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安赋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11:18 | 只看该作者
陕西文化符号之秦腔


陕西文化符号之秦腔

民谚云:“八百里秦川秦风浩荡,三千万儿女高唱秦腔”,这曲大秦之音,在陕西及整个西北地区均占绝对优势。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对京剧等大剧种的起源产生过重要影响,昆曲等也在与秦腔的相互学习中受益匪浅,秦腔是秦人的生命命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被称为陕西的“语言符号”,也是陕西戏剧的代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11:47 | 只看该作者
陕西文化符号之黄帝陵


陕西文化符号之黄帝陵

“不论谁来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唯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才有这样的至尊和荣耀,黄帝陵——天下第一陵,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心中的“根”都在这里。 数千年来,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草根黎民,都有祭拜黄帝陵的传统。黄帝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16:42 | 只看该作者
陕西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唐三彩陶

是在汉代单色釉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品种,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在用黄,绿,青等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色彩鲜丽,光泽柔和,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俑,实属三彩之冠。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

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陕北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繁盛,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凤翔木板年画

本文来源于西安文明网(http://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都是乡村劳动人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经过不断的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仿秦兵马俑

随着秦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秦兵马俑复制品也日渐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纪念品和礼品。其造型逼真,品种适宜于艺术馆、博物馆等陈列,也可供家庭陈设、装饰、馈赠亲友。满足了中外游人的购物需求,使秦俑走出陕西,遍迹世界。

仿秦铜车马

秦铜车马是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挖掘出土的两件大型彩绘铜车马,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仿秦铜车马形象栩栩如生,能以假乱真,既满足了中外游人的购物需求,又充实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宝库。

秦腔,以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 ,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28:12 | 只看该作者
陕西的历史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演变可大致分为史前文明时期、西周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1949l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史前文明
   19637月,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发现了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第二年5月,在公王岭地层中发现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经对此头骨化石进行室内修复,复原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化石。原研究者把陈家窝的下颌骨和公王岭的头骨归到一起,命名为蓝田中国猿人,简称蓝田猿人蓝田人。但是,不少学者认为,这两件标本所显示的原始性程度明显不同,两个地点的时代又有先后之分,建议给公王岭头骨另立新种蓝田人;给陈家窝下颌骨以直立人陈家窝亚种的学名,亦可称陈家窝人。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根据古地磁法测定,公王岭和陈家窝古猿人化石层位先后有三个不同的数据。一般可以说公王岭距今约100万年左右,其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或早更新世晚期。陈家窝化石距今6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中期。在公王岭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伴出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许多生产工具,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片、石核等打制石器。尖状器一面有刃,另一面保留石块原状,适于手握。刮削器有直刃、凹刃、凸刃和复刃四种形式,用于刮削木制工具和剥取兽皮。这些工具制作粗糙,以单面加工为主,多不经第二步加工即行使用。公王岭还出土了40余种动物化石,而最引人注目的这些动物化石中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剑齿象、大熊猫、爪兽、毛冠鹿、水鹿等。这说明蓝田猿人所生活的秦岭北麓,在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林木丛生,很适合于原始人类繁衍和生息。
   1978年春,在大荔县西北解放村附近发现一具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化石年代经鉴定距今约20万年左右,属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是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大荔人介于晚期猿人和新人阶段之间,其体质形态明显进步于猿人而落后于现代人。在大荔人遗址发现的动物化石和石器表明,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其时代属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陕西西安、临潼、渭南等地多有发现。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的有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以半坡人最为典型。半坡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主要经营农业,同时从事家畜饲养、捕鱼打猎和采集等。生产工具主要为石器和骨器。石器有斧、锛、凿、刀、铲、敲砸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纺轮等;骨器有骨针和鱼钩等。当时种植的谷物是粟,蔬菜有白菜、芥菜。农业和采集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主要从事渔猎。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在一些陶器上有红底黑花彩绘几何图纹和动、植物图象,表现了半坡人对绘画、彩塑艺术的了解和使用;有些陶器上还刻划着笔划简单的符号,共22113个,如×+IK等,可能为记事记数的符号;特别是在遗址里发现的利用重心原理制作的便于从河中打水的尖底瓶,表明半坡人对物理知识已有了解和运用。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男女分葬和同性合葬墓表明,半坡人实行族外婚,本氏族不能结婚,死后夫妻各自埋在自己氏族的公共墓地里。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龙山文化在陕西以临潼“康家文化”和长安“客省庄第二期文化”为代表,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石斧体形圆扁,磨制得非常光滑;石铲大而薄,刃部锋利;还发明了镰刀。除石制工具外,还有了蚌器。畜牧业也繁盛起来,仰韶文化时期只有狗和猪,这时又有了马、牛、鸡。男女分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子的随葬品中大多是劳动工具和工艺工具,而妇女多是纺轮、锥、针一类物品,这说明男子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工具制造,妇女则着重从事纺织、缝纫一类活动。

