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4 00:4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者: 张芳欣


摘要: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双语教育的概念问题;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双语教育的条件;影响双语教育有哪些主要因素。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希望有助于双语教育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双语教育;双语教学;民族地区;语言

一、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概念分析
人们对“双语”这一术语的认识并不一致,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术语,是开展双语教育研究的必要前提。马学良、戴庆夏认为:“对‘双语’涵义的认识,虽然目前还不一致,但大都认为双语是个人或集体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1]他们还进一步说明:“‘双语’一词应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⑴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多民族的国家里。⑵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处的社会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同,双语现象的发展也不平衡。⑶双语是就语言使用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共同现象而言的,即指使用语言的状况,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民族接触和民族交流。⑷所谓‘操双语者’是指已具有熟练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1]崔吉元在《开展多学科的朝鲜族双语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双语即指操两种语言,也可指双语制度、双语现象、双语问题。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包括制度、功能、交替与干扰。并主张在研究一个民族的双语时,双语的定义应该是“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2]
    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双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阶段,同时进行母语和第二语言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使用两种语言。双语教育不是两种语言的机械相加,而是在两种语言教育同时进行的条件下所构成的整体[3]。严学窘在《论双语制的合理性》中认为,双语教育即使用两种语言,其中一种通常是学生的本族语言,作为教育教学实施的工具[4]。孙若穷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中认为我国的双语教育是指民族学生进行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文教育,他还指出,学习第二语言一般有两种目的,—是学习第二语言本身,如学习外国语言;二是通过掌握第二语言来学习其他课程。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目的主要指后者[5]。盖兴之认为“双语教育是指我国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中享有本族语文和汉语文两种语言文字的教育权利,因此在学校中并列实行本族语文和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叫双语教育”[6]。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世界著名的双语教育专家加拿大的M.F.麦凯和西班牙的M.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一书中为双语教育下的定义,“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7]。此外,双语教育这一概念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学习和使用对方语言的教育都可称为双语教育。如我国部分学校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授课,是英、汉双语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我国学者通常称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8]。可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双语教育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设的双语教育形式。
关于“双语教学”的概念有过几种主要的观点: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学体制问题,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学方法问题,认为“双语教学”既是教学体制问题、也是教学方法问题,认为应扩展“双语教学”的概念,或用“双语教育”这个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更为宽泛的术语代替“双语教学”[9]。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民族中小学有计划地以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两种语文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其目的是,使少数民族学生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民族语文,又能在此基础上掌握汉语文的知识和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与学习的技能,尤其是运用汉语文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成果的能力[10]。有的学者认为,在家庭语言过渡型双语教育的框架内,除了‘民族语言辅助教学’类型外,‘双语文教学’这一术语指在少数民族社区的部分学校里部分班级增设少数民族语文课,同时教授少数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两门课程;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少数民族文字教学后,用少数民族书面语为汉语注音释义,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它指的是语言学科的教学,而不是以两种语言(即两种语言的口头和书面形式)作为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校课程的教学媒介语的意思[11]。周庆生在《中国双语教育类型》中提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育,而“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形式。由此可见,双语教育是包含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12]。笔者认为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教学,但其中一种语言为主另一种语言为辅助语的教学。
    二、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双语现象客观且较普遍地存在着,各个少数民族中都有一部分人使用着汉语。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中兼用汉语的约有1806万人,约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人数的37.7%。[13]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情况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然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据预计,在中国 120 种语言中,未来20—50年间将有近20%的语言不复存在。[14]不管是本民族语言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濒危语言的民族还是不会使用或极少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都需要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这两方面的双语教育。此外,还有一些人对双语教育持怀疑态度,认为双语教育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双语教育是保存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双语教育可以通过传授母语使得民族的语言得以延续下来,同时,民族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传统等信息也得以在双语教育中传承下来;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有利于掌握主体民族语言从而更好地吸取、接受主体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威廉•冯•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是生存所必需的“呼吸”(Odem),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完整地铸刻下来,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特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民族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是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作为民族特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民族之间、民族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传承文化和知识经验、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媒介,促使民族成员之间在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产生同质性和一致性。随着各民族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尤其在我国随着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们普遍认为只有本民族语言才能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它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渗透着民族精神,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它可以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个性。因此,一部分转用其他语言的人们又强烈地要求本民族语的回归。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一些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延续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威胁。伴随着一些濒危语言即将失传的危机,一些民族文化和传统特别是大量保存在口头文学中的重要的民族史料和传说也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需要
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汉语之所以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交流语言,成为全国通用语言,是由它的社会文化价值、使用范围及其影响等因素决定的,一个民族如果不通晓汉语,就无法与外界交流,当然也很难发展。如果不加强汉语的学习,那么语言交际方面的不适应性会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会引发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障碍,尤其在走出少数民族地区后,由于语言的不通使他们很难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使他们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也无法融入当今社会。因此,少数民族需要注重汉语的学习,接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更好地为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与主体民族语言——汉语的巨大功能相比,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均具一定局限性,显得势单力薄,容易造成一种母语不重要的假象。必须承认,在不同语言的接触和竞争中,有少数语言尤其是使用人数少又没有自己文字的语言会处于劣势,甚至最终会转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情况,会随着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缓解。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民族语言是不可取代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将通过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发智力,交流和学习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里民族语言仍要发挥其重要的交际功能作用。
