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论文写作答青年教师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23 07:5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论文写作答青年教师问(1)
作者:张菊荣 来源: 作者博客




“五四”青年节,送给我校青年教师们一件礼物,我用午休的时候为青年教师们做了一个讲座,讲座名为“论文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简缩版的讲座。讲毕,还回答了几位老师的提问。但问题太多,就请他们写在纸上,让我慢慢地回答。非常感谢老师们的问题,因为问题意味着思考,以问题问人意味着帮助他人的思考。现在开始,我就慢慢地对这些问题作回应,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纯粹是一己之说。
问: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如何提炼?论文末尾必须要有总结段吗?
答:如果论文比较短,而投寄的又不是很学术性的刊物(一般纯学术的刊物要求的文章比较长的),其实是不必写摘要与关键词的。所以,我在作讲座的时候,就没有讲到它们是怎样写的。
论文的摘要,你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篇“微型论文”,是整篇论文的“袖珍版”,通过读摘要,其实基本上就把你这篇论文读了一遍。
关键词,主要是让人检索用的,一般来说,关键词就在文章题目与一级标题中选取。
论文的结尾一节,一般来说需要将本文观点总结一下,或者对本文所述观点今后的可能研究方向展望一下。你说是不是“必须要”,那我的回答是“不是必须的”。
问:写论文时感觉观点比较容易提炼出来,但是却写不出来多少话可以用来论证此观点,是否就是理论方面的书籍杂志看得少了?
答:你的观点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从哪里提炼出来,就到哪里去找“用来论证此观点”的那些“话”。——教师的论文写作,说到底就是对实践的思考。从实践出发来思考,那么提炼出来的观点总是有来由的,可以用这些“来由”展开。
当然,你说的“理论方面的书籍杂志看得少了”,也是一个原因。有的理论书很难读,不一定要一下子读完,经典理论著作,放在手边,随手翻翻,或者想到某个问题了,再去细读,都是可以的。我曾经与吴江教科室老主任胡继渊老师住一个办公室,他说他不太从头到尾地看理论书,他是有用才看书,几年下来,一些经典美学理论看得滚瓜烂熟。
在初学论文的阶段,我特别建议大家看看杂志,了解当前人们在关注些什么,他们是怎样把实践思考付诸文字的。
问:教师写的论文有哪些种类?
答:我不太明白你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论文写作理论”的,我看基本上不必考虑这个问题。一定要分类的话,可以考虑从论文内容上来说,比如德育论文、教学论文、管理论文,或者课堂教学研究论文、课程研究论文、学生研究论文、班级管理论文、学校管理论文,等等。不管是哪种,教师的论文写作,应以实践经验的提炼为主,而不是从理论来到理论去的那种。
问:理论与实践如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候,事例与理论捆绑在一起有点生硬;有时,从实践中提炼出的观点立意达不到一定的高度。
答:关键是想透了,想透了,所谓“理论”与“实践”就是一回事,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但谁也离不开谁。事例与理论捆绑在一起有点生硬,那说明两者没有达成“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多琢磨“事例”,其中究竟蕴含怎样的思想,不要用所谓的“理论”去套。所以论文写作,就是对实践进行理性思考。
如果你感觉从实践中提炼出的观点立意达不到一定的高度,那可能要多关注理论,尤其建议多读读教育刊物的优秀论文,这对启迪自己的思维非常有好处。
问:如何从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提炼出符合实际、可实施的、研究范围小的研究课题?感觉题目范围很大,如何聚焦?
答:框架性思维是需要的,然后把你要关注的那个要聚焦的“点”放到框架中去思考。比如,我们“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模型,关注学习信息的催生、研判与处理,这是一个教学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有无数的小课题可以研究。比如说,研究“课堂反馈”,不断积累课堂上成功的“反馈”,也反思课堂上不成功的“反馈”,边积累,边琢磨,一琢磨,就会发出规律性的认识,就把“反馈”这篇不算大的文章做深了。
问:题目从哪里人?对于我们来说,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可总感觉不够新颖,不敢写,我们应该求新吗?先要求新还是求实?
答:先要求新还是求实?这是一个假问题。我不是说问者故意假问。我的意见是,不必讨论,当然是求实。如果为了“求新”而弄出稀奇古怪华而不实的题目来,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求实与求新,并不矛盾。我们抱着“求实”的态度,不断地逼近真理,我们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就会不断地有对于你自己来说是“新的”感觉。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那如果是我的话,就不会兴奋,那就很难写出好文章来。在求实的道路上,一定会不断刷新自我,所以,求新与求实并不矛盾。
题目,就在这样的“求实”的教学实践中来。你说“教学实践有很多很好的素材”,你觉得“很好”一定有“很好”的道理,你把这些“好”写出来就是,不要太考虑新不新,但你要努力让别人读出也觉得“好”。
问:论文中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占比分配如何比较好?
答:首先,我不太喜欢用“理论”这个词,我比较喜欢用“理性思考”这个词。不要把“理论”与“实践”分得那么开,其实,我们教师的论文,在描述实践的时候,已经包含了理性思考。
我知道,我们初写论文的时候,比较多的会采取这样的一个构段方法:先写一点“理论”,再举一点“实践例子”,最后写几句“理论”总结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显然,这是一块“夹心饼干”,这个夹在中间的“心”应该比较大。至于“占比分配”,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但一定是你说的“实践部分”要大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3:49 , Processed in 0.0782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