西周时期
   陕西从西周时期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族始祖名弃,好耕农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号日后稷,别姓姬氏。弃传了三代,到公刘做部落首领时,率族众迁到分阝(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以后经过九代,即古公亶父(约公元前l2世纪)作首领时,周人渡过漆水,翻过梁山,来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块美丽富饶的黄土平原定居,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叫“周原”(今陕西扶风县同岐山县交界处)。古公亶父在这里指挥族人开垦土地,挖渠排水,种植庄稼,发展农业;营建庙堂、宫殿、住宅,修筑城墙,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并多次打退前来骚扰的戎、狄部落。正式定国号为“周”,表明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早期奴隶制。
   古公亶父传季历,季历传姬昌(周文王),这段时间周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全部占有了关中平原。公元前1136年左右,周文王把国都从周原迁到了沣(今陕西长安县马王村一带)。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立,于公元前1133年又迁都于镐(今长安县斗门镇一带)。武王以岳父姜太公为师,弟周公旦为辅,继续向东发展。约在公元前l027(武王十年),经过牧野之战,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
   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这个地名,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周初分封,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陕西”。西周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出现了适宜于快耕和扒地除草的耜和镈,休耕轮作制度逐渐推广,开始使用绿肥和堆肥,并已有了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诗经》里描绘了当时的农田作业情况:许多人在土地上耦耕,结果获得了大丰收。谷子象梳篦一样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有城墙那么高。在手工业方面,当时有冶铸、陶瓷制造、玉石和骨角制作、制革、纺织等。青铜器的制作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不仅凝重典雅大方,同类型器物有了成组配套产品。而且铭文字数增多,最多发现有近5000字的,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书法艺术珍品。
   西周从周昭王之后,逐渐走了下坡路。特别是周幽王执政后,荒淫无道,国势急遽衰微。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申侯(被幽王所废的太子宜臼的外祖父)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次年,周平王将京城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

