孩受的教育,他的学校是不是给了他最好的东西。
而老师们的反应也是比较大的。一个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象过,写作课是可以群体互动跟讨论的。写作课通常就是老师给一个题目,然后坐下来各人写各人的。第二个是,写作课其实可以不需要课本,尤其在这个时代。第三是写作其实来自观察。要学习观察,其实也是学习思考。
在我去教语文课之前,几个学校的校长,都特别带一点抱歉的感觉跟我说,你要知道,我们乡下的孩子,平常接收到的文化刺激比较少,可能比较没有创意,可能知道的比较少,但是那三个小时下来,我想我跟老师们都共同发现,其实孩子们有多聪明,都看你给他多大的启发。就创造力本身而言,其实没有城乡的差距,你老师本身的创意有多少,决定了孩子的创意有多少。
教育的城乡差距在于环境的差别
我自己就是台湾南部乡下长大的小孩。先是农村,后来是渔村。18岁前没去过台北,17岁前没坐过私人的轿车。16岁读台南女中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到学校门口的公共电话亭去打电话,那些城市里的同学故意说,讲话不要超过一分钟,超过一分钟会爆炸。我是真的相信了。
所以你就知道,城乡距离是非常大的。对于一个乡下的孩子,第一个就是知识上跟别人差很多,物质上当然不要提了。我一辈子,不管是写作,还是出任公职,城乡差距这件事,一直在我心里,我的眼光永远看得到乡下。
现在台湾的乡村教育跟城市的教育,其实硬件已经差不多了。台湾对于教育的投资非常大。教育经费是我们“文化部”经费的二十倍。所以你到台湾最偏僻的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图书馆、运动场,其实都非常好。好到我有时候都觉得,是不是有点过度了。在教材上,课本上,其实都是相当一致的,平等的。而其实在于环境。
一个住在台北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区,比如说中正区的12岁的小孩,另一个屏东山区里的原住民部落的12岁的小孩,他们中间的资源差多少?台北市中正区这个12岁的孩子,走路五分钟就到了“国家戏剧院”,跨过去就是“国家音乐厅”,大概走个三百米就是电影院,可能还是个艺术电影院。所以表面说教育资源完全一样,但是他的生活里给予他的东西,是天差地别的。这个城乡差距是永远在的,很难说什么叫彻底解决,但是我觉得对城乡差距问题的这种自觉,是每一个掌有资源的人都必须有的。
    我曾经住在德国,德国即使在欧洲也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因为它是一个非常的分权、地方自治的结构。在法国,巴黎就笼罩了一切,资源全部集中在那儿。德国不一样,柏林是一个,汉堡是一个,慕尼黑是一个,是分散的。我住在德国一个郊区的小村,因为是地方分权,权力下放、资源下放,所以,村民要办出国的护照,他不需要到城里去办,村公所就有权力发护照。那个两万人的村子里,有自己的展览馆,有自己的孩子图书馆,有自己的音乐表演厅,它本身的文化是有一定基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7:17 , Processed in 0.1075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