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没有差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3 22:5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没有差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a965a0100r26g.html
国家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标准是分学段概述的,要求很低。其中“作文”二字,被换成了“写话”和“习作”,目的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到了小学高年段(五、六年级),最具技术性的要求也无非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个要求,绝大部分孩子在四年级以前就可以做得很好了。
但是,总听到在一次次考试中,孩子们作文丢分现象严重,作文写不出来、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写不集中、写不深刻的现象非常普遍。何故?很多人归结到作文评价标准上,或者认为标准太玄,或者认为老师把握标准太难。这其实没有多少道理。我跟很多一线老师交流过,感觉老师们在批改作文时,心里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只是有个大概的依据,比如观点明确,表达流畅,描写具体,卷面整洁等,高年级有的还看看结构和立意。这些依据,并没有量化,而且也是一篇文字最起码的要求,无所谓把握的问题。文若成篇,总不是乱写。可是孩子们的作文呢,却多有空洞、虚假、胡说八道、堆砌辞藻,甚至不通顺、文不对题的现象,连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想给分都难。这显然与标准怎么样没有关系。
换个角度说,作文肯定有一些基本要求,否则不成文,但不可能有所谓的统一标准来衡量。散乱无章,空洞无物,无真情实感,无独立见解,都算不得作文,只能算一堆字。但什么是好作文,却非常难得判断,题材各异、体裁相异、风格差异,都值得细细品味,却不能拿尺子来量出高下。所以,搬起标准来谈作文是一件比较荒唐的事情。
学生作文的差,究其原因,还是出在教上,教的理念,教的方法,教的内容,教的形式,恐怕都有很多问题。
教作文要教什么,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按照新课标的作文要求,其实作文没有必要教,无非用笔说话,“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地去说。自己经历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这不是难事儿,甚至每一个被带进派出所做笔录的人都能说得好,除非瞎掰。很多孩子内容写不具体,大约就是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被要求瞎掰了。感情真实,这个要求对于作文来说是非常古怪的,孩子原本不会撒谎,小时候,都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怎么到了写作文的年龄,反倒感情真实还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大约因为真实的东西,大人们不爱看罢。
况且,如果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作为小学作文的最终目标,这也是不了解儿童的表现。现在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心智其实已经比较成熟,如果教学得法,他们会是知识丰富、善于思考、关注现实、初具概括提炼能力、有着基本逻辑思维和审美判断的年龄了,他们可以对生活现象提出比较正确的独到见解了。但可惜,我们面对的教育是,要么机械死板苛刻的应试教育,要么花里胡哨天马行空的形式教育,将孩子逼进了、诱进了平庸,孩子只是作为教育名利场上一个工具,被奴役和蒙骗着。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意识的孩子,写好作文自然就成了难事儿,甚至“内容具体、感性真实”都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说到底,这还是没有弄明白“作文教什么”造成的。
我在多篇文字中都曾提到过这个观念:作文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眼里和心里的世界。现实教学中困扰老师的是,当孩子表达真实时,往往不合常规、不合情理,老师想当然地就要帮助孩子去识辨是非善恶,建立正确观念,但是,老师眼里的正确,孩子往往不能理解,当然更没有办法往作文里面写,那就是好顺着老师的意思堆字了。
因此,作文教什么,一方面是要明白作文的本质意义,另一方面还要明白孩子的内心世界。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双看世界的眼睛,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声音,就有一百种不同的表达,孩子的视角,与大人完全不同,得尊重他们的视角,理解他们的看法,培养他们主观表达的习惯。只有孩子们有了主动思考习惯和自主表达的勇气,才能谈得上培养他们的审美或审丑的能力;只有他们的表达成为了一种快乐的、自然的、顺畅的体验,才能培养他们如何运用表达技巧,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探究现象后的本质。然后,当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可以常常发生碰撞,并能够敏锐捕捉到这碰撞的火花,作文难的局面就彻底消失了,后面要探究的就是作文境界的问题了。
现在可以回答作文教什么的问题了。作文先教给孩子判断生活的习惯、自主表达的习惯,然后教会孩子探究语言魅力、品味生活本质;之后引导孩子领会写作章法、体味表达意境;最后欣赏孩子超越前人的智慧、独具个性的创造。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基于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既是一个学习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增长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完善人格、建立良知、成就卓越人生的过程。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会长大,每个长大的孩子都可以有其优秀的一面,作文无非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怎么会有差生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2:49 , Processed in 0.1084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