秦时期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人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曾与禹平水土,又佐舜调驯鸟兽”,被舜赐姓赢氏。周在陕西关中崛起后,秦人与周亲善,曾为周王室养马,周孝王因其有功,封于秦(今甘肃省清水县一带),族号秦赢。周平王东迁,秦襄公率兵护送。周把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以西之地赐封秦襄公。秦襄公受封后,开始了与戎狄争夺关中的旷日持久的战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巩固了在关中的统治地位。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秦将国都从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迁往雍(今陕西凤翔县),在此历时近300年。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秦将都城向东迁往栎阳(今陕西临潼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秦又迁都咸阳。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秦始皇)即位后,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在咸阳北原上仿建其宫殿一处,号称六国宫殿”。统一后秦始皇又将全国富豪12万户迁到咸阳,从而使这里人口激增到将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战国时期,魏国曾在洛河下游建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治所在肤施(今榆林市南部);陕南为汉中郡,治所在南郑(今汉中市);渭河流域设内史,主管京都附近的畿辅区域。秦朝建立前后,关中的农业已相当发达,土地大量开垦,牛耕普遍采用,已经出现了铁犁,还修建了郑国渠,灌田4万顷。秦始皇陵西侧出土的铜车马和御俑及其它兵器,工艺水平很高,说明秦代手工业已有很大发展。
 公元前2107月,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公元前209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起义,9月,刘邦、项羽分别在沛县(今属江苏省)和吴(今苏州市)起义。公元前2078月,赵高在咸阳杀秦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婴,贬号为秦王。公元前20710月,刘邦率军取道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到达霸上(今西安市东南),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西汉时期
   公元前2062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3名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县);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一带)。陕西代称三秦一词由此得名。公元前2068月,汉王刘邦军偷渡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以东),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失败而告终。
   刘邦建立西汉,2月即皇帝位于氾水 (今山东曹县附近)5月汉高祖刘邦接受娄敬、张良建议将国都迁往关中。先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县),高祖七年(公元前200)从栎阳迁都长安,又称西汉京师。
   西汉时,将秦的内史管辖的渭河流域地区一分为三:即京兆尹,辖渭河以南地区;左冯翊,辖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区;右扶风,辖今咸阳以西地区。史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
   西汉京师长安,位于今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是先有宫城,后有外郭。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汉在原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了长乐宫。公元前200年,又始修未央宫,两年后峻工。长安城的修建,据《汉书》记载,是从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正式开始的,于公元前l909月基本完工。据史料记载:汉长安城周长65(约合今26公里),城墙高l2以上,下宽l2—16周围共有l2个城门,东边为宣平门(又称东都门)、清明门(又称籍田门)、霸城门(又称青门),南边为复盎门(又称杜门、端门)、安门(又称鼎路门)、西安门(又称平门),西边为章城门(又称光华门),直城门(又称直门)、雍门(又称西城门),北边为横门(又称便门)、厨城门、洛城门(又称高门)。每座城门各有3个门洞,宽约6米。城外有壕水环绕,宽3丈,深2丈。由于城墙建于长乐、未央两宫之后,走向随宫殿建筑位置而变化。除东城墙为直线外,南、西、北处都有曲折,整个城呈一个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因此有“斗城”的称号。城内总面积973顷,有8条大街,160个巷里,分东市、西市等9个市区。城内中、南部为宫殿、官署和高官显贵居住区,约占全城面积的23以上;东部和西部为商业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公元2年,长安城内人口“为户八万八百,人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偏低,每户以5口人计算,当在40万人以上,50万人左右。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当时世界上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以与之媲美。
   西汉时期是陕西的兴盛时期。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8),西汉的国势达到顶峰。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西汉时期陕西农业经济发达,主要得益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关中先后开凿了漕渠、龙首渠、六辅渠、白渠、灵轵渠和成国渠等6条漕运和灌溉渠道,从而使关中平原形成了灌溉渠道网。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创造了代田法,还创制了耧车(一种三腿的播种工具)和耦犁(三人二牛的耕作方式,深耕、翻土、培垄一次进行)。这些新的耕作方法和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成帝年间议郎氾胜之写了一部农学著作,后世称为《氾胜之书》,系统地总结了陕西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当时铁器已广泛使用,并在全国产铁和冶铁之地设置有铁官,在今陕西境内就设置有5处,即郑县(今华县)、夏阳(今韩城市)、雍城(今凤翔县)、漆县(今彬县)、沔县(今勉县)。西汉时期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朝廷在长安设有东、西织室,集中了织工数干人,专门为皇室生产高级丝绸绫绢。19575月在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早期裹铜镜用的纸张残片,是用大麻和苎麻纤维制成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张,已被定名为“灞桥纸”。l956年在长安县洪庆村西汉墓出土了一对人字纹齿轮,说明当时已经懂得了用齿轮传动力。建筑业在西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西汉建筑遗址上遗留的汉砖,质密、体大、量重,分有长形、方形与空心砖多种,砖的正面多有装饰图案;汉瓦当质地优良,一般为圆形,面上装饰有阳纹的图案或文字。西汉时期长安城内有9个集中的市场,其中西部6个,东部3个。每个市场都有围墙;市场中修建了高达5层的市楼,名叫旗亭。这说明西汉时期商业也有较大发展。
   西汉时期,长安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有发展。长安当时藏书很多。刘邦入关时,萧何首先把秦丞相府的文书档案收存保护起来。公元前l91年,汉惠帝刘盈解除了民间不准藏书的禁令。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汉成帝刘骜使谒者陈群求遗书于天下”(《汉书·艺文志》),并分类整理、收集到长安的书籍共596家、l3269卷,分藏在长安城内的石渠、延阁、广内、兰台、麒麟、天禄等阁。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今陕西韩城市人)就曾参考这些藏书,在长安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历史名著《史记》。刘歆在继承其父刘向整理书籍的事业中,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学校在汉初尚不发达。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起初仅为博士官置弟子50人,到汉成帝末年(公元前7年前后),学生增加到3000人,并且形成许多学派。全国各地都选送青年到长安留学。
   西汉时期,长安同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往来的关系。公元前l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今陕西城固县人)带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13年后(公元前126)张骞返回长安,报告了旅途经过和西方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等各种情况,使西汉王朝对西方各国有了正式了解。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率领300人,携带大量财物出使西域,到达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后,张骞分遣副使去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康居(今中亚撒马尔罕)、月氏(今阿姆河北)、大夏(今阿姆河南)等国。后来乌孙和这些国家都先后派代表随汉使者来到长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书·西域传》)。张骞以后,长安形成了出使西方各国的热潮。西汉王朝每年都要派出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有五、六次,每次使团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一百余人。张骞和他以后的使臣带回了西域的葡萄、胡桃、石榴、胡豆、黄瓜、苜蓿、葱、蒜、芝麻等植物种子,西方各国的使者和商人,带来了骏马、香料、宝石、火烷布(石棉布)和许多珍禽异兽;我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黄金、白银以及铸铁和农耕技术,也从长安传往西方。9年,王莽废孺子婴,建立新朝。232月,绿林军拥立刘玄为皇帝(年号更始)9月攻入长安,王莽被杀。242月,刘玄迁都长安。256月,赤眉军在华阴立刘盆子为皇帝,9月攻入长安,推翻刘玄。赤眉军后被刘秀所败。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256月,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王朝。关中仍保留三辅称号,长安仍维持京兆府的名义,汉中郡由益州刺史辖(治所在成都),陕北属并州刺史辖(治所在晋阳)
   东汉末年(190),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西迁长安。l924月,王允、吕布等谋杀董卓。6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樊稠等攻入长安,放兵虏掠,死者万余人。”(《后汉书·董卓传》)195年,李傕、郭汜、樊稠又互相攻杀,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长安城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人相食,白骨累积,臭秽满路”(《后汉书·董卓传》)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通鉴纪事本末》第八卷)
   三国时期,陕西关中属魏的雍州所辖,治所在长安;今石泉以东陕南各县,属魏的荆州所辖(治所在今河南省新野);陕南西部为蜀的益州所辖(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陕北各处,为羌胡各族的游牧地区。
   313年,晋怀帝被杀,司马业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3168月,刘曜进兵关中,11月,晋愍帝出降,西晋从此灭亡。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史称前赵。前赵时期,关中和商洛地区为其所辖。陕北由后赵占据,汉江上游为成国占据,今石泉以东地区为东晋辖地。328年,后赵羯人石勒在洛阳生俘刘曜,次年进军关中,取长安,前赵亡。
   350年,氐人苻洪乘后赵内乱进军关中,次年其子苻健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357年,苻坚即位。370年,苻坚用谋士王猛的建议,迁燕地王公及鲜卑人4万余户到长安;次年,又迁关东豪强和其他少数民族l5万户到长安和关中,关中经济较前有所恢复。3843月,鲜卑人慕容泓据华阴,自称雍州牧、济北王,4月建元燕兴(史称西燕)385年,慕容冲率西燕兵战败前秦入长安。
   3864月,姚苌乘西燕内乱攻入长安,改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后秦时期,关中和陕北为其统治,陕南地区为东晋所占。4178月,东晋刘裕攻入关中,后秦亡。
   4133月,曾投奔后秦姚兴的匈奴人赫连勃勃(407年建立大夏国),在朔方之北、黑水之南,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红墩界乡)418年,赫连勃勃率大军南下,攻陷咸阳,占据长安,称帝,改元昌武。419年,赫连勃勃还都统万城,留太子守长安。425年,赫连勃勃死。次年,北魏攻占了统万城和长安。
   535年,鲜卑人宇文泰立南阳王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西魏时期,陕西关中、汉江上游,均为其控制。556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嗣爵。
   557年,宇文觉称天王,建立北周。581年,北周为隋所代。