(三)双语教育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语言理论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以及事实上普遍存在着的双语使用者使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理想的环境中,儿童的双语乃至多语的同时习得是完全可能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母语的学习和第二语言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非对立的。本民族语水平越高,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帮助越大。对少数民族来说,本民族语的学习有助于第二语言即汉语的学习和掌握。早在八十年代,我国就在壮族和彝族中做过双语教育试验,结果证明,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在通过实施双语教育后,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汉语。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和记忆在复习、巩固汉语教学中所学到的东西。实验证明,凡是认真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学生成绩都高于非双语教学的学生。此外,双语教育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他们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与表达思想的能力,它还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儿童的智力。1986年实施的“白—汉”双语教育的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四)双语教育也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汉语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处理新时期的民族语言和汉语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在通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以民族语言为主、兼学汉语,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 实施双语教育,执行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不仅尊重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为各民族培养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保证了各民族的和睦相处。这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开展双语教育的条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其中有29个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对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是他们最古老、最辉煌的成就,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创造能力的主要表现。民族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内部交际的媒介,而且还是同一民族的人们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语言中已经积淀了一个民族长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语言和文化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只有口头语言的民族中,他们的文化主要依靠口头语言来保存和传播,因而口头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仓库,也是民族文化的桥梁。民族语言的丧失就会造成文化空虚,而别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民族语言的作用如此重要,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语言的功能在逐渐降低。以我国的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着双语现象,即他们既要使用本民族的语言,也需要使用汉语。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才可以且应当进行双语教育。当然,各个民族地区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来开展双语教育。
此外,须对双语教育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以双语现象为前提的双语教育是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这反映在师生的认知、情感、个性与行为等各个方面,他们接受和处理语言信息的方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在社会心理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此外,参与双语教育的教师和学生,也在心理方面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对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育;反之,如果师生准备不足,双语教育的成效则甚微。
四、影响双语教育的主要因素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由于社会变革、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历史地理、人口分布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双语教育各具特色。影响双语教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对双语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民族语言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的民族语言政策是否具有平等性、建设性,对该国的语言使用现状与未来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民族的文字应该成为第一种文字。”我国实行的是“民汉兼通”的语言、文化方针与政策。“民汉兼通”是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由于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复杂性,导致民汉双语教育的复杂性。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自愿自择”的原则和有利于各民族平等繁荣发展原则。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里,坚持“多元一体”的“民汉兼通”语言教育政策,将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任务。
    (二)语言文化环境对双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民族或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地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特点,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使用需求。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的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中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但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北方若干个语言文字较完备、历史文献较丰富、语言文字统一性、普及性较高,语言文字使用人口较多、语言文字使用区域较大的少数民族为代表的长期保持性双语教育;另一类是以南方一些人口相对较少,有语言无文字或文字不完备、历史文献相对不丰富、语言文字统一性、普及性较低、语言文字使用人口较少、使用区域较小的少数民族过渡型双语教育。在民汉双语教育中,把语言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民族语还是汉语上,这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语言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语言人口数量、质量与分布类型对双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麦凯和西格恩在《双语教育概论》中指出:在描述一个双语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作为第一语言所拥有的使用人数。原则上说,说某种语言的人数越多,它的社会地位就会越高,尽管不是所有的情况都是这样。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说一种语言的个体数量和所在人口总体中的比例终将要发生变化。其中一种因素就是生育率,它在所有语言群体中可能并不相同。另一种因素是移民,它可能有利于一个群体而不是另一个群体。最后,双语环境中的社会压力的相互作用可能改变不同语言习得的速度,增加或减少使用每种语言的个体数量。这些情况放在一起,能随时显示语言的分布状态并能进行预测。还应该记住,不同语言的使用人数在地域或各种社会层次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它能够并且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每种语言使用人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都有极大的不同,不同社会层次之间也同样各不相同。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少数民族持双语者的人口数量占该群体总人口的比例对双语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持某种语言人口数量又受婚姻、出生率、移民以及双语社会压力的影响。持某种语言族群群体与个体的人口质量,即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也制约着双语教育。持某种语言的人口分布类型对双语教育的影响,而这又必须考虑语言聚居区、杂居区、城镇与乡村、不同社会阶层等因素。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民族融合和人口流动成为影响双语教育突出的因素。
    (四)双语教育中师资和教材成为双语教育的显著影响因素
实行双语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师资问题。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只有这样,双语教育才会有成效。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主要在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而高等教育为双语教育提供的双语师资非常有限。双语教育师资紧缺成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教材的开发问题也是双语教育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根据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环境的差异和各民族的意愿,编写不同程度的语言教材和参考资料,使少数民族的学生掌握和使用汉语和民族语。此外,要根据城乡社会差异和东西部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编写适合个少数民族的教材,制定不同的课程大纲和教学方案,以适应少数民族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五、结语
澄清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涵义,是双语教育研究的前提。双语教育对于我国民族地区以及我国多元文化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适当适宜的开展双语教育是可行的。在开展双语教育时,应注意到影响它的一些重要的因素。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顺利的开展。

注释:
[1],.[J].,1984[2].[J].[C].成都:,1986.
[3]转引自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4]学窘.论双语制的合理性[J].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论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
[5]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杜,1990.
[6]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P47.
[7][加]M.F.麦凯,[西]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1989.
[8].[J].,1998(2).
[9]转引自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10]李谨瑜.试谈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1992(4).
[11]转引自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12].[J].,1991(3).
[13]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双语使用和双语教学备忘录[J].中国民族,2002(10).
[14]吴铮,闻静.近二十年我国濒危语言研究述评[J].长江学术,2006(3).

参考文献:
[1][加]M.F.麦凯,[西]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杜,1990.
[3]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多元文化与西北民族教育研究丛书[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滕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5]滕星.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J].民族教育研究,2000(2).
[6]燕国材.质疑双语教育[J].探索与争鸣2004(8).
责任编辑:孙增余

注:
作品来源:《中青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交流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6:24 , Processed in 0.0700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