隋唐时期
   5812月,北周相国杨坚废周建隋,是为隋文帝。隋初仍都汉长安城。582年,由太子左庶子宇文恺设计,开始在龙首原南边(汉长安城在龙首原北)营建新城大兴城(因杨坚在北周时曾被封为大兴公,故用此名)。大兴城先建宫城,583年迁都于此。隋炀帝杨广大业九年(613)修建了外郭城。大兴城平面布局十分规整。外郭城近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556米,周长367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外郭城的东、西、南三边共设9座城门:西墙由北往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延平门;南墙由西往东为安化门、明德门、启夏门;东墙由南向北为延兴门、春明门、通化门。除了正南门明德门设5个门洞外,其余的门均开3个门洞。外郭城以北是大兴苑。《长安志》六卷记载,大兴苑“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隋炀帝在营筑外郭城的同时,并开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引浐河、交水、潏水入城。城内靠北墙中央为宫城,正殿称大兴宫。宫城正南为皇城。城内还有l4条东西向街道和11条南北向街道,以朱雀大街为南北中轴线,两侧主相对称。全城有109坊。
   隋代,文帝废郡存州,炀帝改州为郡。陕西分由17个郡()管辖。其辖地全在陕西境内的有9个郡():京兆(雍州,治所在今西安市),冯翊(同州,治所在今大荔县)、扶凤(岐州,今凤翔县)、上郡(敷州、今富县)、雕阴(上州,今绥德县)、延安(延州,今延安市)、上洛(商州,今商州市)、汉中(梁州,今汉中市)、西城(金州、今安康市);其辖地部分在陕西境内的8个郡():榆林(胜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靖边县北)、盐川(盐州,治所在今定边县)、弘化(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北地(豳州,治所在今甘肃宁县),河池(凤州,治所在今凤县),顺政(兴州,治所在今略阳县)、义城(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
   604年杨广弑父杀兄夺取帝位后,施行暴政,激起民变。6179月,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渡过黄河,攻占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东)11月占领长安,立代王杨侑为恭帝,自为大丞相。6185月,李渊逼恭帝禅位,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建立了唐王朝。
   唐长安城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不断修建。唐高宗永徽五年(654)3月和ll月,工部尚书阎立德率人重修外郭城。据今实测,唐长安外郭城东西宽9500米,南北长8470米,周长355公里。城内由宫城、皇城、市民居住区组成。宫城位于全城正中的北部,唐初只有太极宫一处(原隋大兴宫),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居住三十多年。贞观八年(634),李世民在宫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原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居住,次年改名大明宫。唐高宗李治龙朔二年(662)开始对其加以扩建,次年唐高宗从太极宫搬到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此后,唐历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将原来的旧居改成兴庆宫,并几度扩建。皇城在宫城的南面,东西与宫城相等,北和宫城的承天门、南和外郭城的明德门相对。城内南北7街,东西5街,其间并列尚书省、太仆寺、御史台、鸿胪寺、都水监等百官办公的衙署。市民居住区以承天门大街为中轴,分为东西相等的两部,有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l4条,供老百姓居住和商贾之用的坊市共114坊。整个长安城中,宫城约占全城总面积的3.7%,皇城约占6.3%,居民区114坊约占638%,其余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
   唐代的行政设置,在州()之上加设道一级。唐初全国为l0道,今陕西的关中和陕北属关内道管辖,陕南届山南道。唐中叶,全国分l5道,陕西属4个道管辖:从关内道分出京畿道,辖今长武、韩城一线以南,宝鸡、凤翔以东地区,治所在长安;关内道由京官遥领;今安康市以东属山南东道,治所在今湖北襄樊;今安康市以西为山南西道,治所在今汉中市。唐代还在陕西境内设了三个府:京兆府(治所在长安)、凤翔府(治所在今风翔县)和兴元府(治所在今汉中市)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唐代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内手工业很发达。如唐玄宗时“宫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造,又数百人。”(《旧唐书·杨贵妃传》)“少府监有绫锦坊巧儿三百六十五人,内作使绫匠八十三人,掖庭绫匠一百五十人,内作巧儿四十二人。”(《旧唐书·百官志》)197010月,在西安市何家村发现了两瓮窖藏文物计千余件,其中金银器270件,制作十分精美。唐代的瓷器制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三彩是陶瓷工业的新品种,耀州青瓷也很有名,今在唐代皇陵和贵族墓葬中多有出土。
   唐代长安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城内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经营商业的地方,朝廷设有东西市局、平准局进行管理。西市有衣肆、坟典肆、药材肆、波斯邸、绢行、秤行、麸行、帛行、寄附铺等各种行业,还有专为大商人存放钱币的柜坊。商业分工很细,有以专卖穿钱绳为生的商人。东西市之外,在兴道、务本、长兴、靖安、宗仁、永乐、宣平、布政等坊内都有旅舍、寄舍,颁政坊有馄饨曲,胜业坊有卖饼的,长乐坊出酒,宗仁坊多乐器店。唐代一般使用铜钱,携带不便,在唐宪宗时,长安出现“飞钱”(亦称便换),类似现在的转帐支票,为商品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
   唐代长安的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人李淳风主持编修了新历法《麟德历》,创制了新型铜制浑天仪,并同他人一起整理注释了《九章算经》、《周髀算经》、《缀术》等l0部有名的算经。著名地理学家贾耽,绘制了《海内夷图》,编纂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李吉甫编纂了《元和郡县志》。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京兆华原,即今陕西耀县人),收集了许多散在民间的秘方、单方,著有《急备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是我国最早的两部医学巨著,对后世医学影响极大。唐代设有史馆编纂史书,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制度。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等都是唐初在长安编成的。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杜佑编纂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长安竭力推行“古文运动”,千古名篇《师说》就是他803年在长安写成的。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大多数诗人在长安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初到长安,以《蜀道难》被誉为“谪仙人”。他在陕西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诗圣”杜甫诗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400余首,其中在长安创作的有200多首,《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等辉煌诗篇都是在长安一带写成的。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等数十首诗写于长安及其附近,著名的《长恨歌》是806年其任周至县尉时写下的。京兆万年人杜牧,著有千古名篇《阿房宫赋》和《过华清宫》等七绝。大诗人王维在长安居住数十年,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写于长安。王维晚年在蓝田辋川居住,把自己的田园诗汇集成册,题名《辋川集》。
   唐长安城内集中了全国著名的画家和画工。唐初的阎立德、阎立本,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李思训、韩干、张萱,中唐时期的周昉、韩晃,都在长安留下了不朽之作。唐代壁画水平十分高超。关中地区发掘、整理的诸唐墓中,有大批精美的壁画。
   唐代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各具特色。今西安碑林里保留了欧阳询书的《皇甫诞碑》,欧阳通书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颜真卿书的《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徐浩书的《不空和尚碑》,柳公权书的《玄秘塔碑》、《冯宿碑》,怀素书的《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和以篆书著名的李阳冰、以隶书著名的韩择木等书法大家的笔迹。欧阳询晚年精心之作《九成宫醴泉铭》,现存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
   唐代长安的教育也十分发达。唐代在长安城设立的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学主学儒家经典及时务策论,律学学律令,书学学书法及《说文解字》等文字学,算学学《九章》《缀术》等算术。门下省还设弘文馆,东宫设崇文馆。太医署、太仆寺等朝廷机构也设专业学校。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经,刻石成碑,共用114石,表里刻字,共228面,立于国子监之内,作为范本。因作于开成年间,史称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长安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是唐代宫廷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之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前的61座王宾使臣雕像和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的礼宾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中外友好往来的场面。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当时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商人经商,设有波斯邸。近年在西安出土的多枚波斯钱币,就是证明。据史书记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6月,安禄山军攻破潼关,唐玄宗等仓皇逃出长安。叛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劫3天,长安城被掠夺一空。7579月,唐代名将郭子仪(华州郑县,即今陕西华县人)收复长安。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势逐渐衰败。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8832月,沙陀贵族李克用带兵进入关中,4月黄巢率军退出长安。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破坏。


宋元时期
   北宋建立后,行政设置改道为路。宋初设陕西路。之后,行政区划变化,陕西的大部分归兴军路(治所在今西安市)管辖;今麟游、周至以西,南至凤县、留坝、属秦凤路(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今佛坪、镇巴以西属利州路(治所在今汉中市);今宁陕、石泉以东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今神木、府谷、佳县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县为西夏据有。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立大夏,陕北部分地区为其控制。宋夏之间时战时和几十年,陕北是主要战场之一。1040年至l042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今延安市嘉岭山下留有范仲淹手书石刻和“范公井”等遗迹。从l078年开始,沈括知延州4年,经营陕北边防。1127年,金灭北宋。当年12月,金将洛索率军进攻关中,大掠后退走。11288月,金军再攻关中,陕北大部和关中东部均为金占有。金在今陕西境内设有京兆府路(辖今铜川、韩城以南,乾县、武功以东,镇安、山阳以北,治所在今西安市)、鄜延路(辖京兆府路以北至米脂、保安,治所在今延安市)、还有凤翔路(京兆以西,治所在今凤翔县)、庆原路(今陕西淳化、永寿诸县西北属之,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市)、河东北路(今神木、佳县、吴堡诸县属之,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利州西路(今凤县、留坝、略阳诸县属之,治所在今略阳县)、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以东、京兆府路以南诸县属之,治所在今汉中市)。今榆林、横山、靖边、定边诸县仍为西夏所占。
   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122211月,蒙古将领木华黎率军先后占领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蒲城。l2306月,蒙古军破金京兆(今西安市)10月占领同(今大荔县)、华(今华县)等陕西东部;次年4月占领凤翔,8月破凤州(今宝鸡西南),占兴元(今汉中)、洋州(今洋县)1234年,金灭。l253年,蒙古大汗分封诸王,关中成为忽必烈的封地。l271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后改为大都),国号为1272年,忽必烈封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建藩于陕西。元代在路之上设行中书省。陕西行省(治所在今西安市)的辖地包括今陕西全境,还有甘肃兰州以东和内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元代中叶,安西王府被废除,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宋元时期,陕西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有较大的恢复和发展,以水利事业较为突出。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陕西灌田面积由宋初2000顷扩大到6000顷,回升到唐中期的水平。北宋中期,陕西粮食连年丰收。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陕西转运使包拯上奏云:陕西累岁丰熟,今秋又大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耀州瓷的生产在北宋达到鼎盛时期。石油的使用和开采也始于宋元。沈括在陕期间,对陕北石油进行了详细考察,断定:“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梦溪笔谈》)。范仲淹经略西北时,已以石油作军中照明与燃料之用。沈括还亲自试验以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黑制墨,获得成功。到了元代,陕北石油的开发与利用又有新的发展。当时已在延长、延川凿井采油。石油除用于照明、制墨、军用之外,还用于治疗牲畜疥癣等皮肤病,政府已把石油纳入正式贡赋之中。

明清时期
   13681月,朱元璋称帝,国号明。l3693月,明军徐达部进入陕西。4月占领奉元城,遂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同月克凤翔。5月克延安。8月陕西平。
   明代在元的行省基础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国设13个布政使司。陕西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今宁夏和内蒙古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明代实行封王建藩,陕西布政使司境内有7个藩王,其中3个封在今陕西境内:洪武十年(1378)封于西安的秦王、宣德九年(1429)封于凤翔的郑王、天启七年(1627)封于汉中的瑞王。
   明代对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唐末昭宗迁往洛阳后,公元904年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韩建,放弃了被朱温彻底破坏的外郭城和宫城,仅将原来官署所在的皇城加以整修,封闭了皇城的朱雀(南城中门)、安福(西城北门)、延禧(东城北门)三座城门,北开玄武门,整修的新城区面积大大缩小。13741378年间,都督濮英主持扩建了西安城垣,西、南两面城墙在韩建时的基础上增高加固,东、北两面城墙在原城郭之外新建,使西安城的长、宽均比元代奉元路城扩大了30%,城区面积扩大了80%。l526年,巡抚王荩重修了城楼。l568年,巡抚张祉给城墙(原是土墙)外面砌了一层青砖。崇祯年间,陕西巡抚孙传庭加修了4座关城。明代还在西安城内修建了两座醒目的建筑——钟楼和鼓楼。   r
   1556年1月23午夜,陕西华县发生了八级(据当今科学家估算地震烈度达11)大地震。关中东部的华州、渭南一带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90多个县(除陕西外,还有今甘肃、山西、河南等省)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直接死亡人数83万。
   162811月,陕西府谷县人王嘉胤率农民起义,白水县农民王二率众与之会合。同时,陕西清涧县人王佐挂在陕西宜川、陕西安塞县人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先后响应。l636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陕西米脂人)被推为闯王。l6431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当年10月,李自成兵分两路进军关中,破西安,11月占领关中、陕北。16441月,李白成改西安为长安,号为西京,正式建国,国号大顺。16443月,李白成攻占北京。l6446月,李白成从北京退返西安。164412月,清军攻入陕北,16451月攻破潼关,李白成率军经蓝田、商州、退往湖广。16452月,清军占据陕西全境。
   清代废去明布政使司的称号,仍称行省或省。清初陕西省辖今陕西全部,今甘肃、宁夏和青海东部。康熙二年(1663),以陕西右政使驻巩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五年(1666)改为甘肃布政使,移驻兰州;左布政使仍驻西安,管理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四府及兴安州。从此陕甘分治,陕西的区域最后确定。明清两代陕西省治均在西安。清顺治六年(1649),将明西安城东北部划作驻防城,通称满城。
   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影响下,陕西也发生了反洋教斗争,燕子砭(属宁强县)教案、三边(靖边、定边、安边)教案是其中两次规模较大的反教会斗争。
   1900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西逃,于l026日到达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等于l901106日由西安起程回京。
19111010,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1022日,陕西革命党人领导新军在西安起义响应,是北方第一个响应起义的省份。23日下午,起义军攻破满城,西安光复。1027日,陕西军政府成立。西安光复后,除汉中(19124月光复)外,全省大部于11月底光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28:49 | 只看该作者
陕西各市区介绍西安市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个区4个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1万。

因为建都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使得古都西安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步一方。悠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味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有不少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西安碑林、明西安城墙等文物景点驰名中外。自然景观资源则以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华清池、楼观台、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古貌新姿与独特的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构成了当代西安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西安不只是古老的,更是现代的;不只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也是一座蓬勃发展、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来西安这方热土投资兴业。


宝鸡市
   
  宝鸡是陕西省关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四个对称省会城市西安、兰州、银川、成都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起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的作用,系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现辖3个区、9个县,总面积18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万。

   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品之乡”、“佛骨圣地”的美誉。境内有炎帝陵(祠)、青铜器博物馆、周原遗址、佛教圣地法门寺、秦岭主峰太白山、大散关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以凤翔泥塑为代表的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

   进入新世纪以来,宝鸡市提出了创建“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建设思路,着力营造最佳人居生活环境和最佳投资发展环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近年来,宝鸡市通过积极实施城市化带动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了城市交通路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文化建设、数字化宝鸡建设和城市东扩南移重点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城市综合功能日益增强,城市景观面貌焕然一新。


咸阳市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现辖2个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万。

  咸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南部为渭河、泾河平原;中部为台塬区;北部为高原丘陵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泾河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东沿南界流过,形成“人”字型水系。主要矿物有煤、石灰石等。

  咸阳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多种经营已形成以苹果、奶牛、烤烟、蔬菜、笼养鸡、生猪等产品为主的商品基地。咸阳也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咸阳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全国旅游城市和全国最佳人居城市,咸阳作为秦王朝的首都所在地,久享盛名。汉唐时期,历代帝陵分布于此,人称“中国金子塔群”。其中昭陵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天可汗”李世民埋葬地,乾陵则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一对夫妻、两朝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汉代五陵(包括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和唐代九陵在内的27座帝陵,形成了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帝王陵墓群。另外,还有郑国渠—泾惠渠渠首遗址、彬县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杨贵妃墓等著名旅游景区。

铜川市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38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铜川新区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平坦,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逐步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铜川吸引投资、聚集人才、开发创业的热土。

  铜川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遗址和香山、药王山,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的重要景区。

  铜川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交通便利,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兰新铁路大动脉相连。

  近年来,铜川市紧正抓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大好机遇,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3个区、1个县,总面积38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铜川新区规划区面积45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平坦,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逐步成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铜川吸引投资、聚集人才、开发创业的热土。

  铜川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玉华宫遗址、耀州窑遗址和香山、药王山,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的重要景区。

  铜川矿产资源丰富,已经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交通便利,距西安市区 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兰新铁路大动脉相连。

  近年来,铜川市紧正抓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大好机遇,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置业!

渭南市
   
  渭南市是陕西东部的新兴中等城市,东濒黄河,西倚西安,南靠秦岭,北接延安,是西北地区的“东大门”。现辖1个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3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2万人。

  境内地貌以渭河为轴线,分为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类型。其交通发达,距省会西安6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80多公里。

  距今20万年前的大荔人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沙苑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及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等遗存,韩城两周古墓群及唐桥陵等帝陵。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史学家司马迁所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 。

  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壮丽的山河荟萃,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风景秀丽的洽川,融“山河湖滩泉”于一体,是黄河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干流湖泊型湿地风景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巨大,原煤地质储量高,盛产黄金。能源、化工、食品、建材、有色、机械、医药等产业发展较快,是陕西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农业优势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初步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菜、奶畜、林果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


延安市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辖1个区、12个县,总面积37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3万。

  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景区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民间剪纸久负盛名,是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延安矿产资源丰富,以石油、煤炭工业为骨干的能源化工业已成支柱产业。延安具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所产苹果、红枣、酥梨、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林果、草畜、棚栽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山川大地的基调开始由黄变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较高覆盖和保障水平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辖1个区、12个县,总面积37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3万。

  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景区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民间剪纸久负盛名,是西部地区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延安矿产资源丰富,以石油、煤炭工业为骨干的能源化工业已成支柱产业。延安具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所产苹果、红枣、酥梨、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林果、草畜、棚栽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山川大地的基调开始由黄变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较高覆盖和保障水平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榆林市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现辖1个区、11个县,总面积43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3万。

  榆林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

  榆林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长城、黄河、沙漠、草原、湖泊、水库、黄土梁峁、水平梯田、淤地坝、晋陕峡谷、古城堡、土窑洞、信天游等,共同构成了榆林特色风景线。

  榆林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也是本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境内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优质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方,分别占陕西省总量的86.2%、43.4%、99.9%和100%。另外,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组合配置较好,开发潜力巨大。

汉中市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现辖1个区、10个县,总面积271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万。
  自古以来,汉中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其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汉中生物资源丰富,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禽朱鹮亦为汉中独有。
  汉中矿产资源富集,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亦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景区,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现辖1个区、11个县,总面积43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3万。

安康市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靠秦岭主脊,南依大巴山北坡。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的自然地貌。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安康地缘、区位优势独特,、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位于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现辖1个区、9个县,总面积235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万人。
  安康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种类较多,素有“漆、麻、耳、倍之乡”和“中药材摇篮”的美称。一批龙头企业的成长拉动了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重点农产品向特色工业品的转化。基础设施项目快速发展,全年消费品市场呈现活跃旺销之势。阳安、襄渝和西康三条电气化铁路在安康交汇,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北接西安,南连三峡,东承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是连结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有瀛湖城堤、香溪洞、天柱山、蜀河、擂鼓台、燕子洞、旬阳文庙、千佛洞、张河溶洞等风景名胜景区。

商洛市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辖1个区、6个县。总面积195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万人。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商洛市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商洛以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子、木耳等林特产品而著称,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尤多。
  商洛市历史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商洛道(亦称商於古道)是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旅游景点有老君山、天竺山、塔云山、牛背梁、金丝峡、仙娥湖和丹江漂流等。溶洞有天洞、佛爷洞、月亮洞、玉虚洞等,其中柞水溶洞群被誉为“北国奇观”。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36:23 | 只看该作者
陕西:文化的尴尬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6期 作者: [color=rgb(0, 155, 255) !important]白玉奇


说陕西文化,先从陕西区位说起。陕西是明明白白的中国腹心,因为中国大地的原点就在陕西。但让人感到别扭的是,陕西却莫名其妙地成了“西部”,而且说起“大西北”,陕西还是打头的。这个区域划分,自然和经济状况有关,版图的中心和经济的西部,是经济跟版图开了个玩笑,的确有些尴尬。提起陕西文物,手感很好;说起陕西文化,口感很好。但陕西的悖论很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就是个悖论,足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没有产生足够亮丽的现代文明是个悖论,资源与产业阴差阳错,足够富集的资源优势没有产生足够强劲的产业优势也是个悖论。

然而中国版图的中心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原点和历史文化的轴心。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农耕先祖后稷的陵寝在这里,周秦汉唐这些封建社会的青春期都在这里,而且屈指能数上十三朝。关中道上的帝王陵像一脸的青春美丽痘,结晶出礼制、积淀出文化。其中还有灿烂的都市文明,古长安是东方城市文明的发祥地,繁华至百万人口而风情万种时,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文明还没出生。除了中华文明还有西方文明,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陕西省的延安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说老实话,陕西有不可更改的文化母土地位,中国之央有翻不动的厚土层。

一位颇有些诗意的外国友人说,中国是她梦中的一棵树,上海是枝叶,北京是树干,而西安则是这棵树庞大的根系。但谁都知道,一棵树的存在需要根,而享受阳光的却是枝头的花朵和枝叶间的果实。根只能满足情感上的归宗,因而根有根的奉献与光荣,根更有根的寂寞与悲凉。诞生、滋养这个民族,命定民族文化的过程,也就透支了根的体力与热情。

大唐的盛宴终于曲终人散,唐五代起始国都渐次东迁,中心淡成了背景,留下的便是一座废都。及至明代,西安墙内的城市尺寸,只是唐长安城皇城的规模,大约仅有其十分之一。曾经的大红大紫和此后漫长的萧条冷落,也许正是扭曲陕西文化心态的两极力量。在老子曾经辉煌的记忆和小子今天平淡的现实之间,产生的必然是落魄贵族子弟的复杂心态。所谓的“重振”,也无非是无望怀春而衍生的怀旧。如果是一味地颓废也罢,自卑的心态恰恰是自尊的表达,精神上是格外优越的。历史的光环早已成了现实的阴影,出怨而婆娑,淹没了对今天的关怀,对身边事情的热情。其实就是麻木,是主观能动性的丧失,麻木再包装也是在忍受生活。忍受不同于忍耐,忍耐潜在着目的性,孕育着爆发,而忍受已经丧失了原动力。在这一点上说,汉唐气概传承太少,而废都心态遗传太多。毕竟当废都子民的日子更长,废都子民的生活离我们更近,感染力也必然甚于汉唐。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41:49 | 只看该作者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资料

  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42:1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自唐太宗以来历任皇帝的酷爱和提倡,造就了全社会对书法的普遍重视。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42:32 | 只看该作者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面,我们看到的这几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分别是《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以及《争座位稿贴》。颜真卿不仅书法潇洒,而且在历史上也以忠贞有节、刚正不屈著称。在发生“安史之乱”时,他作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太守,联络他的兄弟颜篙卿起兵抵抗,被推为盟主。合兵20万,有力地牵制了叛军,成为平息叛乱的中坚人物,被封为鲁郡公。后来,李希烈叛乱,他前往劝降,被杀害。颜真卿的书法字如其人。他初学褚遂良,后来跟随张旭学习草书,在正楷中参用篆书。颜真卿的书法可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圆、大、厚、方”。他的行书气势开张,挥洒自如,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多宝塔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存下来的颜书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风格,常被人们作为学习颜体的入门范本。《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所写,笔力雄健,气韵醇厚,书法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争座位稿》是他55岁时所写,是写给当时另一位官员郭英义的书信手稿,指责郭在公众场合把宦官鱼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许多大臣之上。行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是颜体行草书中的精品。
  现在我们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其实文字的发明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碑林的这个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图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2000多年来以它独有的特色显示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12:42:51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各位看到的这一组石雕为“昭陵六骏”。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曾经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相传六骏图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原先画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题铭的四言赞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了。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为了炫耀一生的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戒后世子孙创业的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争中身冒箭矢、驰聘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由于六骏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1914年,美国人毕士博勾结陕西军阀陈树藩将六骏中的两骏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尼亚大学博物馆内。这两骏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两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与飒露紫的复制品。1918年,他们又再次来到中国,企图将剩余的四幅砸成数块再次装箱运走,被人们发现拦存了下来。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四幅残损的浮雕。它们虽然是残缺的,但却是真品。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庄严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贵。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们中原人。据说这是因为这个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个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儿。他从小就生活在少数民族的圈子当中,作画、写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这种独特的风格。老子的形象庄严肃穆,耐人寻味。台座的变形牡丹花图案疏密有致,匀称饱满。它原先位于骊山的华清宫朝元阁内,当年接受过唐玄宗的膜拜。后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阁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层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22:37 , Processed in 0.1356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